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

自閉症患者 比你擅於看見細節

自閉症患者 比你擅於看見細節#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閉症患者真的很擅於看見細節。「當自閉症患者走進房間。」某個研究人員這樣說:「他們看見的第一樣東西會是咖啡桌上的汙漬,和地板總共鋪了十七片木條。」這在我聽來似乎有點誇張,而且過分以偏概全,不過基本的概念是沒有錯的。傳統上,研究人員會將這種特徵定位為「中心統合薄弱」(weak central coherence),算是一種能力缺損。中心統合薄弱指的是,社交溝通和社會互動這些重要的能力不足,而這長期以來一直是自閉症正式診斷標準的一部分。比較不正式的說法就是,自閉症患者無法拼湊出大的全景,或者他們是見樹不見林。回想一下狄托碰到門時的狀況吧!他看見門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特質-它的物理特徵(鉸鍊)、它的形狀(長方形)、它的功能(讓他得以進入房間)。只有等他收集到足夠的細節後,他才會知道自己看見的是什麼。我在醫學圖書館和他碰面時,曾要求他描述那個房間。他既沒有討論房間裡的物品,也沒提起房間的大小,他談到的是各種顏色色塊。看見全景之前 會先看到細節我本身的經驗沒有這麼極端,不過看見全景之前會先看到細節,這樣的傾向一直是我如何和世界建立連結的重要特徵。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一種重複行為是讓沙從我手中一遍遍緩緩流下。沙子的形狀很讓我著迷,每一粒沙都像一顆細小的石頭,我感覺自己像是用顯微鏡進行工作的科學家。自閉症患者更擅於看見「純粹模式」一九八七年有項具標誌性的重要研究「臉孔辨識:自閉症研究」,將上述這種特徵的社交含意帶進了研究的最前線。實驗中,讓受試者看一組認識的人的臉,可是只能看到下半部,然後要求他們辨認。自閉症患者的表現會比對照組好。如果將影像倒轉,自閉症患者的表現仍然較佳。進行此研究的提姆.藍戴爾(Tim Langdell)所提出的假定是,自閉症患者更擅於看見「純粹模式」(pure pattern),而非「社交模式」(social pattern)。這個詮釋與生物性運動(biological motion)測試的結果是一致的。你知道電影製作的動態擷取(motion-capture)技術嗎?就是讓演員身上穿戴著許多定位貼,以便在電腦中標示動作的位置。那就是所謂的生物性運動。在電腦螢幕上,生物性動作看起來就只是幾個點在動而已,但這些點的排列卻可以讓人聯想到人和動物生動的動作,像是跑步之類的。已有多項研究顯示,自閉症患者也有辦法辨認生物性動作,但無法像正常人那樣游刃有餘。他們也無法將情緒和感情與動作連結在一起。(本文摘自/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 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心靈工坊)

