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

哺餵母乳讓寶貝贏在起跑點

哺餵母乳讓寶貝贏在起跑點#母乳

肌膚接觸是一種愛的表現,也可給寶貝安全感,從嬰兒哇哇落地開始,只有在媽媽的懷裏睡的最甜也是最可愛的時刻。而健康的寶寶是媽媽的願望也是媽媽給予的。從懷孕開始,自身的飲食及作息到寶寶出生的飲食,均要靠媽媽的用心。寶寶在出生後第一個小時內,哺餵母乳是減少嬰兒和五歲以下孩童死亡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愛寶寶的媽媽知道該餵寶寶吃母奶。最近的一個研究顯示:如果所有婦女能夠在產後第一個小時開始哺餵母乳,可以拯救400萬個新生兒死亡中的100萬個新生兒,因此,產後第一個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是母親的責任,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台中市衛生局積極推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後1小時內肌膚接觸,母親也會開始泌乳反射」,台中市母嬰親善醫療院有9家,包括澄清綜合醫院、署立台中醫院、台中榮總、台安醫院、林新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中國附設醫院、中山附設醫院、權霖婦產科,將積極推展母乳哺育政策,當然影響哺餵母乳的因素很多,如媽媽本身對哺餵母乳的認知或其他家庭成員的支持等等,看似一個小小的餵食動作,卻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建立。如何讓媽媽能夠釐清自己的問題外,還能夠隨時感受到周遭的支持和關心,這才是能讓哺餵母乳的媽媽能保有一份堅持與信心,持續哺餵母乳而不氣餒。為了持續推動營造母嬰親善的哺乳環境、以及提升母乳哺育率,今年國際母乳哺育週(8月1至7日)活動,台中市衛生局將於8月7日(四)上午10:00,在台中市政府中山廳舉辦「國際母乳哺育週」活動,希望以記者會方式達推廣效益,讓哺育母乳蔚為風氣,能得到更多廣大民眾之支持。

