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遲緩

二歲童精通成語 兒童發展父母要注意

二歲童精通成語 兒童發展父母要注意#發展遲緩

網路上流傳一部影片,內容是一位媽媽在考自己兩歲的孩子成語,而令人驚艷的是,這名小朋友居然可以對答如流,只不過中間有個可愛的錯誤,不小心將懸梁刺骨說成了懸梁「屁股」,童言童語把媽媽逗得哈哈大笑。這部有趣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短短一個月不到,點閱人數就超過22萬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隨著不同的年齡,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應該有所成長,因此父母可得多費心觀察小朋友的身心發展狀況。署立彰化醫院兒童復健科陳佳莉主任先前接受優活訪問時表示,若孩子出現在任何年齡,與人沒有視覺接觸,沒有溝通意圖,沒有社會互動、周歲以後,沒有任何符號運用的能力(如點頭、搖手再見),或是對生活口語指示反應不良、兩歲以後仍無口語、三歲時還只會像鸚鵡學語般仿說、四歲時仍只會表達「電報式」的簡單句,詞彙間缺少連接詞、五歲時說話發音不準、構音不良,那麼就得注意孩子是否是「語言發展」出現遲緩的情形。大千綜合醫院院長徐千剛受訪時也指出,根據世界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盛行率為6至8%之間,而台灣地區通報出來的發展遲緩兒童大約是17304人,佔全國人該年齡層人口約0.87%,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常出現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誤以為等到小孩長大自然就會好,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傳統觀念,反而耽誤了孩子最重要的黃金治療期。因此,醫師提醒,家長的態度很重要,當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應勇敢面對、主動尋求協助。※圖片翻攝自Youtube,影片網址為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3sslVpsJPdQ,若遭上傳者移除,敬請見諒。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

腦性痲痺症孩子 有五大問題須先解決#發展遲緩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門診中心小兒腦性麻痹特別門診中,有一群上緊發條的小朋友,由媽媽背著、爸爸抱來、亦或是由阿公阿嬤陪同踏著不平衡的腳步前來針灸,有人口齒伶俐,有人卻不會講話,有人步履蹣跚,有人正在學步,但是他們都是一步一腳印的小勇士,伴著他們的更是讓人敬佩的守護天使。芠芠(化名)是一位腦麻合併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到8歲仍然無法走路,除了雙腳肌肉張力大之外,還有流口水、扁平足、脊椎側彎、語言發展遲緩、先天性心臟病等問題。經過一年耐心治療,可以牽手走路,再過半年可以放手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文興說,最感欣慰者應是照護她多年的芠媽,身為醫護人員也為她高興,但有更多的感動與佩服這位辛勞備加的媽媽。紘紘(化名)是一位嘴巴甜且機靈的小孩,每次都會讚美漂亮的護士阿姨,令護士小姐心花怒放,也會跟美麗的實習醫師要e-mail,而且每次都可以成功,紘媽時常會與紘紘玩角色扮演遊戲,以啟發他了解各種角色與人際關係的處理。蔡文興說,腦麻孩童四肢張力強,往往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所以寫字是困難的,紘紘是採一指神功電腦輸入來學習文字表達,手部活動困難打起字來十分吃力,但是他都能一一地克服,小小勇士尋找生命出路,猶如小草之韌性,不畏外在環境嚴格考驗。他表示,罹患腦性痲痺症的小孩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肌肉張力過高流口水發展遲緩脊椎側彎扁平足在此提供臨床上中醫藥心得供參考。肌肉張力過高:以徒手按摩加上電動按摩機輔以藥浴水療是一項不錯選擇。蔡文興說,該院特別研發舒活溫泉泡澡方:以當歸尾、紅花、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續斷、赤芍、細辛、薑黃、桂枝、艾葉、五加皮十餘種中藥組成,讓小朋友藥浴泡澡水療,以達到舒筋活血、通行經絡氣血、濡養全身等養生功效。流口水:蔡文興發現,在小孩下巴廉泉穴處以皮膚針埋針,取得良好效果,家長反映其口中「燕窩」有產出減少現象。發展遲緩:雖說腦性麻痺定義為掌管運動的腦部受損,然罹患此病往往還有其他併發症,包括發展遲緩,中醫稱為先天腦腎不足,輔以補腎醒腦開竅中藥,往往可以收到進一步效果。脊椎側彎:由於掌管運動的神經受損,腰部無力撐起上半身,病童或彎腰趴坐或歪斜坐著,繼而造成脊椎側彎,該門診針對此現象,要求家長平時要訓練病童腰力,協助做仰臥起坐加上捏脊按摩,如果家長行有餘力,蔡文興建議讓他們接受游泳訓練,對於腰力的增進有實質幫助。扁平足:兒童由於運動發育落後,足部得不到重力刺激,無法形成足弓,於是形成扁平足。較嚴重者出現外翻足,乃由於脛骨前後肌癱瘓引起,僅能以足內側著地和負重,內側足弓往往下陷。小孩仍在神經發育時期,可以多做一些抑制足部外翻的動作及強化腿部肌肉運動訓練治療。他最後強調,台灣諺語說:「一枝草一點露」,意思是:就算連一枝小草,上天也都會賜與一滴露水,讓小草活下去。其用意在於勸人不要灰心氣餒,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自有生路。幸好有這群辛苦偉大的爸爸媽媽照護「上緊發條小天使」,移走許許多多坎坷荊棘,讓他們人生路走得更加平穩。藉此提供臨床案例及白袍心聲以抒發對這群媽媽們的敬意!

