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傷害

宅在家防疫 3招預防熱傷害

宅在家防疫 3招預防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因為疫情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且許多企業提升居家辦公比率,宅在家成為時下現況。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連日高溫炎熱,近期各縣市接連亮起高溫預警燈號,至少達36℃以上,甚至有時會高達38℃,國健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範措施,預防熱傷害。漫長夏日,室外因輻射容易造成熱傷害,然而在室內也需注意預防,如果室內空氣不流動,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尤其是老人和兒童,更容易產生熱傷害,所以家中有老人或兒童,應特別注意室內的溫度及通風。國民健康署提供3招預防室內熱傷害:1.多喝白開水對抗熱傷害,預防勝於治療,要定時的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以白開水最好,避免喝含有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2.冷氣設定在26至27℃,不開冷氣務必保持室內良好通風經常進出冷氣房,身體難以適應瞬間溫差過大,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感,建議冷氣設定在26至27℃,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不開冷氣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避免悶熱的環境,散熱速度下降。3.穿著寬鬆及透氣衣服人體內的熱量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寬鬆衣服內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消散。尤其領、袖、褲腿等開口處最好敞開些,將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炎炎夏日預防熱傷害相當重要,悶熱的環境是造成中暑的原因之一,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及多補充水分是保護身體的不二法門;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隨時關心家中長輩及孩童是否產生有熱傷害徵狀,如疲倦、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並以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提供加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等方式降低體溫。

熱浪來襲 3要訣遠離熱傷害

熱浪來襲 3要訣遠離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炎炎夏季,任何人身處高溫環境都可能引發熱傷害的風險,事先做好預防熱傷害的準備,才能安心度過漫長夏日。熱傷害是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其中以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也就是說,100 名發生熱中暑的人,至少會有30 人死亡。勿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下,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共同守護健康。保持涼爽*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處;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可到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補充水分*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好習慣;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吃適量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提高警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相關防護措施,並宣導預防熱傷害及重新調整分配工作,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超過6小時。此外,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讓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強化預防熱傷害的行動。察覺皮膚乾熱變紅想吐 速離開高溫環境國民健康署提醒,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例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勿忘小孩於車內 保命3招防熱傷害

勿忘小孩於車內 保命3招防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炎熱夏季,中央氣象局常發布36度以上的高溫資訊,甚至溫度還有可能持續上升,因此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將大幅增加。為避免中暑,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預防熱傷害的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且切勿獨留孩童於車內,下車前務必確實確認沒有將幼童遺忘於車內。高溫警戒 小心熱傷害與中暑夏天當熱浪來襲時,不只是軍方,民間之戶外工作者如工地勞工、快遞、路邊收費員、機車騎士、運動員......及中暑的高危險群,也有因中暑不幸死亡的案例。由於夏日悶熱的天氣常使汽車車廂溫度快速攀升,且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國民健康署提醒有幼童的家長提高警覺,即使開車臨停片刻,也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熱傷害(如脫水、暈厥、中暑等)。中暑所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多半都是熱對細胞及器官的傷害所造成的,中暑的病人若未在3個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以下,死亡率極高。預防幼童乘車熱傷害:保幼3招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臨停或停車時,保幼3招避免幼童熱傷害:「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未到要聯繫」。1)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2)鑰匙保管好:當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3)未到要聯繫:若您的小孩乘娃娃車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請教師電話通知您,或放學後未按時到家(或保姆家)時,需立即聯繫幼兒園教師。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熱傷害兩度送醫!延誤死亡率高達8成

