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

紅唇族快戒掉檳榔 口腔癌比率高28倍

紅唇族快戒掉檳榔 口腔癌比率高28倍#喝酒

國民健康局近日推出口腔癌防治的宣導短片,藉由藝人江國賓的親身經歷,勸導民眾不要嚼檳榔,才不會有遺憾。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10個口腔癌患者中,9個有嚼檳榔的習慣,台灣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為口腔癌而死亡,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平均死亡年齡為56歲,比其他癌症早10歲。藝人江國賓的親哥哥,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而不幸過世。江國賓今年擔任國民健康局的拒檳宣導代言人,就是希望藉由親身的經歷,勸導民眾不要嚼檳榔。江國賓說以前常常勸哥哥不要嚼檳榔,但哥哥沒有把話聽進去,結果留下一生的遺憾。邱文達署長表示,口腔癌的病患多在青壯年時期病逝,而青壯年男性,多半是家庭經濟的來源,若因嚼檳榔而賠了健康,亦會對家庭與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失。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表示,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有添加物的檳榔,就不會罹癌,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在2004年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而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如果加上吸菸,會提高為89倍,如果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則較常人高出123倍!國民健康局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並且為了健康,嚼檳榔的人,別忘了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最後國民健康局呼籲嚼檳榔的民眾及早戒檳,別讓檳榔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現代人越來越懶得動? 推廣「健走」護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38&HN_Yr=0&HN_Mon=0年輕男子「枕葉梗塞中風」 頭痛、視力模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12&HN_Yr=0&HN_Mon=0防範腦中風 注意飲食、服藥、量血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90&HN_Yr=0&HN_Mon=0

不吃早餐導致中風? 不健康的生活才是主因

不吃早餐導致中風? 不健康的生活才是主因#喝酒

一篇網路的文章指出,如果不吃早餐,會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形成微小血栓,容易在狹窄的動脈裡形成小血塊阻塞血管,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慢性臟器功能失調,增加中風的機會。台東馬偕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國華表示,只要不健康的生活,都有可能會導致中風,不吃早餐只是其中一個問題。洪國華醫師表示,中風的原因主要分成兩大類,包括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栓塞引致,是最常見的中風原因,有超過七成的中風是屬此類。出血性中風則是因腦內血管爆裂出血,導致腦神經因缺氧而壞死,這類情況多與慢性高血壓有關。另外中風原因也可能與慢性遺傳疾病有關,若有遺傳性高血壓的患者,罹患中風的機率相對就比一般人高;而吸菸人士、肥胖、患有心臟及血管疾病及缺乏運動者都較容易中風。最後洪國華醫師提醒,除了要記得吃早餐之外,在飲食上也要盡量減少鹽分攝取,多吃新鮮水果。如果有抽菸、喝酒習慣的人,最好可以戒菸、戒酒,除了對心臟血管有好處,也能大大降低罹患中風的機率。而且每星期快走至少兩小時,可以降低中風的機會,只要控制好血壓、膽固醇、避免糖尿病或是心律不整等現象,都有助於減少中風機會。預防腦中風 日常保健重於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917機械式血栓移除系統讓血管暢通 搶救腦中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18氣溫劇烈變化容易中風 記得把握黃金救命三小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59

