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一般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自然受孕,努力了3、4年卻始終未懷孕,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也跟先生討論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孩子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
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一般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自然受孕,努力了3、4年卻始終未懷孕,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也跟先生討論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孩子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
女星Janet曾拍攝紀錄片,親揭自身接受人工試管嬰兒「做人成功」的心路歷程,也指出不孕治療並不丟臉、不孤單,引發眾多正在備孕的女性共鳴。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為催生,7月起擴大人工生殖補助,36歲的林媽媽是第一波受惠者,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已成功懷孕九周。林媽媽婚後即開始求子之路,由於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仍無法懷孕,諮詢醫師後確定夫妻倆有不孕問題,嘗試5年人工生殖療程,進行第三次時適逢補助上路,「心態上真的有差,減輕不少經濟壓力,讓我能夠安心備孕,沒想到好『孕』來得這麼快!」34歲後卵實力下滑 正常性生活一年未懷孕儘速求醫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7月1日正式上路的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將補助對象擴大至45歲以下不孕症夫妻,補助次數40歲以下每胎最多6次、40至44歲每胎最多3次,首次申請補助額度10萬元,再次申請為6萬元,胚胎植入數量上也限制在1至2顆內,母嬰健康受保障。台灣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以開始進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小於35歲的男女在沒有避孕的前提下,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規律性生活半年沒懷孕,或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即為不孕徵兆,夫妻雙方需盡早至生殖機構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指出,女性生育能力30歲後開始退步,過了35歲後急遽下滑,即便進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在34歲走下坡,若計畫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3年黃金時間,關於家庭計劃的討論,已從原本討論生幾個的選擇題,剩下生不生得出來的是非題,因此,近20年來轉而求助人工生殖技術的女性年齡最高占比延後6歲,2019年來到38歲,已是卵實力走下坡階段,成功率相對較低。每胎最高雖可補助40萬元 醫:若試管失敗先揪原因根據國健署6月公布的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統計,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37歲2.5次會成功,38~40歲增加為3.3次才會成功,41歲以上要超過5次以上才會成功,顯示越早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越高。張帆表示,雖然每胎最高可補助6次至40萬元,但對一般受薪家庭的負擔仍相當沉重,他建議若做試管失敗,應先找出原因,例如將成功的胚胎植入子宮,卻懷孕失敗,可能是子宮的問題;若胚胎前期發展順利,第三天活動力變弱,可能是精子品質問題,要治療的對象就是丈夫了。