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孕期不適問題多 我孕婦衛教體系不完善

孕期不適問題多 我孕婦衛教體系不完善#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周產期醫學會在母親節前夕,與媽媽寶寶雜誌合作,針對六千多位孕婦做孕期不適調查,發現不少孕婦,為孕期不適所苦,但面對醫師時,又覺得好像不是病症,不曉得該不該求助。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秘書長徐明洸表示,少子化及高齡化現象,產檢醫療應該要求更精緻,因此,孕期的衛教系統的相形建立更加重要。台灣在孕婦衛教方面,僅有通過「母嬰親善」認證的醫院,國民健康局在「哺育母乳」衛教每次補助20元,剩下的衛教項目完全沒有補助,孕婦必須自費去上許多相關課程。徐明洸說,因為每位孕婦遇到的問題都不一樣,一對一衛教的方式讓孕婦瞭解自身需注意的地方,對孕婦與胎兒都是較好的教育,其實現在全台許多醫院都是自費針對懷孕期間的婦女,以一對一衛教方式為孕婦解答,但此政策還是需要大筆經費,期盼健保、健康局可讓孕婦媽媽們享有更好的照護品質。目前孕婦衛教的來源,主要來自孕婦手冊、醫療院所衛教、書本雜誌及網路資訊。而跟孕婦最有直接的孕婦手冊,據調查其完讀率僅約10%左右,可提供衛教的產檢醫療院所,其提供的衛教內容不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表示,希望在少子化的年代,建構一套包括產前、產中、產後等不同時期的衛教系統,針對孕期不適、早產、飲食、體重控制、戒菸、懷孕運動、生產準備、哺乳計畫等,提供更詳盡的衛教資料,以改善孕產婦不必要的孕期焦慮。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合作建置第一套APP軟體「潮媽小祕」,其內容包括產檢時間及幼兒疫苗提醒日歷、幼兒餵食提醒、月經週期紀錄、婦產科診地點、個人日誌及理財,避孕保健及產後憂鬱症篩檢,提供婦女免費下載。另外,媽媽寶寶雜誌也提供安產御守APP及好孕安胎APP付費軟體,於5/6至5/12免費提供下載。(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母子垂直傳染愛滋機率 可降至2成以下

母子垂直傳染愛滋機率 可降至2成以下#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台灣地區本國籍愛滋感染患者截至2013年2月底止約有2萬5千人,其中女性感染者有1714人,僅占7%。台灣露德協會表示,其實台灣女性愛滋感染者,多半是另一半不當性行為或藥物注射感染,但因女性感染人數稀少,其相關權益與照顧往往不受重視,加上刻板印象等因素,社會的負面標籤與汙名往往比男性感染者更為嚴重。署立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鄭舒倖表示,感染愛滋病毒並不會馬上發病、死亡,只要透過穩定的戒診跟服藥,其壽命與一般人無異。透過定期做愛滋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可降低傳染給他人的風險。另外,因女性愛滋感染者其罹患子宮頸癌是一般女性的2至10倍,疾管局也針對30歲以下女性愛滋感染者,提供免費子宮抹片檢查。愛滋傳染途徑主要為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血液感染(針頭)、母子垂直傳染等三種。尤其在現今社會風氣較開放的社會,從事性行為的保護措施應該更為謹慎。鄭舒倖說,感染愛滋必定是很大的衝擊,不過只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經由醫師評估,選擇適合藥物服用或者定期回診追蹤,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另外,雖然愛滋病毒確定會透過母體傳染胎兒,但醫療科技的進步,可將寶寶的感染機率下降到2%以下,孕婦若感染愛滋,也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生下健康的孩子。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徐森杰呼籲,對於愛滋感染者,尤其是少數女性感染者,我們應給於更多的關懷、協助,給予擁抱、陪伴都是一種幫助,使她們減輕焦慮和不安,積極就醫。此外,不管有無健保,都可申請全國醫療卡,進行愛滋的相關檢查與治療目前都不需收費。(圖片/記者劉麥文攝影)

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近99%可產生抗體

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近99%可產生抗體#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資料顯示,日本目前德國麻疹疫情嚴重,累計通報病例為去年同期的22倍。因正值日本賞櫻季節,4月4日至7日又適逢我國春假連續假期,疾管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若計劃前往日本賞櫻或旅遊的民眾,如未完成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德國麻疹係由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可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疾病。一般人感染此症,通常只持續一到三天,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孕婦若在懷孕1至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至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再次提醒民眾,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較去年增22倍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較去年增22倍#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疫情資料顯示,日本目前德國麻疹疫情嚴重,累計通報病例為去年同期的22倍。因正值日本賞櫻季節,4月4日至7日又適逢我國春假連續假期,該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另計劃前往日本賞櫻或旅遊的民眾,如為未完成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日本德國麻疹自去年以來的大規模流行,延續迄今,截至今年第10週,累計通報1,656例德國麻疹病例,感染病例以20至49歲族群居多,多數為未接種疫苗或疫苗接種史不明,以關東地區通報數最多,包含東京、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並擴及關西地區的兵庫縣。德國麻疹又稱風疹,由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可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疾病。一般人感染此症,通常只持續一到三天,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約有一半的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出疹情形,故常感染而不自知。但孕婦若在懷孕1至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25%以上的機會發生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統稱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RS)。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現行疫苗接種政策為出生後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時各接種一劑MMR疫苗。該局提醒民眾,對於家中已達接種年齡而尚未完成接種者,應儘速攜帶幼童前往接種;目前接種政策,國內育齡婦女,如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證明,至各縣市衛生所免費接種1劑MMR疫苗,以避免感染。疾管局再次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醫訊/臨盆一腳怎麼生才好