拒絕溜溜球效應 減肥從”體適能”開始

拒絕溜溜球效應 減肥從”體適能”開始#發展遲緩

每天忙碌的生活,使許多人對維持規律的運動已是力不從心,年輕時的強健體魄也就逐日減退而不自如。不僅如此,體重也因此隨年齡的增加,日漸上升,讓許多人對「上年紀」這回事感到害怕。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曾頌惠表示,目前科學界已明白肥胖不僅僅是體重過重而已,肥胖還和許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有關,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下背痛等。面對因肥胖所引起的醫療成本日漸增加的問題,預防肥胖與積極治療肥胖已是本世紀重要的課題之一。但是就像世界衛生組織所推廣的「關節養護」觀念,老年人可以積極的態度來對抗像關節炎這樣的病痛,年紀增加所伴隨者的體重的增加,也可以從積極的個人健康管理態度來預防。根據1995年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星期多消耗2000大卡的能量(即每天藉由運動消耗300卡左右的熱量)即可促進健康,同時還可減少多種慢性病的危險因子。要消耗300卡左右的熱量意味著每天多走約1小時的路。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身體有些不適感,但是上醫院檢查又說沒毛病。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這時候大家可能會絞盡腦汁,開始想下一步要花多少錢進行較「精密、先進」的檢查。其實事情可以更簡單,而且我們發現許多人在這方面都忽略了,那就是了解自己的體適能。曾頌惠醫師說,體適能是指一個人的心臟血管及肌肉等組織皆可充分發揮機能即能勝任日常工作,並有餘力享受休閑娛樂生活,又足以應付突發緊急狀況的綜合身體能力。良好的體能也較不會罹病或失能。體適能又可分為心肺功能的適能、肌力與肌耐力的適能、柔軟度的適能以及身體質量的適能。曾頌惠醫師指出,平時常從事有氧運動的人,例如每星期都會騎腳踏車、慢跑、游泳三回以上,它的心肺體適能應該能維持良好的狀態,因為這些運動主要就是訓練一個人的心肺耐力。同樣的因為在從事這些運動時身上許多肌肉也被訓練到所以肌耐力也應該不差,但是若和每星期都從事肌力訓練如利用重量機、啞鈴做相關部位的肌力訓練的人相比,有特別經過訓練的部位之肌力一定較好。經常做瑜珈、柔軟操的人之柔軟度通常很讚,因為這些運動的方式多以拉筋的方式進行。曾醫師說,在門診就經常見到許多每天在公園做伸展操的阿媽們的柔軟度,是許多年輕的上班族比不上的。您可能早就想減重了,但是老是效果不彰。不要氣餒,因為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不是只有你做不到。減重要成功一定要「知行合一」地、積極地進行個人健康管理。在開始您的減重計劃前,不妨先了解您的體適能,這樣,您將會更知道從何處加強。曾有一位小姐試盡許多減肥手段,但都無法得到滿意的效果,但在接受體適能減測後,發現其實她的心肺耐力不佳。曾頌惠醫師說,心肺耐力不佳的原因之一應是她平常很少運動,同時也可能是經常使用不當的減肥手段,影響了心肺耐力;而且心肺耐力不佳,要從事對維持減重效果非常必要的運動時,就常力不從心,結果體重就像溜溜球一樣,下下上上。目前醫界已證實減重發生「溜溜球症候群」是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關懷遲緩兒 弘毓志工招募中

