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

父母別太宅!陪孩子動一動能增進感情#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做父母的你,常常抱怨孩子老是待在電腦前,「宅」在家裡不出門嗎?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宅在家,那自己也該以身作則,增加自己的活動量才行!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孩子的活動量和父母的活動量有顯著的關聯性,若想要增加孩子的活動量,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如此一來還能增進親子情感。這項研究被發表在七月號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中。董氏基金會指出,這項研究是由美國猶太健康醫院醫學助理教授Kristen Holm主持,此研究方案囊括了八十三個家庭,目的是協助年齡介於七到十四歲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的孩子控制體重。這項方案鼓勵父母和孩子透過每天走路超過兩千步來增加運動量,整個過程皆以計步器追蹤。結果發現,當某些日子母親們走路達到或超過兩千步時,孩子們平均走路超過兩千一百一十七步;當母親沒有達到目標時,孩子則僅多走一千一百七十五步。而在方案開始後,先前活動量較低的孩子反而走得比先前活動量較高的孩子來得多。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父親和孩子之間,這項研究證實了當父母的活動量增加,孩子的活動力也變強,且這樣的影響在週末更是明顯。    而國內的學者也認為,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動,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情感!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長董旭英建議,父母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孩子多運動,不如就陪他一起,運動不管對我們的身體或心理都會有幫助。不管是慢跑或游泳,親子共同設定一個目標讓兩人一起達成,甚至鼓勵孩子去超越自己,那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感覺,其實就是增進親子間情感的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則指出,諸多研究證實運動會幫助產生好心情。而董氏基金會在2011年進行的「台灣五大都市國、高中學生運動狀況、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結果得知,當受訪學生的父母常運動者,受訪學生有運動習慣的比例高於沒有運動習慣者,這也呼應了上述的研究。此外,發現有17.3%的國高中生會因情緒不佳而運動,運動後有84.2%覺得心情會變好,也証實運動會產生腦內啡,幫助人們產生愉悅感。

暑假不再無所事事 讓孩子帶你去旅行

暑假不再無所事事 讓孩子帶你去旅行#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小孩放暑假困在家,滾床、上網、看電視、關補習班,孩子整天大喊無聊,父母不斷要求作業進度要求自動自發,孩子反而愈無力、愈發懶、愈逃避家庭互動,父母一邊忙著工作整理家務,同時照顧著孩子的需求;長期的疲累感累積下來,父母經常動不動就被惹毛了,孩子冷不防換來一頓好打,親子代溝問題更大。親子旅遊教育專家Choyce建議,父母不該責備孩子無所事事在家,應該正視親子相處的時間,協助孩子學習生活規劃。正值精力充沛與好奇心旺盛年紀的孩子,他們好奇著想要探索全新世界,一草一木都能引起莫大的興趣。暑假和孩子一起規劃一趟國內外的小旅行,是最好培養親子同樂的時光,同時達到寓教於樂一舉數得。小朋友可以由大人提供旅遊地點,讓孩子著手查找相關輔助資料,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讓孩子擁有旅行前的參與感,將旅行的動力轉化為知識性,孩子消化吸收同時也提供父母新的資訊。大朋友可以建議提供家族旅行的時間、預算,給孩子自行規劃希望旅行的地點和旅遊方式,讓孩子體驗家庭活動的主導權,促進培養領導能力、規劃力和溝通能力等細節,父母只要輔佐並提醒該注意留心的地方,孩子獲得成就感父母也相對輕鬆不少。家裡就是社會環境的訓練場,只要父母懂得放手並提供練習的機會,孩子就會是生活中得力的幫手。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思考,他們往往可以提出驚豔與新穎的規劃,用孩子的眼光感受他們的想法,重新體會成長與年輕的滋味。今年的暑假開始前,快和孩子們一起討論由他們舉辦一場屬於自己的旅行,讓孩子帶父母去看新的世界吧!

