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

口腔保健,飯後刷牙最有效#牙周病

口腔的疾病種類很多:有急性、慢性的,也有良性和惡性的;有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病變,但是人類罹患最普遍的、最容易的就是齲齒(蛀牙)和牙周病。齲齒普遍存在於每一人的牙齒,是人類流行的疾病之一,至今尚無法免疫,齲齒的罹患率與飲食習慣、食物種類、口腔衛生習慣皆有關係。而牙周病更是一般成年人的專利,國人的罹患率相當高;大約30歲左右的人就有百分之九十患有各種程度的牙周病,年齡愈大罹患率愈高、相對程度也愈嚴重。天主教聖功醫院牙科醫師 莊森源表示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飯後或飲食後趕快刷牙,用牙線或齒間刷來清潔牙縫以去除任何附在牙齒表面的雜質,使細菌無法產生酸來破壞牙冠,當然也有人主張強化牙齒表面的方法,如利用各種化學作用原理,改變牙齒表面分子結構,使能更具抗酸、抗齒能力;也有更進一步的利用化學藥品防礙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例如:自來水加氟、局部塗氟,使用抗菌漱口水漱口等方式。牙周病就是牙齒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齒槽骨等產生病變,主要的原因是由牙齒斑其細菌代謝後的產物,如:毒素、酵素破壞牙周組織,局部因素有牙結石、咬合損傷、化學藥品、不良的假牙使細菌孳生;全身性因素有分泌功能障礙、血液病、營養不良等等眾多因素,但最重要的仍是牙菌斑和牙結石。因此,預防的方法在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去除,徹底地去除上述二種物質,教導患者時時刻刻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接受牙醫師定期檢查與清潔;這是預防牙周病最好和有效的方法。為了使患者能徹底的做好口腔衛生工作,牙醫師必須教導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如何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器(包括牙線、齒間牙刷、電動牙刷、潄口水、牙菌膜染色錠等)以期做到更徹底、有效和完美的口腔衛生工作。此外,為了瞭解口腔清潔的情形,需要患者定期回診與牙醫配合,做好口腔衛生和保健的工作。

植牙長期成功率,倚賴個人勤保養

植牙長期成功率,倚賴個人勤保養#牙周病

近年來植牙治療盛行,許多接受植牙的患者無非是希望口中的植牙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套牙齒,能夠長長久久的使用,不必費神擔心一般牙齒會遇到的問題。黃怡豪醫師表示,人工植牙在良好的保養下,的確是可以長久使用的,在文獻中某些廠牌甚至有四十年以上的記載。不過,雖然人工植牙不會有蛀牙情況發生,但是如果疏於保養,口腔衛生不佳的話,還是會發生植體周圍炎,就有如自然牙的牙周病一般,會導致牙床發炎,嚴重時還會導致植體脫落。此外,黃怡豪醫師也指出,人工牙根上的假牙就跟一般的假牙一樣,使用年限是跟個人習慣有關係的,如果喜好食用堅硬的食物,自然磨損程度就嚴重許多,更換假牙的頻率就會增加許多,只是將來更換的是人工植牙上的假牙,而不是人工植體本身。面對日益增多的植牙患者,常給他們的叮嚀還是一句“請好好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人工植牙的患者必定有失去牙齒的慘痛經驗,雖然原因每個人不盡相同,但除了意外造成缺牙之外,因齲齒或牙周病而失去牙齒,都是因口腔衛生不佳而引起的。此外,人工植牙齒頸部的纖維排列和一般自然牙齒是不同的,一旦感染則病灶擴散特別快速且不易控制,因此口腔衛生對於擁有人工植牙的患者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