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為有生育需求的不孕症夫妻,攜手打造「好孕地圖」(https://infertilitymap.org/),彙整衛福部許可的93間人工生殖機構資訊,一指即可找到鄰近院所,期望幫助需求者「好孕成家,預約幸福」,一圓家庭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持續引領人工生殖醫學技術的孕醫生殖中心日前宣布,孕醫成為享譽國際之香港生殖醫學權威梁家康醫師首次在台的策略合作夥伴,共同攜手在專業技術與人才培育相互交流,期望為台港生殖醫學成就耕耘,多元嘉惠雙方患者;此外,孕醫領先業界與醫療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全球第一款智慧型醫療管理系統,整合醫界三大平台包括APP病患服務、HIS門診資訊和EMR實驗室管理系統,讓醫病關係更融洽、醫療研究更有效率。根據國健署人工生殖成果報告發現,台灣人工生殖治療周數近5年(2014-2018)明顯成長75%,採用單一胚胎植入(SET)療程比例增加,而孕醫至今年9月止的SET比例更高達73%,落實SET是孕育健康優質寶寶之趨勢所向。台港首度結盟嘉惠人工生殖醫學 生殖權威梁家康首選孕醫1986年在香港養和醫院設立第一間體外受孕中心、並於當年12月成功誕生香港第一個試管嬰兒的香港生殖醫學權威梁家康醫師,首度攜手台灣貢獻人工生殖醫學技術,首選孕醫生殖中心做為在台策略合作夥伴,雙方未來將有更多的技術諮詢與研究、人員交流與訓練、案例分享、Lab實習、論壇講座等互動,為台港生殖醫學合作樹立新里程碑。梁家康醫師表示:「台港很早即踏入試管嬰兒研究,在亞洲生殖醫學領域享有極高專業聲譽,實戰經驗豐富;此外,相對世界其他國家,台灣擁有較完善的人工生殖法規,這也成為我積極拓展海外技術合作的主因之一;這是第一次與台灣的人工生殖中心合作,攜手孕醫很期待在技術上能相互磨練激出火花之外,亦將整合雙方資源加乘患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孕育療程體驗。」世界首款智慧型醫療管理系統 打造醫病溝通AI化除了國際知名生殖醫學權威加持之外,有鑑於數位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將可能翻轉生殖醫學,孕醫更是引領業界與AI醫療研發公司沛智生醫科技合作,共同研發世界首款智慧型醫療管理系統,此系統第一次完整結合了醫界三個平台:APP病患服務系統、HIS門診資訊系統和EMR實驗室管理系統,為醫師、患者、護理師、醫院、門診、實驗室等角色與場所之間,提供更具科學、敏捷、精確的管理,深耕醫管AI化,讓醫病關係更透明安心。APP(Application)病患服務系統:包括掛號就診、查看療程、檢驗結果和胚胎庫存等管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門診資訊系統:包括看診、用藥、排程、檢驗、條碼認證、醫療影像、護理資訊、醫務行政、庫存系統、電子病歷等管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實驗室管理系統:包括胚胎實驗室與胚胎縮時培養箱的大數據申報、統計、分析、研究等管理。孕醫生殖中心院長黎惠波醫師表示:「行醫30多年,發現患者最詬病的問題就是候診時間長、資訊不透明和醫病關係緊張,因此,設計這套系統的初衷,就是希望醫病溝通更簡單清楚、醫病之間彼此信賴、醫療管理更迅速確實,因為人工生殖療程真的是一個和時間賽跑的旅程,對醫者來說,能以AI科技輔助建立高效率與準確度的臨床診療來幫助患者,就是值得投入去做!於是和廠商耗時逾一年且不斷反覆測試,以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設計,終於研發出這套整合了門診掛號、診所醫務、電子病歷、實驗室管理等醫病資訊的智慧型醫療管理系統,這是全球的創舉。透過此系統,患者從首次掛號開始至成功懷孕的這段期間,都有完整的數據分析和影像紀錄可以隨時用手機APP讀取;同時在醫務管理方面,能夠減少人力負擔和人為疏失的風險,提高醫療品質,縮短看診流程;而在實驗室應用方面,可以用AI運算技術和數據分析做為胚胎養成的引擎,也就是用AI精選胚胎,增加胚胎養成率和懷孕率。」全台人工生殖治療成長7成5 單一胚胎植入成孕育趨勢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年發行的「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近期最新5年數據結果顯示人工生殖愈趨熱門, 2018年人工生殖治療週期總數相較於2014年成長逾75%,從2014年22,684週期增加至2018年39,840週期,其中使用配偶精卵週期佔9成以上,而使用借卵方式治療的患者中有6成以上超過40歲,顯見愈來愈多的熟齡不孕患者比以往更積極就醫治療;此外,植入1個胚胎數的比例從2014年12.1%提升至2018年20.5%,說明了不以量而以質取勝的單一胚胎植入(SET) 為未來人工生殖趨勢,而孕醫生殖中心施行SET的比例於至今年9月止更是高達73%。