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事事要求完美 男子罹自律神經失調

事事要求完美 男子罹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張先生平常自我要求高,加上剛升職為主管,壓力倍增,同時又要照顧年邁生病的雙親。使他情緒緊張壓抑,最近幾個月逐漸出現頭痛、暈眩、肩膀僵硬痠痛以及失眠等不適,每天都覺得沒睡飽、容易疲倦,到公司仍常注意力不集中、恍神發呆,工作效率明顯變差。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俞翔元醫師表示,個案到許多醫院和診所就醫,檢查皆無顯示異常。最後被轉介至本院就醫,發現是典型身心症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當我們長期處於慢性或過度壓力、心情焦慮和抑鬱,又有先天體質不良或特定性格特質加成影響下,自律神經系統便會失去平衡,進而引起全身性、個體特異性的身體困擾。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全身   症狀多樣化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變,可能從頭到腳,有的甚至在身體不同部位變換,常見的不適包括:肩頸緊繃痠痛、頭痛、盜汗、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腹瀉、頻尿、記憶力減退、白天倦睏等若干症狀。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屬於功能紊亂的問題,即使患者接受過眾多檢查,往往仍會被告知身體無異常,極難確切診斷。俞醫師解釋,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首先藉藥物來改善患者症狀。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潛在病因,以作出專屬的治療計畫。醫師也呼籲,想讓自律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或避免其失調慢性化,要從生活型態、運動、飲食、情緒調適和生理回饋訓練放鬆技巧訓練等多層面做調適,養成慢活的健康習慣,才能在壓力下輕鬆過。

疲勞症狀恐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疲勞症狀恐罹患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

羅珮琳中醫師表示,台灣有約八成民眾於生活或工作中出現過疲勞症狀,如倦怠感、食慾不振、失眠及無精打采等,其實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經過日常活動、腦力激盪或劇烈運動時,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在適當休息調養後即可恢復,但如果睡眠超過10小時,還是感覺強烈疲勞感,並伴隨全身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且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就要當心是否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或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過勞高危險族群,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更要特別留意,因為過勞會使三高症狀惡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的危機;羅醫師亦特別解釋,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比例在流行病學統計上為2%-5%,民眾可以至診間諮詢並接受評估,無需過度擔心,只要正視疲勞對身體的影響,積極尋求抒壓的管道及適時補充營養素,就能避免成為慢性疲勞的受害者。過量咖啡因易傷身 根據波仕特線上調查「多數民眾的提神與紓壓法」結果數據發現,有53.2%的民眾以咖啡和茶來振作精神,其次則為與自己精神喊話(12.2%)和運動(10.6%)。對此,方晴誼營養師憂心表示,咖啡、茶或是市售的提神飲料皆含有咖啡因,若攝取過量恐造成心悸、心跳過快、血壓上升等狀況產生,長期飲用還可能出現骨質流失甚至咖啡因成癮等問題,此外,咖啡因雖具有提神效果,但也容易讓上班族產生難以專注的現象,反而降低工作效率,其中所含的糖或奶精更可能因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問題。方晴誼營養師表示,人體經過大量運動或勞動之後,易產生乳酸堆積現象,建議民眾感到疲勞時,可多吃蔬果來降低肌肉和血液的酸性,幫助消除疲勞,其中魚類、動物肝臟、豆類製品、糙米、新鮮蔬菜或市售的綜合維他命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及維生素B2,能促進體內代謝產物排除,舒緩疲勞感。至於許多民眾常「累了就吃B群」或「B群劑量越高越有效」的迷思,方營養師對此表示,維生素B群只是扮演「將所攝取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能量」的輔酶角色,人體要同時攝取B群和營養素,才能得到足夠能量,另外,B群雖為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吸收的劑量會經由尿液排除,但若長期攝取高單位劑量的B群產品時,還是會增加身體代謝的負擔,故呼籲民眾依照衛生署訂的B群建議劑量進行補充。高纖低鹽油配合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腦過勞或引發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民眾除了可透過飲食養身補氣,也應建立運動習慣,過勞緊湊的生活可能埋下過勞、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疲勞症候群或日後心血管疾病的危機,因此方營養師建議,養成每週運動3次,每次達30 分鐘,且每日應至少睡滿5小時,以適度紓壓,此外,每天應攝取3蔬2果,助抗氧化和細胞修復,飲食維持低糖、低鹽和低脂習慣,並避免飲酒過度,唯有培養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舒緩疲勞感的根本之道!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自律神經失調

