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

詹雅雯驚傳罹帕金森氏症 這10症狀中3要警覺#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金曲歌后詹雅雯才克服喉部長腫瘤、無法自行分泌口水的罕見疾病,近兩個月又因食欲不振,體重驟降8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痿縮。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步伐遲緩、動作變慢可能是早期症狀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肩膀痛誤為五十肩 竟確診帕金森氏症

肩膀痛誤為五十肩 竟確診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婦人肩膀痛誤以為是五十肩,但治療都無改善,直到就診才知道罹患帕金森氏症。醫師提醒,單側肩痛、走路一腳拖行、鞋子磨損快、甚至作夢大叫等,都是帕金森氏症警訊。過去聽到帕金森氏症可能直覺聯想「手抖個不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靜止時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民眾對帕金森氏症有誤解,甚至可能因此忽略早期症狀。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現便祕、嗅覺異常,早期則可能出現步伐遲緩、動作變慢等症狀,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細節,有助早期發現。靜止時手抖是典型症狀 走路拖行也是警訊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若10項中了3項,可能就要注意。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導致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推動台灣動作障礙疾病醫療權威、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這年紀的患者通常事業有成,可以想像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無法控制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影響到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每3年跳一期 把握治療蜜月期可控制20年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3年時間。帕金森氏症有治療蜜月期,陸清松表示,患者無須悲觀,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可以好好控制20年。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早期因多巴胺細胞數量堪稱足夠,藥效區間較大;但隨病程進展,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隨之變窄,若藥物濃度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顫動,若藥物濃度太低,則會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現有新的藥物可以克服藥物濃度忽高忽低問題,也可減少中晚期患者藥物依賴、長期過量導致幻覺等困擾,幫助找回身體主控權。

帕金森氏症vs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

帕金森氏症vs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帕金森氏症是腦部變化帶來的問題,患者可能動作比較慢,比較不協調,看起來很僵硬,還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寫字時手抖個不停。由於多數患者介於50歲到70歲之間,剛開始發病時大家都會說:「啊,沒什麼,應該就是變老了,不中用了。」而疏於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沒能及時面對帕金森氏症,之後生活品質可是會大打折扣。如何證實罹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從過去病史與身體檢查來診斷的疾病。如果家屬觀察到身邊的人或長輩最近在動作、活動上好像怪怪的,可以先用以下的表格自我檢測。這裡有十個問題,其中若有三個回答「是」,請趕緊到神經科就診。看門診的過程中,醫師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狀況變化,並了解患者動作不協調的程度。假使需要影像學檢查,會選用腦部核磁共振,看看是否有發炎或腦瘤等其他狀況。假使連核磁共振都無法支持診斷,或當不確定究竟是原發性震顫或帕金森氏症的話,還是可以輔以單光子電腦斷層造影,藉著多巴胺轉運體活性及影像活性分佈來做診斷。確診之後,有藥可以醫嗎?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選項不少,例如左旋多巴(Levodopa),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B Inhibitor),和多巴胺受體增強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等。每個人症狀不同,做的工作不同,像有些患者受到動作僵硬的困擾,有些則是面臨震顫抖動的折磨,這時所需要的藥物就不一樣。假使患者工作很常需要打字,卻又受帕金森氏症所苦,通常依經驗來說,使用上左旋多巴會帶來最大的好處,醫師就會選擇左旋多巴作為起始用藥。復健對帕金森氏症患者有用嗎?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患者最常受動作僵硬、緩慢、或顫抖之苦,也就是說,患者沒辦法好好做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過去拿個杯子,寫個字,或穿衣服都不是難事,但當帕金森氏症變嚴重的時候,這些都會變成大事,喝個水就掉杯子灑水,要填個病歷資料寫很久,甚至衣服都套不上、扣不上,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另外,帕金森氏症患者走路時手臂不會自然跟著擺動,平衡變差,容易跌倒。一跌倒,可能就還會造成骨折、頭部出血等更麻煩的狀況。因此,早期介入動作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之後,就要開始介入運動治療。運動可以幫忙控制體重,同時在學習正確的運動方式及學習肌肉運用後,協調性會比較好,減少走路跌倒的機會,職能治療師則能幫助患者熟悉如何處理日常生活遇上的困難。因此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帕金森氏症會進展的很快嗎?疾病的進程總是因人而異,有的患者患病後狀況會急轉直下,有的則是還算穩定。而且這跟在疾病的哪個時期診斷發覺也有關係,如果在帕金森氏症早期就注意到狀況不對勁,及早帶患者去就醫,早一點用上適合的藥物,就可能改善症狀,減緩個人變差的速度。若太晚才注意到,就醫時疾病已經比較嚴重,當然後來就比較難治療比較難改善。不過整體而言,帕金森氏症的神經退化是相對緩慢的,患者常是經過幾年到十幾年的時間,才會進展到生活失能。(若像「漸凍人」這樣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發病到死亡平均是三到六年,僅有極少數的患者會活超過十年。)另外,大家應該也常聽到另一個與神經退化有關的疾病:阿茲海默症。雖然這兩個都是神經退化的疾病,但退化的方向不一樣。阿茲海默症主要是從認知功能退化,所以患者會先表現記憶力很差、情緒控管不佳等變化。而帕金森氏症則是以動作功能開始退化,先表現出僵硬、緩慢、和顫抖的動作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假使患者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但後來很快就表現出記憶力變差的認知功能障礙,代表預後不佳!患者可能會比較快速的惡化。還有一個預後差的指標則是使用左多巴胺但成效不彰。帕金森氏症會致死嗎?帕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介在50到70歲之間,在這階段的人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比例較高,慢性病較多,就比較容易感染,或有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問題,所以一般帕金森氏症的患者並不是死於帕金森氏症,而是心臟病發、癌症等這年齡層的常見死因。然而,若患者已經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動作很不協調、容易跌倒,那就可能因為吃東西咀嚼、吞嚥不順,嗆到變成吸入性肺炎,或是跌倒導致骨折、顱內出血。這些狀況就可能致命。(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手抖恐是帕金森氏症 逾3徵兆速就醫