別讓敏感性牙齒讓你開不了口

別讓敏感性牙齒讓你開不了口#牙周病

近來電視上充斥著「抗敏感性牙膏」的廣告,在廠商強力播送下,「敏感性牙齒」成了人人耳熟能詳的名詞,到底這是什麼毛病?真有廣告中所說的那麼普遍嗎?據估計,國內的確約有三成民眾有敏感性牙齒的問題,其症狀主要為牙齒接觸冷、熱、酸、甜及其他物理性刺激(如刷牙或吹風)時,會產生酸痛感,或像針刺一般的疼痛。耕莘永和分醫院牙科李萬萱醫師指出,牙齒敏感多因琺瑯質耗損,失去保護功能,使內層的牙本質外露。由於牙本質滿佈「牙本質小管」,其中並無神經,而是充滿了牙本質小管液,受到外來刺激時,比如冷、乾及化學成分,會使小管內液體往外流動,而熱、刷牙等刺激,則會使小管液往內流動,都易引起神經敏感,造成短暫的齒髓神經酸痛。一般而言,敏感性牙齒的形成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刷牙方式不當】牙刷的刷毛太硬或太用力刷牙,尤其橫向來回的刷法,都易造成齒頸部的磨損,顏色較黃的牙本質小管就可能裸露出來。【飲食習慣不正確】常吃高酸性食物,也可能造成牙齒表面琺瑯質的脫鈣,導致牙本質小管的暴露而敏感。【過度咬合磨耗】吃檳榔、夜間磨牙等行為都會使咬合面過度磨耗,引發敏感症狀。【牙周病治療】包括深層洗牙、刮除牙根或牙齦手術後,都會有敏感情形發生,但這些症狀都是短暫的,除非有嚴重齒槽骨破壞,使大量牙根暴露出來。【美白處理或牙齒修磨】根據國外統計,大約六成的人在牙齒漂白後會變成敏感牙。但只要術後牙齒塗氟,或使用降低敏感性的牙膏即可恢復正常。值得注意的是,「敏感性牙齒」須與牙齒缺損或牙齒疾病造成的刺激疼痛感有所區別,包括齲齒、牙齒外傷斷裂、牙齒裂痕、牙齦萎縮、牙周病、不密合的套、牙齒發育溝(如腭齦發育溝)等,都可能引發不適,若當成敏感性牙齒處理,不僅沒效果,還會延遲就醫時機。敏感性牙齒的治療李萬萱醫師表示,治療敏感性牙齒,首須判別其疼痛是否為短暫性的刺痛,以有別於齒髓炎的冷熱性疼痛、牙周病的咀嚼性疼痛、及顳顎關節障礙的悶痛。如果確屬短暫性刺痛,接下來要與其他牙齒疾病作鑑別診斷,在排除其他病因後仍感刺痛,很可能就是「敏感性牙齒」。飲食方面,應避免酸性高的食物,如柑橘類、碳酸汽水、酸乳酪、紅酒及白酒等,以免牙齒受到酸蝕,並應檢查有無腸胃道逆流造成酸性物質的刺激。同時,避免咀嚼堅硬食物如花生米、甘蔗、芭樂、檳榔、骨頭、硬殼類等,以免琺瑯質受損。而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可舒緩緊張情緒,有助減少磨牙。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生活習性是否有問題,建議敏感性牙齒患者,不妨填寫飲食日記,紀錄一周內所有攝取的食物、飲料、刷牙時間等,以供牙醫師分析飲食、刷牙方式有無不當。最後,李醫師強調,由於「敏感性牙齒」多半偶爾發生,易被忽略,若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治,就不會形成「經常性牙齒敏感的恐慌」。須強調的是,這種毛病往往與生活習慣有關,患者應有耐心與牙醫師一同找出可能原因,改變不當習慣,再配合診間治療及居家照護,相信不難找回牙齒健康,重享品嘗美食的愉悅!

只有老年人才會掉牙齒?當心年輕型牙周病

只有老年人才會掉牙齒?當心年輕型牙周病#牙周病

許多民眾在沒有口腔內沒有明顯的疼痛不適時,能不看牙醫就不看;因此常常在就醫時總為時已晚,於是在治療上不僅辛苦費時,若是嚴重者必須拔除無法治療的牙齒,更是苦不堪言,而在未來的復健上(植牙或假牙之贋復)更是一筆不小的花費。牙周病並非老年人才會患有的口腔疾病,黃怡豪醫師指出,有一類型的牙周病是好發於35歲以下年輕人的口腔中,其中有些人的口腔衛生並不差,純粹是特殊菌種全口感染造成的。一般來說,此類病患也常有家族病史,而且通常家中長輩有在45歲前就掉光牙齒的紀錄。在醫師的臨床案例中,某一位小姐前來就診時年紀還不到35歲,但已患有中重度之牙周病,平時口氣不佳、在刷牙時牙齦易流血不適,而在臨床診斷上更是有牙齦紅腫發炎、齒槽骨萎縮之狀況,然而經過專科醫師細密的牙周病治療後,同時個人也很用心地落實居家的口腔護理,讓她及時找回了健康,也不再擔心牙齒何時會動搖脫落了!長期的檢查與追蹤,爾後每三個月定期做一次檢查及保養,讓她從此不再為牙周病所困擾。黃醫師也呼籲大家,無論是男女老少,都須“及早檢查、及早治療”,千萬不可輕忽怠慢。預防勝於治療,口腔中的每一顆牙齒都是相當珍貴的,應當好好愛惜;平時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配合定期的牙周病篩檢與口腔保養,牙周病一點也不可怕!

我要做「植牙」,可以嗎?

