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

對抗恐慌 腹式呼吸很有效

對抗恐慌 腹式呼吸很有效#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恐慌症的第一次發作,通常無法預期,患者可能會突然發生心悸、冒汗、發抖、頭暈、冷顫或發熱感覺,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或窒息感、喉嚨有梗塞感、胸口疼痛不適、噁心或腹部不適、皮膚感覺麻木或刺痛感、失去現實感或失去自我感,有些人發作時會感到害怕自己失去控制或好像要即將發狂、也有些人發作時會擔心自己快要死亡。症狀發展快 持續半小時出現上述13項症狀至少4項以上,發展非常快速,通常在10分鐘以內,症狀帶來的不適達到最嚴重,持續20至30分鐘後緩慢消失,若超過1個小時,患者因擔心再度發作,可能會急著就醫,卻都檢查不出問題,甚至出現與恐慌發作相關聯的行為改變,例如有人會避免運動,持續時間長達1個月以上,就要懷疑是否罹患恐慌症。恐慌症發作 毫無預警平常的時候,有可能會因為懼怕某些事物,比如觀影後的刺激感,產生心理作用、害怕的情緒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與全身緊繃等,但是這類型的反應與恐慌症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恐慌發作時,是無預警與毫無緣由的。血清素併抗焦慮藥 助緩解提高血清素的藥物有很好治療效果,例如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是抗憂鬱劑的一種,經常是精神科醫師使用來治療恐慌症的藥物,但提高血清素藥物的作用,通常要等2星期左右才能達到最大療效,有時會需要合併使用抗焦慮藥物,來協助緩解恐慌症的相關症狀,例如極度焦慮與全身不適。肌肉放鬆、腹式呼吸 協助改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說,使用藥物治療外,結合認知與行為治療效果更妥當,提供正確與合理認知,改變思考方向,協助患者以正面思考模式看待恐慌症,使其了解恐慌發作時帶來的身體不適與焦慮情緒的相關性,行為治療中的肌肉放鬆訓練技巧與腹式呼吸,也可以改善症狀。 

辦公室通風佳不缺氧 工作效率增2倍

辦公室通風佳不缺氧 工作效率增2倍#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空氣汙染的侵襲讓國人開始重視環境問題,環保署甚至要民眾減少外出,但其實營造一個健康的室內環境也是同等重要。根據哈佛最新研究顯示,辦公室對工作有重大影響,如果通風條件良好、室內污染程度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低於平均水平,那麼工作者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會提高,致使效率提升兩倍。哈佛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處於不同的室內工作環境,就基本任務、危機處理以及信息搜尋等方面進行測試。最後結果顯示,身處污染比較少的工作環境能使他們的決策能力平均提升61%。除此之外,在辦公室內種植植物也能使工作者更有熱情地投入工作,讓效率提升15%。慢性缺氧症候群  空氣不乾淨惹禍因此提升效率要從根本做起,追求工作者身、心、靈的平衡就是很好的方向,先從最基本的身體健康而論,根據《優活》曾報導,環境污染嚴重、工作壓力龐大與緊張的生活型態,已使得許多現代人處於慢性缺氧狀態,長久累積下來引發的症狀很多,包括手麻、皮膚缺乏光澤、頭昏、眼花、無力、創造力降低,或工作一整天後感到頭昏腦脹,思考能力變差等現象。真簡單!腹式呼吸遠離缺氧危機要減少「慢性缺氧症候群」對身體的影響,可透過增加呼吸量來提升身體的含氧量,許多研究都顯示「腹式呼吸」可刺激副交感神經、緩和心跳進而增強效率,然而正常來說,一般女生都是使用胸式呼吸,所以一開始會比較不習慣,腹式呼吸的正確方法是吸氣時將腹部往外鼓,吐氣時腹部往內縮,以擴大胸腔空間,要注意頻率與深度要自然勿勉強,吸氣2秒吐氣3秒,由於會吸入至較深的肺部,應在空氣新鮮的地方採用,否則會吸入更多的髒空氣。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

