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

導尿管照護不佳 易罹泌尿道感染

導尿管照護不佳 易罹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泌尿道感染的發生佔老年感染疾病的第二位,而放置導尿管是引發老年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研究指出導尿管放置超過7天,引起菌尿症(bacteriuria)或念珠菌尿症相對增加,因此,長期導尿管留置老人之居家照護實不容忽視。澄清醫院平等院內科加護病房許琦珍護理長說,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經常遇到因長期導尿管留置而引發敗血症,而入住加護病房的個案,跟家屬討論照護方式後,發現多數家屬在導尿管照護技巧上仍有不足,尤其若為新到任的外籍看護,往往因為溝通的障礙而影響照護品質,繼而引發泌尿道感染就醫的機率就更高了。而引發泌尿道感染,又回到醫院治療,因此,回家照顧時就特別注意導尿管的照護問題。導尿管留置首重尿道口清潔,在居家照護時,我們可以在每天洗澡時間,以肥皂或沐浴乳加清水來清潔尿道口,如果老人家是每二天洗澡一次,尿道口也務必每日以相同方式至少清洗一次,並且每次大便之後一定也要以清水將尿道口沖洗乾淨,避免大便沿著導尿管進入尿道引起感染。另外,尿袋要避免碰觸地面,尿袋口距離地面至少維持15公分以上;使用含蓋尿壺作為專屬倒尿容器(含蓋尿壺可以避免尿液灑出),並且每天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尿壺,保持乾淨避免細菌滋生,稀釋方法約5cc的漂白水加水500cc,靜置30分鐘後再倒掉,以清水沖洗乾淨即可。這些動作都是為了避免細菌髒污透過尿袋口碰觸,而讓細菌沿著尿袋管路進入病人泌尿道引發感染。尿袋貯留的尿量不超過尿袋的一半容量,約500㏄就要將尿液倒掉。另外,增加老年人活動功能,可定時請看護協助老人家在床上作肢體關節運動,並每天定時下床活動,如肢體無力,最好還是要每天下床坐輪椅到戶外曬曬太陽,增加抵抗力。以上照護動作看似簡單,但仍需靠家屬及看護確實執行,期望藉由此經驗分享,讓需照護導尿管留置家人之家屬,掌握照護重點,達到零感染的目標,有效減少進出醫院頻次,也居家照護老人免於泌尿道感染之苦。 

炎夏代謝快多補水 避免泌尿道感染

炎夏代謝快多補水 避免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過後,天氣正式進入炎熱時節,高溫造成人體不自覺的水分喪失,若又因為躲在冷氣房,享受涼意後忘記增加水分補充,許多小毛病就會悄悄出現。而很多人往往等到口渴至極才喝水,尤其年長者常因泌尿道常有頻尿、漏尿、尿急等症狀造成生活不便。醫師提醒說,為了減少症狀刻意不喝水,反而更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說,泌尿道感染常見於愛憋尿,不方便上廁所的職業工作民眾身上。尤其是專櫃小姐、商店賣家因為不方便離開工作崗位隨時上廁所,甚至為了減少上廁所次數而刻意減少水分攝取。林儀蒂提醒民眾,若是疏於補充水分,排尿次數減少,尿液滯留於膀胱時間長,就很容易造成細菌孳生,造成泌尿道感染。若女性正值生理期,悶熱環境更讓感染容易發生。另外,此期間也是痛風患者常見發作的時節,若在酷暑下狂喝啤酒,卻又忽略水分補充,造成尿酸增加且減少隨尿液排出的機會,尿酸在血液中的波動很容易誘發痛風發作,常見到患者跛著腳至門診求診,民眾不可不慎。長期為便秘所苦的民眾,大部分都知道要多補充纖維,卻忘了也要補充水分,造成吃了一堆的青菜卻仍舊為便秘所苦。纖維的食物選擇應該別忘記要多選擇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麥片、蘋果、木瓜、西瓜等,配合水分充份攝取,才能讓腸胃蠕動順利。林儀蒂醫師也特別提醒,有長期喝茶及咖啡習慣的民眾,更需注意水分的補充。而喝水以多次少量為飲用方式,例如成人一次不須超過300CC,除非有從事大量流汗工作或運動的人,單次所需攝取量才需增加,此時亦須視情況注意電解質的補充。同時林儀蒂表示,除非心臟、腎臟功能不佳,醫師才會特別提出水分限制的要求。身體許多新陳代謝過程都與水分息息相關,讓身體更健康,運作更順暢,就從水份攝取開始。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小姐52歲,最近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至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到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覺得再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調理身體,看是否可以不要經常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徐維偵醫師說,除了身心煎熬,與家人的關係也出現危機,小孩長大了不在身邊或開始有自己想法不聽父母意見,與先生之間因情緒不好易產生摩擦,加上房事疼痛及泌尿道感染頻頻發作,更年期如果症狀嚴重,有如女性黑暗期,但如果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徐維偵醫師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不明原因發燒 幼兒泌尿道感染警訊