醫訊/大手拉小手 小醫師夏令營歡度暑假

醫訊/大手拉小手 小醫師夏令營歡度暑假#親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來臨,小朋友的課業即將告一段落進入暑假,各式夏令營也陸續登場,為了讓莘莘學子及辛勞的家長能於夠多多瞭解醫療的知識及學習防疫情境,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今年更擴大辦理推出「健康防疫小醫師親子夏令營」,讓大、小朋友們進一步體驗醫療及防疫新知。新竹馬偕企畫課長李淑娟表示,此次「健康防疫小醫師親子營」活動內容生動有趣,像是「大地遊戲」是社區現有的環境設計戶外闖關活動,培養團隊精神。「聖杯的考驗」親手動一動主要指導學童及家長除了認識傳染病外,以不找零商店方式購買商品進行防疫教具的製作。「醫生換我當」是讓家長及學童分組共同進行百萬大學堂競賽,促進親子關係及防疫知識。內容精采、有趣,預期將帶給同學級家長們一個豐富及難忘的暑假!活動時間:7月14日~07月15日、07月28日~07月29日(共二梯次)活動地點:香山牧靈中心(30094 新竹市中華路五段722號)6/11~6/22傳真至(03)574-9343(傳真後2日內承辦人員將主動連繫)(其他詳情請上「馬偕紀念醫院」網站洽詢)

搭低氣溫的順風車 秋冬是健康減重好時機

搭低氣溫的順風車 秋冬是健康減重好時機#親子

各位家長們,您家裡面有偏食又挑嘴的小朋友嗎?您曾經用某道料理吸引小朋友成功「吃」出好習慣嗎?或者您有健康創意的私房菜想告訴大家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預計於12月3日辦理「健康小天使親子飲食達人比賽」,並自即日起開始報名!凡就讀台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的學童及其父母師長,填妥報名表及創意食譜向學校或各區健康服務中心報名即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教育局有鑑於兒童在建立飲食習慣、培養食物喜好的成長階段,父母師長扮演重要的角色及示範形象,加上冬天是進補的季節,特規劃在寒冷的12月辦理「健康小天使親子飲食達人比賽」,活動將邀請主廚駱進漢師傅等多位知名飯店廚師及營養師擔任評審,並於活動中教導大家如何用少少的時間、簡易的食材,料理健康均衡的飲食,現場另備有多道健康料理供民眾試吃及食譜索取;期能透過此活動,喚起民眾對日常飲食習慣的重視與改變,帶動親子合力烹飪健康菜色,營造健康、均衡的飲食環境與氛圍,也提醒民眾要好好的把握冬天這個健康減重的好季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感謝臺北市私立稻江護理家事職業學校協辦本活動,該校由朱燦煌校長帶領共計293名師生組隊報名參加「臺北市青少年健康體位促進計畫」,自今年4月份起至9月共計減重逾300公斤,其中有幾名BMI超過30的學生成功健康減重20公斤以上,也重拾自信與健康。該校每學期均定期檢測師生體適能,並成立「健康指導班」,藉由運動習慣的養成、營養知識的澄清與建立,進而改善肥胖的煩惱,維持良好的健康體位。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人是恆溫的動物,在環境溫度太低時,身體會透過燃燒熱量產熱,使體溫維持在37℃的恆溫下,換句話說,冬天時身體會耗費比夏天多的熱量,從減重的角度來看,當然有助減肥。但冬天讓人容易發胖的原因不外乎是氣溫下降,人的胃腸供血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食量增加,加上身體活動量明顯變少,體重自然直線上升。故鄭重呼籲大家冬天只要秉持多聚少餐、多做室內運動、秉持正確的進餐準則及維持量體重、體脂的習慣,不但可以有效維持健康體位,還能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親子

夏天親子玩水真快樂,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美齡提醒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兩個重點。第一是安全,張美齡說,夏日戲水.安全第一,選擇有救生員的場所,遵守各項警告或禁止標誌。第二是在從事水上活動前,應先瞭解自己和小朋友身體狀況,這也是最基本要件。張美齡指出,夏天裡,小朋友健康維護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小朋友皮膚較為細嫩,平日就要注意保濕保養。夏日陽光炙烈,尤其海水浴場紫外線更是強烈,更要注意遮陽帽和防曬品使用。流汗後與游泳後必須定時補擦防曬品,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的紫外線十分猛烈,應減少此時曝曬在太陽下的時間。另外,洗澡時應適度清潔皮膚,勿過份搓洗,並檢查是否有曬傷或割傷情形,給予適當保養或治療。若有皮膚紅腫現象,要注意是否有局部發熱或疼痛現象,甚至發燒,家長應視情況求醫。張美齡說,小朋友容易貪玩並且不懂得照顧自己身體,家長應注意兒童水分攝取,觀察小朋友尿量是否和平常差不多,尿液顏色一般是透明無色或淺黃色,若尿量減少或顏色加深,甚至皮膚泛紅、發熱,小心小朋友是發生脫水或中暑。張美齡指出,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敗,自行攜帶食物要注重容器保冰效果,避免細菌孳生。在外用餐多食用熱食或熟食,少吃生冷食物,以減少發生細菌性腸胃炎機會。張美齡提醒,最近是腺病毒肆虐季節,出入公共場所時,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外,應避免不要玩得太累。過度疲憊可能有利於病毒伺機侵襲,如何不要玩得太累,這要靠家長適度拿捏。

