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

腹部肥胖,暗藏危機!#膽固醇

如果您擁有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偏高、高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症狀中的三項,要小心,您可能已經罹患了「新陳代謝症候群」而不自知!※「腹部肥胖」:對國人來說,男生腰腹圍超過90公分(35.4吋)、女生超過80公分(31.5吋),則算是過胖了!但這樣的標準還是有一些問題,如不同身高的人是否標準應該不一樣呢?不過,目前並沒有將身高列入腰腹圍的考量。無論如何,這樣的一個標準的訂定,主要還是在提醒民眾要注意體重的控制非常重要,而且排在新陳代謝五項症候群之首。※「高血壓」:目前高血壓的標準是世界通用的。只要收縮壓超過130「或是」舒張壓超過85出現,就算是有高血壓。然而有很多學者專家做的研究都說明了並不是只要血壓低過130/90以下就沒有問題,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因此若真的有高血壓,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不肯吃藥。否則日後血壓將血管壁壓到硬化時,再開始治療,就來不及了。※「血糖偏高」:新陳代謝科建議的血糖標準,其實是蠻嚴苛的!尤其近一、兩年來更降到了100 。我們要瞭解到血糖高到126以上才有糖尿病,所以100以上,126以下,可以把它想成「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這個範圍的人,就已經進入警戒線了!而糖尿病所造成的傷害,也是一般人所耳熟能詳的,主要還是在血管方面的問題。自然也是要多加注意。※「三酸甘油脂偏高」:三酸甘油脂比較像是一個指標:三酸甘油脂高的人,容易有另外的一些相關的異常,造成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的發生。當然,若三酸甘油脂高到數千時,會引起胰臟炎,這又是另外一個併發症了!跟我們目前討論的新陳代謝症候群比較沒有關係。※「高密度膽固醇過低」:膽固醇在體內有分高密度及低密度兩種。所謂的高密度膽固醇,其實就是周邊堵塞心血管且正要回到肝臟去被清理掉的膽固醇,因此可以把它想成血管清道夫!男性在這方面比較吃虧,高密度膽固醇這種好的東西比較少,因此若低於40以下,才算不健康。因為女性的高密度膽固醇較高,因此標準也較高,要低於50以下,才算是不好!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表示以上所談的五項危險因子,只要有了三項,就可以算是「新陳代謝症候群」了,不過,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體重。因為體型肥胖,尤其是「中廣」型的人,往往會伴隨有其他幾項的危險因子,因此控制體重非常的重要。這五項危險因子是互相相關的,因此當其中一項出現時,往往其他的危險因子會隨之而來。再加上就算只有一種危險因子,也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