自閉症大腦的解讀 與你大不同

自閉症大腦的解讀 與你大不同#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五官的感覺是我們所有人瞭解世界的途徑。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是宇宙與我們溝通的方式,也是唯一的五種方式。我們的感覺藉由這樣的方式,為每個人定義出現實。如果你的感官運作正常,你可以假設,你的感覺現實和其他感覺運作正常的人應該很類似。畢竟,人類的感官是演化來捕捉正常的現實狀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以最可靠的方式,接受和詮釋賴以保命的訊息。不過,萬一你的感覺運作並不正常呢?我指的不是你的眼球、耳咽管,或舌頭、鼻子和指尖上的感覺接收器。我說的是你的大腦。如果你和其他人接收到的感覺訊息都一樣,可是大腦的解讀卻不同呢?那麼你對於周遭世界的體驗也會和其他人截然不同,或許甚至會感到痛苦。那樣的話,你簡直是活在一個另類的現實裡,一個另類的感覺現實。聽人說話像用一隻收訊很差的行動電話 聽放煙火的聲音三十年來,我不斷進行自閉症的相關演講,也一直談到感覺障礙的問題。這段時間裡,我遇過某些人,他們的聽力有忽強忽弱的現象,因此聽人說話就像用一隻收訊很差的行動電話聽放煙火的聲音。我也聽過有些孩子反應,計分板的嗡嗡聲讓他們痛恨走進體育館。我還遇過只會說母音的小孩,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聽不見子音。這些人幾乎都是自閉症患者,而且事實上,十分之九的自閉症患者都深受一種以上的感覺障礙之苦。不過,痛苦和困惑影響的不只有他們的生活,也影響了他們所愛的人的生活。一個正常的孩子不需要人提醒,也知道他的自閉症兄弟姊妹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因為在很多事情上,整個家庭都是圍繞著那個孩子打轉的。對父母來說,即使照顧的是正常小孩,就已經是一份全天無休的工作,何況照顧一個連「爸媽走過房間」時他的大腦都無法忍受的孩子,那會是一輩子的工作。一個隨時在痛苦尖叫的小孩,你是無法帶他出門購物、上餐廳或參加足球賽的。感覺障礙 不只是自閉症才有的問題而且,感覺障礙不只是自閉症才有的問題。部分有關自閉兒的研究顯示,有半數的孩子有感覺障礙的症狀,其中六分之一的孩子感覺障礙的問題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二十分之一的孩子應被正式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sensory processing disorder),也就是說他們的感覺障礙是長期且具破壞性的。我個人曾經注意到,在我執教的班上,每學期六十名學生裡總有一、兩個人,在畫牛隻輸送系統圖時會遇上麻煩,他們畫不出平滑的弧線,只能畫出歪歪曲曲的線條。我知道他們不是自閉症,眼睛也沒散光,但當我問他們盯著某頁文字看到什麼時,他們表示紙上的字母會微微跳動。(本文摘自/我的大腦和你不一樣 看見自閉症的天賦優勢/心靈工坊)

社交笨拙?你可能有高智商!

社交笨拙?你可能有高智商!#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閉症兒童自言自語、孤立在自己的世界裡,早期對於這種行為症狀有很多種不同說法,其中一種認為它與成人精神分裂症很像,到了1980年之後,觀念有了改變,醫界發現發病年齡及病程型態也不同,確定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病是2個獨立的診斷,遂將自閉症歸類到「心理發展障礙」。能力出現緩慢或異常 為心理發展障礙當應該發展的能力出現緩慢或異常現象時,就稱之為「心理發展障礙」,例如出生時,我們就有健康的舌頭和雙腳,但是運用舌頭說話、運用雙腳走路的能力,必須等到大約1歲才開始發展出來,如果到了該說話和走路的時候,卻無法做到,出現了遲緩,這就是心理發展障礙。自閉症兒童則是屬於多重障礙造成心理功能發展障礙的原因,與父母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及養育方式都沒有關係,目前推測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生物性成熟有關,也就是屬於腦部的疾病,心理發展障礙症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是語言發展遲緩,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基本上都沒問題,唯獨語言能力發展有缺陷,而自閉症兒童則是屬於多重障礙,他們往往同時有語言發展障礙、情緒控制不好、人際關係欠佳等問題,又稱為「廣泛性發展障礙」。自閉症兒童雖然具有多重障礙,卻也可能具有某項特殊天賦,早在18世紀末,就有報告指出,有些孩子呈現精神衰弱的症狀,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無法獨立生活,但數理及記憶能力卻超乎常人之上,遂將這些孩子稱之為「智障天才」。自閉症患者中 約10%擁有高智商已有研究證實,智能障礙與自閉症不同,儘管有自閉症合併智能障礙的個案,但臨床發現更多的自閉症患者智力其實是沒問題的,曾有研究推估,在自閉症患者之中,僅有約10%擁有高智商或特殊能力,也就是說,並非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是智能障礙,但也不是個個天才,大多數自閉症患者擁有的智力,與一般人無異,就像在人群之中,大家的智商有高有低,都算是正常的範圍。有不錯的智能 卻笨拙於社交技巧在美國矽谷,據說有不少電腦工程師或其小孩是亞斯伯格症患者,他們的共同症狀是擁有不錯的智能,卻笨拙於社交技巧,在台灣也有不少高智商兒童擁有亞斯伯格症的特徵,這些孩子從小就很會唸書,甚至擁有某項優於常人的特殊專長,但人際關係卻怪怪的,走在路上不太愛理人,鮮少與人打交道,生活能力稍嫌笨拙,有一點高功能自閉症的傾向。自閉症並不僅侷限在某些領域或行業裡,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不同經濟階級裡,罹患自閉症的人數皆有增加趨勢,醫學界關於自閉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展開,希望不久後的未來,我們對自閉症的世界,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摘自/星星小孩,擁抱陽光/心靈工坊出版)

幼兒體操3招 過動症、自閉孩童乖乖站!