熱傷害兩度送醫!延誤死亡率高達8成#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炎炎盛夏,小心熱傷害!一名32歲曾姓壯男每天頂著烈陽在工地工作,某天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及肌肉痙攣,緊急送急診發現體溫達攝氏41℃,排尿出現茶色尿,經過抽血檢查肌酸磷酸(CPK)報告顯示已升高至800多U/L(正常值為24至194U/L),影響到腎臟功能,確診為職業性熱中暑,且引起橫紋肌溶解,導致腎功能受損,經住院治療2天後順利出院。嚴重熱中暑延誤送醫 死亡率高達8成以上沒想到曾姓壯男出院10天後,又在下班時間緊急送來急診,連續1個月內發生熱中暑及熱衰竭,因肌肉溶解經腎臟排出,導致尿液變茶色,出現腎功能受損,經過治療後腎毒素已恢復正常值。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表示,急診常常在夏季遇到因熱傷害緊急送醫治療的個案,大部分患者都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導致流失過多水分、鹽分而出現熱衰竭,少部分會有熱痙攣問題。也會出現併發症如肌肉壞死、橫紋肌溶解、腎功能受損,如果延誤送醫治療,死亡率高達8成。夏季高溫容易形成以下3種熱傷害:1)熱衰竭/為中暑的前兆,會出現頭痛、無力、噁心想吐,嚴重時甚至會休克或昏迷。2)熱痙攣/會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導致呼吸困難。3)熱中暑/高危險群為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與酗酒者,輕微中暑會臉色發紅、頭暈噁心、口渴、心悸和四肢無力,甚至也會胸悶、血壓下降。如果延誤就醫,死亡率高達80%以上。遇熱傷害 移至陰涼處、補充鹽水、冰敷後送醫如果常常處在烈日下且體溫過高,容易破壞身體內酵素,使肌肉壞死、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更進一步引起急性腎衰竭,嚴重恐併發急性腎衰竭而死亡。楊景旭醫師提醒,無論是哪一種熱傷害,只要覺得身體不舒服,務必盡快就醫。送醫前可先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休息。也別忘了多補充水分和鹽水,喝水時注意別被嗆到,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則不建議再補充;另外也可冰敷頸部、腋下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冷卻降溫。民眾外出記得防曬,若從事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避免長時間在大太陽下活動,體內必須保持充足水分及電解質,也要適當休息,留意自己的體溫是否過熱,藉由以上預防措施,遠離夏季熱傷害!

烈日運動後尿顏色深 竟橫紋肌溶解症

烈日運動後尿顏色深 竟橫紋肌溶解症#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台灣被炎熱高溫籠罩,下午偶有雷陣雨,其餘白天氣溫都超過30℃,又悶又熱。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盡量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防止皮膚曬傷,更要留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防止熱浪導致相關熱傷害。烈日打籃球2小時 引發熱痙攣、橫紋肌溶解症南投一名年約17歲陳姓少年喜好戶外運動,近日頂著烈日跟友人打籃球,在運動2個小時後大量流汗,且出現左腿抽筋,返家後肌肉痠痛、頭暈、噁心想吐、疲倦等症狀,小便量變少,尿不太出來、尿液顏色變深。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熱痙攣,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住院治療後症狀改善已出院返家。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表示,血液生化檢查後,發現病患肝功能上升、橫紋肌酵素上升,腎功能偏低,體溫偏高。由於天氣熱時身體汗水大量蒸發,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水份大量流失會導致脫水、抽筋。而橫紋肌溶解症會導致細胞內肌蛋白滲漏,因肌蛋白是紅色,當肌蛋白出現在尿中,尿液的顏色會呈現與血尿類似深紅色,若嚴重可能導致器官損壞,甚至急性腎衰竭。穿著輕便、易於散熱衣物 並且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值台灣夏季溫度及溼度皆高,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若高溫環境下進行短時間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暴露悶熱環境中,容易造成體液大量流失,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便容易造成身體機能失常,導致熱傷害,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南投醫院建議民眾,炎熱環境下應做好防曬措施,盡量穿著輕便、易於散熱的衣物,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值,從事戶外的活動應量力而為,若感到不舒服應趕緊做降溫的動作,移動至較為涼爽的環境,若沒有改善則應趕緊就醫接受治療。

昏迷、體溫高達42度 熱中暑奪嬤命

昏迷、體溫高達42度 熱中暑奪嬤命#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85歲阿嬤突然意識昏迷,體溫高達42度合併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家人發現立即送醫急救,經醫師診斷為熱中暑,緊急為阿嬤降溫、使用退燒藥物、緊急插管給予高濃度氧氣,並搭配使用升壓劑,最後給予點滴補充水分,經各種緊急治療後,不幸阿嬤最終無法搶救回來,熱傷害併發症,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大量流汗後未補充鹽分 恐引發熱衰竭炎炎夏日,當身體熱能產生過多或散熱不足,就可能造成熱傷害。熱傷害分為熱中暑、熱衰竭、熱暈厥、熱水腫及熱痙攣。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醫師張景涵提醒,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戶外工作者、運動員、體重過重者及服藥者皆容易發生熱傷害。大量流汗後,若單純補充溶液而忽略鹽分補充,可能引起熱衰竭。熱衰竭會造成水分流失與鈉離子流失,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有時會引起肌肉痙攣,患者核心體溫會上升。熱中暑嚴重 死亡率達3成熱中暑則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病人往往會有熱壓力的曝露病史,體溫超過40℃,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意識改變、癲癇、昏迷),死亡率可達30%,需要醫師迅速診斷與治療。熱中暑會併發低血壓、休克、高體溫、意識昏迷、抽搐、橫紋肌溶解症、心衰竭、肺水腫、腎衰竭、電解質異常,甚至導致死亡。張景涵醫師建議,出現熱傷害時盡速離開高溫環境,降低體溫、立即補充水分,當體溫超過40度、出現意識不清、持續頭痛、噁心、嘔吐、頭暈與倦怠等症狀,甚至無法喝水時,請立即就醫。避免熱傷害的最佳方式就是預防勝於治療,日常保持涼爽及通風的環境,時時補充水分,並提高警覺。

