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

熱死人! 3要訣遠離熱傷害

熱死人! 3要訣遠離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的資料顯示,今年因為熱傷害而送醫的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7成, 6大危險族群包括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人、服用藥物暨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需加倍警覺防範熱傷害。15分鐘體溫逾41度 恐致死中暑是因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可能在10到15分鐘內體溫上升超過攝氏41度C,嚴重可致死亡,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未正常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時可能導致熱衰竭,尤其以年紀大、高血壓及在燥熱環境工作者容易發生。靜脈血管擴張 產生熱暈厥熱痙攣常由於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引起手、腳或腹部肌肉強烈抽筋及疼痛,熱暈厥則是突然起身時發生,原因是周邊靜脈血管擴張,相對血管內液體不足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由於供應腦部的血流減少導致昏迷,昏倒後由於腦部血流供應漸漸恢復而再度清醒。行動不便長者 在家也會中暑近年來流行馬拉松和單車運動,因此增加許多因為激烈運動而導致熱傷害的案例,勞工朋友也占大宗,提醒民眾要特別留心家中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即使整天都沒出門,由於天氣過度炎熱而發生中暑的案例並不少見,只要對熱傷害有初步的了解,一定能遠離夏天的隱形殺手。熟記預防的3要訣: 1) 保持涼爽2) 補充水分3) 提高警覺  

熱破表啦!熱傷害案例暴增

熱破表啦!熱傷害案例暴增#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天氣悶熱異常,嚴重熱傷害(熱中暑、熱衰竭、熱衰竭)的病人數量,遠超過以往的記錄,據中央氣象局最新統計資料,今年因梅雨來得較晚、各地普遍高溫,所以在高溫和梅雨季的高濕度因素影響下,應是這波熱傷害病人破表的主因。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吳肇鑫表示,熱傷害可以大致分成熱中暑、熱衰竭、熱痙攣,其區別方式如下:●熱中暑/在高溫環境暴露造成體溫超過41.1°C(106°F)以上,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讓散熱功能變差,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等症狀,嚴重時會昏迷,體溫如果超過42°C ,死亡率會高達80%以上。●熱衰竭/高溫環境造成排汗過多,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等電解流失,有頭痛、虛弱、無力、噁心、嘔吐、蒼白,嚴重時會躁動、休克甚至昏迷,但是因為但是中心體溫不會超過40°C,只要盡快輸液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死亡的危險很低。●熱痙攣/在高溫下大量流汗時,沒有即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因為鹽分流失造成四肢的肌肉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如果情況嚴重沒有即時處理,甚至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導致呼吸困難。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 慢慢降溫冷卻若發現有人出現嚴重熱傷害時,須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份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口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擊的困難。   

夏天高溫工作 5招避免中暑、熱傷害

夏天高溫工作 5招避免中暑、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工作的環境溫度中,輻射熱溫度超過50℃時,應穿著熱防護衣或使用熱防護用具。不只是在夏季,甚至秋老虎天,外在環境的燠熱,讓我們體內產熱增加,散熱能力降低,這是造成熱傷害的主要原因。以臺北市為例,歷年的職災統計數據,顯示夏季為職災發生的高峰期,特別是各種的熱病、中暑事件。在高氣溫環境下工作時,個人如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精神病、肝臟疾病、內分泌失調、無汗症、腎臟疾病等症狀,或服用影響體溫調節、會抑制出汗或造成脫水的藥物如抗癲?、抗憂鬱、感冒藥、利尿劑等藥,或肥胖、高齡、曾經發生過熱衰竭、熱痙攣,甚至中暑病例,都要自我警覺、特別小心。1)早上不空腹上工/保持充足睡眠、養成早上不空腹上工習慣。因為從前一天晚餐到早晨起床已隔約12小時,此時身體處在能量不足之狀況,血液循環比平常差,若做劇烈運動產熱時,皮膚血液循環較差,不易排汗散熱。工作前及工作時避免喝酒,以防水分流失更快,增加熱傷害的發生。2)穿著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穿著淺色、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可減少輻射熱量吸收,在紫外線指數很高時,請穿長袖衣服,減少紫外線直接照射在皮膚上;並戴工作帽,以白色、通風良好的安全帽為首選。3)補充水分要有方法/酷暑天,若又身處高氣溫環境中工作,很容易造成大量流失水分與電解質,因此應每20分鐘補充水分,尤其是勞工自己發現有抽筋感覺時,應該飲用運動飲料、加了點鹽的冷開水,或含有膠質的冷飲如愛玉、仙草等,因為膠質可以維持水分,可減緩人體水分流失的速度。飲料的溫度飲料的溫度過高會增加體熱,過低會阻礙體熱的發散,一般建議冷飲溫度約在10℃~15℃較為適宜。要養成正確的喝水習慣,不可牛飲,少量、多次的慢慢喝,才能讓身體吸收。4)虛心接受在職教育訓練/由於高溫高熱的工廠大多屬於傳統的產業,為保護勞工免於熱危害之威脅,除了可採用輪班制、改善製程、提供工作防護設備或飲水補充外,勞工朋友也應虛心接受在職的教育訓練,配合佩戴防護器具、按時休息來保護自己,才能將發生災害的機率降至最低。5)熱傷害發生時處理流程/有些勞工朋友礙於經濟因素,即便自覺身體很不舒服了,也請不要勉強繼續工作,找陰涼處稍做休息,萬一持續不舒服,請務必通知同事請求協助,熱傷害或中暑,是由不得人硬撐的。發現同伴有熱傷害現象時● 盡速將病人移往陰涼處。● 臉色蒼白的病人,先將他的腳墊高15~30公分;如發生嘔吐或反胃,幫病人採側躺姿勢,以防被嘔吐物噎到。● 病人如為男性,先脫掉其身上衣物,僅留內褲;用水霧噴灑或先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並同時用電風扇強力散熱,並將冰袋置放於頸部、腋下和鼠蹊部。● 熱痙攣病人發生抽筋時,不可強行拉扯他痙攣部位的肌肉,以免反而造成傷害。● 讓病人喝稀釋的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並盡快送醫處理。 (本文摘自/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大塊文化出版)