幼兒體操3招 過動症、自閉孩童乖乖站!#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過去對於體操者的印象,幾乎在於筋骨軟、身心靈健全才可學習;但其實,過動症、自閉兒或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同樣也有傑出表現!幼兒體操教練指出,對過動兒童來說,他們需要大量前庭及感官刺激,透過體操動作,能使小孩達到該有刺激,對於專注及學習都有相當大的幫助。訓練半年至1年 特殊兒童能控制自己幼兒體操教練林仁凱說,曾經問過一位小學四年級的過動兒童,為何無法專注坐在原地,聽老師上課?小朋友回答,自己就是無法控制、不能好好專心;此時他想到,若反其道而行,讓過動兒童不停的跳動、亂跑,再用口說告知如何運動、該做什麼動作,或許效果更好;結果發現,透過不停歇的體操訓練,能讓過動兒盡情發揮,並且回家後可以乖乖吃飯、休息。而面對自閉症的小孩,則是需要大量鼓勵,在經過體操練習後,告知其表現如何;再利用動作、語言使小朋友產生模仿,並且學習得當;林仁凱教練指出,不論是過動兒、自閉症小孩,通常在訓練半年到1年之後,都有些改善;一般來說,只要從5歲開始到小學五年級不間斷學習,在身體、肢體發展上,皆有明顯差異。居家訓練3動作:前滾翻、斜倒立、核心肌群因此,林教練提供兩組訓練,小朋友在家中也可練習;即為「前滾翻」和「斜倒立」,並且根據孩童年齡及能力規劃每天訓練次數,如5歲以下的小孩,可每天做20次前滾翻及斜倒立;而國小二、三年級學童,則可要求限時內做15到20、30次,依能力加強訓練。此外,林教練也說,通常造成小朋友上課坐不住、喜歡動來動去、撐頭不專心等,都與其核心肌力有關係;因為核心肌群、背肌及後背肌力量不夠,便會覺得肩膀痠痛,想要改變姿勢,進而影響專注力;因此,在平時練習時,也可以加上核心肌群訓練來改善。 

自閉症是因為被忽略?醫:腦部缺損所致

自閉症是因為被忽略?醫:腦部缺損所致#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當家中的小朋友確診為自閉症患者,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除倍感壓力外,有些人會認為是教育方式或養育態度,造成小朋友得到自閉症,醫師表示,自閉症有許多原因,主要是腦部缺損所造成,早期干預治療及訓練,可幫助孩子融入團體生活。自閉症比例增加中 與遺傳有較大關係亞東醫院精神科江惠綾醫師表示,全台約每1萬人就有5人為自閉症,雖然造成自閉症的原因很多,但與遺傳有較大關係,是因為腦部缺損造成功能異常的身心發展障礙,與家長的忽略或是教導方式無關,曾有研究指出,雙胞胎中ㄧ人有自閉症,則另外一個也有的機率就更高。目前全台自閉症的比例也逐漸增加中。社交互動障礙與局限行為 為主要問題她進一步指出,自閉症小朋友主要在社交與行為2個部分,與一般人有較大差異;第一為社交,包括溝通與互動,在應對進退上,較不會看狀況,也因此容易遭受到排擠。第二,自閉症的孩子會做著侷限且重複的行為,比如因為喜歡汽車,就會將汽車研究得很徹底,包括車子的廠牌、型號等,且有時會重複做沒有意義的事情,如原地轉圈圈、讓車子的輪子一直轉;也因此讓人覺得其無法融入團體生活。吃藥不能根治 僅能改善噪動症狀這些症狀是從小就開始的,透過吃藥,僅能改善自閉症患者燥動的症狀,如生氣、大吵大鬧等,並不能根治症狀,而社交生活仍需透過行為訓練來達到改善。江惠綾說,自閉症小朋友的表達、社交等基本能力,以及生活中的問題,透過父母、老師和心理師的幫助,藉由特別設計的教學課程,並從了解他們的困難來協助患童,而在學校,老師也可以安排較成熟、穩定的同學,當小天使來督促、提醒他,使他能夠融入學校生活。

