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到底看什麼病?

泌尿科到底看什麼病?#泌尿道感染

泌尿科到底是在看什麼病?相信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就是看小便不順問題的;有人以為,就是割包皮做結紮的;也有人以為,就是打打石頭的。其實這些都算對,都是泌尿科服務項目的部份。泌尿科的範圍之大,可能超出許多人一般的看法。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偉榮解釋,想了解泌尿科的服務有哪些,可能要先知道泌尿科源起的兩大派別:泌尿皮膚科及泌尿外科。前者顧名思義,指的是外生殖器部份的問題為主,例如:性病、包皮手術、性功能障礙、泌尿道感染等。至於泌尿外科,所強調的是泌尿系統,或是稱為泌尿道的構造問題,例如:腫瘤、結石、先天變異、攝護腺肥大、排尿功能障礙及骨盆底肌肉問題等。從此可知,今日的泌尿科乃集其大成,範圍涵蓋之廣,從小兒到老人、男性或女性、不分種族,都是泌尿科服務的對象。綜觀泌尿科的服務範圍,主要包含了泌尿系統疾病及外生殖器的問題。所謂的泌尿系統,涵蓋了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及尿道,以及周圍的構造,例如:後腹腔、腹股溝、射精管儲精囊、陰囊、會陰及陰莖。涵蓋的疾病可以概分為幾大類:構造性的、功能性的及感染性的。泌尿科常見的疾病大類包括:結石(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排尿障礙(攝護腺肥大、尿道或是膀胱頸結疤狹窄、尿失禁、間質性膀胱炎等);腫瘤(腎上腺癌、腎臟癌、攝護腺癌、陰莖癌等);感染(性病、腎盂腎炎、膀胱炎、攝護腺炎、尿道炎、會陰福尼爾壞死等);先天變異(輸尿管狹窄、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馬蹄腎、游離腎、集尿系統雙套、尿道瓣膜等);性功能障礙(陽萎、早洩、男性賀爾蒙低落等);不孕(輸精管阻塞性不孕等);外生殖器及會陰部皮膚疾病(包皮過長、皮膚膿瘍等);生育計畫(輸精管結紮)。黃偉榮醫師表示,泌尿科能提供的不只是疾病的處理,也包含了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對人的關懷。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您對泌尿科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認識《紫尿袋症後群》

認識《紫尿袋症後群》#泌尿道感染

一般人的觀念都是「尿液是黃色」的,怎麼會有紫色的尿液呢?其實,紫色的尿液不是常見的現象,這是因為慢性病患因疾病的關係,需要使用到導尿管,而使得流到尿袋的尿液呈現紫色的顏色,所以稱之為「紫尿袋症後群」。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 廖俊凱表示紫尿袋症候群是一個少見的現象,1978年首次於國際著名雜誌發表。這些病人常患有腸胃方面的問題(如便秘)及容易有泌尿道感染的情況。臨床上,病人可能無明顯的不適 (如發燒、疲勞、食慾下降等)。現行的醫學研究中也證實了這一點,有學者在長期照護機構中,探討具有插導尿管的157位慢性病病患,進行紫尿袋症候群的研究。其中,常見的疾病有腦中風、糖尿病、失智症等,有13位被診斷出具有紫尿症,這幾位病患皆有便秘的問題,而必須依賴灌腸或借助口服軟便劑來排便,尿液檢查結果為pH值大於7.0 ( 正常範圍pH值5-7、小於7為酸性、大於7為鹼性 ),尿液細菌培養則為前面提到的菌種。紫尿袋症候群通常發生在女性的機率大於男性,而且如果有慢性疾病及需長期臥床、患有慢性便秘的腸道機能障礙、須長期放置導尿管、常患有泌尿道發炎的現象、尿液呈鹼性…等病換,也常常會出現紫尿袋症後群。如何來預防紫尿袋症後群的發生?9首先,必須常注意病患具有尿道插管的尿袋顏色;其次,平時要攝取大量的維他命C來維持酸性的尿液,同時改善腸道環境,如攝取益生菌、加強腹部按摩等及多攝取水份;此外,經常更換尿管及尿袋、保持皮膚及生殖器官的清潔,加強照顧者及家屬的衛生教育,才能有效避免紫尿袋症後群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