關懷遲緩兒 弘毓志工招募中#發展遲緩

「七坐八爬九發牙」,對於一般家長總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對於這些在背後默默推著發展遲緩孩子的家長而言,卻是一種目標及一種前進的動力。弘毓基金會自93年承接「台中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海線個管中心」服務以來,為無數位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務,辦理各式親職課程、支持團體,也漸漸讓海線地區的民眾了解早期療育之重要性。同時,為了服務廣大海線地區家庭,「弘毓志工隊」希望能招募更多具有熱誠、愛心及耐心的志工,協助我們一同來關心弱勢兒童及家庭;並由社工員帶領,為有需求之家庭提供服務,也能讓家庭在同理與關懷中逐漸成長、茁壯。弘毓基金會志工隊招募的服務組別有:(1)教室管理組(協助管理開放空間、說明使用規則及維護環境整齊美觀)。(2)關懷組(協助電訪關懷家庭、定期更新資源)。(3)居家課輔組(設計活動與兒童互動、至案家進行課業輔導)。爲讓加入的志工在服務過程中有所成長、學習,並培養所需之專業知能,基金會將於三月、五月、十一月舉辦志工培訓課程,邀請各專業老師教授課程。課程有「認識發展遲緩兒童」、「中心服務流程」、「志工倫理與精神」、「早期療育福利資源介紹」等,歡迎有心想參與志願服務的夥伴踴躍報名參加,一起關懷慢飛天使與家庭! 報名專線:2636-5175  黃小姐。服務地址:台中縣沙鹿鎮福幼街8號4樓(兒福館四樓)。