自閉症與缺乏鋅有關 抗生素助改善

自閉症與缺乏鋅有關 抗生素助改善#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自閉症是一種因腦部功能異常所引起的先天性發展障礙,每個人的症狀、嚴重程度都不一,在去年時中研院就已先證實Tbr1蛋白及Shank2蛋白缺失是造成自閉症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更進一步了解,他們與韓國科技大學進行跨國合作,結果發現鋅離子與兩種蛋白的交互作用,與治療自閉症有關。抗生素與鋅離子結合 可改善社交行為近年來在自閉症的臨床治療上發現,缺乏鋅離子是常見的原因,且根據2011年刊登於《科學報導》中的一則研究顯示,針對1,967位自閉症兒童(1553名男童及414名女童)的頭髮進行分析,發現有近3成的自閉症兒童有缺鋅的情形。對此,中研院薛一蘋博士表示,Tbr1與Shank2兩種基因缺失的小鼠,當神經細胞傳導訊息接觸後,離子通道(NMDAR)的活性會有變差的現象產生,而此研究發現,施用抗生素氯碘奎醇(Cq)可有效改善小鼠的社交行為缺陷。當Cq進入體內與鋅離子結合時,會活化蛋白激酶,增加突觸後離子通道(NMDAR)的活性,進而改善因Tbr1與Shank2缺失所造成的神經細胞活性低落,有效增進小鼠的社交能力,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並非人人適用氯碘奎醇 當心恐增副作用由於自閉症的成因分為五大類,氯碘奎醇只對鋅缺乏者有效,若用於其他類型的患者,恐怕除了無效之外,還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所以,但薛一蘋博士強調,未來如果真的要將此治療用於臨床上的話,則需要有客製化的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減少風險。

注意!自閉症竟與農藥有關

注意!自閉症竟與農藥有關#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腦部病變所引起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嚴重程度不一,且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在美國兒童中每68名中就有1位罹患自閉症,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孕婦若住在有噴灑農藥的田地附近的話,胎兒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會增加三分之二。該研究主要是將加州商業農藥數據,結合住在農場附近且家中有自閉症孩童者進行研究,大約有1000名志願者,研究結果發現而兒童的大腦發育,可能與殺蟲劑有關。發育中的胎兒 大腦容易受到影響研究人員赫茨-皮奇歐托表示,我們記錄了受訪者懷孕期間與分娩時所住的地點。我們發現,小孩若罹患自閉症或認知能力發展遲緩,住家附近比較常噴灑特定幾種農藥,此外,也發現在懷孕14~28週及28~42週間使用農藥,增加的自閉症風險最高。因為發育中的胎兒,大腦特別容易受到農藥影響,因此,提醒孕婦們盡量與農藥保持距離,以避免造成影響,此研究目前刊登於環境健康展望期刊。

早期療育 讓4歲自閉童終於會開口叫阿嬤

早期療育 讓4歲自閉童終於會開口叫阿嬤#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阿...阿...嬤...拜拜」愣了好一會兒、泛著淚光的阿嬤,緊緊抱起4歲的冠冠激動著說「我66歲了,終於等到我的冠冠會叫阿嬤!」3歲時的冠冠,原本是阿嬤說的大隻雞慢啼,長大就會慢慢正常的小孩,但媽媽等不及了偷偷帶去看醫師,才重新認識了早期療育。新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常務理事呂忠益表示,3歲的冠冠去年剛來時,還不會開口說話、玩遊戲。職能治療師評估冠冠不喜歡與人眼神交流與互動,疑似自閉症幼兒,有聽覺理解注意力差、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現象,導致語言學習與理解的正向經驗不足,進而產生了專注力不佳、語言遲緩、認知學習與社交人際互動發展落後的情況發生。把握黃金期 3歲前治療效果好呂忠益職能治療師指出,經治療3個月,冠冠就會玩鞦韆、跳圈圈、走平衡木與小積木拼圖, 1年後已經會慢慢唱生日快樂歌,也學會騎三輪車、會認顏色、數字與形狀,生活自理能力也提升許多。以新北市來說,有22萬6千餘位0~6歲小朋友,102年完成20萬3,186人次篩檢,結果2,748位確診為遲緩個案,以動作發展遲緩佔最多,其次為語言及社會情緒發展遲緩。由於年幼的神經系統可塑性大,6歲前是黃金治療期,3歲以前效果更好,不但能使兒童的潛能得到發揮,也可減輕家庭的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