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

膀胱癌曙光!新手術讓患者能自行排尿

膀胱癌曙光!新手術讓患者能自行排尿#排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68歲的王先生,出現血尿的情形長達6個月才就醫,進一步安排膀胱鏡檢查發現2/3的膀胱長滿了腫瘤,且切片檢查為「惡性腫瘤」,最好切除膀胱,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殷約翰指出,目前對於膀胱切除已有新的手術,有別於傳統膀胱切除手術,使用新手術,讓患者尿液能自行排出,生活不受太大影響。殷約翰醫師表示,新手術在幫患者進行膀胱切除術時,同時用小腸做一個新的膀胱,並將2根輸尿管接到小腸做的新膀胱上,使小便能順利從腎臟經輸尿管流到新的膀胱中,同時把新的膀胱接到原有的尿道上,當膀胱裝滿尿液後,可從原先的尿道排到體外,讓患者的生活不受影響。以往膀胱癌患者所做的傳統手術與新手術有很大的不同,殷約翰醫師解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後,傳統手術後患者通常無法自行排尿,必須在患者的肚子上做一個孔道,由肚皮的造孔流出小便,不但併發症多且生活極度的不方便,假使肚子上的造孔照顧的不好,導致尿液流到衣服上,會使患者一身尿騷味,嚴重的影響人際關係。新的手術方法,術後患者可以跟術前一樣,從尿道排出尿液,生活不受影響,生活品質較傳統手術方法提高很多,這種新方法也可適用於男女膀胱癌的患者。以往臨床上遇到女性罹患膀胱癌時,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短,無法將新的膀胱接到尿道上,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採用新的手術(studer pouch neobladder),可改善以前的窘境,即時患者是女性,也可以將膀胱接到尿道,讓尿液自行導出,確實大大的提昇患者的生活品質。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排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小姐52歲,最近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至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到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覺得再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調理身體,看是否可以不要經常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徐維偵醫師說,除了身心煎熬,與家人的關係也出現危機,小孩長大了不在身邊或開始有自己想法不聽父母意見,與先生之間因情緒不好易產生摩擦,加上房事疼痛及泌尿道感染頻頻發作,更年期如果症狀嚴重,有如女性黑暗期,但如果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醫師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澳洲男子排尿障礙 跨海求醫治癒成功

澳洲男子排尿障礙 跨海求醫治癒成功#排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來自澳洲,三十六歲的John,六個月前開始,出現排尿量明顯變少的狀況,而且明明覺得還想上廁所,卻怎麼也無法順利排出尿液,這對工作上常常需要長途旅行到各地談生意的John來說,不但在工作上造成困擾,就連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在澳洲當地求診過許多醫師卻沒有明顯改善之後,今年三月,John透過網路找到花蓮慈濟院的泌尿科主任郭漢崇醫師,並在四月由母親陪同來到花蓮慈院求診。 從澳洲到台灣花蓮,搭飛機坐火車要花上十多個小時,對有排尿障礙的John來說是一大考驗,更是一段煎熬的過程,但是John表示,當初在網路上搜尋的時候,是以自己的症狀、當地醫師的診斷與開立的藥物作為關鍵字,結果發現他所搜尋到的醫學期刊文章之中,幾乎每篇的作者群之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Dr. Hann-Chorng Kuo,也就是花蓮慈院泌尿科的郭漢崇主任。  在確認過John之前在澳洲的檢查報告後,為了確認診斷病因,花蓮慈院泌尿科醫護團隊特地為John安排了「尿流速」、「錄影尿動力學」與「下尿路肌電圖」檢查。郭漢崇主任表示,正常來說一般人平均每天大約會排尿六次,每次約會排出膀胱內90%的尿液量,而John是因為膀胱括約肌在排尿時無法放鬆,導致無法順利排尿。雖然在亞洲甚至全世界都很少有醫院會安排做下尿路肌電圖檢查,但是為了確認控制排尿的神經或肌肉是否有受到損傷,還是特地為John安排做下尿路肌電圖檢查,經過檢查後確認神經與肌肉功能正常,郭主任決定為John注射肉毒桿菌毒素。 術後兩天,不但John自己覺得狀況變好,透過排尿日誌紀錄每天的喝水量、排尿量與餘尿量,結果也顯示排尿異常的症狀獲得改善,郭漢崇主任表示,通常在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後兩、三天,排尿異常的症狀就能獲得改善,之後大約一個星期左右會出現明顯的效果,而且很多人只需要注射一次就能恢復正常。「It is fantastic!」出院前,John特地將親手寫的卡片送給花蓮慈院醫師。而John順利的康復出院,他很感恩能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

