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

遛狗可增加孕婦運動量 胎兒更健康

遛狗可增加孕婦運動量 胎兒更健康#孕婦

孕婦在懷孕期間,往往都會缺少運動。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孕婦家中有養狗的話,可以幫助孕婦運動,讓寶寶和媽媽都能更健康。負責這項研究的珊卓拉(Sandra McCune)博士表示,婦產科醫師都會建議孕婦每天至少要運動30分鐘,但是很多人往往沒有辦法做到,但是如果有養狗的孕婦,會因為要出去遛狗,不知不覺運動了30分鐘。(攝影/林又旻。)研究人員調查了英國1萬1千多位孕婦的健康與生活模式,結果發現到有部分孕婦運動量比較多。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原來是這些媽媽有養狗,需要帶狗狗出去走走,無形之中卻也讓自己補足了該有的運動量。根據這次調查的結果,養狗的家庭當中,有超過50%達成每天運動30分鐘的目標。珊卓拉博士表示,過去的研究發現,如果媽媽懷孕的時候過於肥胖,寶寶將來肥胖的機會也會增加,所以婦產科醫師會建議孕婦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過去調查也發現,孕婦會因為行動不便,往往達不到這個目標。因為遛狗是一個和緩的運動,不會太激烈,也有許多的樂趣,所以很多養狗的媽媽,都會樂於參與,不但兼顧寵物的健康與孕婦的健康,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

孕婦結石腰痛 早產或提前破水機率增#孕婦

一名31歲女性懷孕6個月,左側腰痛持續1天,就醫驗尿發現有輕微潛血,超音波檢查在左側輸尿管下段有一個0.8公分結石,引起輸尿管阻塞,造成腎水腫。經治療後,不適症狀改善,也未對胎兒造成影響。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在懷孕時期結石的發生率約是200個人中有1個。由於懷孕期的生理變化,使得輸尿管變粗,如有腎結石易落至輸尿管下段,而引起阻塞及不適症狀。常發生於懷孕第5、6個月。另外,由於結石會引起輸尿管阻塞,使得尿路感染風險增加10~20%,而早產或提前破水的機率約增加2~3倍。治療部分,周固建議,大量飲水,並配合藥物治療,像是止痛藥、輸尿管擴張劑等,以緩解症狀,幫助結石排出。若結石已經造成腎水腫、甚至腎絞痛,且藥物治療無效,則會考慮採用輸尿管鏡碎石術,或是雙J管置入術。雙J管可暫時解除輸尿管阻塞問題,要定期更換,直到生產後再將導管拔除,作徹底治療。但迫不得已時,像是結石已引發腎盂蓄膿或腰痛一直無法緩解,就會採用腎造瘻術來處置。最後,周固提醒,在日常保健預防方面,每天多喝水、多排尿,飲食均衡。平時注意預防結石的發生,若是在懷孕時有結石,只要有適當的治療,併發症是可以避免的,對寶寶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旦有腰痛、血尿、排尿疼痛、發燒等症狀出現時,應儘快就醫治療。

妳有德國麻疹抗體嗎?懷孕前務必確認

妳有德國麻疹抗體嗎?懷孕前務必確認#孕婦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近日公布2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病例,均為自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女性所生嬰兒。台灣近年在預防接種普及下,CRS病例已極為少見,僅於96年及97年各有1例,都因母親在懷孕期間於印尼及中國感染德國麻疹所致。因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再次提醒有生育計畫的婦女朋友們,懷孕前應檢驗是否具有德國麻疹抗體,如果不具保護力,應接種疫苗後再準備懷孕,以保護自身與胎兒,避免CRS的發生。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會導致多種器官發生先天性異常,常見有耳聾、白內障、小眼症、小腦症、心智發育遲緩、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或心室瓣膜缺損、先天性青光眼、紫斑、脾腫、黃疸、腦膜腦炎及長骨放射線透度異常等,嚴重者可能死亡,或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疾管局為提高國人的德國麻疹免疫力,進而避免發生CRS,國內除為年滿1歲及國小一年級的兒童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疫苗」外,亦鼓勵婦女於婚前接種。另外,針對首次來台申請居留的育齡(15至49歲)女性新住民,也提供免費接種乙劑MMR疫苗的服務。疾管局提醒婦女朋友們,如無法確認是否已有德國麻疹抗體或曾接種疫苗,在尚未懷孕前,請先接種MMR疫苗,並需注意於接種後3個月內避免懷孕,如於產前檢查時發現不具德國麻疹抗體,請於產後儘速接種MMR疫苗,以確保下一次孕程的安全。   

孕婦需要繫安全帶 怎麼繫才安全?