黎惠波醫師指出,因為同時擔任生殖醫學科和婦產科醫師,臨床上看到不少因植入多個胚胎而導致寶寶早產、影響生長發育、增加家庭照護負擔、衍生社會問題等風險,因此孕醫極力鼓勵患者採用SET療程,胚胎擇優取一植入,以幫助患者孕育一個健康優質的新生命為孕醫最終目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台灣晚婚率高,使得晚生、不孕、需透過人工生殖的人數也相對增加,根據統計指出,人工生殖出生子女數已由87年的2,317位嬰兒增加到101年的5,825位,成長近3倍。但國健署表示,雖然生殖科技能協助許多生育有困難之夫婦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但人工生殖造成的多胞胎現象,卻會讓母親與嬰兒風險大增,因此呼籲想生要趁早,以免錯過適合生育年齡,增加風險。努力一年無法懷孕 應盡速就醫檢查我國102年男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2.0歲、29.7歲;分析102年之生育情形,其中生母初胎年齡為30~34歲者高達40.4%,35~39歲為13.5%,遲育趨勢相當明顯,且人工生殖統計資料顯示,102年接受人工生殖治療者中,35歲以上者佔57.8%。據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101年的人工生殖治療週期數為16,041個週期,不孕因素為輸卵管因素13.4%、其它女性因素40.8%、男性因素20.0%、多種因素(男女雙方皆有一些問題)21.9%、不明原因3.9%。所以,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已婚夫妻,若發現在未避孕情況下,超過一年仍無法自然懷孕,最好及早就醫,瞭解原因,尤其是年過30的已婚夫妻,更是要把握生育時鐘。我國胚胎植入數偏高 恐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雖然我國人工生殖植入週期活產率,己超過先進國家水準,但胚胎植入數卻也相對的偏高,約有31.9%,因此,降低婦女發生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的併發症,在103年2月18日時修正人工生殖機構許可辦法,新增35歲以下一次植入2個以下胚胎達55%之規定,以減少一次胚胎植入數,避免多胞胎之發生。母親產後出血、胎兒早產 多胞胎風險多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可能須進行減胎,其風險包括有3~7%流產機率、早產、出生胎兒體重較輕、早期破水、母體凝血功能不良、感染、敗血症、死亡等;而多胞胎生產的風險,則是產婦較可能發生貧血、高血壓、產後出血、敗血症、子癇前症、妊娠糖尿病等併發症的機率較單胎生產高。另外,多胞胎新生兒的早產、低體重及新生兒缺陷或死亡方面機率亦較單胞胎高。因此,邱淑媞署長提醒,在施行人工生殖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實施人工生殖的必要性、方式、成功率、風險及併發症等,並選擇較合適的胚胎植入數,降低多胞胎風險,對於提升婦幼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去年11月,女星陳明真產下雙胞胎,打破女星最高齡產子紀錄;接著今年1月底,45歲的劉若英喜獲麟兒,高齡產子似乎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趨勢。但婦產科醫師沈孟勳提醒,隨著女性年齡增長,懷孕率則會逐年下降,相對流產機率也提高。根據統計,35歲以下女性進行人工生殖,活產率約有35%;超過40歲的女性只剩下不到10%。呼籲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建議在35歲以前做好準備,或考慮以凍卵方式保留「生」機。就有一名35歲的上班族陳小姐,職場表現受主管肯定,但卻遲遲未能遇上理想的另一半,看著身邊好姊妹一個個結婚生子、臉書上不是與老公出遊合照,就是孩子成長的可愛照片,隨著年紀增長,也開始擔心萬一很久以後才能結婚,會不會到時候生不出孩子,就決定先將品質好的卵子凍存。女性年齡與卵巢功能成反比 冷凍卵子成趨勢事實上,女性卵巢功能與實際年齡成反比關係,隨著年紀增長,不只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卵子品質也下降,高齡對女性而言,是一項無情考驗。加上現今在媒體、名人的影響下,晚婚族女性為了能夠及時保存品質較佳的卵子,冷凍方式開始成為一種選擇。沈孟勳醫師表示,冷凍卵子確實替熟女們帶來了一個好的契機,利用人工生殖技術,誘導排卵將卵子取出並採取玻璃化冷凍,就好比將卵子凍齡一樣;等到未來結婚時,將卵子解凍與先生的精子受精,再把受精的胚胎放入子宮著床。(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只有夫妻才能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她也強調,取卵的程序與試管嬰兒一樣,需要打排卵針、定期追蹤濾泡超音波與抽血,等到卵泡夠大時進行取卵手術。