攝護腺肥大致排尿困難 可用雷射治療

攝護腺肥大致排尿困難 可用雷射治療#排尿

最近寒流一波波來襲,醫院泌尿科湧進不少小便不順或排尿有問題的病患,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林易霆醫師表示,氣候寒冷易導致血管收縮,讓體內多餘的水分無法藉由汗水排出,只能夠靠尿液排除,但也因為如此,讓原本已經排尿困難的攝護腺肥大病患,病狀更加嚴重,造成病人及家屬的困擾!林易霆醫師解釋,攝護腺肥大患者的病情容易在冬天更加嚴重,主要是因為冬天時全身血管收縮,體內水份無法透過汗腺排除,於是尿液就成為最主要排除水分的途徑,但是對於本身排尿就有困難的攝護腺肥大患者來說,情況就會更嚴重。此外,冬天是感冒好發的季節,但是有很多感冒藥中的成分,容易導致攝護腺及尿道收縮,使得病人更尿不出來。林易霆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是台灣45歲以上男性常見的問題,隨著年齡增加,排尿症狀會越來越明顯。臨床上發現,攝護腺肥大的病人常出現以下症狀,像是尿流速變慢、排尿需要很用力、尿液排出時很細需要很久才能排空,以及晚上小便次數增多。林易霆醫師表示,近年來醫學上逐漸發展出一套技術,可以透過雷射汽化的方式,治療嚴重的攝護腺肥大,不但安全性較高,出血量比起傳統手術少很多,而且病人通常在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可以說是既安全又舒適的治療方式。雖然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但是醫師仍推薦擔心傳統手術風險、80歲以上且心臟功能不好、曾發生心臟衰竭等病人,可以選擇使用雷射治療,不但安全又快速。 林易霆醫師重申,要擺脫冬天攝護腺肥大症狀加重的夢靨,除了要遵從醫囑咐,按時服藥外,也要養成晚上睡覺時注意保暖、感冒不亂服用成藥、飲酒不過多、以及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等良好習慣,才能與攝護腺肥大和平共處,擁抱彩色人生。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

男性頻尿急 醫師籲:不見得與攝護腺有關#排尿

60歲李先生,有多年頻尿以及急尿的情形,且常因來不及上廁所而尿濕褲子,經泌尿科求診發現有「攝護腺肥大」的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雖說排尿速度有增加,但急尿的情形仍未完全改善;另一位60歲的林女士,也因類似的症狀求診,然而卻被診斷為「膀胱過動症」,而接受另一類藥物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泌尿科廖俊厚醫師表示,由於攝護腺肥大在中老年男性是相當普遍的情形,在過去,這些病人只要有排尿相關症狀,大多被當做攝護腺肥大來治療;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很多中老年男性的下泌尿道症狀,並非全是由攝護腺所引起,也因此有些病人治療的效果可能不盡令人滿意,而這其中一部份的症狀可能是由膀胱過動症造成的。廖俊厚解釋,膀胱過動症,指的是有急尿以及頻尿(每天超過8次以上)等症狀,有時會合併有尿失禁的情形,過去常被當做女性的專利,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膀胱過動症的比例相當,且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在男性膀胱過度敏感的表現,有一部份是跟攝護腺或神經系統的病變有關,然而卻有一部份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老化所引起的。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廖俊厚強調,目前主要是採取藥物及行為療法的方式,避免過度飲水及刺激性飲食,以藥物改善膀胱平滑肌的不自主收縮,再輔以骨盆底肌肉訓練,通常在經過3~6個月治療後都能有效改善。除了以上的治療方式之外,廖俊厚說明最近嘗試使用「體外磁波骨盆底治療椅」合併藥物治療過動性膀胱病人,大約有八成的病患可以獲得部份或完全改善,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最後已經可以不需仰賴藥物。廖俊厚提醒民眾,關於中老年男性的排尿症狀,雖說攝護腺肥大還是最常見的原因,但若對攝護腺的藥物反應不佳時,膀胱的問題常是另一個需要去思考的方向,而目前針對膀胱的問題已經有相當多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病人的症狀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醫學新知》玻尿酸也可治療兒童尿逆流

《醫學新知》玻尿酸也可治療兒童尿逆流#排尿

排尿是我們身體最重要的排毒功能。整個系統的運作非常複雜,但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身體因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是經由血液循環帶到腎臟,再經腎臟濃縮而形成尿液。尿液經由輸尿管導入膀胱貯存,等到膀胱漲滿後,再一次排出。為恭紀念醫院小兒外科朱志純醫師指出,這個由腎臟到輸尿管,再至膀胱的路程是個由上而下的『單行道』,在正常的情況下,尿液一旦進入膀胱,就只有經過尿道排而出體外。但是如果這個『單行道』的機制出了問題,再膀胱收縮排尿時,不能阻止尿道反向流入輸尿管,就會造成已在膀胱中受到細菌污染的尿液流向腎臟,而造成腎臟的感染,這就是所謂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或簡稱尿液逆流)了。兒童尿液逆流是最常見的尿路感染原因,也是許多兒童不明原因發燒的潛在問題,因為尿液逆流會將帶有細菌的膀胱尿液擠向腎臟,造成腎盂腎炎,長久以往,更可能造成腎纖維化及腎衰竭。往往尿液逆流並沒有明顯症狀,有時也僅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很容易被忽視,等到腎炎或腎功能明顯不良時才發現,而延誤了治療的時機。朱志純醫師表示,尿液逆流可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級的逆流只逆流到輸尿管,少見造成腎炎,但第二級以上則逆流到腎臟,必需積極的治療,到了第五級,則腎功能及腎臟的結構已受到嚴重的破壞了。在以往,尿液逆流必需長期服用抗生素,而且往往一用便是數年,這期間除了不便外,更可能因為抗藥性的產生,而無可避免地發生腎臟感染,腎功能也因腎的破壞而漸漸變差;所以在二度以上,長期服藥無效時,便可能需要用手術來治療了。手術的的方法是將輸尿管重新植入膀胱,並重建它止逆的功能;手術的效果雖然好,但卻破壞性大,目前已逐漸被玻尿酸注射療法所取代。有賴現代的科技,目前已能有細徑的膀胱鏡,能在不傷害兒童細小的尿道前提下,為兒童做膀胱鏡檢查,並且經由膀胱鏡將玻尿酸注射在膀胱輸尿管接合處,形成一個止逆的機制。成功率對二級到四級的逆流可高達95%以上,而且,過程僅需十分鐘,也不會留下手術疤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