親子「輕鬆FUN暑假」 父母正確陪伴有一套

親子「輕鬆FUN暑假」 父母正確陪伴有一套#親子

「警方在KTV包廂內找到1 支捲成吸管狀的千元紙鈔上殘留有毒品粉末,懷疑13名青少年暑假聚集輪流拉K。」、「青少年暑假On-line Game,每天連續狂打12小時,肌腱炎、靜脈栓塞全上身」,這些聳動的新聞是否讓您在子女的暑假期間,您過的一點也不「FUN鬆」呢? 但是您知道身為父母的您,只要掌握正確的訣竅,就可以讓您跟子女都一起「輕鬆FUN暑假」嗎?臺北市衛生局為瞭解在學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概況,99年對臺北市內248所學校、5萬7,475名學生進行無記名之心情溫度計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青少年心理困擾比例較93年及96年低,但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另外暑假期間是青少年最缺乏課業壓力與規律生活的階段,使得青少年們更有機會耽溺於網路遊戲世界、接觸毒品或逗留不當場所,導致開學後無法收心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在暑假期間親子如何「輕鬆FUN」暑假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共同參與、規律生活等三個層面。家長每天最少要花1小時以上與孩子們相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母親陪伴子女的的時間每天不到1小時,則其子女有10%的子女每天上網5小時以上、6.9%曾聽聞或有接觸幫派活動的經驗、2.3%曾聽聞或有接觸毒品的經驗,但是父母每天陪伴子女最少1小時以上者,其子女在前述的上網時間、毒品、幫派的聽聞或接觸比例皆會有明顯的降低;所以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與較低的非行行為發生機率。親子共同參與規劃暑假進修及休閒活動也很重要,由於暑假期間青少年們有許多閒暇時間,如果缺乏妥善的時間規劃,容易在不當、危險的場所逗留或是犯錯,所以家長們應主動了解並參與子女們的暑假規劃,除了規劃親子出遊的活動外,也建議協助尋找富有教育及娛樂性質的暑期活動。規律睡眠與起居時間是必要的,許多青少年暑假期間因為遠離課業壓力,有較多時間熬夜上網、打電動、看電視、趕午夜場電影、吃消夜,睡眠與飲食型態也從平常上課日的「晚睡早起、正常飲食」,變成暑期的「晚睡晚起、暴飲暴食」、甚至「睡眠、三餐無定時」,生理時鐘被打亂,身心健康受影響,所以青少年在家時間的睡眠與飲食規劃也需要家長多注意並協助青少年暑假期間能夠自主管理生活。並且應建議青少年在開學前兩週,就必須將暑假放縱的生活步調逐步調整回在學生活的步調,以作為「復學」的準備。根據衛生局的調查,暑假期間如果可以根據上述的三個秘訣,並搭配平日正確的教養態度,其子女在「曾聽聞或接觸幫派經驗」、「曾聽聞或接觸毒品經驗」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另外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暑假期間規劃親子互動課程如下,歡迎市民親子多加參與,如遇到親子問題時,也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諮詢專線3393-7885(上班日9am~10pm)