瞭解Baby氣質 親子互動沒壓力

瞭解Baby氣質 親子互動沒壓力#發展遲緩

每個家長在小孩出生前都會擔心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好帶,當然帶小孩也考驗著照顧者的辨識能力、處理技巧與情緒控管,畢竟不是每個小孩都是那麼好帶,小孩本身、小孩氣質、照顧者、社會等因素,都會影響小孩處於壓力之中,一旦小孩長期處在壓力之下,也就是其生活的基本需求未能被滿足,可能會出現的行為問題如常亂發脾氣不易被哄騙或轉移注意力、破壞物品行為、攻擊人的行為、生活作息混亂等。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吳四維醫師表示,一般將小孩的氣質分成九個向度來區分:1.活動量:動作節奏的快慢與頻率;2.規律性:生活起居的規律性;3.趨避性:初次接觸新事物或環境的態度;4.適應力:適應事物和生活作息改變的難易程度;5.敏感度:對光線、噪音、氣味、觸覺的敏感程度;6.情緒本質:孩子的情緒通常是娛悅的或負向的反應;7.反應強度:指情緒反應的強度,高興或不高興;8.注意力分散度:指集中焦點和注意力的能力;9.堅持度:維持一個活動很長時間的傾向。其實不管正或負向的氣質,單就氣質本身而言並無好壞之分,端看孩子與環境之互動的結果,也就是說常是環境造成小孩的過度情緒反應,舉例來說,如果天性好動(並不一定是過動症)的幼兒遇到不愛動及喜歡靜態活動的照顧者,常會以物質哄騙的方式來轉移小孩的注意,結果愛動的小孩運動量不足常會亂發脾氣,且過度進食變成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吳四維醫師指出,最好的作法就是提撥一定時間陪其一起消耗體力,反而對照顧者與小孩都有幫助,所以瞭解氣質並且予以疏導,絕對會比否定或忽略來的有用。當然小孩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肯定與滿足,會對環境產生信賴與安全的感覺,自然情緒的穩定性就會比較好,照顧者也會因此得到成就感與信心對於小孩也就比較不會排斥,親子之間的感情反而更好,就以小孩的壓力來說當然大大減輕。但在此仍須強調,照顧小孩也要兼顧照顧者本身的生活品質,畢竟人不是機器,況且也只有人類才有能力判讀小孩這種細微的非語言動作與情緒,也就是一旦小孩太過難纏、或者你已經找不出方法來處理,你有一種精疲力竭的感覺時,不要勉強自己,應該適時的希望其他人協助照顧,否則一旦你崩潰你也無法有效的提供小孩協助。吳四維醫師指出,如果小孩的壓力過久,也跟成人一樣會導致許多的精神疾病,但是呈現的方式、還有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問題,並不像大人一般;如果壓力牽涉到的是暴力對待、生活或物質忽略、危險不安的環境如父母親常打架語言與衝突等,會讓小孩意識到自己無法存活下去的危機,身體的自然機制會過度釋放腎上腺素、可體松(一種壓力賀爾蒙),可能導致腦部的永久的傷害(類似於創傷後的壓力症),日後小孩比較容易出現身體發展遲緩、容易焦慮與緊張、較為沒有自信、常以悲觀的角度看待世界與自己、憂鬱傾向、對他人缺乏信任感等。是否有其他方式可用來協助小孩的EQ(情緒智商)呢?除了IQ(智能)之外,現在大家也逐漸認同EQ或SQ(社交智商)的重要性,吳醫師說,確實有不少小孩在天生的能力上就有問題,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有情緒控管不佳與缺乏耐心,自閉症其社交能力不良等,這些還是需要精神醫療的介入,基於專業的考量,建議還是要找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吳醫師建議一些平常大家都可以做的方式,如適當的肢體活動,以刺激耳內前庭與小腦的發育,對於平衡感的發展非常有用,也有穩定情緒的功用;適當的肢體接觸,如擁抱與撫摸,可以緩和焦慮情緒與獲得安全感,畢竟小孩是相當無助的需大人關照。食物以高蛋白質、少糖、脂肪與澱粉,減少食物添加劑如色素與防腐劑;適當且充足的睡眠建議三、四歲的幼兒每天應有10-11小時的睡眠;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建議每天約一個小時為限;這些對於小孩的情緒穩定與抒壓都有相當的幫助。最後,吳醫師強調,希望小孩未來有成就是每個家長的期待,也就是即使他現在既牛且難纏,也不必然未來就會不好,處理不來也只是還沒找到方法,如果持續處罰與忽略仍未見效,記得應該是你要試著改變方法與調適自己,而不是叫小孩變的讓你比較好照顧,畢竟小孩的壓力多數來自與環境互動造成的結果,也就是不是單單小孩自身的問題,所以身為幼兒代言人你,適當且敏銳的照顧與反應,對你的小寶貝是相當重要的。