國人診療高血脂年花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膽固醇

【定時定量攝取植醇,預防控制膽固醇更方便實惠】高血脂症是由於血中脂肪物質,例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過高所產生的疾病,它是造成動脈硬化症和心臟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31萬人有高血脂問題,由於高血脂需要長期服藥追蹤,為了控制血壓、血脂,不少患者成為名符其實的「藥罐子」!平均每人每週診療與藥品的支出約在750~800元,若以每人每週花費750元推算,每年在血脂的控制的花費幾乎高達511億,足以建設半條蘇花高速公路還綽綽有餘。【預防勝於治療,學界最新發現:植醇可幫助預防控制膽固醇】與其靠著藥物在疾病形成後控制血脂,近年來醫、學界回歸老祖宗「醫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的道理,重新在大自然中尋找控制高膽固醇的方法,其中最新的發現就是「植醇」。「植醇」是萃取自天然植物的微量成份,摘錄2007年六月出版的『藥物食品分析』期刊,一篇由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針對植醇降低血中膽固醇的研究發表指出,動物攝取適量植醇後,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含量。同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曾提出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每日分2次共攝取1.3g的植醇,搭配低膽固醇飲食,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植醇的來源可從各種天然蔬果中獲取(註),每天若要攝取足量的植醇,就得一口氣吃下5到10多公斤花椰菜、蕃茄、菠菜…等才能達到每日攝取建議量,但目前現代人忙錄的工作生活及飲食習慣,這根本無法達成,更提高膽固醇自主管理的困難度,因此選擇直接、簡單、方便的機能性產品,是現代人最迫切的需求。【臨床實驗證實,植醇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為了進一步證實「植醇」功效,日前國內學界首次進行「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不改變生活習慣(包含飲食與運動習慣)狀況下,每天攝取添加1.8g植醇的牛奶,並連續飲用2週以上,平均血中膽固醇降幅達15%,同時,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中脂肪沈澱的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相較於實驗前,也有顯著的降低。從「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研究結論可證實,每日攝取1.8克植醇並連續食用兩週以上,就能調降血膽固醇含量,並可幫助降低22%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曾參加「植醇調降血脂臨床實驗」受試者趙政球先生,平常就保持每天跑步的運動習慣,再加上夫妻兩人的工作都與醫院相關,對於身體健康或飲食熱量的攝取,也比一般人更謹慎。但是隨著年齡增加,即使生活習慣並沒改變,趙先生卻發現體重上升的速度卻加快,也比較容易疲勞,所以開始更積極的重視健康問題,在抽血檢查過程中,他特別發現,膽固醇的指數雖然還沒有超過標準,但也在危險邊緣徘徊。趙先生在參與本次實驗過程中,連續喝添加植醇的牛奶2週以上,個人的總膽固醇和LDL-C與實驗前相比都有明顯的數值變化,這也讓趙先生對於「植醇」更加有信心。他遵循營養師建議,每天兩次共攝取超過1.8g植醇,在早餐時以添加植醇的牛奶取代原來的飲料,此外,中餐與晚餐間也再次飲用含植醇的牛奶,降低晚餐中攝取的動物性膽固醇在腸道吸收的機會。這樣的飲用時間和份量,不但達到營養師建議的「每日兩份奶」,也在攝取植醇的同時,補充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和鈣質。除了趙先生考量便利性而採用的奶類商品外,目前市面上也可購買供烹調使用,並添加植醇的食用油,作為自主控制膽固醇的另一種健康新選擇。現在,趙先生藉由定時定量攝取植醇、維持生活中的清淡飲食與固定運動以外,創造自己全方位自主管理膽固醇最便利直接的方法。

早上腦鈍嗎?腦力加分三大原則乎你知!

早上腦鈍嗎?腦力加分三大原則乎你知!#膽固醇

你知道嗎?不吃早餐會影響學習能力及工作表現,但是早餐攝取過多澱粉、糖份和油脂,不僅會增加消化負擔,還會影響大腦思考運作效率,產生腦鈍鈍的現象,降低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及學生上課的集中力。 林口長庚醫院姜倩玲營養師表示,早餐的飲料扮演均衡營養的重要角色,現在上班族跟學生常選擇和麵包、包子、饅頭、蛋餅一樣是澱粉類的米漿,油脂含量高的奶茶或是其他只有糖分的飲料搭配早餐,容易造成蛋白質不足而糖分及油脂過高的情形。蛋白質有幫助血糖平衡及促進成長發育的功能,而攝取過多的糖份、澱粉、油脂,會讓血液長時間積於消化系統,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於是整個上午會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容易影響上班效率及上課的學習。加上體內如果有過多的醣類,身體就自動將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長期下來就容易讓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多了一圈游泳圈。 姜營養師表示,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的選擇,把握三大原則:一、均衡攝取三大類營養素二、清淡:低糖、低油、低膽固醇三、高纖: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例如選擇富含蛋白質的豆漿或牛奶搭配早餐,增加蛋白質攝取,讓營養更均衡。但是有鑑於國人普遍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豆漿就是很好的選擇,而且豆漿含有大豆蛋白、大豆異黃酮及卵磷脂等好的成分,不僅提供豐富的營養素,更可以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加上豆漿價格又較牛奶便宜,營養成分也高,建議國人可以養成固定飲用豆漿的習慣。 營養師叮嚀,選擇豆漿也要把握低糖分的原則,傳統散裝豆漿製造過程不明,較無衛生管理,糖份也偏高,建議可以就近在便利商店選擇標示健康食品認證及標榜低糖或無糖的盒裝豆漿,對健康更有保障。目前也有盒裝豆漿添加 "膳食纖維" 成份,有幫助消化排便的作用,長期飲用豆漿也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可說是早餐飲品的最佳健康聖品。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