在臨床上,病患常常有許多說不出來的症狀,這裡痛,那裡痛。而這些疼痛長期困擾著病患,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作息。但是往往做了各種檢查,耗費了許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卻找不出病因,也無法提供滿意的治療,這些絕大部分的症狀都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所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一個確切的病症,也不是什麼現代新興文明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顧名思義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狀態。它們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當自律神經系統失調(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時便會出現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症狀,心理上會焦慮、暴躁;身體上可能從頭到腳都不舒服,病人會因胸悶、喘不過氣去看胸腔科;因為心悸、高血壓去看心臟科;因為拉肚子、脹氣而跑腸胃科;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求助神經科;耳鳴、頭暈、喉嚨有異物感,經常看耳鼻喉科;頻尿看泌尿科,或是肩頸僵硬每星期去指壓按摩等等,總之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狀況,但卻又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殊不知,出問題的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支配它的神經或大腦。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的病人開始時常以為是某些器官發生了問題,而只針對各種症狀來治療,但是效果都不佳。「星狀神經節阻斷術」一種治療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有效的方法,但很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的方法。「星狀神經節」是位在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橫突位置的交感神經節。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則是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藥,暫時性的阻斷交感神經的做法。阻斷了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後,除了可以使自律神經系統慢慢的回到平衡狀態,也可以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這就是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的原因。

放無薪假好悶!自律神經失調心悸失眠

放無薪假好悶!自律神經失調心悸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42歲王先生這個月開始休無薪假,家裡兩個小孩還在念國高中,擔心經濟壓力,開始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肩頸僵硬、手麻、頻尿、失眠等狀況,且情緒明顯煩躁易怒。王先生因身體不適至腸胃科和心臟科就診,但檢查均無異常,醫師鼓勵他到身心科就診,經過規則治療,症狀已改善。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陳怡表示,最近心臟內科門診,有許多民眾主訴胸悶,一問原因才知道是因為「沒頭路」或放「無薪假」。身心科李怡萱醫師表示,上述王先生被診斷為「環境適應障礙併焦慮情緒」,其一連串的身體不適皆為壓力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李怡萱醫師說,綜觀現代人每天都要面對或大或小的生活難題,壓力因此容易應運而生。李怡萱醫師表示,除了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外,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壓力調適及生活型態的調整,以下是幾點建議:盡可能規律的作息。營養均衡的飲食。尋找讓身體放鬆的活動。學習各種的壓力調適技巧。建立穩定支持性的人際關係。運用各種社會資源。練習正向思考。養成面對問題的習慣。

