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

子宮肌瘤停經後長更快 多半症狀不明顯

子宮肌瘤停經後長更快 多半症狀不明顯#停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四十六歲的黃太太在五年前,檢查發現體內有直徑約四公分的子宮肌瘤,當時並不覺得不舒服,也認為只要停經後,應該就不會再長大,並沒有持續追蹤。但今年她卻發現,肚子越來越大,看起來像懷孕,且腹部明顯摸得到硬塊,漏尿頻率也增加,阮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吳錦明表示,子宮肌瘤是婦產科領域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生育年齡的婦女中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二十,年紀愈大的婦女,罹患的比例愈高,在更年期前後,其發生率約佔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吳錦明表示,子宮肌瘤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家族史、晚生,及未曾生育、飲食西化、內分泌失調等影響有關。子宮肌瘤也與雌激素有關,雌激素高的人腫瘤也容易長大。有許多人以為,更年期過後,不再分泌雌激素,女性賀爾蒙減少,腫瘤就可能不會再長大。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腫瘤在停經後長得反而更快,甚至長大到不再受雌激素控制,黃太太可能是在這樣情況下,腫瘤才會長大到20公分,外表看起來就像懷孕24週。其實,大多數長有子宮肌瘤的人,並不會感覺到症狀,或是症狀並不明顯,也因此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子宮長有肌瘤,或是等到肌瘤已長到太大,才到醫院來求診。所幸這些長在子宮上的肌瘤大多是良性,惡性的比例並不高。然而,並不是所有肌瘤都要接受手術切除,通常視臨床的症狀來決定。一般而言,症狀較為嚴重,無法經由藥物的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者、或是懷疑是惡性腫瘤,即要施行手術治療。醫師表示,臨床的症狀最常見是月經量增加,或合併有骨盆腔慢性疼痛,如痛經、性交疼痛等;若是肌瘤發生扭轉,也可能造成急性疼痛;若是肌瘤太大,壓迫到泌尿系統,可能造成頻尿、解尿困難,或是腎積水;壓迫到腸子,則可能造成腸道阻塞或便祕;子宮肌瘤也有可能造成不孕,但機會不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很多外科手術中,都可經過腹腔鏡手術來完成,肌瘤切除術及子宮切除也不例外。藉由腹腔鏡的輔助,不但可以減小傷口,而且術後恢復快,傷口感染的機會降低,住院時間也較短。

35歲女停經兩年 檢查發現腦垂體長瘤

35歲女停經兩年 檢查發現腦垂體長瘤#停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35歲林小姐,月經已有兩年多沒來,自己以為進入更年期了,但除了月經沒來之外,並沒有其他不適的症狀,決定到婦產科諮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陳宜慧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荷爾蒙顯示尚未停經,甲狀腺功能也在正常範圍,但是泌乳激素卻高達166 ng/nL 。由於泌乳激素的正常範圍介於5.18-26.53 ng/nL之間,林小姐遠高於這個數值,研判是罹患了高泌乳激素血症。經進一步的頭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林小姐腦下垂體有一個0.8公分的微小腺瘤,已經壓迫到視神經,研判因此導致她罹患高泌乳激素血症。陳宜慧醫師表示,泌乳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一種荷爾蒙,會促進乳汁的分泌,正常情況下,懷孕期、生產後哺乳期,體內泌乳激素濃度會上升。若在非懷孕期、非哺乳期,體內泌乳激素濃度異常上升,會造成乳汁分泌。又因為泌乳激素與卵巢賀爾蒙之間存在互相拮抗之關係,高泌乳激素血症會抑制卵巢排卵功能,造成不排卵及不孕,月經次數減少甚至無月經。陳宜慧醫師指出,會導致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原因,有可能是藥物引起或腦下垂體有腺瘤。有些精神科用藥如抗焦慮藥、安眠藥,止吐藥、避孕藥、女性賀爾蒙治療、抗高血壓藥、麻醉藥等可能會使泌乳激素上升,若是藥物引起的,通常只要停藥就能改善;高泌乳激素血症的病人約40至60%其腦下垂體有腺瘤存在,可以先用藥物治療,通常治療效果良好,若是藥物治療無效或是腫瘤較大,則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呼籲有不孕、異常停經、經期不正常、非懷孕期間卻分泌乳汁等症狀的民眾,應盡速前往婦產科做進一步檢查。(圖:翻攝網路)