成功哺乳的秘訣

成功哺乳的秘訣#母乳

由於母乳營養豐富非牛奶所能及,藉由哺餵母乳,可將母親的抗體給寶寶,增加寶寶的免疫力,減少腹瀉、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有過敏體質者更要哺餵母乳,尤其初乳的抗體特別多。此外,哺餵母乳可說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而據醫學研究,餵母乳可減少乳癌、卵巢癌的發生機率,並且能促進產後子宮收縮,迅速排泄體內髒東西,對產後肥胖的媽媽,更能藉此消耗體內脂肪,達到減肥效果。大多數孕婦在產前都願意哺餵母乳,一面欣賞介紹哺乳的海報照片,一面想像嬰兒柔順地在自己懷裏吸奶。但哪裏知道,產後的『哺乳大戰』卻讓新手媽媽筋疲力竭,全家人仰馬翻。為了響映為「國際母乳哺育週」,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戴金道醫師建議,想成功哺乳的媽咪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堅定的信念是成功哺餵母乳的基礎哺乳成功的關鍵主要是在於媽媽本身的信心與決心,只要能相信自己、相信寶寶,有著很強的信念,這就是順利哺乳的關鍵。相信自己的身體能產生充足的乳汁來餵飽寶寶,並提供他所需要的營養。所以如果真的有心要餵母乳的話,奶粉奶瓶是不需要的。不要給自己一扇後門,這樣妳就會勇往直前了。而這個堅強的信念不能只放在自己心理,還要讓週遭的人也知道並配合。二、產前要有哺乳的知識產前建議多逛母乳推廣網站,以利哺乳知識的吸收。選擇正確的書籍並反覆的熟讀,對準備哺乳的媽媽來說是增加信心的第一步。首先要了解母乳分泌的機轉,只要嬰兒多吸吮,乳汁自然分泌多,這是「供需平衡」原理,所以勿添加配方奶餵食,母乳才有製造的機會。並且了解和避免初期哺乳可能發生的問題,如此正確的資訊才是堅強信念的後盾,也是往後哺乳過程中隨時的指導原則。三、選擇有『母嬰親善』措施的產科機構待產,以增加成功哺乳的機會產後一小時內儘早哺乳,讓嬰兒一出生和媽媽親密擁抱、接觸母親乳房;採取母嬰同房的措施,讓母親學習對嬰兒有適當的反應,依照嬰兒的需求而餵奶。因嬰兒吃奶沒有時間表,只要嘴巴在找(尋覓反射)就要餵奶,不要等到大哭再餵食。 四、不用奶瓶奶嘴,以免乳頭混淆有些孩子只要吃過一餐奶瓶,就不肯乖乖吸吮媽媽的乳房,這會讓產婦沮喪,只好選擇斷奶。問題一旦發生,要戒斷奶瓶,重新讓嬰兒接觸乳房,用滴管或哺乳輔助器讓嬰兒一邊學習含乳房一邊吸到滴出來的乳汁(可事先擠出來的母乳),可能要花兩三天的功夫,勤奮地餵奶,才有機會成功。 五、舒服正確的餵奶姿勢新生兒大約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一天餵食十至十二次,所以媽媽餵奶姿勢一定要舒服,可以躺著餵奶,或是準備有扶手的椅子或沙發。抱嬰兒姿勢也要正確,嬰兒頭及身體成一直線,肚子面向媽媽肚子,不可以肚子朝天,以免歪著脖子轉頭吸奶不舒服。各位準媽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產前睡眠要充足,產後日以繼夜永無休止的哺乳,大約三週後才會得心應手,享受哺乳的樂趣。戴金道醫師表示,產婦要有堅強的毅力、吃苦耐勞哺乳,三週後才能享受到完全哺乳的好處,這段期間就需要家人多協助並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讓她『專心』哺乳,以養育健康的下一代。由於上班餵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上班擠奶」與「母乳儲存」是兩個重要關鍵。戴醫師建議上班期間最少3-4小時需擠奶一次,最好是徒手擠奶,剛開始可能一次擠不到100毫升。只要利用一些技巧,像是擠奶前先作一些放鬆運動、聽音樂、找餵母奶的同事大家一起擠,也可利用衛生紙輕觸乳頭刺激噴乳反射,當然剛開始也可以抱持「少量多次、積沙成塔」的概念。至於母乳儲存就容易多了,只要是清潔的容器就可以,市面上的『密封袋』是個不錯的選擇,既便宜又不易破損。所以上班媽媽只要帶一個小型保溫筒將上班擠好的奶置於其中保持恆溫,回家後再依需要放入冷藏或冷凍室保存,盡量利用在家時間親自餵奶,就能輕鬆持續餵奶到孩子兩歲以上了。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母乳

母乳是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能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為響應8月1-7日國際母乳哺育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共同呼籲所有市民,給予哺餵母乳媽媽更多支持,以達嬰兒哺育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根據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與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相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發生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感染、肥胖、氣喘、兒童癌症、較低智商等情況的比率較高;未哺育母乳的母親除產後月經較早來、兩胎間隔較短外,罹患乳癌、卵巢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較高,顯示哺育母乳能促進寶寶與媽媽的健康。然而許多嬰兒卻無法得到純母乳哺育,歸納可能原因為:1.母親、家庭和社會大眾不了解什麼是純母乳哺育、有什麼好處;不相信純母乳哺育六個月是可能的,也不相信媽媽會有足夠的奶水,甚至不知道添加的食物或液體會對嬰兒有害;2.媽媽在六個月前就需返回職場;3.商業廣告誤導大眾,認為母乳加配方奶甚至比純母乳好。依據衛生局的統計,在各界努力下,臺北市96年度住院期間母乳哺餵率提升至60.2%(90年度為34.8%)、產後1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47.2%、產後2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36.95%、產後6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則降至25.4%、產後1年之純母乳哺餵率降到11.4%,顯示哺餵母乳媽媽回到社區或職場,持續哺餵純母乿的比率,隨著時間延長而明顯降低,哺餵母乳是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決心與努力,即在家庭及社區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持網絡,幫助媽媽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有完善的支持環境,是哺乳媽媽延長哺餵母乳時間的重要條件。北市衛生局由醫院、職場、社區及法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本市友善的哺乳環境,相關措施包括:一、醫院方面:輔導醫院參與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提供準媽媽選擇生產醫院之參考。至96年12月止臺北市共有19家醫院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佔臺北市婦產科醫院之75%。及加強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於產前給予準媽媽相關衛教指導,幫助媽媽於產後順利進行母乳哺育。二、職場方面:輔導各機關、公司行號、公共場所設置母乳哺/集乳室, 建立職場友善哺乳環境,延長母乳哺育時間。三、社區方面:培訓母乳志工指導員,於社區中提供婦女母乳哺育相關諮詢服務,97年1-6月共服務10,820人次、母乳哺育追蹤17,819人次:建立母乳哺育諮詢專線服務,97年1-6月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共計678人次;成立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藉由同儕團體力量支持與協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四、法案方面:制訂「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草案),維護哺乳媽媽於公共場所之哺乳權,本案已排入臺北市議會二讀審議。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衛生局呼籲市民共同支持與響應,如果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皆可洽詢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多數的兒童腹瀉屬「急性腹瀉」