手抖恐是帕金森氏症 逾3徵兆速就醫#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年的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氏症日。50歲的王爸爸前陣子常常走路小碎步、容易跌倒、手腳不自主地顫抖,原本以為是脊椎問題,到鄰近骨科診所檢查、復建,2、3個月後依舊沒有太大改善。經神經內科抽血檢查及腦部斷層掃描排除部分病症,透過量表檢測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第3期。經藥物治療後,改善頻繁跌倒、手腳不自主顫抖的症狀。帕金森氏症就診患者 大多發現已是第3期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兆家表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目前尚未有確切原因,很多人以為帕金森氏症就是失智症,但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出現動作障礙為主,一般智力及認知功能初期不會受到影響,後期才會合併出現失智症。好發年齡平均在50歲以上,但也有45歲就發病的案例。60歲以上民眾罹患機率為1至2%,每年約新增近7千名患者。帕金森氏症病程依嚴重程度共分成5期,第1期會單側肢體僵硬、手部顫抖、寫字歪曲;第2期則是雙側肢體都出現顫抖或僵硬、動作遲緩;第3期出現走路常跌倒、步態不穩;第4期則是難以獨立走動,需要他人攙扶;第5期須臥床或坐輪椅,無法自行照料生活起居。一般就診的患者發現都已是第3期,除非較有病識感才會在第1期警覺發現、及早就醫。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  超過3徵兆速就醫由於帕金森氏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一般對藥物反應良好,只是必須長期服藥,維持一定的血中藥物濃度,若沒有接受治療,會加速病程發展提前至第5期。宋兆家主任建議,帕金森氏症初期常被當成是單純一般老化或是頸椎、脊椎退化,可參考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布的「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如果發現以下10個問題中有3題以上的回答為「是」,建議盡快至神經內科就醫檢查:1)手或腳是否曾經在休息放鬆的狀態下,會不自主顫抖?2)走路時有一隻手臂彎曲,且不會擺動?3)身體在站立或行進時,姿勢會向前彎曲?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要打結或一隻腳拖在後面?5)步伐小且常常跌倒或摔跤?6)常覺得懶洋洋,做什麼事都沒動力?7)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常疼痛?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9)音調出現改變?變得更單調、小聲或沙啞?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

