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性貧血

海貧族有福!臍帶血治療效果佳

海貧族有福!臍帶血治療效果佳#海洋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海是重度海洋性貧血個案,從1歲時,就必須定期去醫院報到接受輸血,當同年齡孩子的媽媽煩惱要幫寶貝準備甚麼副食品、下午該帶寶貝去哪玩的時候,小海媽媽擔心的是輸血時,護理師能不能1針就扎到她的血管。含幹細胞 製血、管免疫系統3歲時小海接受臍帶血移植而有了改變,從前的臍帶血都被當作醫療廢物,後來發現它含有豐富的幹細胞,是製造血液及掌管免疫系統的主要來源,可以取代骨髓移植,治療各種血液疾病,且來源容易取得,不會傷及胎兒及母體,現在也有許多臍帶血銀行可以協助保存。血色素品質不佳 會遺傳海洋性貧血是血色素製造品質不佳或不足導致的貧血,是種遺傳疾病,依照缺失的血色素鏈不同,海貧又分成甲、乙型,台灣的甲型帶因率約5~8%,乙型帶因率約1~2%,臨床表現概略可分為輕、中、重型,輕型個案平時沒症狀或輕微貧血,不需特別治療。重型個案 輸血一輩子中型個案嚴重度差異大,可能偶爾或需定期輸血,重型個案多為乙型海洋性貧血症,從出生5~6個月大後就需定期接受輸血一輩子,唯一有效的根治重型海洋性貧血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一般而言,接受移植時年紀越小、鐵質沈積及其併發症少的個案成功率越高,以往的移植,選用的幹細胞來源都是骨髓,臍帶血移植的技術在近幾年才逐漸成熟,小海,是南台灣首例重型海洋性貧血,接受臍帶血移植成功個案。鐵質沈積 心衰竭、生長遲緩以往的重型海貧個案,如果完全沒接受輸血,至多只能活到3、4歲,1960年代時,才發現只有透過輸血才能延續重型患者壽命,規律輸血是他們的治療模式,長期輸血下來產生許多併發症,儘管有排鐵劑的幫忙,仍有過多鐵質沈積造成內分泌功能低下、心衰竭、生長遲緩、骨質疏鬆等併發症,最致命的是心衰竭。

誤把中度海洋性貧血當缺鐵 錯誤補鐵要人命!

誤把中度海洋性貧血當缺鐵 錯誤補鐵要人命!#海洋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貧血症狀可別自行處理!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貧血症狀嚴重,被誤判為缺鐵性貧血而連續以靜脈注射鐵劑長達兩年,直到肝硬化且合併有甲狀腺功能失調後,才進一步確診為中度海洋性貧血。中度海洋性貧血易忽略 當心中年後鐵質過量迸危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柯博升指出,大多數中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雖然年輕時就有貧血症狀,但因不影響日常生活,未警覺鐵質會因腸胃道吸收異常而累積體內無法排出;等到中年後,才會因鐵質過度沉積,造成鐵過量併發症。在海洋性貧血的類型中,中度患者因為輸血量不大,不似重度患者多是一出生就確認,也較易診斷與追蹤,所以經常被忽略,醫師說明:「也因為年輕時沒有症狀,疏於防範,經過二、三十年的鐵質過度吸收後,往往中年後會在心臟、肝臟、胰臟等器官出現問題。且因長期溶血,日後出現膽道結石、靜脈血栓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這類族群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沒有單一症狀或診斷,即使臨床症狀出現包括如貧血、頭痛、胸悶、倦怠感、黃疸等,都因為誤以為是缺鐵性貧血而拚命補鐵,最終導致鐵質沉積,甚至危及生命。貧血不代表缺鐵 接受排鐵治療需就醫評估柯博升醫師提醒,有貧血現象並不表示就是缺鐵,千萬不要自行處理,一定要找對醫師;如果懷疑是海洋性貧血,且血紅素始終低於9.0或8.0時,最好轉診血液腫瘤科進一步評估追蹤,以免錯失治療時機。至於鐵質沉積到什麼程度才需進行排鐵治療?他說,臨床上是以監測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為治療標準,到達一定程度就會給予治療,「目前國外的治療標準為SF>500~800ng/ml,但國內因類型與國外不同,因此標準不一定相同;不過只要超過500-800ng/ml以上,就建議患者要定期監測,若醫師認定有治療必要,則應接受排鐵治療。」目前排鐵治療已有新一代的口服排鐵藥物問世,可望延續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且因其服用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又有助減少鐵過量所引發的併發症問題,因而受到關注。醫師也提醒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千萬不可擅自停藥,務必遵醫囑、定期排鐵,才能繼續當生命的鋼鐵英雄!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

