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氣溫直直升,至今台灣已有十多位民眾因為太熱而導致死亡,醫師提醒,上午11點至下午3點是一天最炎熱的時段,應避免外出或長時間待在豔陽下,防止中暑或熱傷害。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賴育民表示,常見的熱病有高熱暈厥、熱抽筋以及致死率較高的熱衰竭、熱中暑。熱暈厥常發生於站立在炎熱環境下過久的人,因過度流汗造成血液濃稠,無法流進腦部,而產生暈厥現象。熱抽筋則是因為在高溫潮濕的環境大量出汗使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造成虛弱及肌肉無法自主的抽搐及疼痛。而熱衰竭、熱中暑則因為體溫調節中樞失常,引發體溫急劇升高及多重器官竭,是一種很可怕的緊急狀況。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蘇詠程說,熱中暑是在高溫的環境中工作運動,或長久處於高溫且通風不良的場所導致。身體溫度調節中樞因慢性疾病,藥物或脫水而失去功能,過高的體溫也無法有效降低。常出現的症狀有疲憊、頭痛、意識混亂或有幻覺、腳步不穩及失去方向感,有時還會痙攣、昏迷,甚至低血壓、脈搏和呼吸淺快、體溫上升,嚴重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由於熱中暑死亡率非常高,發現類似症狀應該要盡快送醫。雲嘉地區老農多,老人家由於體溫調節的退化,散熱能力較差,較易中暑,賴育民醫師提醒農友,可以早點出門,中午最熱的時候則待在家休息,以減低熱傷害發生的頻率。另外,患有慢性病或是老人常用的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及一部份精神科用藥,則可能因藥物效果減少身體對熱的耐受力進而提高中暑的危險,平時可多補充水份,並可在水裡加入一點鹽或幾顆酸梅,有效補充人體排汗後失去的鹽分。最重要的是,若發生中暑現象時,最高原則是馬上送往醫療機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