不明原因發燒 幼兒泌尿道感染警訊#泌尿道感染

林先生的兩歲女兒連續兩天吃不下且有發燒現象,連忙送到醫院,做過檢查後,診斷是尿道感染,阮綜合醫院小兒科蔡金燕醫師表示,泌尿道系統感染其實是小兒科相當常見的疾病,但由於無法正確表達不舒服,導致初期難以察覺,其實不明原因發燒是孩子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警訊。不過究竟什麼原因造成小兒泌尿道感染?蔡金燕醫師解釋,最常見的是細菌由排尿口上行至泌尿道,因寶寶的屁屁都泡在尿布裡,家長若不注意清潔與定期更換尿布,細菌會沿著排尿口往上感染泌尿道。對成人來說,一旦泌尿道染可能吃吃抗生素就沒事,但對兒童卻要考慮避免後續可能發生的腎傷害。因此,在治療上首要除症狀緩解及病因治療,再者須預防復發,第三則是矯正可能合併的先天異常。臨床經驗顯示,發生在愈小兒童的泌尿道感染,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愈大,造成腎臟傷害的機率也愈高。腎臟在人體中扮演著排尿、維持電解質平衡、水分穩定、控制血壓並穩定鈣質以及維他命D代謝、造血等功能的重要角色,預防孩子泌尿道感染,家長不可不慎!所以,如何在早期診斷及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腎傷害,才是最大的重點。各種年齡層泌尿道感染可能出現症狀1.新生兒:發燒、低溫、厭食、生長遲緩、黃疸、敗血症。2.嬰兒:不明熱、生長遲緩、異味尿和不安。3.學齡前幼兒:腹痛、嘔吐、異味尿、發燒、夜尿、頻尿、排尿不順、急尿。 4.學齡兒童:表現出比較典型的泌尿道感染症狀,如夜尿、頻尿、排尿不順、急尿、發燒、肋脅下疼痛或血尿。

夏日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 細菌、黴菌恐侵入

夏日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 細菌、黴菌恐侵入#泌尿道感染

近日高溫不斷,發生熱疾病患者暴增,其中一部分患者是泌尿道感染,因天氣炎熱,水分流失速度快,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導致泌尿道受到細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的侵入,造成感染發炎。泌尿道感染早期症狀會有頻尿、尿急、解尿困難、發燒、排尿有灼燒不適感,有時腹部兩側和腎臟會疼痛。有些泌尿道發炎者出現小便有異味、混濁或有血尿情形,甚至冒汗、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醫師體醒,如出現以上症狀應盡快到醫院治療。醫師表示,單純的泌尿道感染,是指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若是感染、向上蔓延,侵襲到腎臟本身的組織,則會併發腎盂腎炎。醫師建議,預防尿道感染,除了一天至少要喝2000c.c以上的水,切記不要憋尿,時常排尿,細菌自然會被沖離排尿系統。另外洗澡以淋浴方式較佳,儘量避免泡浴及盆浴,可減少感染。˙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男性久坐、常憋尿 易「前列腺發炎」 ˙擔心產後尿失禁!?輕鬆學會提肛運動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

