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過動症

哪些藥品會引起尿失禁?

哪些藥品會引起尿失禁?#膀胱過動症

陳媽媽50歲,最近半夜經常要起床上廁所兩、三次,導致夜晚睡眠品質變差,大笑時尿液會不自主流出,身上會發出異味,人也因此變得焦慮,原本開朗個性也因此變得鬱鬱寡歡沒有笑容,忍耐一段時間後終於在家人陪同下鼓起勇氣至醫院求診,結果被診斷為「膀胱過動症」,現正服藥治療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說,膀胱過動症是一種慢性膀胱機能障礙,常見症狀如下:頻尿(一天小便超過8次)、急尿(如:強烈解尿感無法控制)、夜尿(睡覺後起床小便2次以上),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漏尿)等現象;如果單獨或合併出現上述症狀,就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嫌疑犯〞了。多數人會認為這是老化過程自然發生的現象,但其實不然。方喬玲指出,膀胱過動症形成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精神或心理壓力大、反覆性膀胱發炎、長期憋尿、生產懷孕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神經系統問題(中風或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前列腺肥大惡化等,都有可能造成膀胱過動症。抗膽鹼藥品是目前治療膀胱過動症的主流,它能有效抑制迫尿肌過度收縮、增加膀胱容量、延長蓄尿時間、改善日夜頻尿,減少尿急與急迫性尿失禁。方喬玲表示,目前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治療膀胱過動症在北市聯醫採用的藥品包括:VesicareÒ(衛喜康膜衣錠 5 mg/tab)、DetrusitolÒÒ SR(得舒妥持續性藥效膠囊4mg/cap)、OxbuÒ(歐舒緩釋錠 5 mg/tab)等三種,三種藥品服用方法皆為每日一次,但未受控制的狹角性青光眼病患不建議使用。孕婦宜採用懷孕分級為B級的OxbuÒ,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選用VesicareÒ不需調整劑量。藥品常見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視覺模糊等;若無法忍受上述副作用,可採用替代療法,如:三環抗憂鬱藥Imipramine可增加尿道括約肌張力,對急迫性與壓力性混合型尿失禁有效。另外,針對合併膀胱過動症的停經婦女,一般常會投予口服或局部使用雌激素(estrogen)來改善症狀。近年來亦有研究顯示,局部注射肉毒桿菌(Botox)能改善有膀胱過動症患者的特發性逼尿肌過度活動,但目前仍缺大型臨床研究作佐證。方喬玲說,某些藥物也會造成多尿導致尿失禁,包括a-adrenoceptor antagonist、利尿劑、長效型鎮靜劑、鈣離子阻斷劑、精神科用藥及鋰鹽等,服用上述藥品容易讓人誤判以為得到膀胱過動症,此時需進一步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膀胱過動症是常見、慢性且造成巨大醫療支出的疾病,雖不會明顯妨害患者生命與健康,卻可能嚴重影響個人自尊、社交活動與生活品質,方喬玲提醒,如果懷疑自己是膀胱過動症患者,請鼓起勇氣前往就診,這樣才能重建幸福「下半身」!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是一種症狀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解尿前感覺急迫,合併尿失禁或者沒有合併尿失禁。通常有頻尿及夜尿症狀,在歐洲六個國家調查,年紀超過四十歲的一般大眾,約有16.6%有膀胱過動症狀。在亞洲女性調查,約有53%有膀胱過動症狀。在臺灣,約有18.6%女性有膀胱過動症狀。然而,53%有膀胱過動症狀的亞洲女性,卻只有21%病人會尋求醫療幫助。可見大多數有此症狀病人都不知道、或不想尋求醫療幫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姿吟表示,在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中,最常見為頻尿(約佔85%),其次為急尿(約佔54%)。造成膀胱過動症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糖尿病、泌尿道感染、抽菸、神經性疾病,以及骨盆鬆弛等等。林姿吟說,膀胱過動症就像鼻竇炎或關節炎一樣常見,同時它也會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林姿吟說,關於膀胱過動症治療可分為兩方面,包括:行為療法及藥物治療,兩者治療成效都顯示對膀胱過動症有極大改善。行為療法包括:按照時間上廁所、骨盆底肌肉訓練及運動、生理回饋治療急迫感抑制訓練,以及飲食控制等。她指出,治療膀胱過動症,藥物治療亦扮演一重要角色,因為不論藥物或行為療法,都是經由不同機轉發生作用,所以合併兩者,可提高治療成效,使婦女不再受頻尿所苦,更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