1日1時愛要及時 親子加溫4大撇步讓您知

1日1時愛要及時 親子加溫4大撇步讓您知#親子

您每天吃三餐飯要耗時3小時、去健身房運動要耗時2小時、看場電影也要2小時,但是您知道身為父母的您,每天只要用心地花「1小時」陪伴您的子女,就可以讓您擁有親密的親子關係嗎?臺北市衛生局為瞭解在學青少年的心理衛生概況,99年對臺北市內248所學校、5萬7,475名學生進行無記名之心情溫度計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青少年心理困擾比例較93年及96年低(如表1),但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親子關係加溫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教養態度、不要溺愛、居家環境四個層面。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但對臺灣社會結構下,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家長往往在辛勤工作中,而感到要有充足時間陪伴子女是一種奢求!社區心衛中心進一步說明,調查顯示如果家長覺得沒有充裕的時間,每天最少花1小時以上相處是基本上比較可以做到的。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詳表2),統計數字亦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方面,如果分成開放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類型。填寫父母以「開放權威」教養態度的子女在「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而認為家長採取「忽視冷漠」教養態度的子女,在填寫「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則是其他教養方式的10倍。除了上述兩個在心情溫度計調查中的發現外,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再依據輔導青少年經驗的兩項建議,告知您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每日1時最用心:雖然相關的研究皆顯示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愈長,愈有助於親子關係、身心適應及預防偏差行為的產生,但是如果無法長時間陪伴的父母,每天至少需要花1~3小時的時間來陪伴子女。開明權威最感心:陪伴時間很重要,搭配良好的親子教養方式更具功效,現今少子化社會加上父母陪伴小孩時間少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父母對於子女的溺愛多過管教,導致青少年有相當多的身心適應問題;建議父母採取「隨時開明地」面對子女成長時期遭遇的問題、「適時權威地」展現父母導正子女偏差想法與行為,與子女共同成長。不要溺愛最稱心:現今屢屢看到父母對學校反映子女在校園中有偏差行為時,只想一味要求校方檢討管教方式,或不論子女的行為如何都過度袒護,讓孩子不知道檢討及謀求改進反而醞釀了更長遠的人際關係及行為上的問題。溫馨家庭最窩心: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例如: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室內能夠營造一個親子共同閱讀的空間,除養成小孩的閱讀習慣外,也可增進親子溝通與互動的機會。(也可利用客廳做閱讀空間的規劃)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晚上的用餐時間通常是家人少數可以歡聚的時光,將餐桌規劃放置在家人生活動線必經的途中,以柔和的燈光營造放鬆的氣氛,讓家人能夠在悠閒的氣氛中用餐與分享生活瑣事,增加親密感。穿透式空間規劃,親子生活一目了然─穿透式的格局安排,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增加彼此互動、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其他例如可以與孩子一同下廚的廚房、蒐藏玩具的親子共享空間、一起佈置家居的角落等小小巧思就可以讓親子的感情增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暑假期間規劃親子互動課程如下,歡迎市民親子多加參與,如遇到親子問題時,也歡迎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mental.health.gov.tw或諮詢專線(02)3393-7885(上班日9AM-10PM)。

寶寶想什麼?破解新生兒的肢體語言

寶寶想什麼?破解新生兒的肢體語言#親子

媽咪窩雜誌採訪/陳逸馨諮詢/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傅仁煇             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 黃資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護理督導長 黃鶯滿小寶貝甫到人世,雖然還沒有表達能力,但已懂得用肢體語言和照顧者溝通囉!本篇專題將告訴爸比媽咪,寶寶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究竟代表什麼意思,讓新手爸媽在遇到寶寶各種狀況時,不致於慌了手腳,進而幫助家長們更加瞭解您的寶寶。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傅仁煇表示,寶寶一出生就會有一些固定的反射動作,像是哭泣、抓握、尋乳、打噴嚏、輕微的咳嗽…等,不過有些反射動作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舉例說明,剛出生的寶寶,媽咪拉他的手時,寶寶的頭會朝向拉他的方向轉過去,而當媽咪放開手時,寶寶會縮回來原來的姿勢,但是這些反射動作會在寶寶幾週或幾個月大時消失不見,這是因為寶寶活動量變大後,就不需要這些本能的保護性動作了。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補充說明,當小寶寶鼻子癢或有異物時,就會自己打噴嚏來緩解不適;而當媽咪把寶寶放在胸前時,寶寶也會展現本能的尋乳反射,並自己吸吮與吞嚥奶水,不僅如此,寶寶還會運用他們的爬行反射在媽咪的胸前上下、左右的挪動,以求正確找到乳房的位置;另外,當媽咪把寶寶放在游泳圈上,不需要教他,他就會踢動雙腳打水,這些都是小寶貝與生俱來的能力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護理督導長黃鶯滿表示,讓媽咪與寶寶母嬰同室,就是最容易建立親子關係的方式,藉由密集的相處,媽咪很容易在2、3天內瞭解自己寶寶的哭聲、肢體動作所要表達的含意;而住嬰兒室的寶寶,建立關係的對象是「護理人員」,因此在媽咪出院後,往往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觀察寶寶的需求。所以如果狀況許可,很鼓勵媽咪選擇母嬰同室,來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