防範腦中風合併症 照護人員須知事項#泌尿道感染

台灣近二十多年來,腦血管疾病雖偶而下降到第三位,但大多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高血壓的防治得宜,會讓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有略為下降的趨勢。罹患腦中風後,最怕一些合併症的發生,如智力退化、憂鬱症、褥瘡;攣縮、肺炎;泌尿道感染;大小便失禁;深層靜脈栓塞,要防範以上合併症,澄清醫院平等院區五樓內科病房 - 張玲瑜護理長表示,在照護上要特別注意以下措施:■ 預防吸入性肺炎至少為病患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扣擊。若病人有吞嚥困難插胃管以利進食,還要注意採安全吞嚥法,勿用吸管喝水,應使用小湯匙慢慢餟食等。必要時仍須抽痰(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 預防泌尿道感染要避免尿管阻塞或逆流,適當固定導尿管,預防扭轉導致阻塞及拉扯造成出血或是感染。尿管若有感染或阻塞時需馬上更換,使用尿布者應常更換保持乾躁。■ 預防褥瘡張玲瑜護理長提醒,除了至少每2小時翻身一次,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執行背部按摩。此外,床單、衣服需拉平整;骨頭突出處應避免直接壓迫,需墊軟墊或經濟許可使用氣墊床。■ 預防關節或肢體僵硬一天可執行多次全關節運動。假若疾病較輕微,可在他人或助行輔助器協助下,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用枕頭、足托板、手握捲軸、軟球等,協助身體維持正確姿勢。■ 預防便秘給予病人定食、定餐、定量的均衡高纖飲食,如胚芽米、全麥麵包、高纖蔬果等。適當地使用軟便劑,安排定時排便習慣。張玲瑜護理長說,居家照護則需注意,要按時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或血糖值、禁吃補品、穿著較寬鬆之衣服、要注意保暖、需有人在旁陪伴、搬動病人時應注意避免拉扯無力肢體。如果發生失語症的情形,除了早期配合接受語言治療外,宜盡量鼓勵病人說話。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

新生兒黃疸 當心合併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現象,當血中膽紅素濃度大於3毫克/毫升以上,家長就可以感受到有嬰兒黃疸情況。除了一些常見生理性黃疸外,還有一些是會影響膽紅素正常值,如:母親有糖尿病、生產過程中使用催產素、鎮靜劑或生產時使用硬膜外麻醉、出生時斷臍時間較晚、真空分娩造成頭血腫、臀位產、熱量攝取不足、出生後體重減輕太多及餵食母乳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說,臨床上也可見到有些是因為泌尿道感染引起,最近該院新生兒科就有三位接受照光治療新生兒,經過檢查發現是泌尿道感染,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並無輸尿管擴大或是水腎情形發生,尿液培養出大腸桿菌,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泌尿道感染情況及黃疸情形都已改善,目前已痊癒出院。吳求森提醒家長,發生新生兒黃疸時,除了要排除生理性黃疸以外,不要忽略了泌尿道感染可能性。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

解決惱人頻尿 藥物加行為療法 雙管齊下#泌尿道感染

膀胱過動症是一種症狀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解尿前感覺急迫,合併尿失禁或者沒有合併尿失禁。通常有頻尿及夜尿症狀,在歐洲六個國家調查,年紀超過四十歲的一般大眾,約有16.6%有膀胱過動症狀。在亞洲女性調查,約有53%有膀胱過動症狀。在臺灣,約有18.6%女性有膀胱過動症狀。然而,53%有膀胱過動症狀的亞洲女性,卻只有21%病人會尋求醫療幫助。可見大多數有此症狀病人都不知道、或不想尋求醫療幫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姿吟表示,在膀胱過動症的症狀中,最常見為頻尿(約佔85%),其次為急尿(約佔54%)。造成膀胱過動症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糖尿病、泌尿道感染、抽菸、神經性疾病,以及骨盆鬆弛等等。林姿吟說,膀胱過動症就像鼻竇炎或關節炎一樣常見,同時它也會對生活品質造成極大影響。林姿吟說,關於膀胱過動症治療可分為兩方面,包括:行為療法及藥物治療,兩者治療成效都顯示對膀胱過動症有極大改善。行為療法包括:按照時間上廁所、骨盆底肌肉訓練及運動、生理回饋治療急迫感抑制訓練,以及飲食控制等。她指出,治療膀胱過動症,藥物治療亦扮演一重要角色,因為不論藥物或行為療法,都是經由不同機轉發生作用,所以合併兩者,可提高治療成效,使婦女不再受頻尿所苦,更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