多數的兒童腹瀉屬「急性腹瀉」#母乳

腹瀉是兒科門診中很常見的問題。有些家長認為,小朋友的排便次數增加,或是大便中水分含量增多就是腹瀉。事實上,排便次數的多寡和年紀有關。在新生兒,尤其是餵哺母乳的嬰兒,一天大便的次數可達七、八次之多,形狀也會略為稀糊,要到滿月之後,大便才會比較成形,排便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三歲以上的孩子,排便的次數則接近成人,平均一天一次。至於糞便量的多寡,醫學上定義腹瀉的量是一天排便要超過每公斤體重二十公克,也就是說,十公斤重的嬰兒其一天大便量要超過兩百公克才算是腹瀉。然而,一般的家長並不可能精確測量寶寶糞便的重量,因此,小兒科醫師通常是以目測的方式,依大便在尿布上的量來推算。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科 文萬欣 醫師指出確定寶寶真的有腹瀉之後,下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狀況有多久了?急性腹瀉是指症狀少於兩週的腹瀉,慢性腹瀉則是超過兩週的腹瀉。慢性腹瀉一般會造成小朋友體重減輕、營養不良,有時必須接受多項檢查才能找出病因。絕大多數的兒童腹瀉都屬於急性腹瀉,主要原因是病毒或細菌感染造成,常見的感染源有:輪狀病毒、類諾華克病毒、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等。一般說來,病毒性腸胃炎,嘔吐的症狀會比較明顯,大便也以水樣便居多,不太會有血絲便;而細菌性腸胃炎的糞便則比較會有血絲或黏液狀物質。此外,某些藥物的使用,如抗生素,或者吃太多高滲透壓的物質(太甜的果汁飲料),也有可能造成兒童腹瀉。兒童腹瀉的治療可分成三個方面:補充水分、飲食治療,以及針對腹瀉原因的治療。水分的補充可以經口補充,若小朋友吐得太厲害無法從口進食,或是腹瀉太嚴重,一吃就拉,則必須使用靜脈點滴注射。口服水分的補充以口服電解質液最為恰當,一般市售運動飲料糖分太高,並不是很適合腹瀉的兒童飲用。在飲食治療方面,年紀較小的嬰兒可採用米湯或將原本食用的配方奶稀釋,若腹瀉的症狀持續超過五到七天,可考慮換用不含乳糖的奶粉(俗稱止瀉奶粉)。年紀較大的兒童,則給予清淡飲食(少油、少糖、少鹽),如:稀飯、白吐司搭配一些清淡菜餚等。至於針對腹瀉原因的治療,則希望各位家長遵照小兒科醫師的指示,按時給小朋友服藥,那麼,小朋友的腹瀉應該很快就可以痊癒了。