小心熱傷害、中暑 5招自我保護

小心熱傷害、中暑 5招自我保護#熱傷害

1)注意周遭環境/熱浪來襲時,有些狀況會使熱浪造成之危險加劇,如住在房屋密度高的水泥磚牆建築中,若沒有冷氣、且通風不良,晚上熱氣散發不易。2)盡可能待在室內/盡可能安裝並開冷氣,窗戶最好使用能反射陽光的窗簾,尤其是直接接受日曬窗戶的必備。在室內穿著寬鬆、質薄、淺色衣服,盡量穿著短袖短褲。盡可能待在室內,遠離陽光是避免暴露在高熱最好的方法,即使在室內,也盡量不要做太耗費體力之工作,否則會產熱。若家中無冷氣且酷熱難當,在白天最熱之時,考慮待在有冷氣的公共場所,如圖書館、購物中心、戲院等。若住家是透天厝,不要待在頂樓,盡量待在最低樓層,若覺得太熱可以冷水淋浴。3)做好防曬,避免直接曝曬/室外穿著原則和室內類似,但身體盡量以衣物覆蓋,避免直接曝曬太陽,避免曬傷。盡量避免穿深色衣服,因淺色衣服可反射陽光,而深色衣服可吸收陽光,並戴寬邊帽以保護頭部及臉部。從事戶外工作的朋友,若需於一天最熱的時段,如早上9點到下午3點,在陽光曝曬下工作,工作時休息和飲水的頻率,需比平常多。4)補充水分/飲用大量的水分,避免飲酒、碳酸飲料或含咖啡因飲料,因這類飲料造成利尿,反而失水。若大量流汗可流失電解質,需補充運動飲料或現榨果汁。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尿毒症、水腫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需尋求醫師的建議。5)飲食清淡、減少運動量/避免食用高熱量及高蛋白質食物,會增加新陳代謝,產熱較多,盡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同時避免過飽。常運動的朋友,在熱浪來襲時需減少運動量,且盡量避免在日間溫度最高時在戶外運動,盡量在清晨或晚間較涼爽時。若運動到一半,覺得呼吸困難或心跳急速時,須立即到涼爽處休息,並補充大量水分。熱浪來襲時如何幫助他人• 注意家人、朋友或周遭的人是否有熱衰竭或中暑之徵兆。• 千萬不要將兒童或寵物獨自放在戶外未開冷氣的車內,即使只有短時間,夏天停在戶外之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待在裡面短時間即可致人於死。• 經常注意獨居之家人、朋友或鄰居,尤其是年老、有慢性病、需人照顧生活起居者。• 學習並了解發現中暑病人的初步降溫法,在等待救護人員到達前,可先幫助病人降溫。政府該做的• 熱浪來襲前發布熱浪預警,使民眾可預做準備。• 考慮開放有冷氣的公共空間,在熱浪來襲時提供家無冷氣的民眾避暑,尤其在日間最熱時段。• 熱浪來襲時,衛生單位派員追蹤獨居老人或弱勢慢性病患生活狀況。• 勞檢局需檢查雇主是否依照不同氣溫,給予勞工不同工作量及休息,提供足夠飲水與可遮蔽烈日的休息場所。當環境溫度飆到36℃時運動產熱時,身體需要將肌肉收縮產生的熱量排出,這需要有正常運作的心臟血管系統,將體熱經由血液輸送至皮膚,再透過汗腺排汗。因此當人劇烈運動產熱量極大時,皮膚的血液循環,可增加數倍來增加排汗量。但若是周圍環境溫度比皮膚溫度高時,體溫是極不易往外散熱的!傳導、對流、輻射等散熱功能將失效,正常人皮膚溫度約為36℃,而當氣溫飆到近這個溫度時,散熱完全只能靠蒸發一途了。(本文摘自/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大塊文化出版)