女罹「酒糟」常滿臉紅 婆婆以為她偷喝酒

女罹「酒糟」常滿臉紅 婆婆以為她偷喝酒#喝酒

一位剛嫁到台灣的外籍新娘老是「面紅紅」,婆婆起初以為是媳婦容易害羞,後來臉上出現反覆發紅發癢的丘疹,並有脫屑情形,婆婆懷疑是媳婦生了怪病,害得她不敢出門,也不敢懷孕。經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林鴻欣診斷為「酒糟」,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已回復她原本白皙水嫩的膚質,解除「不白之冤」。這位三十歲的外籍新娘,被迎娶回台灣後,夫家急著要她懷孕生子,因發現她怎麼煮個飯就老是滿臉通紅,婆婆一度以為她偷喝酒,後來發現情況惡化變成又紅又癢的丘疹,以為生了怪病,全家的心情盪到谷底。林鴻欣醫師強調,酒糟的初期症狀於一段時間後,會演變成持續性潮紅或紅臉,臉頰、鼻子、前額和下巴會出現類似青春痘丘疹,微血管絲也會逐漸明顯,切忌自行至藥房購買藥物治療,皮膚專科醫師會依不同的階段及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組合。尤其是外用藥,不當塗抹,可能因含強效類固醇而使酒糟更加惡化。經過適當的口服藥物和外用藥物治療後,這位外籍新娘的病情已穩定,回復她白皙水嫩的膚質。林鴻欣醫師呼籲,有酒糟膚質的民眾,要盡量避免上述的惡化因子,平日肌膚的保養也應避免刺激性或含酒精的產品,並需加強保濕,此外喝酒不會導致酒糟,但卻會惡化原本有酒糟膚質的病情,所以別讓自己的膚質蒙受「不白之冤」。

喝酒加可樂稀釋酒精 醫師:反而更容易醉

喝酒加可樂稀釋酒精 醫師:反而更容易醉#喝酒

喝酒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忘卻煩惱,常常成為人們慶祝與放鬆的方式。為了怕酒喝得太多,許多人常會使用催吐的方式,將肚子裡的酒精吐出來,認為這樣就不會醉,或是會加入雪碧、可樂等碳酸飲料,以稀釋酒精濃度。林新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凃忠文表示,催吐、添加碳酸飲料等都是不正確的飲酒方式,反而會對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後果。一般人在夜店喝酒,非常喜歡使用催吐來醒酒,接著就可以再喝更多酒,認為這就是千杯不醉的好方法。凃忠文醫師解釋,催吐的確有一些解酒效果,這是因為胃中的酒精還來不及被吸收,就被吐出來,當然有些解酒效果。他說,但催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催吐的時候,胃酸也會隨著被吐出來,可能會灼傷喉嚨與食道,引發胃出血、食道逆流等症狀,所以應該要避免催吐的行為。其實正確的醒酒方式還是以喝茶或開水為主,比較沒有危險性。至於添加碳酸飲料稀釋酒精濃度,就不容易醉的說法。凃忠文醫師表示,酒精雖然被稀釋了,感覺上讓人不容易醉,但是加入碳酸飲料的酒精,會讓酒精快速進入小腸,而小腸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更快,反而更容易醉;且酒因為加入碳酸飲料喝起來很順口,讓人不自覺喝過量,等到發覺酒精作用的時候,就已經對身體造成過多負擔。此外凃忠文醫師表示,雖然醫學研究上認為,紅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並沒有深入地發現其中的原因,所以目前在醫學上對於紅酒的效果持保留的態度。其實只要喝酒能夠適量,啤酒一天不要喝超過1000c.c.、紅酒、烈酒不要超過100c.c.,可以讓身體血液循環暢通,有益健康。喝紅酒可防心臟病發作 但絕對無法降低血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67酒臉紅者易得食道癌? 醫師:誇大,不正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93