A型人格追求完美 心理師:自律神經易失調

A型人格追求完美 心理師:自律神經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適當壓力是好事,若壓力過度則會造成身心疾病,因此如何面對壓力與處理壓力,成了現代人必修的課題;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曾心怡說,「A型人格的人較追求完美、對自己期待高,給自己較大壓力,因此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根據醫學研究,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是因持續性的壓力所引起,因為長期的壓力會耗損神經細胞,讓身體運作出現問題。有學者將一般人按其性格分為A型人格與B型人格兩大類型,A型人格是指個性求好心切、追求完美、較為急躁的一種性格;而B型性格的人則是個性隨和,生活步調較緩慢,對成敗得失沒看得太重。心理師曾心怡說,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兩者作用失衡,導致焦慮緊張、生理不適,包括失眠、恐慌、憂慮與焦慮等症狀。她表示,據調查,全世界的人在其一輩子中,約有15%~30%的人有過類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曾心怡指出,造成自律神失調主因為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環境壓力包括工作、家庭、生活等;而先天性格因素則是A型人格,這類型的人高度期待自己要被肯定、較追求完美,因而導致壓力且長期處於緊張狀況,易出現自律神失調。」對於自律神經失調,除了藥物治療外,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放鬆、舒緩壓力,加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足夠休息等,才可以有效改善。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會使人體的平衡機制出問題,病患雖然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表示,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結果。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若要有健康的身體,在呼吸、心跳、血壓、胃腸蠕動、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運作上,必須隨著外在環境的要求適時調整、維持平衡。而自律神經就扮演這個重要的功能,它又可分為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一個人遇到壓力時啟動必要的機能,包括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肌肉緊張,目的是要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對抗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它負責緩和身體機能的運作,使身體處於平靜、休息的狀態。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由於身體器官沒有問題,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調,所以做再多的生理檢查也找不到病因。就像是冷氣沒壞,但溫度調錯,就無法達到降溫的效果。生理回饋儀可擷取人類體內反映自律神經活動的相關生理訊號,如,手指的溫度、皮膚的導電度、心跳的頻率與振幅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說明,透過特殊的檢測程序可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時與壓力解除後,上述的生理訊號是否過度亢奮,以及是否具有放鬆的能力。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心理師設計適合病人的生理回饋訓練,以及放鬆療程,讓失調的自律神經以自然、非藥物方法逐漸恢復平衡,緩解症狀。現代生活步調緊湊,不會釋放壓力的人很可能會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身心困擾。透過專業的檢測與醫療,可幫助您改善症狀、找回健康。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自律神經失調

台灣空氣污染嚴重,再加上海島型的潮濕氣候,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隨處可見,尤其當氣溫驟變與粉塵環境下更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主要特徵為陣發性突然發作的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陳彤瑄護理師指出,在中醫門診乃屬常見的疾病,患者久病之後會經常反覆發作且不易痊癒。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花粉、灰塵、黴菌、昆蟲類排泄物。 此外,還有遺傳因素,陳彤瑄護理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病史常可追溯到孩童時期或青春期,而且過敏有體質遺傳的傾向 ,若雙親之一有過敏性鼻炎 ,其小孩的罹病率為25%-30%。若雙親皆有,則機率增至75%-80%。 該病發作時可見鼻黏膜淡紅、蒼白、腫脹。鼻竅內可見清稀鼻涕,未發作時鼻腔黏膜即可恢復正常。但對病史較長,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見鼻黏膜極度蒼白、腫脹,使得鼻黏膜形成鼻息肉。鼻分泌物檢查或抽血檢查可發現IgE免疫球蛋白偏高。陳彤瑄護理師建議,有這個問題的民眾,日常生活保健與飲食宜忌,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偏「寒證、虛證」患者多為鼻黏膜血管耐受能力低,且對溫差過敏。應該養成長期運動的習慣以助全身性的氣血循環,才能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飲食禁忌方面應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汽水、啤酒〉,涼性蔬菜〈如:白蘿蔔、竹筍、空心菜、白菜、冬瓜、苦瓜、芹菜、絲瓜〉。涼性水果〈如:西瓜、椰子、橘子、葡萄柚、水梨、番茄〉等。二、偏「熱證」患者常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應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練習放鬆身心,疏解壓力,練習靜坐、瑜珈或是氣功都是不錯的辦法。飲食方面則忌食油炸類〈如:炒花生、油條、炸雞〉,火爆類〈如:燒雞燒餅、爆米花〉,煙燻類〈如:香腸、火腿〉,高熱量食物〈如:蔥蒜、韭菜、花椒、牛肉、羊肉、鱔魚、南瓜、淡菜、乳酪、酒…等〉。其它如海鮮類及咖啡辣椒、沙茶醬等刺激性食品也應避免。三、簡易家居保健法每天早上只要花五分鐘時間,就可以改善鼻子的功能:早上一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接著用溫毛巾覆蓋在鼻子上呼吸蒸氣兩分鐘。再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指壓兩分鐘。最後指壓頸部兩側風池穴一分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