鐵質沈積引肝硬化併發症 醫籲:中度海洋性貧血病患應重視排鐵治療#海洋性貧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一名45歲劉先生長期感到疲勞、頭暈,卻不以為意遲未就醫,直到半年前腹部疼痛就診,經詳細檢查後發現已有肝硬化現象,主治醫師瞧劉先生臉色有不正常暗沉現象加上合併血糖過高,進一步抽血檢查探究病因,才發現罹患中度海洋性貧血,即非輸血依賴性海洋性貧血病(Non-Transfusion Dependent Thalassemia, NTDT),造成長期自主性鐵質沉積引發肝硬化併發症。經醫師建議先接受一天1次口服排鐵劑治療,半年後劉先生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順利從4000ng/mL降至2000ng/mL。目前持續治療中,他表示希望以自己的例子,鼓勵國人應定期抽血檢查!中度海洋性貧血症狀不易察覺 若有症狀應盡早就診彰化秀傳醫院血液腫瘤科古凡宸主任表示,許多民眾與劉先生一樣,不一定從小就知道自己罹患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依照接受輸血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紅血球內的血紅素發生問題,輕度患者無明顯症狀;重度患者常是出生沒多久就可診斷出,需要定期或長期接受輸血和藥物治療;中度患者則較難早期確診,因為臨床症狀如貧血、頭痛、胸悶、疲倦感等較容易被疏忽,而延遲治療,呼籲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血液科,儘早查明原因。治療中的病患甚至要每3個月檢驗一次。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應定期抽血 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一般人短,所以要不斷造血,長期造血功能缺乏的情況會造成體內鐵質的沉積,造成心臟、肝臟、胰臟及內分泌等功能受損。古凡宸主任說明,最常見的鐵質併發症,如心肌病變、肝硬化、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造成的疲倦及體力變差、皮膚色素沉著症、骨髓造血功能惡化等等,嚴重甚至會引發鐵過量併發症而死亡,因此,建議患者應定期每1~2年追蹤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經由醫師診斷之後,若有需要,便要進行排鐵治療。一天1次口服排鐵治療方便性高 有效提升服藥遵從性古凡宸主任指出,治療鐵質沉積症需要借助藥物進行排鐵治療,來降低體內鐵的負荷量回復到正常或無毒性濃度的狀況。目前的排鐵治療已有一天服用1次的口服排鐵劑可供使用,方便性較高,不易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因此,患者的治療意願與服藥遵從性也隨之提升,對醫病關係有很大的加分作用。古主任表示,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只需在必要的時候輸血,例如身體狀況較差的時候、細菌感染等,基本日常生活都和一般人一樣,只要患者及早警覺、定期追蹤並重視排鐵治療,仍可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海洋性貧血症」平均14人中就有一個帶因者 你是嗎?

「海洋性貧血症」平均14人中就有一個帶因者 你是嗎?#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疾病,海洋性貧血之所以會危及生命,是因為患者的血液中無法製造足夠的血紅素,產生貧血的現象,依據貧血的程度,可區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種不同等級,以重度患者來說,每兩週即需到醫院進行輸血,否則將面對死亡的危險,而對於輕度患者來說,雖然病症對生命並無迫切的危險性,亦不會有任何至症狀的發生,許多人終其一生並不知道自己有海洋性貧血,但這樣的基因(又稱輕度患者為帶因者)卻有1/2的機會可能生下輕度海洋性貧血症的寶寶,若是父母皆為同型帶因者時,寶寶為重度者更提升至25%!而寶寶為帶因者,亦有50%的機率!根據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資料顯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佔全世界總人口1.67%,台灣地區帶因者共佔全國總人口數7%,換言之,全國帶因人數超過150萬人,也就是說,平均14人中就有一個帶因者。這樣的疾病,事實上無時無刻的在危害患者的生命,以外觀而言,負責造血的骨髓,會因長期貧血缺氧的刺激而過度造血,連續超時加工的結果,將導致骨骼的膨脹變形、額頭顴骨突出、暴牙、咬合不正、眼距增加、鼻樑塌陷,形成所謂的「庫里氏臉型」。此外,骨髓在過度造血下,將會使骨髓腔擴大,而使骨頭變薄,增加患者骨折的風險。然而,除了上述的危險外,對於重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來說,鐵質沉積是最可怕的敵人,為了維持生命而輸入血液的同時也會輸入過量的鐵質,但是,人體沒有排除鐵質的器官,因此,鐵質就會隨著血管而沉積在心臟、肝臟、胰臟、以及內分泌等器官內,長期累積將造成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只靠輸血治療,而沒有將過多沈積的鐵質排出,通常生命只有10來年,所以,如何有效的排除鐵質,就成了影響患者生命的重要關鍵。許多人終其一生並不知道自己有海洋性貧血,但這樣的基因(又稱輕度患者為帶因者)卻有1/2的機會可能生下輕度海洋性貧血症的寶寶,若是父母皆為同型帶因者時,寶寶為重度者更提升至25%!而寶寶為帶因者,亦有50%的機率!根據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資料顯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佔全世界總人口1.67%,台灣地區帶因者共佔全國總人口數7%,換言之,全國帶因人數超過150萬人,也就是說,平均14人中就有一個帶因者。延伸閱讀「海洋性貧血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957