讀書壓力大? 16歲突然停經長達4年

讀書壓力大? 16歲突然停經長達4年#停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女大生日前由父母陪同至婦產科求診,這名大學二年級的女生自從國二初經來到高二都正常,奇怪的是,從16歲之後到現在竟都沒有月經。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表示,通常續發停經要看有沒有正常的第二性徵,例如乳房發育或陰毛生長及分布。患者媽媽表示一切都正常,而且從13到16歲這3年有正常的月經來,16歲那年卻突然停經!這名女大生表示因為之前要準備考試,課業壓力大,導致月經沒來,但這一沒來竟是4年之久,才驚覺不對勁,由父母陪同就醫。蔡鋒博醫師說,從她的病史來看,應該是在16歲那年發生自體免疫疾病,而這自體免疫疾病抗體攻擊卵巢導致卵巢早衰,才會原來有月經,後來沒有月經,而且因為16歲就停經,導致女大生會有所有停經後婦女的症狀,像是臉潮紅、骨質疏鬆、手心冒汗。蔡鋒博醫師認為,壓力大導致停經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機率不大,通常跟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例如亞急性甲狀腺發炎,導致本來要攻擊甲狀腺的抗體攻擊到卵巢,16歲就停經,也是蔡醫師遇過卵巢早衰最年輕的個案。不過只要找到原因就不難治療,比如說是免疫疾病引起,使用免疫治療就可以讓她恢復正常月經;蔡鋒博醫師也建議,當女性月經週期縮短量少便要警覺速就醫。

利用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

利用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停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婦女都有更年期的困擾,除了荷爾蒙治療減輕更年期身體的不適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呢?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提供的中醫調理與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讓更年期過的更自在。45到55歲間的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漸減,月經週期開始變得不規則,終至停經,婦女由具有生育能力進入到不能生育的過渡時期稱為更年期。部分婦女在停經前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如面紅潮熱、烘熱汗出、盜汗心悸、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煩躁易怒、頻尿失禁、膚乾燥癢如蟲行、眼睛乾澀、腰膝痠軟等症,症狀或輕或重,持續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之久。大部分的婦女無明顯症狀,毋須特別治療,但少數婦女症狀明顯因而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張淑媚醫師提到:中醫認為停經前後,腎氣漸衰,五臟六腑功能逐漸衰退,身體陰陽失於平衡,諸症因而產生。在臨床上以腎陰虛和腎陽虛這兩種較為常見。腎陰虛的症狀有潮熱面紅、烘熱汗出、手足心發熱、口乾便結等,以固腎為主,宜滋腎益陰;腎陽虛者症狀則多見腰膝痠軟、形寒肢冷等,宜溫腎扶陽;又或者是腎陰陽均虛的情況,時冷時熱、頭暈耳嗚、身體浮腫等,就要陰陽雙補。除了中藥治療,還可搭配針灸、食療、推拿按摩及氣功等。署立基隆醫院張淑媚醫師說:三陰交、關元、內關、神門和太溪等穴位按摩或沿膀胱經和肝經循行進行推拿按摩,也能緩解更年期症狀;在日常保養方面,可多食用白木耳百合蓮子湯、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枸杞和玫槐花茶等具滋陰補腎、安神和疏肝理氣的食物,症狀多可緩解或消失。最重要的平時要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有節、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和規律生活,便可安然過渡更年期。

骨質疏鬆症 停經後婦女的無形殺手

骨質疏鬆症 停經後婦女的無形殺手#停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停經婦女,常感覺腰痠背疼,膝蓋也有怪怪的。因為台灣地區50歲以上的女性終其一生,有三成以上的人會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活得愈老,發生的機會即愈大,65歲以上長者每9人即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婦女佔約2/3。「骨質疏鬆症」是停經後婦女健康問題上的無形殺手,更年期後沒有雌激素的影響,鈣質流失加快,骨質便變得更為容易疏鬆,因為它不易有自覺症狀,若一旦發生即會嚴重影響老年後的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生命的終結,由此可見,停經後婦女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相當高比率的停經婦女會成為骨質疏鬆症患者,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安全,對社會整體資源的影響更不容忽視。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提醒,骨質疏鬆症防治應即早介入,對骨密度採取 「加強保護骨本,預防骨質流失」的開源節流策略。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方法如配合改變生活習慣與適度運動,能降低骨質疏鬆與骨折的發生率,加強保持肌肉之力量與協調性,維持良好平衡感;減少環境障礙,增加室內防滑措施及校正視力等,有必要時,更應使用枴杖、行走輔助器及髖部保護墊等裝置,注重均衡飲食如多喝鮮奶、多吃豆腐、黃豆製品、小魚干、海藻類、維他命C與維生素D的攝取、避免高鹽高脂食物、抽菸、飲酒及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才能儲存骨本、享自在。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停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前日(13日)公布38件肉品(16件牛肉、15件豬肉、3件鴨肉、4件鵝肉)檢驗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結果均為未檢出,連同該局101年3月28日、4月3日及4月10日已公布之117件,共公布155肉品檢驗結果。衛生局表示,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擴大執行市售肉品乙型受體素監測計畫,前往本市傳統市場、餐廳、超市、量販店、進口商等,進行肉品抽驗並送交該局檢驗室檢驗7項乙型受體素(clenbuterol、salbutamol、terbutaline、ractopamine、zilpaterol、cimaterol及tulobuterol)。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