醫訊/臨盆一腳怎麼生才好#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孕媽咪總是會懼怕生產前後的疼痛。不管是自然生或是剖腹都必續承擔這個「業」。幸好現在醫學科技進步,有許多方法,可用來解除這些的苦,但是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團隊來診斷及醫療行為。有鑑於此,新店慈濟醫院特舉辦婦科衛教講座,邀請該單位婦產科陳怡伶醫師將主講「臨盆一腳,怎麼生才好」;此外,該單位林冠伶藥師將分享「孕期與哺乳期之用藥須知」。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流程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臨盆一腳,怎麼生才好時間:102年3月23日(六)上午10:00~12:00地點:新店慈濟醫院(新北新店區建國路289號,捷運大坪林站4號出口有醫院接駁車)5樓茶軒洽詢:02-6628 9779

醫:降低孕婦乙型鏈球菌感染 益生菌有效

醫:降低孕婦乙型鏈球菌感染 益生菌有效#孕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項於週六(3/16)發表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年度大會口頭報告的研究發現,兩株名為GR-1及RC-14的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孕婦乙型鏈球菌的感染。這項結果有助於減少孕婦感染乙型鏈球菌後對新生兒可能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和死亡的風險。根據國內其他研究調查指出,台灣孕婦產道帶有乙型鏈球菌之檢出率約18 %,而新生兒感染致死率約10%至13%,感染後造成神經系統後遺症者約15%,且需長期提供醫療照護。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中國醫藥大學婦產部何銘醫師表示,目前主要是採行「孕婦全面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及「產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等預防性的策略。然而,即便可以用普遍篩檢和產程中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的處置,最近的臨床數據顯示,約有40%-50%受到乙型鏈球菌感染的孕婦無法在產前獲得至少4小時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特別是在急產的狀況下往往來不及施打。因此,新生兒受到乙型鏈球菌侵入感染而想藉由產前預防性抗生素治療,是不容易達到的。這項研究針對100位乙型鏈球菌篩檢呈陽性反應的孕婦,以雙盲、隨機的方式給予口服的安慰劑及GR-1和RC-14這兩株益生菌,結果發現,益生菌可以應用於懷孕35週後的乙型鏈球菌帶原者,並明顯減少孕婦54.1%乙型鏈球菌的帶原。以此推論,懷孕期間因感染所導致的絨毛膜羊膜炎、早產、新生兒敗血症等問題就可以減少,同時也可減少媽媽產後感染的機會、促進傷口癒合以及增加產祳期的舒適感。但是,這些結果還需要再建立新的研究模組及較大的樣本數來進行確認。何醫師表示,目前實行以「孕婦全面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及「產程中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預防模式雖然在新生兒早發型感染上已見獲得大幅的控制,但因急產、藥物過敏及抗藥性問題等仍然有所限制,如果能加上微生態平衡的觀點,促進形成以乳酸菌為主的腸道與陰道菌叢,或許在孕婦乙型鏈球菌的感染控制上有機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孕婦肥胖、高血壓 胎兒死亡率恐增近3成

孕婦肥胖、高血壓 胎兒死亡率恐增近3成#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中一名27歲邱姓小姐,冒著血壓飆高達300mmHg的危險,堅持將寶寶生下來,所幸,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下,順利產下寶寶。因從小身材就圓潤,18歲就已經知道患有高血壓,邱小姐去年(101年)懷孕產檢時,曾有量血壓時高達190mmHg,又經歷約2個多月的妊期,師醫勸她放棄胎兒,但邱姓女子仍堅持要把孩子生下。懷孕期間,除心臟內科醫師密切追蹤、治療她的高血壓、護理師不斷提醒並提供各項訊息、營養師教她如何在孕期吃的健康、營養,體重又不會過重。特別到了6個月以後,因腹水的關係,已經無法躺著入睡,只能端坐呼吸、斜坐著睡覺。署立台中醫院婦產科副院長黃元德表示,妊娠毒血症除了癲癇與腦中風很幸運的沒發生在邱小姐身上外,其他的問題邱小姐都有。肥胖不但會造成排卵異常、賀爾蒙異常、不易懷孕外,其他也很容易引起,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妊娠毒血症等妊娠危險因子。建議懷孕前的BMI最好低於24。而不易控制的高血壓會併發溶血、黃疸、尿蛋白,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孕婦失明、中風、甚至死亡。母親的致死率約2至3.5%,胎兒則易有早產、發展遲緩或胎死腹中的可能,胎兒死亡率約25%。黃元德提醒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準媽媽們,妊娠期間一定要與醫師絕對配合,有高風險的孕婦應該妥善的轉至教學醫院,適時評估母嬰狀態,在有醫療整合團隊的全方位醫療照護中心,媽媽與胎兒的安全及健康,才能獲得保障。(圖片來源:台中醫院提供)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

日本德國麻疹疫情嚴重 病例數創四年新高#孕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日本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攀升,已為近四年來同期最高。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未完成接種MMR疫苗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年齡介於20至50歲、但共同生活或工作活動場所會接觸孕婦及尚未接種疫苗之嬰幼兒者,應於出發前2至4週先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需求,做好自我保護。日本因疫苗接種涵蓋率普遍不理想,今年德國麻疹病例數持續增加,今年感染病例男性高於女性,以20至49歲族群為主,多數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史不明;每百萬人口報告數最高者集中於關東地區,由東京都開始,逐漸擴散至鄰近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等地區,且自去年起已有6例因孕婦感染德國痲疹,而導致新生兒出現先天性德國痲疹症候群。德國麻疹病毒是經由飛沫或與病人直接接觸而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約25%至50%感染者並無明顯的發疹症狀,僅有類似感冒症狀,但部分成年女性感染者會出現關節痛的情況;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導致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者可能死亡。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至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疾管局提醒,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