熱浪來襲!5招遠離熱傷害

熱浪來襲!5招遠離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1)注意周遭環境/熱浪來襲時,有些狀況會使熱浪造成之危險加劇,如住在房屋密度高的水泥磚牆建築中,若沒有冷氣、且通風不良,晚上熱氣散發不易。2)盡可能待在室內/盡可能安裝並開冷氣,窗戶最好使用能反射陽光的窗簾,尤其是直接接受日曬窗戶的必備。在室內穿著寬鬆、質薄、淺色衣服,盡量穿著短袖短褲。盡可能待在室內,遠離陽光是避免暴露在高熱最好的方法,即使在室內,也盡量不要做太耗費體力之工作,否則會產熱。若家中無冷氣且酷熱難當,在白天最熱之時,考慮待在有冷氣的公共場所,如圖書館、購物中心、戲院等。若住家是透天厝,不要待在頂樓,盡量待在最低樓層,若覺得太熱可以冷水淋浴。3)做好防曬,避免直接曝曬/室外穿著原則和室內類似,但身體盡量以衣物覆蓋,避免直接曝曬太陽,避免曬傷。盡量避免穿深色衣服,因淺色衣服可反射陽光,而深色衣服可吸收陽光,並戴寬邊帽以保護頭部及臉部。從事戶外工作的朋友,若需於一天最熱的時段,如早上9點到下午3點,在陽光曝曬下工作,工作時休息和飲水的頻率,需比平常多。4)補充水分/飲用大量的水分,避免飲酒、碳酸飲料或含咖啡因飲料,因這類飲料造成利尿,反而失水。若大量流汗可流失電解質,需補充運動飲料或現榨果汁。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尿毒症、水腫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之病人,需尋求醫師的建議。5)飲食清淡、減少運動量/避免食用高熱量及高蛋白質食物,會增加新陳代謝,產熱較多,盡量多食用新鮮水果及蔬菜,同時避免過飽。常運動的朋友,在熱浪來襲時需減少運動量,且盡量避免在日間溫度最高時在戶外運動,盡量在清晨或晚間較涼爽時。若運動到一半,覺得呼吸困難或心跳急速時,須立即到涼爽處休息,並補充大量水分。熱浪來襲時如何幫助他人• 注意家人、朋友或周遭的人是否有熱衰竭或中暑之徵兆。• 千萬不要將兒童或寵物獨自放在戶外未開冷氣的車內,即使只有短時間,夏天停在戶外之車內溫度可達50℃以上,待在裡面短時間即可致人於死。• 經常注意獨居之家人、朋友或鄰居,尤其是年老、有慢性病、需人照顧生活起居者。• 學習並了解發現中暑病人的初步降溫法,在等待救護人員到達前,可先幫助病人降溫。(本文摘自/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大塊文化出版)

皮膚乾熱變紅當心!5裝備防熱傷害

皮膚乾熱變紅當心!5裝備防熱傷害#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夏季溫度屢創新高,戶外活動長時間處於悶熱環境且運動大量流汗,如果忘記補充水分,可能造成脫水。戶外活動應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穿著涼爽透氣衣物、注意防曬、於陰涼處活動以減少太陽直曬時間、增加休息次數、定時飲用白開水等。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從頭到腳5裝備要齊全:1)寬邊帽或陽傘/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2)太陽眼鏡/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3)涼爽透氣之衣物/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4)擦防曬乳/外出前2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於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防曬乳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之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的產品。5)帶水瓶/自備水瓶並定時喝水,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喝含酒精及糖分飲料,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 恐是熱傷害徵兆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