5成癌友睡不著 腹式呼吸助入眠#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癌症病友在面對重大疾病與治療過程中,常常遇到睡不著的困擾,有些是藥物作用影響,但是更多是心理因素,病友常因壓力或情緒反應造成失眠問題。因此,衛福部豐原醫院舉辦腫瘤年會,讓病友在諮商心理師的帶領下學習「腹式呼吸」,有助放鬆好入眠。豐原醫院諮商心理師賴思伃表示,根據統計在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有3~50%的人有失眠困擾,失眠可能會因為癌症歷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早期會有預期性失眠,因擔心和煩惱疾病預後和治療的結果而影響睡眠;在治療過程中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和癌症有關的疲勞可能導致失眠;晚期因腫瘤轉移到骨頭,或肝臟可引起劇烈的疼痛,這也會引起睡眠困難。適當呼吸方式  轉移焦慮助放鬆所以,失眠患者可藉由放鬆技巧減緩失眠,方法就是學習調整呼吸,藉由腹式呼吸讓自己恢復平靜。首先找個能讓你放心安靜的空間坐躺,請閉上眼,將雙手輕放在腹部上,吸氣時,感覺腹部隆起,吐氣時感覺腹部往下,緩緩地吸吐,像個氣球一樣,在吐納之間放鬆,靜下心來與自己的身心同在,讓自己可以專注在呼吸之中。藉此,抽離外界的煩腦,靜下心來放緩自己,即可進入平靜的感覺,經常練習,熟能生巧,讓癌症病友睡得香甜,可一覺到天明。

癌友身心壓力大 抬頭挺胸、腹式呼吸助抒壓

癌友身心壓力大 抬頭挺胸、腹式呼吸助抒壓#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當被宣告罹患癌症,有多數病友都會瞬間產生慌恐、不安的情緒,且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他們甚至還要承受身體的痛苦、治療上的副作用、外貌的改變、醫藥費等,這一連串排山倒海來的壓力,使得病患與家屬容易深陷於負面情緒之苦中,因此臨床心理師建議民眾,多多抬頭挺胸、保持笑容,就能改善心情,另外,每天練習腹式呼吸,強化副交感神經功能,也能幫助身體達到放鬆功效。出現負面情緒時 快做2種動作來抒壓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陳可家表示,有多數的癌症患者生病後,為了不讓他人煩惱,都會把悲傷、煩惱等負面情緒藏起來,但其實憋著不見得對自己有益,因此,建議民眾可找臨床心理師談一談,來放鬆心情。除了心理諮商外,臨床心理師也提供民眾2種抒壓的方式,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愉快時,都可以自行練習:1)抬頭挺胸、保持微笑/一般來說,心情不好的人都會彎腰駝背、沒有笑容,但若是越畏縮、越愁眉苦臉,心情就會越不好,且根據過去的研究指出,維持畏縮的姿勢2分鐘後,體內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分泌就會大幅增加,若是擺出較開展的姿勢,同樣經過兩分鐘,壓力荷爾蒙就會降低,由此可見,人的姿勢與心情的好壞確實有相關。2)調整呼吸的方式,採用腹式呼吸/因為心情不好或緊張時,呼吸會不由自主地變快或不順暢,所以,若能將呼吸調順,心情就會變好。至於腹式呼吸,主要是在吸氣是將腹部脹大,使胸腔的空間變大,能吸入更多空氣,練習時可舒適地坐著,將空氣吐出再慢慢吸氣,使腹部脹大,接著慢慢吐氣,如此,緩慢地吸氣、吐氣,有助於將其它思緒放下,強化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體放鬆,心情自然變好。避免憾事發生 要學會為情緒找到出口最後提醒癌症患者,要學著為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只要找到對的方式,就能改善心情,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可先尋求臨床心理師的協助,他們不僅可陪人聊天外,還會教放鬆及調整生活模式的方法,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

樂閱讀/真正的放鬆 腹式呼吸

樂閱讀/真正的放鬆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

練瑜珈的人相信,呼吸就是活著,學習呼吸,就是學習如何完完全全地生活。真正的放鬆除了透過按摩,和呼吸也脫不了關係;在晚間臨睡前,不妨透過簡單而深度的腹式呼吸,溫和、有效地加強腹部功能和放鬆身體,並幫助入眠。步驟/1)放鬆而緩慢的吸氣,讓肚子漸漸鼓起,感覺下肺部擴張。2)持續吸氣,感受到胸腔鼓起、空氣充盈,肩膀向下往後拉,肩胛骨彼此靠近。3)平穩以鼻呼氣。感覺身體彷彿打氣筒般,從肺部、橫隔膜一直到腹部連著施壓,直到將氣吐盡。記得保持平緩,不要過度用力。吸氣時,默數約16~17下,盡可能做越多越好。(本文作者/蕭秀琴)(摘自/輕芳療,愛情的靈藥/自由之丘出版)