孕婦需要繫安全帶 怎麼繫才安全?#孕婦

2月1日開始,如果在汽車後座沒有繫上安全帶,將會被重罰;最近在門診有很多病人問,懷孕肚子大腹便便,可以繫安全帶嗎?會不會勒死寶寶?對此開業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其實孕婦更需要繫安全帶,才是安全之道。蔡鋒博醫師說,曾遇過一個案例,一名孕婦乘車坐後座、但沒有繫安全帶,她的先生開車,結果途中車子遭貨車追撞,導致該孕婦的骨盆腔骨折,送到醫院時緊急剖腹產,結果32週的胎兒有腦部骨折、腦部出血現象,經過急救仍不幸往生,該孕婦則是幸運獲救。一份由美國加洲高速公路警察局的統計研究,他們針對孕婦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安全帶的比例,建議一定要使用安全帶。根據2011年8月份的一項研究發現,孕婦有2%會遇到車禍,只有57%的孕婦被告知在乘坐汽車的時候要使用安全帶,而孕婦遇到車禍時有87%需要醫療上的照護,因此使用安全帶觀念必需要再加強灌輸。蔡鋒博醫師指出,有的孕婦問我到底要不要繫安全帶?一條安全帶勒過肚子,這樣會不會勒到小孩子?其實正確使用安全帶是很重要的,安全帶通常有2條:(1)1條要將安全帶的腰帶部分跨過髖骨的髖部,繫在腹部以下的位置;(2)另一條肩帶部分,應該斜穿過孕婦胸部的正中央,如果剛好勒在孕婦的脖子,必須重新調整,但是也不要把安全帶跨過子宮正中央,以免撞擊時安全帶可能會傷到胎兒。

孕婦感染流感 到底該不該吃藥?

孕婦感染流感 到底該不該吃藥?#孕婦

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自去年七月到現在,全國累計600人染病,其中超過20例不幸死亡,春節南來北往更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罹患流感比較容易發生危險的族群,除了老人小孩,孕婦也是其中之一,許多媽媽擔心服藥會影響寶寶,而故意不吃藥,這樣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許耀仁醫師表示,一般的感冒通常只是短暫發燒、打噴嚏、鼻塞、咳嗽,幾天就沒事了。但是流感常會有高燒、倦怠、頭痛、肌肉痠痛、食欲不振、眼睛發紅等嚴重的症狀。一般的感冒大多只侵犯小孩,但是流感病毒不穩定,且潛伏期只有1~3天,因此常常會使得全家都被感染,所以出現全家一起去看病的情形。 流感的重要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和小孩子,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 治療照護流感病患的方法,主要以症狀治療的支持性療法為主。而抗病毒藥劑多採用克流感(Tamiflu),可同時治療A及B型流感病毒,且較不易產生抗藥性。由於克流感是C級用藥,所以孕婦要不要吃克流感,要由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注意事項:1.孕婦一旦出現發燒、咳嗽、極度倦怠、肌肉痠痛等類流感症狀時,請直接去大醫院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間。流感初期未就醫,可能導致細菌性感染,引發腦膜炎、肺炎,併發肺炎情況時,體內因白血球低,免疫力下降,病況可能在2、3天內急速惡化,出現呼吸衰竭的症狀。 2.這波流感屬於B型流感,與世界衛生組織預測的A型流感有所不同,導致許多民眾雖然接打疫苗,但仍得流感,不過死亡案例中多起是因未接受預防疫苗,因此施打疫苗仍勝過完全不打疫苗,懷孕前或懷孕14週之後,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所有可能在流感季節(10月至5月間)懷孕的婦女應接種流感預防疫苗。目前流感預防疫苗保護效期是一年。 3.疾管局提醒,流感患者最怕引起肺炎、腦炎或細菌感染等併發症。不要以為吃了克流感就沒事,若出現呼吸急促、缺氧、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或持續高燒七十二小時,只要出現其中一項症狀,要儘快前往大醫院就醫;尤其是春節和寒假來臨,是此波流感的高峰期,民眾和孕婦要提高警覺,小心預防。