我要做「植牙」,可以嗎?#牙周病

當我們的牙齒被拔除後,如果沒有在缺牙的地方做假牙,久而久之缺牙處的牙齦組織以及齒槽骨就會開始慢慢萎縮,而相鄰的牙齒也可能出現傾斜的現象,或可能因為食物殘渣塞在缺牙位置的縫隙中而造成鄰近牙齒蛀牙或牙周病,反而會引起更多的口腔問題。敦南麗緻牙醫診所 鄧立亨醫師說,「植牙」是近年來詢問度最高的一項治療。十個成年患者就有八個會問植牙的問題,其實植牙的原理並不難理解,但通常會因為患者的條件而影響手術的時間及複雜性。植牙簡而言之就是將金屬的植牙體固定在我們牙齦下面齒槽骨的地方,然後在植牙體上裝置人工假牙後就算大功告成。可是簡單歸簡單,倘若病人的齒槽骨的厚度及高度不夠,或是缺牙處有牙周疾病的問題,就不能馬上進行植牙手術。前者需要先透過骨再生手術,利用骨粉填補讓骨頭吸收後,可以達到符合手術的高度與密度。但齒槽骨重建的時間會因為每個人對於骨粉的吸收速度而有所不同,短則2到3個月,長則半年以上,這段期間需要患者配合定期回診透過X光或是斷層掃描的方式來檢查,由醫師來判斷是否可以再進行植牙手術。當然,牙周疾病當然也要先治療妥善後,才能進行植牙手術。此外,像是罹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液凝結疾病或是骨質疾病者以及孕婦等等都不適合進行植牙手術。人工植牙除了可以做單顆假牙外,也可以依照患者的需求設計全口假牙的植牙方式,不但在外觀上可以做的像自然牙一樣維妙維肖,也會比傳統全口或半口的活動假牙更為舒適穩定,吃東西的時候更方便有力,還可以避免牙齦及齒槽骨萎縮,如果患者的經濟能力許可,並且經過醫師評估後確認患者符合植牙條件,一般都會建議利用植牙取代傳統假牙治療。鄧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最新的「低疼痛微創植牙術」已經打破了許多傳統植牙瓶頸,透過高科技儀器輔助,不但傷口小不需要縫合,而且只要局部麻醉可以做到當天拔牙後立刻植牙及安裝假牙,讓患者在治療當天就可以恢復完整的牙齒門面,整個療程大約一個小時即可完成。然而,並非每個人的條件都適合微創植牙術,必須經過醫師的仔細評估,這項技術不但可以幫患者省下許多治療時間,還能降低患者對於手術的心理壓力及恐懼感。

輕忽牙周病,小心變成無”齒”之徒

輕忽牙周病,小心變成無”齒”之徒#牙周病

李小姐是一個朝九晚五的粉領上班族,每天早上為了趕上班打卡,刷牙總是草草結束,偶而還會刷出血來,但因為趕時間,也不以為意;經過昏昏欲睡的一個早上,中午為了瘦身只吃蘋果餐減肥,咬了第一口,卻看到咬痕上有血跡,心中覺得怪怪的,但卻因為趕工作進度也不去在意它,而且最近還發現自己有一點口臭,李小姐心想一定是睡眠不足,火氣大,等到休假一定要睡到中午才起床。相信有類似情況的上班族應該不在少數,但是你知道李小姐可能已經被牙周病盯上了嗎?根據多項數據資料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病的罹患率高達九成,每十人中就有九人被它盯上可能還渾然不知,而牙周病更是三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所謂的牙周病簡單的說就是牙齒周圍的疾病(包括齒齦炎,牙周炎和齒槽骨的病變),也就是牙齒的地基出了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病情一旦加重,隨著地基的流失,牙齒雖然沒有齲蛀,也一樣保不住了。會罹患牙周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口腔衛生做的不夠好或不正確,讓髒東西(牙菌斑、牙結石、食屑)堆積在牙齒周圍。這些細菌及其分泌物的毒素先開始破壞牙齦,進而延伸到牙齒周圍的骨頭(齒槽骨),牙齒的地基就這樣流失掉了。它同時更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更不會痛,必須靠牙醫師的檢查﹔但還是有若干臨床的表徵,如牙齦紅腫、牙齦易流血、口臭 咀嚼無力、齒間出現裂縫、牙齦萎縮對冷熱敏感、牙齒鬆動無力,嚴重時甚至會自動掉落,若發生以上表徵,就應立即請專業的牙科醫師做檢查。牙周病的基本治療在於「清乾淨」,對早期病變而言,牙醫師用超音波震盪器清除牙齦與牙齒交接處的牙結石,再用手操作器械清除深部的牙結石,再配合上病人的口腔衛生訓練,就可以輕鬆解決牙周病的問題。在基本治療及病人口腔衛生改善後,往往可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如仍有問題無法改善,便要考慮是否需要施以手術。正如同所有的慢性病一樣,「不痛」只是沒有自覺症狀而已,並不表示沒有疾病。若不及早治療,患者很容易因為牙根部的齒槽骨被吸收破壞,讓愛美的女性,張嘴一笑就可明顯看見牙齦紅腫,看起來很不美觀,甚至還會讓口氣不好,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因此「預防重於治療」,良好的口腔衛生,正確地使用牙刷、牙線,定期請專業的牙醫師檢查、洗牙、清除結石,是預防牙周病的最佳良方。

一日植牙不稀奇,一小時全口復健才神奇!