蘇菲派旋轉舞 享受生命與感恩

蘇菲派旋轉舞 享受生命與感恩#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說「好漢只怕病來磨」。再大的雄心壯志、勇敢堅強的意志都可能因為疾病纏身而層層剝離。今天我們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令人讚歎,不為病痛所綁架的修行人──樂喜拉。多少人因為生病而失去鬥志、失去歡笑,然而她卻從罹病中學會了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協調,同時進一步與抖動的身體共舞。她告訴自己,這就是屬於她個人的節拍;音樂不再只是存在於外在的環境,也從她的內在發生著。音樂已經占據了她的神經系統、形體與生命。我眼前所看到的「帕金森」在她身上一點都不像病,反倒像一個不停歇的攪動器,當你靜靜坐在她身邊,時時感受到她一波波的笑容,一波波的溫柔,一波波的正向能量從中心一點一點向外擴散、延展。從黑暗走到光明 踏入愛的途徑賴佩霞:嬉皮運動讓你打開心,在嬉皮運動之前,你的人生過得如何?樂喜拉:我對每件事都感到厭煩。我在巴黎讀書時,遇到哲學家沙特,還是找不到生命的出路,因為那個圈子的人們仍在頭腦裡打轉。那時我非常沮喪,找不到方法可以讓我不再悲哀。後來隨著嬉皮運動的興起,每件事都向我打開,這是我有過最不可思議的經歷,我從完全黑暗的地方走到光明的底下,我對此充滿感恩。我回到自然的天性,接著靈性就來到,我練習靜心,經歷到稱為上帝或存在的那一位,體悟到在我本質裡的天性。隨著嬉皮運動而來的就是靈性運動。蘇菲派對我是一個驚奇的意外,我之前對蘇菲派全然不知。在瑞士,蘇菲上師立刻點化我,教導我靜心,我得到許多支持,突然之間感覺自己飛起來,因為一切對我都變得有意義了,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賴佩霞:蘇菲派主要在做什麼?樂喜拉:蘇菲是一條愛的途徑。雖然我們做的是練習,基本上是在慶祝生命。我最喜愛做的是旋轉舞,在其中享受生命,感謝生命的每時每刻。生命帶領我走出恐懼與負面思想。當我不再視現有的為理所當然,就懂得感恩。所以,蛻變實際上發生在我們的本質裡,每個人的本質都是純真的,但我們對彼此有許多負面的想法,彼此投射,把自己和別人分開。蘇菲與「道」很像。我雖然喜歡蘇菲,但它相當嚴格與強烈,「道」卻能融化這種嚴格。我今年已經六十八歲,而且有帕金森氏症,對理解力的要求不再那麼嚴格,所以比較專精於「道」的講授。(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24期/賴佩霞_專訪蘇菲派靜心大師樂喜拉)

研究:2成以上長者每週進食嗆到3次

研究:2成以上長者每週進食嗆到3次#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者若因器官退化、虛弱或因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有吞嚥困難問題,進食時易發生嗆咳、吸入性肺炎。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21.8%每週至少3次進食嗆到,12.8%評估為吞嚥異常,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長者咀嚼、吞嚥問題 易導致消化變弱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在地社區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諮詢協助,改善吞嚥功能及營養攝取。隨著年齡老化,肌少症屬老年症候群,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臉部、咀嚼肌及舌肌的吞嚥相關肌群功能也減退,造成吞嚥功能改變。長者平日生活在家除了多動動手腳增強肌肉,吞嚥肌肉也需要運動。長者透過加強吞嚥功能的訓練,不但可改善因吃不下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問題,也能提昇生活品質。飯前進行吞嚥健康操 防食物嗆咳、卡住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心怡指出,65歲以上老人常出現的吞嚥問題為進食速度慢、食物停留在口咽時間延長等,容易發生食物嗆咳或食物卡在咽部造成阻塞。「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建議長者每天三餐飯前10分鐘進行,易發生吞嚥障礙高風險族群,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患者,即早進行「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可預防或延緩被放置胃管。若有吃東西、吞嚥上的困難,如吃東西、喝水時會嗆到或是喉嚨感覺卡卡的、吞不乾淨等問題,建議尋求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幫忙,做進一步諮詢與檢查。「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可於https://goo.gl/4fzfZf查詢。