嬰兒不哭不吵 不代表沒需求

嬰兒不哭不吵 不代表沒需求#發展遲緩

零至四歲的幼兒是否也會感受到壓力嗎?照顧幼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常需要照顧者敏銳的感覺與回應,也就是能夠在第一時間知道他現在是餓了、太熱或太冷、是不是想睡覺、想要活動筋骨或者只是要媽媽抱抱,但是即使知道如果未被適當的回應或者被忽略,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挫折與不快樂。為恭紀念醫院精神科吳四維醫師表示,零至四歲的幼兒,基本上就以發展階段來說,屬於嬰兒期與學步期的過程,嬰兒期發展的主要方向為: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為主,如是否吃的飽、睡的好或穿的暖;而學步期的發展目的是:逐步的脫離對於母親的依賴,所以常見幼兒常要自己來完成一些他能力所及的事,如自己走、自己開,並學會控制大小便等,而此階段的發展完成才逐漸具備有團體生活的能力,之後便進入學齡前階段過幼兒園的生活;但如果上述階段的發展受到阻礙,是否會對小孩產生影響呢?這個答案目前是肯定的,確實可能造成其發展的停滯甚至退化,也就是從原本會的變成不會,當然此階段的兒童並無足以表達困難的語言能力,所以即使他感受到”壓力”,也只能以非語言的方式來表現,像是莫名的哭鬧、很難哄騙與轉移注意力、睡眠與進食不規則、嚴重的甚至生長遲滯。吳四維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壓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所以常需要具備有語言溝通的能力才能表達自己是否有壓力,而兒童通常要到四歲以上才具備有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所以此階段的兒童是無法以言語的方式陳述其困難的,只能以非語言的動作來表達,當然這只能靠大人的適當與敏感的解讀、並適時提供協助。每個家長在小孩出生前都會擔心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好帶,當然帶小孩也考驗著照顧者的辨識能力、處理技巧與情緒控管,畢竟不是每個小孩都是那麼好帶,吳醫師也提醒家長,要切記一個原則”不會吵鬧並不代表他沒有需求”。你可能因此忽略他,他還是可能出現挫折與壓力,會吵鬧的反而可以讓照顧者知道該做什麼處理了,當然也可能把照顧者的耐心磨光,因而刻意忽略或者過度體罰,當然適當的忽略與行為修正也是一種技巧。所以幼兒的壓力並非出於自己本身,而是與環境互動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照顧者的反應常是小孩的壓力來源。而可能會影響照顧者反應的因素有:一、小孩本身因素:如基因(自閉症、過動症)、染色體問題(唐氏症)、母親懷孕期間使用毒品與酗酒(胎兒酒精症候群)、慢性疾病、早產、出生時缺氧、出生後的細菌或病毒感染(腦膜炎甚至腦炎)、癲癇與腦傷、重金屬中毒等,這些可能導致小孩的生理與情緒發展遲緩,如語言發展落後常會導致其有苦說不出造成情緒不穩定,所以常以亂發脾氣、摔東西或在地上打滾的發洩行為,也可能因為需要服藥、所導致的副作用,而影響小孩的生活規則性,如白天嗜睡與腸胃道不適如便秘等,常讓家長不知如何是好。二、小孩的氣質因素:許多家長可能不完全瞭解小孩先天的氣質,導致因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產生的憤怒與排斥感。三、照顧者因素:如身體與性虐待、家庭破碎、照顧者本身的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由於照顧者無法提供敏銳、溫暖、適時幫助的照顧品質,以致於過度保護與疏於照顧等。四、社會因素:如社交隔離、家庭與社會環境因素;例如家庭經濟困難等。吳四維醫師說,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照顧者無法適當的提供、協助,而讓小孩處於壓力之中,一旦小孩長期處在壓力之下,也就是其生活的基本需求未能被滿足,可能會出現的行為問題如常亂發脾氣不易被哄騙或轉移注意力、破壞物品行為、攻擊人的行為、生活作息混亂如進食或者排泄的混亂、退化行為如又開始尿褲子、拒絕進食甚至造成成長遲緩、情緒異常的害怕人等。一般來說,情緒障礙在一般兒童的發生率約有百分之五到十,但是如果是有先天性缺陷者如自閉症、腦傷與過動症等出現的比例更高。