喝酒臉紅者易得食道癌? 醫師:誇大,不正確

喝酒臉紅者易得食道癌? 醫師:誇大,不正確#喝酒

許多人聚餐免不了喝酒,有些人喝一杯就滿臉通紅,有人卻是千杯不紅,有人就說喝酒會臉紅代表身體不好,大陸有一篇文章指出,東亞地區的人普遍酒精性臉紅反應,主要是因為體內ALDH2基因有缺陷,所以喝酒後臉容易變紅,這類的人會比喝酒後依然面不改色的人更易得食道癌。台中澄清醫院放射腫瘤科王博民醫師表示,此說法較誇大,易誤導民眾。大陸報導還說,喝酒臉易紅者,一但罹患食道癌,即使經過各種治療,其五年以上生存率僅為12%~31%。王博民醫師指出,由於一個癌症的產生是由10~20個基因所造成,所以無法只憑單一種基因(如ALDH2基因缺陷)來下定論,這篇文章如此下定論是比較誇大且不正確,容易誤導民眾。此外,有些人對酒精的反應較明顯,所以喝酒時臉很快會變紅,但為什麼有些人喝酒則面不改色?台中林新醫院腸胃肝膽科凃忠文醫師解釋,酒是乙醇,經過體內代謝成為乙醛,再經由肝臟酵素代謝成為乙酸,接著成為二氧化碳排出體外,才能減少頭昏及不舒服的情況,而東方人普遍來說,因為肝臟酵素的缺乏,因此代謝較慢,就容易造成喝酒後臉紅的現象。食道癌的發生率男性多於女性,好發於60歲左右,食道癌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包括1.常吃過燙食物,會引起食道黏膜發炎。 2.抽菸、喝酒、嚼食檳榔者,尤以抽菸,喝酒又吃檳榔的罹患率最高。 3.食用醃漬、醃燻或含有亞硝胺的食物或發黴的食物。 4.長期處在緊張生活中,容易罹患逆流性食道炎,提高患病機率。 5.食道受傷,曾遭強鹼、強酸破壞者。 6.罹患食道失弛症者。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

天熱喝酒沒有補足水份 當心痛風發作!#喝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儀蒂表示,最近天氣高溫炎熱,提醒民眾千萬別忘記要補充水分;近來門診常見有痛風病史病患因痛風發作痛苦萬分,甚至有民眾痛到無法正常行走,必須坐輪椅至診間就診。林儀蒂醫師說,這些民眾大部分因為天氣熱,常愛喝冰涼啤酒,覺得有消暑感覺,除此之外,忘了要補充水分,因酒精會抑制尿酸排出,水分又不充足,更讓尿酸在血中堆積,結果關節一腫痛起來,完全無法安心睡眠,甚至影響工作表現。(圖:痛風致腳盤關節紅腫)林儀蒂醫師指出,痛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滑液或其他組織,腎臟也可能形成尿酸結石。痛風發生風險隨尿酸濃度增加,但年紀與性別也占了很大角色。林儀蒂醫師說,痛風發作常見於30歲以後的男性與停經後女性,但現在年輕男性發作也不在少見。她舉例說,一位30歲男性,因腳盤關節紅腫熱痛就醫,自述前晚喝了6瓶啤酒,家族中男性長輩皆有痛風,高中時第一次痛風發作,之後每到夏天狂喝啤酒時,往往難逃痛風發作命運。另一位是40歲男性,因大腳趾關節腫痛難行就醫,自述年紀很小時就開始痛風,發作前往往是吃了高脂肪肉類、豆類等食物。雖然尿酸高是痛風的危險因子,但高尿酸與急性痛風的發作關係仍不相當明確。一般說來,血中尿酸濃度波動較易引起痛風發作,有些患者發作時,血中尿酸濃度正常,但有些病患長期高尿酸卻從未有痛風發作。大多數痛風發作的病患第一次為單一、不對稱的關節發作,突然腫脹和疼痛,表面皮膚紅而發亮,尤以第一足庶趾關節為多,其他如足踝、足背、膝關節也常見,如未治療,也可侵犯多個關節。林儀蒂醫師提醒,急性發作時,應避免更動原本尿酸藥物的使用,以免造成尿酸波動,並盡量讓關節休息,臥床、泡溫水可使症狀減輕。使用利尿劑、外傷、手術、接觸冰冷、感染、飲酒等,皆會加重病情。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應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才開始調整降尿酸藥物。林儀蒂醫師表示,一旦曾經痛風發作過,就應調整生活方式,以避免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導致痛風石、破壞性關節炎及尿酸性腎結石發生。逐步減重、減少飲酒、避免食用高普林及高脂肪食物,充分水分攝取(至少2,000c.c.以上),以利尿酸排出是相當重要的。※痛風好發因子肥胖 :中廣型肥胖,痛風機率多3倍高熱量飲食、醣類接觸冰冷、感染、使用利尿劑/阿斯匹靈、酒精水分不足降尿酸藥物未按醫囑使用高普林食物※急性痛風發作時怎麼辦?臥床休息 避免阿斯匹靈及更動降尿酸藥物之使用減重,避免高醣、高酯、高熱量飲食避免飲酒 ,多補充水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