隨時注意孕婦情緒 產前產後不憂鬱

隨時注意孕婦情緒 產前產後不憂鬱#孕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懷孕的婦女或生產後的媽媽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悲劇,往往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傷害及衝擊。而憂鬱症常被認為是精神科醫師的治療範圍,經常被婦產科醫師所忽略。其實在懷孕、生產及產後恢復的過程中,除了家人以外,當屬婦產科醫師與產婦接觸最多,若能及早察覺問題,自可減少許多悲劇發生。「產前憂鬱症」是發生在懷孕後出現的憂鬱狀態,發生的原因包括,荷爾蒙變化或身體不舒服造成之心情低落、懷孕期間的調適困難、過於擔憂生產過程、孩子出生的健康等,而「產後憂鬱症」發生在產後六個月以內的憂鬱狀態,具有和憂鬱症相同的症狀,好發於初次生產的女性。針對產前憂鬱症的部分,在門診產檢時,除了要注意胎兒的狀況外,也要注意孕婦的情緒,若發現有問題時,及早給予幫助或與家人溝通討論。而對於產後憂鬱症的部分,於產後4~6週的回診是篩檢的建議時機。許多醫學報告都指出,未懷孕的憂鬱症病人在停止藥物控制後有高達50%的病人在六個月內會復發;而病人在懷孕期間停止服藥控制時也容易復發憂鬱症,因此,若想停止服藥前應該徵詢醫師的意見,考量其病史、疾病嚴重度及罹病時間長短,以做適當的控制。心理的治療為輕度及中度憂鬱症的第一線治療,其中又以人際關係的治療最常被運用。此外,多運動、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葉酸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幫助。藥物的使用方面,建議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共同討論協調,目前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為第一線用藥,其中以抗鬱劑樂復得對於新生兒的副作用較少,是餵母乳的媽媽首選用藥。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郭恬妮表示,產前產後憂鬱症若能及早診斷治療,對於懷孕婦女、新生兒及家庭其他成員都是一大福音,這也是婦產科醫師與精神科醫師必須共同認真看待的一個重要課題!(資料來源:奇美電子報提供)

懷孕媽媽得乳癌 化療仍可產下健康BABY

懷孕媽媽得乳癌 化療仍可產下健康BABY#孕婦

台灣罹患乳癌比率漸趨年輕化,三軍總醫院曾有一案例,一名34歲且已懷孕五個月的婦女,突然摸到自己右乳房有異常腫塊,接受醫師檢查發現,罹患乳癌,且由於此婦女的乳癌屬於風險較高的三陰性乳癌,不能等產後再治療,經過醫師團隊的建議,全身麻醉進行乳房部分切除,並進行4次化學治療,最後在足月懷孕下,自然產出健康BABY,而這項研究也獲刊在今年12月的國際婦產科醫學期刊中。(照片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Ernest F)根據媒體報導表示,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醫師黃貴帥表示,只要懷孕超過十二周,準媽媽可在不影響胎兒健康下同時進行治療,但是對於懷孕不到十二周的準媽媽,因為胎兒還尚處在重要器官的發育期,恐受小紅莓等化療藥物影響,加上胎兒尚小,多半建議重心放在母親的治療上。黃貴帥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去年總生育率只有0.9人,成為全球生育率最少的國家,因此每個寶寶和媽媽都值得被搶救,以挽救台灣的出生率,另外與國外相比,國內乳癌患者明顯年輕化,四十歲以前罹患乳癌就占了三成,加上晚婚、晚生育,使近幾年孕婦罹癌案例明顯增加,不過即使在懷孕期的媽媽罹乳癌只要經專業評估調整用藥、治療方式,也可產下健康BABY,準媽媽與家人不必過於灰心。優活推薦:台灣女性乳癌年輕化 不生小孩、不餵母乳是主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57忍受3秒鐘乳房攝影不適 換來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56乳癌發生年齡逐年增 嚴重威脅熟女健康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656

美研究:生超過四胎 媽媽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低

美研究:生超過四胎 媽媽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低#孕婦

台灣民眾目前普遍晚婚,加上受到經濟不景氣、無薪假的衝擊,雖然政府推出催生補助政策,不過許多民眾還是不敢生太多,生育率逐年降低,台灣少子化的情況目前已嚴重到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台灣去年總生育率再創歷年新低點,驟降至0.895,平均每對夫妻一輩子生育不到一名子女,不過根據國外媒體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曾懷孕4次以上的婦女,和從未生過小孩的人相比,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可能較低。該研究調查美國南加州近1300名停經後婦女發現,生小孩多寡的主要影響是中風的發生率,擁有大家庭的媽媽死於此病的機率減少一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人員指出,懷孕期的高荷爾蒙濃度,或許對血管有長久的助益。在這項研究中懷孕超過4次的婦女,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低,研究人員更補充表示,生愈多小孩的婦女,年老時也因而能從大家庭中獲得更多社會支持,這篇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是賈可布斯(Marni Jacobs),此研究發表於「生殖力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優活推薦:懷孕得子不得「痔」 教妳如何保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332孕婦體適能 讓孕婦更具健康與活力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2384孕婦忽視「無症狀菌尿症」 當心易早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9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