講座/帕金森氏症

講座/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走路緩慢、雙手抖動、無力、駝背常是巴金森氏症的表現症狀,患者對於細微動作的呈現已經越來越困難,症狀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部抖動,然而只要出現手抖症狀就代表罹患巴金森氏症嗎?本次講座內容,將由藥師吳婉菱教大家認識帕金森氏症,讓患者深入了解症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帕金森氏症時間:106年11月7(二)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別故意熬夜 撐著不睡要人命!

別故意熬夜 撐著不睡要人命!#帕金森氏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今環境普遍認為,睡覺是個麻煩,會防礙我們進行其他活動,因此人類需要睡眠,才能有助高效思考,能夠忍受睡眠不足,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榮譽的象徵,而這種榮譽感正悄悄的在辦公室文化中蔓延,對那些為了能多睡5分鐘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長期失眠者來說,這情何以堪,為什麼?彷彿人刻意睡得少,就表示較能恪守紀律,而且是一件有點優越的事。人類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45分鐘有些政治人物每晚只睡4小時而為人津津樂道,例如:溫斯頓‧邱吉爾和瑪格莉特‧柴契爾。但是,睡得少又能正常工作的人,畢竟少之又少,不過,邱吉爾白天都會小睡片刻。睡多少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取決於諸多因素,其中一個便是看你屬於哪種動物,人類一般的睡眠時間約5~11小時不等,平均7小時又45分鐘,貓則會睡超過12小時,長頸鹿卻睡不到2小時,海豚睡眠方式更妙,他們可以只關閉其中一個半腦,如此就能保持警覺,防範掠食者的襲擊。腦的新陳代謝在睡眠時會快10倍通常,人需要7~8小時不受干擾的睡眠,才能讓體力與精神恢復到最佳狀態,我們每天晚上會經歷4~6次的睡眠周期,而每一次週期約持續90分鐘。腦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所以會累積許多需要待清除的廢物,清除廢物的工作通常在睡眠期間進行,神經原會縮小,以利腦部類淋巴系統將廢物排出,此程序在睡眠中的直行速度會比我們醒著時快10倍。失眠一晚 要花6周才能恢復關於睡眠不足,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缺乏睡眠會使腦得不到應有的時間來清除廢棄物,進而有可能造成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力減退症狀,並引起神經退化疾病,例如阿茲海默與帕金森氏症。失眠一個晚上,最多可能要花上6周時間才能會恢復,晚上的睡眠若減少4或5小時、且連續至少一周的話,人的認知能力表現就跟血液中的酒精濃度0.01毫克時相當。大家常說自己「頭昏眼花」,這就是一種針對缺乏睡眠產生的暈眩和茫然所下的文字定義。缺乏睡眠引發幻想、妄想症、視力模糊沒錯,缺乏睡眠會要人命,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全世界已知僅有40個家庭受此疾病影響)是一種遺傳性普里昂疾病,幸好這是急為罕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生在中午,患者護逐漸失去睡眠能力,導致他們在數月或數年之內死亡。故意撐著不睡常被當作遊戲看待,而青少年也是最常熬夜或通宵達旦開派對的族群,不睡覺絕對不是可以在家輕易嘗試的活動,它會引發幻想、妄想症、視力模糊、口齒不清、記憶衰退和專注力缺乏等副作用。(本文摘自/啟動未來式頭腦:關鍵12密碼,職場潛力X競爭力翻倍/寶鼎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