讓孩子學習團隊合作 教導分享與分工

讓孩子學習團隊合作 教導分享與分工#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是這樣的家長嗎?孩子不小心摔跤了、撞到地板了,會心疼的責怪地板太硬;吃飯時不停的將餐桌最好的食物往孩子的碗裡塞;孩子跟同學吵架,第一反應就是怪老師、怪同學。為什麼現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與少子化的趨勢、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父母過份溺愛,導致孩子從小自我意識就很強。「家裡有甚麼好吃的、好玩的,完全都可以獨自享用。」也難怪了,孩子潛意識會覺得「地球是為我轉的」的心態,也就不難體會。事實上,要改變孩子自我中心,缺乏團隊意識的現象並不難。張旭鎧說,其實很多團隊合作遊戲日常生活中就隨手可得,只要家長們從小就建立孩子分工與分享的好處及目的,像是可與孩子商量,一起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一起洗菜、做菜,甚至家事的分工等等,並透過好玩的遊戲,激發孩子學習的動機,就可以自然而然教出懂得團隊合作的孩子。基於此,治療超過千餘名病患的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及超過十年諮商經驗的諮商心理學博士許皓宜,聯合授課「兒童專注力與情緒品格教育」,透過兩位老師豐富的臨床經驗,告訴你專注力訓練的技巧,及品格訓練的方式,讓各位孩子的教育家,能輕鬆教育出個個專注力高、品格和能力具良好基礎,且又有領導力的優秀孩子。師資培訓課程開班授課資訊與報名網址:http://course.uho.com.tw/concentration/

空氣品質糟 現代人患慢性缺氧症候群

空氣品質糟 現代人患慢性缺氧症候群#腹式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人類生存環境及生活方式的變化,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電器用品排出的二氧化碳、高樓取代綠地等,無形中也改變了環境中的空氣品質與人體氧氣供需狀態,現代人常見的倦怠、無力、記憶力變差、易煩躁生氣、睡不好、反應變差、注意力下降等,都可能是「慢性缺氧症候群」的現象。(圖片為工廠排出黑煙,翻攝自維基百科。)長期缺氧可能引發的症狀很多,包括手麻、皮膚缺乏光澤、頭昏、眼花、無力、創造力降低、思考能力變差等現象。有些人經常感到疲倦,一開始會以為是肝不好,其實,是因為缺氧才出現這些症狀,充滿氧氣的血液回到心臟後,再靠心臟的運作傳送到全身,讓全身器官獲得新鮮氧氣,幫助葡萄糖等氧化分解,形成身體所需的能量。另外,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身體缺氧,因為飲食過量或吃太多人工調味劑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人體就需要耗費更多氧氣以製造能量,將有害或多餘的物質代謝掉,還有缺乏運動使心肺功能下降,也會降低人體吸收氧氣的能力,使血液循環變差,組織獲得氧氣的速度也會變慢。生病的時候或是身體老化也會影響人體吸收與運送氧氣的功能,而出現缺氧的狀況。若要減少「慢性缺氧症候群」對身體的影響,可透過增加呼吸量來提升身體的含氧量,許多研究都顯示「腹式呼吸」可增加呼吸的效率,刺激副交感神經、緩和心跳、增強呼吸效率。一般的腹式呼吸法是吸氣時將腹部往外鼓,吐氣時腹部往內縮,以擴大胸腔空間,呼吸的頻率與深度要自然勿勉強,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為2:3,如吸氣2秒吐氣3秒,經常練習腹式呼吸法可有效增加身體含氧量。由於腹式呼吸,會吸入空氣到較深的肺部,應在空氣清潔處採用,空氣污濁時勿用,否則會吸入更多的髒空氣。(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92期)

放完長假收假悶 專家教你調整步調

放完長假收假悶 專家教你調整步調#腹式呼吸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今年的春節假期有九天之久,在連續假期中,有的人安排國內外旅遊或拜年活動,有的人待在家中看電視、上網或打牌,飲食型態跟作息跟平日都不同,等到假期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多少會出現一些調適上的問題,也就是俗稱的「長假症候群」。收假後,通常都可以慢慢適應正常生活步調,但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一、生理上:提不起勁、疲倦、失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肉緊繃,尤其是額頭、後頸及肩膀的肌肉。 二、心理上:緊張、煩躁、焦慮、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沮喪。這些症狀會影響工作或學習的效率,為了早一點進入狀況,縮短適應期,詹仁輝醫師建議民眾:一、睡眠要充足二、將服裝儀容髮型打理整齊,看起來有精神。三、收假後,即安排未來一週的工作或讀書計畫,有目標及方向。四、先找簡單的工作,如整理辦公桌及文件,再做較困難的部份,循序漸進。五、寫下心情日記,記錄負面的想法及情緒,找出不客觀的部分加以導正。六、學習漸進式肌肉放鬆法及腹式呼吸,有利身心放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