血中膽固醇,啟動心臟血管疾病#膽固醇

膽固醇有很多種,臨床上常用的,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內含有大量膽固醇,滲入動脈血管壁中可被氧化,引發一連串的動脈血管壁發炎反應,開啟動脈粥狀硬化,若血清膽固醇過高,會引起大中型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膽固醇堪稱是一種 "壞"的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從肝臟攜帶脂肪至全身各組織,除去大部分脂肪後,即變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將多餘的膽固醇運送回肝臟,將之排除,可以維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對心臟血管具有保護作用,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之風險,因此是一種"好"的膽固醇。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第三次成人治療指導」,理想的血清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20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應高於40mg/dl,三酸甘油脂宜低於200mg/dl。當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值大於160mg/dl,即為高危險群;若心血管危險因子超過兩個,則宜接受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變,經過3~6個月,若無法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降低於16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新店耕莘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王致皓指出若已罹患動脈硬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腦中風、週邊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若血清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 mg/dl,即為高危險群,經過3-6個月的飲食治療及生活形式改善,若無法使低密度膽固醇值降低於130 mg/dl以下時,則宜藥物治療或由醫師決定提早用藥時機;若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90 mg/dl,可能是與遺傳基因有關的高膽固醇血症,有更高的機會發生動脈硬化疾病、心臟血管疾病,因此必須即早就醫評估危險因子,養成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並經醫師詳細評估後,給予適當治療。血膽固醇濃度會隨著年齡、性別不同而有差異,通常血膽固醇濃度在五十歲時達到最高峰,男性比女性高,但婦女停經後,其膽固醇濃度會上升,甚至可能超過同年齡層男性層,心臟血管疾病之發生率也會趕上同年齡層男性,銀髮族要特別留心。近年來研究已證實,對於高膽固醇病患,降低膽固醇可以明顯減少冠心病及腦中風的發生率,並延長壽命。

「必需脂肪酸」是維他命

「必需脂肪酸」是維他命#膽固醇

醫藥及營養界都異口同聲的提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指標,建議民眾將每天的脂肪攝取限制在不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三十,而且要減少飽和脂肪,並同時提高不飽和脂肪。正當大家都對動物油脂大加撻伐而鼓勵攝取含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時,生意人腦筋動得快,就把植物油經過反式化處理做成人造奶油(瑪琪林),或者氫化做成氫化奶油、白油來取代動物奶油,而大做生意,添加在各種西點糕餅及加工食品中,強調植物奶油不含膽固醇等等。民眾以為人造奶油比較健康,就沒有戒心的食用,這種嚴重的誤導,使得每人每天油脂的攝取不減反增,不僅造就了更多的肥胖者,相對的也引起必需脂肪酸缺乏的問題。  因為人造奶油雖是由植物油轉變而來,但經過反式化、氫化處理之後,已經失去其原來必需脂肪酸的成分。不僅如此,這些反式化油脂還會與體內必需脂肪酸產生競爭,因而造成更嚴重的必需脂肪酸缺乏。  所謂必需脂肪酸,是身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需要從飲食中攝取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其主要的功能是在構成細胞膜成分。細胞膜的通透能力控制了細胞之間訊息的傳遞,物質的識別、吸收、運輸、排泄等等生命現象。  台東基督教醫院 張靜芬營養師指出缺乏必需脂肪酸,將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使器官組織功能失調。嬰幼兒缺乏必需脂肪酸,則出現溼疹、皮膚炎,同時生長不良。也會影響膽固醇運送受阻,在動脈沈積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現今飲食型態的大改變,人們外食速食的機會多,不好的油脂攝取的比例也大大增加,因此更需要注意必需脂肪酸的攝取是否足夠。可以從一些徵兆和改變去察覺,例如:易疲倦、耐受力降低、皮膚指甲乾燥易裂、髮乾沒有彈性、眼睛口腔及陰道黏膜乾燥、消化不良易脹氣或便祕、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生病、腰酸背痛、心跳速度加快、時有胸痛、情緒低迷、健忘、不想動,這般現象有可能是在提醒你要檢測飲食中的油脂,是否該調整必需脂肪酸的攝取,若是不即時調整就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疾病。  必需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性油,但棕櫚油和椰子油除外。對一般人來說,每天至少應該攝取必需脂肪酸達總熱量的三%,換算為植物油大約為十五公克。而對於那些吃高脂飲食的人,攝入量應更多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當「減肥」幾乎快成為全民運動的現今,以為低油就等於健康,在此提醒大家,必需脂肪酸不只是油脂,它更是維他命,不可隨意忽略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