晚婚族注意!35歲前凍卵品質較佳但是大家也會好奇,什麼年齡都可以凍卵嗎?沈孟勳醫師表示,基本上,越年輕能夠保存的卵子數越多,品質也越好。所以,建議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凍卵最好不要拖過37歲,避免取出的卵子數或解凍後的品質不如預期。醫師最後呼籲,在生育方面,高齡所帶來的衝擊的確不小,甚至懷孕後產生的併發症也不少,因此,若能趁35歲以前懷孕還是最理想的;若真的有晚婚規劃的女性,冷凍卵子也提供了另一項生育選擇。想了解更多「凍卵」相關資訊:http://goo.gl/F81qku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去年11月,女星陳明真產下雙胞胎,打破女星最高齡產子紀錄;接著今年1月底,45歲的劉若英喜獲麟兒,高齡產子似乎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趨勢。但婦產科醫師沈孟勳提醒,隨著女性年齡增長,懷孕率則會逐年下降,相對流產機率也提高。根據統計,35歲以下女性進行人工生殖,活產率約有35%;超過40歲的女性只剩下不到10%。呼籲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建議在35歲以前做好準備,或考慮以凍卵方式保留「生」機。就有一名35歲的上班族陳小姐,職場表現受主管肯定,但卻遲遲未能遇上理想的另一半,看著身邊好姊妹一個個結婚生子、臉書上不是與老公出遊合照,就是孩子成長的可愛照片,隨著年紀增長,也開始擔心萬一很久以後才能結婚,會不會到時候生不出孩子,就決定先將品質好的卵子凍存。女性年齡與卵巢功能成反比 冷凍卵子成趨勢事實上,女性卵巢功能與實際年齡成反比關係,隨著年紀增長,不只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卵子品質也下降,高齡對女性而言,是一項無情考驗。加上現今在媒體、名人的影響下,晚婚族女性為了能夠及時保存品質較佳的卵子,冷凍方式開始成為一種選擇。沈孟勳醫師表示,冷凍卵子確實替熟女們帶來了一個好的契機,利用人工生殖技術,誘導排卵將卵子取出並採取玻璃化冷凍,就好比將卵子凍齡一樣;等到未來結婚時,將卵子解凍與先生的精子受精,再把受精的胚胎放入子宮著床。(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只有夫妻才能進行試管嬰兒治療)。她也強調,取卵的程序與試管嬰兒一樣,需要打排卵針、定期追蹤濾泡超音波與抽血,等到卵泡夠大時進行取卵手術。晚婚族注意!35歲前凍卵品質較佳但是大家也會好奇,什麼年齡都可以凍卵嗎?沈孟勳醫師表示,基本上,越年輕能夠保存的卵子數越多,品質也越好。所以,建議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凍卵最好不要拖過37歲,避免取出的卵子數或解凍後的品質不如預期。醫師最後呼籲,在生育方面,高齡所帶來的衝擊的確不小,甚至懷孕後產生的併發症也不少,因此,若能趁35歲以前懷孕還是最理想的;若真的有晚婚規劃的女性,冷凍卵子也提供了另一項生育選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炎炎夏季,酷暑難當,隨手一杯手搖飲料,頓時成了全民運動,但民眾在喝飲料的同時,請務必記得,杯杯熱量都高得嚇人,像是一杯珍珠奶茶,熱量就高達五百大卡,逼近一個便當,因此民眾夏季消暑,還是白開水最好!每杯飲料熱量都高得嚇人臺安醫院林淑姬營養師表示,飲料的基底及選擇的配料種類是影響熱量的關鍵。單純的無糖茶類熱量趨近於零,但加入果糖後,除無法解渴外,熱量也將依比例上升,以每100毫升市售含糖飲料熱量比較:巧克力冰沙86.6大卡、珍珠奶茶78.5大卡、拿鐵咖啡55.2大卡、柳橙汁45大卡。另為增加Q彈的口感,常會選擇添加珍珠、粉圓、布丁等,只是「加料=加熱量」,更增肥胖風險。以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為例,熱量高達550大卡,若以體重60公斤計算,相當要爬2,393個階梯才能消耗;1瓶600毫升的可樂熱量高達252大卡,則相當於要爬1,096個階梯,稍不留意攝取過多熱量,身材將日漸「茁壯」,並增加慢性疾病罹患風險。台北市衛生局建議民眾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兼顧省錢、消暑、解渴及健康。林淑姬營養師建議民眾,挑選不加糖的無糖茶飲或自製健康飲品,也可用有嚼勁、可增加飽足感的配料替代粉圓,例如:蒟蒻低卡又好吃,加在鮮奶茶裡,熱量只有市售珍珠的1/3~1/4。《優活》提醒/根據研究顯示,含糖飲料所加入的高果糖漿,對於身體危害極大,其中,因高果糖漿無法被身體所辨識,意即即使喝下肚血糖值也不會升高,進而較易其他糖類堆積在脂肪中,引發脂肪肝,而脂肪肝又與肝炎與肝硬化息息相關,提醒民眾,含高果糖漿的飲料少喝,以免打壞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