熱浪來襲!6大熱傷害高危險群要注意

熱浪來襲!6大熱傷害高危險群要注意#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候進入炎熱的夏季型態,使得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率大幅增加,根據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顯示,每年的7~8月為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而今年1~5月底因中暑等熱急症至急診人次為401人,較去年同期為高,由於已進入酷熱的炎夏時序,氣溫仍有可能持續飆高。因此,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中暑,特別尤其是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嬰幼童、過重者 皆為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國健署表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尤其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容易因高溫而造成熱傷害。1)嬰幼童/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2) 65歲以上的長者/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3)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4) 服用藥物者/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5)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6)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謹記三要訣 避免熱傷害找上門為了幫助民眾在炎熱的天氣裡,降低熱傷害的風險,所以,提醒民眾除了要避免曝露於高溫下,也要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保持涼爽1)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2) 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3)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4)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補充水分1)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2)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3)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4)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5) 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提高警覺1)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2)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3) 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最後,國健署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疑似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天氣熱辣 6大族群當心遭熱傷害襲擊

天氣熱辣 6大族群當心遭熱傷害襲擊#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雖時序入秋,但外頭的高溫熱浪,卻一次比一次還熱辣,根據氣象局的資料顯示,近幾日戶外中午高溫,都將落在三十三至三十五度左右,提醒民眾平日應補足水分,多吃蔬果,並且在中午時分避免長期在戶外逗留,國民健康署也列出以下六大熱傷害危險族群:1) 嬰幼童/因嬰幼童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展成熟,以及代謝率較高,而且必須依賴照顧者提供水分及調整所在環境溫度。2) 65歲以上的長者/因長者的排汗功能,對溫度轉變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份的機能不如年輕者迅速,尤其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等慢性疾病的長者,更要加倍小心。3) 慢性病患(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慢性病患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4) 服用藥物者/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熱傷害機率,如利尿劑會干擾水分及鹽份平衡;含有抗膽激性藥劑如三環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劑等,會抑制流汗減少熱量散失,須特別注意防範熱傷害發生。5)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戶外工作者及運動員直接暴露於陽光直射下,加上常忽略防曬、休息及補充水分而造成熱傷害;密閉空間工作者,因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人體產生熱的速度加快,造成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平衡而造成熱傷害。6) 過重者(身體質量指數BMI≧24)/因脂肪極易產生熱量,且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造成散熱面積下降,加上代謝而使產熱增加,將造成大量排汗而造成熱傷害。國健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暑事件頻傳 3撇步預防熱傷害

中暑事件頻傳 3撇步預防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進入炎炎夏日溫度日俱增高,近日已有不少中暑事件發生,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大家必須要防範環境性熱疾病。彰化縣衛生局特別提醒體溫調節差特別容易中暑的民眾、戶外工作者與農民等盡量勿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正烈日下從事工務過度曝曬,為讓大家能有效預防熱傷害的發生,特別提供3撇步:1)適當防曬及遮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選擇透氣的衣物。儘可能保持室內涼爽,待在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外出工作者隨時注意防曬,例如戴寬邊帽、太陽眼鏡、塗抹防曬係數15或以上的防曬乳液。2)補/適時補充水分,不論你的活動程度,都應該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3)小心/注意潛在性疾病,如家中有嬰兒及幼童、大於65歲以上的老人等體溫調節機能較不佳者,要多注意。患有慢性疾病者,更要小心氣候溫度的變化。體溫升高、心跳加速是徵兆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衛生局提醒您當疑似出現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天好熱!使用電風扇會造成傷害!?

夏天好熱!使用電風扇會造成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今年夏天,氣溫屢創高溫,炎熱的夏天裡,一份研究報告確指出,使用電風扇恐有危害,因為在悶熱的天氣裡,若是通風環境差,使用電風扇,恐怕會讓你造成排汗過度,造成脫水。研究中也指出,天熱時,電風扇反而是讓身體變熱而不變涼,導致頻頻出汗,造成水和電解質不平衡,這可能會影響心臟到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不過這份報告,目前還在評估狀態,民眾也不需太擔心。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指出,夏天氣溫高,因此預防中暑情況發生非常重要,並提醒大家,在酷熱的夏日, 儘可能將活動安排在早晨9點以前或傍晚4點以後的時間, 每天補充2000cc的水分,多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隨時注意防曬並塗抹防曬係數15或以上的防曬乳液。若民眾有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快速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