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慢性腎病變

慢性腎病變#尿毒症

在醫院診間,是聽故事、觀察病人與家屬互動最好的場合!門診的病人形形色色,有些來來去去,今天看甲醫師;明天看乙醫師;有些明明眼熟,一翻病歷,居然已兩年不見;有些則是不管你怎麼說,他依然故我,執著於自已的想法…。張爺爺80好幾了,每個月總會固定出現在我的診間。片段的累積,知道他年輕時是個作家,十幾年前老伴走了,有一子、一女。兒子在美國成家立業,女兒也嫁作人婦,偶有空閑才能探望。他一個人守著一個大房子,雖然有糖尿病,但按時服藥,白天做做運動、教教學生,日子倒也愜意。兩年前,張爺爺先是走路常感力不從心,然後是透不過氣,特別是夜裏一躺下就好像快吸不到氧氣,就算天氣再冷也要開窗才能呼吸。求診時,眼睛已是泡泡的,兩條腿也腫得如象腿般。檢查發現,原來是早期糖尿病慢性腎病變及心血管疾病併發竇性心律不整,由於心博緩慢併發肺水腫,因此強烈建議心臟節律器植入手術。原以為是小手術,認為爺爺一定會接受,沒想到他非常決斷的說:郭醫師,我已經80好幾了,老伴也不在,活夠了,也不想去麻煩孩子們。真的!如果要開刀,不如死了算了,也好早點解脫。在他的老花眼鏡後面,我看到浮現的淚光。慢性腎病變一般是尿毒症的前身,但並非一定會走向尿毒甚至須要洗腎(透析)的地步。在臺灣,大部份透析腎友的原發病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壓,而在慢性腎病變或尿毒病患身上,心血管疾病是最大的敵人;常常腎功能還沒惡化到洗腎的地步,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缺氧、冠狀動脈狹窄等,便悄然上身。由於老年人、糖尿病患、高血壓病患、家族有腎病變史等人均為高危險族群,因此早期防治的確有其功效。然而在門診上最常被問的就是:醫生呀!甘有顧腰子的藥?我總要很努力鼓舞這些老公公、老婆婆說:只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油,做好日常保健、戒煙等就可以啦!雖然沒能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看到有些人回家以後,很認真的把你的話當做金科玉律,每天都很認真的活著。這時會覺得我多少還對某些人有點用處吧!再見到張爺爺,已是好幾個月後了!多了女兒陪伴的他,整個人精神煥發、神清氣爽,泡泡眼也不見了,聲音也宏亮了。郭醫生呀!我女兒一定要我去手術,我拗不過她,只好勉強去了!唉呀!原來只是這麼的簡單!早知道……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我和他女兒眼神交會的瞬間,突然醒悟藥物醫療也許可以緩解某些病痛,但惟有關心才是支持這些人走下去的力量!

定期保健,有效遠離腎臟病

定期保健,有效遠離腎臟病#尿毒症

由於國人飲食生活習慣、不當用藥的影響,加上人口老化、健康照護改善,高齡人口目逐年增加,以致於目前有超過四萬名尿毒症患者接受透析治療,由於腎臟功能隨高齡而逐漸退化,預估10年後尿毒症患者將可能高達六萬人。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些已接受治療的尿毒症患者只是冰山之一角,據臨床經驗與資料顯示,粗估國人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已罹患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CKD)分為五期,前二期除了尿液及抽血檢驗外,臨床上並無明顯症狀, 進入慢性腎臟病(CKD)第三、四期的病患,再不注意健康維護,下一階段就是進入第五期的末期腎衰竭需洗腎階段,因此提醒您應該隨時注意自己是否已有「準尿毒症狀態」,所謂「準尿毒症狀態」的臨床表現,簡單來講就是「泡水高貧倦」-泡泡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倦怠等五症狀,如果發現有上述五項症狀,而且原因不明,應該立即找腎臟專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腎臟功能檢查。另外,針對洗腎的六大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老年人(>65歲)、蛋白尿、有腎臟病家族史、長期服用藥物者,如果現在還沒有腎臟功能不良的警訊出現,也應該「每三個月檢查尿液,血壓及血肌酐酸等三項」我們簡稱為「護腎檢查三三制」,可以提早發現問題,確保健康。至於腎臟保健方面新店耕莘醫院腎臟內科 楊麗瓊醫師則建議,飲食應該三少:少糖、少鹽、少油,同時要三多:多吃蔬菜、纖維、常喝水,生活習慣要四不一沒有:不熬夜、不憋尿、不隨便服來路不明的藥物、不抽菸,同時避免鮪魚肚,因為鮪魚肚代表可能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又是引發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內尿毒症發生率居高不下,可能與社會進步、糖尿病人口增加,及國人愛吃藥習慣有關,長期服用止痛藥或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都會引發腎病變造成尿毒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