30~50歲女性 當心類風溼性關節炎

30~50歲女性 當心類風溼性關節炎#停經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阮綜合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孫俊明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常出現在30~50歲的女性,剛開始發作是以關節腫痛為主,隨著病情惡化,關節腫痛的數目會越來越多,而且會左右對稱,同時會出現全身無力、體重減輕甚至輕微發燒症狀,這種疾病主要侵犯的是手和腳的關節,特別是小關節,像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足趾間關節等是最好發的部位。關節疼痛以清晨起床時最嚴重,會感覺到全身僵硬,連下床都有問題,當病人活動一至二小時之後症狀會較為緩解,這種現象叫做「晨僵」。若有以上症狀,須配合抽血和放射線檢查,才能正確的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另外像一些慢性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也都可能出現類風濕因子。放射線檢查的目的是看關節軟骨是否被破壞,骨頭邊緣是否有骨蝕,一方面可以作為診斷的依據,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為判斷疾病嚴重度的指標。至於治療方面是以藥物控制為最主要的方法。藥物的種類可以簡單分為三大類: 類固醇,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和改變病程的藥。在治療初期關節的發炎很嚴重,少量的類固醇可以達到迅速消炎的目的,對於生活品質的改善幫助很大,也可以讓病人早一點下床活動,不會因為長期臥床導致骨質疏鬆或關節攣縮。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以改善發炎疼痛的症狀,但是長期服用對腸胃道會造成潰瘍甚至出血的副作用,不過最近幾年出現對COX﹣2專一性的藥物問世,可以顯著降低腸胃道的傷害,又可以達到同樣消炎的效果。改變體質的藥是針對免疫系統的失調去治療,以期減緩關節的破壞,達到長期緩解病症的目的。這類藥品的特色是產生療效所需的時間較長,通常需要二到三個月,但是如果藥效發揮出來之後,症狀可以達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不必再服用消炎藥。除了上述藥物之外,孫俊明醫師提醒,由於長期的關節發炎以及缺乏運動,這類病人會有鈣質流失的現象,應該要補充鈣質,停經後的女性更應該補充賀爾蒙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的惡化,另外在治療期間也千萬不要相信一些誇大不實的偏方,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眼睛乾澀易疲倦 小心乾眼症上身

眼睛乾澀易疲倦 小心乾眼症上身#停經

根據中央社報導,停經後婦女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看電腦、電視的人容易罹患乾眼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吳文權表示,長期待在冷氣房中或眼瞼閉合不全及長期配戴軟式隱形眼鏡者,濕度相對降低,淚液蒸散速度太快,也會造成乾眼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徐旭亮表示,國內醫學統計,乾眼症盛行率約15~20%,年齡越長,盛行率越高,女性又比男性好發。臨床統計,每10名停經後婦女就有9人飽受乾眼之苦。民眾看電腦或電視螢幕時間過久,眼睛眨眼次數大幅減少,淚液層分布不均勻,也容易演變成乾眼症。高醫醫訊月刊指出,乾眼症常見之症狀包括眼睛乾澀、容易疲倦、想睡、會癢、有異物感、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暫時性視力模糊常流眼淚之症狀;嚴重者眼睛會紅、腫、充血、角質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絲狀物黏附。台大衛教文章也表示,乾眼症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導因於淚液分泌量不足,包含原發性和次發性。次發性常見於風濕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角膜手術、 LASIK近視手術等等,也可能導至淚液分泌不足。第二類則是淚液揮發量過高,包含長期的眼瞼發炎、大面積的眼裂。乾眼症的療法基本上分為「適宜的生活習慣」、「內科療法」與「外科療法」三大方向。生活習慣方面,避免眼表面直接的外在刺激、減少熬夜、攝取咖啡因、或抽菸並養成良好的進水習慣。配合口服或眼用藥物可能減少淚液分泌,攝取富含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對乾眼症可能具有療效,如鮭魚、鯡魚、沙丁魚等均含有豐富的Omega-3,流行病學統計發現飲食中較高的omega-3可減少乾眼症發生。「三少」讓你睡好覺 養生則是要「三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58&HN_Yr=0&HN_Mon=0症狀模糊不知道看哪一科? 一般外科、家醫科都可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73長期被失眠困擾 你知道要看哪一科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29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