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親子問題:您問,我答

親子問題:您問,我答#親子

文/凱旋醫院 林耿樟臨床心理師兼督導社區心理諮詢—自問自答—系列文章當我聽到助理通知我有人預約社區心理諮詢,內容是有關「親子問題」時,我常想,短短30分鐘,我能幫什麼忙。想著想著,就決定把想到的寫下來。一方面回答自己的詢問;另一方面,也提供民眾「要不要接受心理諮詢」的參考依據。自問:到底誰會來諮詢室呢?是雙親還是單親父母一個或雙雙成對來,還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來,或者是孩子自己來呢!自答:心理治療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治療師能改變的人,就是來到治療室的人」,講白一點:如果是父母來就是父母要改變調整自己,改變管教態度、作法、問題解決與情緒管理能力。如果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來就是雙方都得互有調整,改變親子關係、提升團隊合作精神、談判與衝突管理能力。如果是孩子來就是孩子要改變,改變孩子順從、調整或反抗父母管教作為的能力。自問:來諮詢的人究竟遭遇什麼問題呢?自答:問題解決的首要功夫是將問題範圍界定清楚,接著才是設想各種解決方法,從中選擇一個合宜可行的方法,積極執行並承擔後果。那麼,親子問題是什麼問題呢?以下提出四種可能:父母與子女兩者或三者間共同面對一個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家事分工,父母與子女需共同承擔家事。子女自己遭遇問題深感苦惱,父母本於父母職責得提供協助。例:如子女偷竊被抓,父母被要求至警局協助交保。父母判定子女遭遇問題,認為必須介入解決。例如:父母認為子女玩網路遊戲荒廢課業,認為子女有必要減少玩電玩時間。父母自己遭遇問題深感苦惱,限縮子女自由。例如:父母擔心爭取不到監護權,限制子女與他人來往方式。自問:30分鐘諮詢,可以獲得到什麼呢?自答:提出以上四種問題界定後,接著就要邀請來諮詢者進行一場腦力激盪,想出各種解決方法,以下又要提出2種常見狀況:心理師您告訴我該怎麼做,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時,來個投石問路,拋磚引玉。心理師您說的方法我都試過了,都沒有用的。這時,來個愛的支持,聽聽重覆失敗令人挫折的經過,或許發揮局外者清的功用,為當局者迷點燃希望火焰,或許與來諮詢者共同接納人的渺小無能,謙卑臣服命運,又或許換個想法,重新設置成功的定義,講得簡單一些,就是不放棄希望,即便此時此刻毫無頭緒。30分鐘諮詢可以獲得到什麼呢?就是「希望感」無窮的希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