一日植牙不稀奇,一小時全口復健才神奇!#牙周病

植牙目前正風行,然而對於全口多顆缺牙的患者來說,還是會對傳統的人工植牙 手術心生畏懼,出血、腫脹、疼痛…等對手術的刻板印象,一直是患者考慮以「植牙方式」來做全口復健望之卻步的最大因素。現在需要全口復健的民眾,除了配戴傳統的活動假牙外,牙醫界的大革新更讓社會大眾有了更佳的選擇!植牙暨牙周病專科 黃怡豪 醫師指出,事實上目前最先進的「導引式植牙 (Guided Surgery)」 ,已經克服了傳統植牙必須面對的種種令人擔心害怕的問題,藉由目前精準的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以及CAD/CAM電腦軟體的診斷,已經可以不需開刀就能夠透視骨骼的立體模型,以及重要神經的走向,因此也可以在電腦上模擬手術植入人工植體,並藉此製造出精準的手術模板,確保手術中可以避開重要的神經及血管,大大的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對患者及醫師雙方都有最佳的保障。同時黃醫師也指出,大部分的缺牙患者都能夠接受導引式植牙,因為手術傷口極小、出血量少,讓更多的患者可以受惠於這項新技術的應用,包括一些已有良好控制的系統性疾病但對傳統手術仍有顧忌的患者,無論是高血壓、輕微心血管疾病、血液凝結障礙等病友,或者一些體力較差的老年人都,一樣可以藉由導引式植牙重新享受進食的樂趣及彌補美觀上的需求。在竹科上班的工程師許先生,多年患有嚴重牙周病,導致全口多顆缺牙、而其餘的牙齒亦有相當大的搖動度。長期以來吃東西都只能選擇如豆腐、熟透的碎青菜這類軟質的食品,讓他無法盡情品嚐美食;而多顆缺牙與牙周病造成的口氣差更對他社交造成了上的困擾。後來許先生在網路上聯絡到了信任的專科醫師,經過完整詳盡的檢查及諮詢後,許先生毅然決定和醫師一同進行復健治療。利用「導引式植牙 (Guided Surgery)」的科技與醫師事前謓密費心的準備,讓許先生在植牙當天即可一次植入多顆人工植體,也能立刻擁有牙齒,過程儘花了他約一小時的時間。而他也分享說道:當天回去的時候還有點感覺,但隔天幾乎沒有什麼腫脹疼痛的現象,而且也可以照樣進食,我很滿意。拋棄容易讓人感覺不適的傳統活動假牙,選擇改以「導引式植牙 (Guided Surgery)」來進行全口復健,讓許先生從此更能恣意享受美食,也找回了在人際上的大方與自信,連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稱讚他變得更年輕帥氣。一小時全口復健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口腔中的沈默殺手

口腔中的沈默殺手#牙周病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沈默的一個殺手!靜靜慢慢一點一滴地蠶食您的齒槽骨,等到發現不對時,經常已經齒牙動搖。發炎疼痛之外,掉幾顆牙可能也不是少見的狀況呢!更糟的是,牙周病並不只影響口腔,其實還深深戕害著全身。黃怡豪醫師指出,根據美國一項18年來一千多名牙周病患者的資料,發現他們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是常人的兩倍,而死於中風的則是三倍;另外,牙周病也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及增加胎兒早產的風險。黃醫師也表示,牙周病口腔中的慢性發炎,造成細菌在全身血液中流竄,引發身體各處的免疫及炎性反應,是加重系統性疾病風險的罪魁禍首。在醫師的臨床案例中,某位病人同時患有糠尿病與嚴重的牙周病,長期的慢性發炎造成其糖尿病的病情難以控制。然而經過專科醫師細密的牙周病治療後,同時個人也做好居家的口腔護理,讓他找回了健康,也使得原本的糖尿病病況變得更容易控制與維持;爾後每三個月定期做一次檢查及保養,讓他至今不再有牙周病的復發。口腔健康是身心健康之始,同時也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醫師呼籲大眾,千萬別輕忽了牙周健康的重要性!黃醫師建議,定期牙周病篩檢及治療,加上確實的居家口腔衛生照護,不但可以維持口腔健康,更可以降低罹患特定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風險,盼國人能夠更加重視口腔衛生習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