選一款適合寶寶的配方奶粉

選一款適合寶寶的配方奶粉#母乳

哇哇哇~~寶寶出生了。放聲大哭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尋找媽媽的乳頭,像隻鳥巢中嗷嗷待哺的小鳥張著嘴,準備好好吸一口上天為他量身訂做的食物。母乳,是所有嬰兒配方奶粉的標竿正因為母乳所含的營養,無論是成分種類、組成比例或含量,都最適合寶寶成長發育,因而成為各家嬰兒配方奶粉競相模仿的對象,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寶寶在無法以母乳餵養的情況下,即使以嬰兒配方奶粉作為生長的能量來源,也能吃出接近母乳寶寶的健康。臺安醫院小兒科方旭彬醫師表示,由於一般牛乳或羊乳對嬰兒來說根本無法消化吸收,因此重新調配奶裡的營養組成本來就有其必要,而母乳就是最好的標竿。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科學界對母乳有任何新發現時,眾家奶粉廠商總是刻不容緩地上緊發條,即起直追,發現有棕櫚油就加入棕櫚油,發現有DHA就加入DHA......。極盡所能「母乳化」是所有嬰兒配方奶粉的理想,各國政府對於嬰兒配方奶粉的規範都是以母乳為藍本,然而,科學家並非一開始就對母乳很瞭解,在摸索的過程中,也曾發生過奶粉裡缺乏維生素B6造成寶寶抽筋,缺乏氯使嬰兒因低血氯而造成生長遲滯......等事件。甚至母乳裡乳清蛋白與酪蛋白之間的比,就曾經歷了40:60、60:40、75:25等不同的數據,此兩者都是奶類中的蛋白質,彼此間的比例關係到寶寶能否將奶汁中的蛋白質完全消化吸收。由於牛乳和羊乳原本的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值與母乳相差甚遠,因此在作為嬰兒配方奶粉時,須以母乳為參考,加以調整。十年多前,國內也曾出現廠商為了降低配方奶粉裡的酪蛋白,以符合接近母乳的比值,卻不小心降低了鈣(因為奶粉製程中降低酪蛋白比例,也降低了鈣磷比),長期食用下,導致嬰兒因低血鈣而出現痙攣的遺憾事件。說明這些事情的目的,是希望父母瞭解,每一次科學的發現不見得就是事實的真相,科學家也是在錯誤中學習。合格的嬰兒配方奶粉,都能滿足寶寶營養所需所幸,從廿世紀初嬰兒奶粉問世,歷經近百年的摸索,科學家對於母乳已有相當瞭解,對於嬰兒配方奶粉裡的營養成分該怎麼調配,也有定論出來。1980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和營養學會的建議,通過「嬰兒配方法案」,並於1985年修訂,由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此標準對所有上市的嬰兒配方奶粉作檢驗規範,凡符合規範中的營養規定者,才能以「嬰兒配方」的名義在市面上販售。在台灣,負責把關機構則是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凡符合國家標準(CNS5229)裡對嬰兒配方奶粉所規定的使用原料、營養成分、營養組成(包括鈣磷比、每大卡白質與脂肪含量、每大卡熱量、麻油酸含量,以及維生素、鈣、鐵等礦物質含量......),乃至於衛生、安全、包裝、產品標示……等,才能通過查驗登記。也就是說,凡是在產品包裝上印有綠色愛心形狀的「衛生署查驗登記許標記」,都是食用上安全、營養上能滿足寶寶成長所需的合格嬰兒配方奶粉,都值得父母選擇。哪一款嬰兒奶粉,適合你們家的小傢伙?然而,目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查驗登記合格的嬰兒配方共有119種(可上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doh.gov.tw/NewVersion/List.asp),哪一種才是適合自己的寶寶呢?選擇適合寶寶體質的。「只要寶寶喝了,體重有隨月齡增加,看起來很健康,不會腹瀉或便祕,甚至睡得安穩,好動活潑,就表示寶寶很健康,所喝的奶粉很適合。」道理就是這麼簡單。方旭彬醫師表示,寶寶所需的營養很多很多,唯有完整的營養才能為寶寶的健康打下穩固的基礎,過度追求單一某項高量的營養是沒有意義的。更何況,一項營養素的足夠與否,是受到各方因素共同影響的。方醫師進一步說明,以鈣來說,奶粉裡鈣含量的多寡、鈣磷比對不對、寶寶有沒有晒足陽光產製足夠的維生素D、活動量是否充足……等都會影響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而非取決於單一因素。其實,連小腸裡是否有足夠的益菌和果寡糖,都會影響鈣的吸收,因為益菌和果寡糖有助於提高鈣在人體中的生物利用率。寶寶的健康,是最好的觀察指標母奶的深奧,科學家還在瞭解,怎樣做才能讓嬰兒配方奶粉做得更接近母乳,這類新的發現,也必然會陸續問世,父母有必要追隨可能還有待證實的新發現,而更換寶寶的奶粉嗎?寶寶可能原本沒問題的,卻因為更換奶粉而出現身體不適,這樣做值得嗎?寶寶的健康才是最重要、也最明確的觀察指標,而且,更重要的是,隨著寶寶長大,一定要適時加入副食品,提供更多的營養,才讓您的寶寶長得好、長得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