預防漸凍症寶寶 懷孕14週內建議基因篩檢

預防漸凍症寶寶 懷孕14週內建議基因篩檢#海洋性貧血

在台灣,俗稱「漸凍人」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發生率第二高的隱性遺傳疾病,僅次於海洋性貧血,平均每30~35人就有一人帶因,估計每900對夫婦就有一對會生下病兒,每年新增40~50名病患,目前國內約有4000名病患,但一般人卻對它普遍缺乏警覺。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 - 胡偉敏醫師指出,這種病與第五條染色體上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SMN1)」有關,正常人有兩個以上這種基因,帶因者只有一個,但就像腎臟,只有一個也能正常生活,所以帶因者並不會發病;但若父母都帶因,下一代便有1/2機會是帶因者,1/4機會是正常人,1/4機會兩個SMN1基因都缺失,引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胡偉敏醫師表示,由於運動神經元的基因異常,患者的肌肉會漸進性退化,逐漸軟弱、萎縮,四肢及軀幹呈現無力狀態、肌腱反射消失、無法吞嚥、呼吸困難,但智力卻完全正常,因此被稱為「漸凍人」;依發病年齡及嚴重程度,可分下列三型:第一型:嚴重型,出生六個月內會出現症狀,一般在兩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第二型:中度型,通常在出生後六個月至一歲半間發病,患者大多可活至成年,少數則在孩童期可能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第三型:輕度型,症狀從一歲半至成年皆可能發生,患者長期之存活率高。由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目前尚無治療方式,因此胡偉敏醫師建議準媽媽們若有以下情況,可接受基因檢測,以免生下漸凍寶寶:一、 夫妻本身或雙方家族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史,懷孕前應先進行基因篩檢,以確定兩人是否為帶因者。二、 夫妻都確診為帶因者,或曾生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寶寶,則懷孕時應作基因篩檢,以確定胎兒是否正常。三、 非帶因民眾若擔心胎兒發生自體的基因突變,亦可自費進行檢查。一般檢測採血液篩檢,胡偉敏醫師建議,懷孕第一期(14週前)抽血2~3 c.c.進行基因檢測,約3週後看報告,若夫妻雙方都是帶因者,胎兒需進一步採檢胎兒絨毛(懷孕10週以上)或羊水(16週以上),分析其SMN1基因是否發生缺失,以避免生下重症的寶寶。

新婚夫妻照過來 提早健檢助好孕

新婚夫妻照過來 提早健檢助好孕#海洋性貧血

孕前健康檢查可協助夫妻於懷孕前發現問題,防止遺傳疾病及避免先天性缺陷兒的發生,減少高危險妊娠的發生,幫助計畫生育的夫妻,達成維護母子健康的目的。但目前台灣人似乎對這方面的認知還有待加強,為了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市民最好在婚後孕前接受「生育健康檢查」。臺北市婚後孕前生育健康檢查項目,女性包括血液常規、尿液檢查、德國麻疹抗體篩檢、水痘抗體、梅毒篩檢(VDRL)、愛滋病篩檢、甲狀腺刺激素及紅斑性狼瘡等,男性包括血液常規、尿液檢查、梅毒篩檢、愛滋病篩檢及精液檢查等。這些檢查項目中,甲狀腺機能(TSH)及自體免疫病(ANA)結果若有異常,臨床上未必己有症狀,但對未來的健康或懷孕後的身體狀況可能會有影響。另外,德國麻疹及水痘抗體篩檢為陰性者,孕期若感染德國麻疹或水痘,均可能造成胎兒的先天性缺陷,對家庭、社會都是很大的壓力及照顧負擔。經由孕前生育健康檢查,可幫助夫妻雙方於孕前了解本身之健康狀況,經發現有礙優生之情形,可於孕前洽婦產科專科醫師進行相關產前遺傳諮詢,尋求因應之道;例如:缺乏德國麻疹及水痘抗體者,可於孕前先行施打疫苗,降低孕期遭受感染之機會,如夫妻雙方之MCV值均少於80﹪或其中一位確診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衛生局則提供孕期施行羊膜腔穿刺之檢查費用補助,確認胎兒是否罹患重型海洋性貧血。衛生局再次提醒設籍臺北市已結婚未懷孕的夫妻,儘快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檢查,一般臺北市民只要負擔263元之掛號費及診察費;低收入戶、原住民、新移民及身心障礙者則全額免費(受檢者需附身分證或其他證明文件)。諮詢電話: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