弘毓成長紀事發表 電影賞析體驗真善美

弘毓成長紀事發表 電影賞析體驗真善美#發展遲緩

92年,弘毓基金會在沙鹿誕生了,開始播下愛與希望的種子,這五年來,有了您與我們一起灌溉,現在,希望的種子發芽、茁壯了,97年11月15日至12月06日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在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舉辦「弘毓成長紀事發表會」,內容精采豐富,有四場次的電影賞析、靜態成果展、異國風文物展等。訂於97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九點假深波圖書館一樓廣場舉辦開幕茶會,備有弘毓成長記錄短片、弘毓寶寶人偶秀,同時邀請了基金會服務的外籍配偶表演精采的泰國舞蹈及東南亞國服走秀。基金會平時一直在關心外籍配偶以及發展遲緩兒童、單親家庭學童的身心健康與成長,這次幾位接受過幫助的兒童及婦女也將參與開幕式,向大家分享成長的喜悅與感謝的心情。最後,在生日快樂的歌聲中,一同慶祝弘毓基金會的五歲生日。誠摯邀請您參加「弘毓成長紀事發表會」,一起分享弘毓的點點滴滴,見證弘毓的成長紀事,體驗一場真善美愛的洗禮。※ 活動時間:97年11月15日~97年12月06日※ 活動地點:沙鹿鎮立深波圖書館(台中縣沙鹿鎮鎮南路二段488號)※ 活動分為「昨日、今日、明日弘毓成果展覽」(靜態成果展為期一個月)及「電影賞析」,邀請您一同見證弘毓風采。※凡參加者,皆致贈一本「弘毓成長護照」,邀請您一起參與弘毓寶寶集集樂的活動,貼滿寶寶貼紙,將可兌換精美小禮物唷!※電影行程:11/15(六)16:10~18:10 早期療育觀點,尊重與接納的實踐片名:「我的妹妹小桃子」11/22(六)16:00~17:30 多元文化觀點,關懷婚姻新移民片名:「我的強娜威」11/29(六)19:00~21:30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落實婦幼關懷片名:「佐賀的超級阿嬤」12/06(六)16:40~19:30  開創自己的藍天,談弱勢學童教育片名:「小孩不笨1」

寶寶學話慢 可能是發展遲緩

寶寶學話慢 可能是發展遲緩#發展遲緩

語言是經過學習而來的,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或因特殊因素無法學習,都會造成語言發展的遲緩。就一個正常孩子來說,約10個月大時就能發出ㄉㄚ、ㄇㄚ等牙牙學語聲,約1歲開始會說爸爸、媽媽等兩個字的詞,到了2歲大時可講兩個字組合的句子,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兩歲到五歲之間是學習語言最快速的階段。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周彥廷醫師指出,造成語言發展障礙的先天、後天因素很多,但最常引起小朋友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是”聽力受損”,然而並非每個聽力受損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一般人想像中「聽不到」的症狀,他們可能對聲音仍有反應,只是聽不清楚,以致父母親認為小朋友「聽得到」,這時必須接受聽力檢查找出病因,才能找對訓練、治療的方向。另外,有許多孩子可能罹患了自閉症,父母親卻帶來門診抱怨:「小孩怎麼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仔細評估才發現,小朋友和別人都沒有眼神接觸,彷彿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對於某些玩具和事物相當固執,周彥廷醫師建議,此時必須針對自閉症安排相關心理治療課程及訓練計畫,而非只是單純治療語言部份。還有許多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會出現構音不準確或是口吃等問題,嚴重者也應找語言治療師協助,尋求改善。一般人常認為,舌繫帶過長會造成語言障礙,於是帶著孩子去剪舌繫帶,但事實上絕大多數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都沒有舌繫帶過長的問題。使用語言溝通是人類的重要本能,語言有障礙的兒童,不單與他人溝通會有困難,也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不利人際關係,造成孩子自卑不願與他人說話。因此兒童語言障礙應及早發現,接受相關專家的評估,找出潛在的病因以及最適合的治療訓練方式,周彥廷醫師表示,愈早介入治療,改善的成效也會愈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