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台商經小三通返金門時,在碼頭不斷咳嗽,最後還咳血,緊急送醫診斷為陳舊性肺結核,雖然這位台商已經返回台灣並投藥治癒,但當時小三通的過程中,周圍許多眼睜睜看著他咳嗽的民眾,沒有一個人不被嚇壞,深怕被患者的飛沫給傳染了。
上周一位台商經小三通返金門時,在碼頭不斷咳嗽,最後還咳血,緊急送醫診斷為陳舊性肺結核,雖然這位台商已經返回台灣並投藥治癒,但當時小三通的過程中,周圍許多眼睜睜看著他咳嗽的民眾,沒有一個人不被嚇壞,深怕被患者的飛沫給傳染了。
彰化縣某國一學生經常感冒,一個月前咳嗽咳不停,經醫師檢查發現罹患開放性肺結核,校內15名教職員、17位學生已立即做檢測,皆呈現陽性反應,仍要做進一步照射肺部X光,並且採集痰液,才能確認有無感染肺結核。經衛生局防疫人員調查,該名學生的叔公罹患開放性肺結核,因該生抵抗力弱又常生病,加上與叔公長期接觸,才被傳染。與學生有接觸過的師生已做初步檢查,目前有15名教職員、17名學生呈肺結核陽性反應,衛生局表示,這所國中師生的陽性反應率都在正常值。該校學校師生15日照射肺部X光,並採集痰液作檢驗,最快兩星期可以確認有無感染肺結核。衛生局建議,學生可接受預防性投藥,連吃9個月防治肺結核的藥丸。醫師表示,預防性投藥前,一定要先做胸部X光檢查,確定沒有發病徵候才能給藥,因為預防性投藥和治療用藥的種類和劑量都不同。醫師指出,肺結核已是可以治癒的疾病,最重要的是在痰液中尚未驗出結核菌的可傳染期間,需要帶口罩、勤洗手,以避免傳染他人;在治療期間遵照醫師囑咐服藥,定期複查,除了維護自身健康,也減少身邊的家人、朋友遭感染機會。˙結核防治要做好,接觸篩檢不可少 ˙咳三週、快驗痰 以免結核病找上門
英國在西歐國家中肺結核的感染率最高,根據該國「倫敦健康計畫(London Health Programmes)」的報告書指出,英國本土的境內肺結核病例攀升達到50%,可見感染情況相當嚴重。針對這類情況,英國政府建議家長替家中新生兒接種疫苗,並開始著手大幅度計畫相關方案。目前西歐肺結核的發生率以英國最為嚴重,即使在感染率最低的區域中,仍每10萬人就有4萬人中標,且每年甚至有300多人因肺結核喪命。為了防止未來情況持續擴大,「倫敦健康計畫(London Health Programmes)」的報告書提及,應計畫為所有甫出生6周內的新生兒施打疫苗,並期盼往後10年能大大降低國內患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數。而英國衛生署發言人強調,政府逐漸重視肺結核問題,「根據近年的報告來看,肺結核在倫敦的感染情況已愈來愈嚴重,我們將會對倫敦訂出肺結核的相關解決方案。」此外英國肺臟基金會的副主席John Moore-Gillon醫師亦提醒,除了接種肺結核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方法之外,定期檢查同樣不容忽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醫務長許衍道說,肺結核很可怕,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肺結核會傳染;不可怕的是,只要病人規則服藥兩個星期後,就不具傳染力。許衍道強調,肺結核是可以治好的,不過,必須長期服藥,且連續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但是病人常常在症狀消失之後,自以為好了就不再服藥,殘存體內細菌就會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困難。許衍道表示,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因為人體內的免疫系統自動會把入侵的細菌消滅。只是身體狀況不佳時,才會讓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而生病,這時就要借重藥物來殺細菌。他說,體內細菌減少到一個程度,症狀會消失,容易讓病人誤以為病好了而停藥,這時殘存體內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繁殖,而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再度發病時,原來可以殺死細菌的藥就會失效。因此,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把體內結核菌殺光,除惡務盡,否則如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他提醒,目前結核病已經有藥可治,只要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就可以把病治好。只是在服藥過程中,有時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這時可以請醫師處理,這是必然的過程,不必害怕,家人或親友支持是非常重要,要陪伴病人共渡難關。肺結核的防治光靠醫護人員是不夠的,必須大家一起來。如果親友或鄰居得了結核病,不要怕他,不要躲他,要鼓勵他,支持他,陪伴他,把六個月的藥吃完。病人得病吃藥是很辛苦的事,應設法幫助病人渡過這漫長的療程,不只可以治好病人,救病人一命,更可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傳染,功德無量。許衍道還說,結核病人的隱私權應予以保障,讓病人安心服藥,免於畏懼他人異樣的眼光。結核病人只是生病了,有病就醫,如此而已。因此,不要歧視病人,不要把結核病人標籤化,污名化。因為污名化,標籤化的結果,會讓病人不敢就醫,反而耽誤病情,賠上性命,也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傳染給最親近的人。病患應享有基本人權,人權教育就是要把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落實於生活中。他再次提醒,對待結核病患應該尊重與關懷,這是結核病防治非常重要的一環,方能保障社會大眾身心健康。最後,許衍道提供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簡易篩檢方法如下︰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如果有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戴外科口罩趕快就醫檢查。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呼籲民眾應該一起重視結核病防治工作!方喬玲說,文學家魯迅的小說「藥」,描述古人迷信革命志士之血可當成治療肺癆疾病的良藥,今天仍有很多人對肺結核疾病存在著:「現在還有肺結核嗎?我只是感冒,肺結核應該離我很遠吧!」的觀念。事實上,直到2010年仍有一萬三千名新發病個案產生,顯示其嚴重性比所有其他傳染病的總和還大。為了讓民眾能以正確態度面對肺結核,方喬玲整理以下常見迷思供民眾參考:肺結核是如何傳染的呢?肺結核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為主,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在吐痰或藉由公共場所講話、咳嗽、唱歌或大笑時,產生飛沫排出結核菌,飛沫殘核便可經由呼吸道到達正常肺泡造成感染。她強調,並不是所有肺結核病患都具傳染力,傳染性肺結核是指痰內帶有結核菌,才會傳染給別人。被傳染後不一定會發病,只有5%的人在身體抵抗力較差的時候,受到結核菌感染時才較容易發病。得到肺結核會有哪些症狀?方喬玲指出,結核病的自我檢測方法如下:長期咳嗽(超過2~3周以上)、咳嗽有痰、胸痛、沒有食慾、全身倦怠、體重減輕、發燒等。事實上,肺結核病初期症狀易被忽略,若出現上述症狀時,需儘速就醫診治。肺結核的診斷方式有哪些?除了綜合臨床表現外,胸部X光檢查懷疑肺結核時,均需收集2~3套痰液進行鏡檢塗片耐酸性染色以及結核菌培養,若鏡檢或結核菌培養呈現陽性時,可確診為開放性肺結核病患。但若鏡檢呈現陰性,可先給予抗生素治療一周,若症狀未改善,仍應懷疑是肺結核。得到肺結核可以治癒嗎?方喬玲解釋,開放性肺結核病患經過藥物治療2~3週後,傳染力會大大減低,變成非開放性肺結核,再經過6~9個月的治療就能痊癒。以往肺結核病患服藥相當複雜,病人不易全程按規定服藥,使療效打折扣。現在有了複方製劑,加上政府強力實施DOTS(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了再走)策略,病患服藥順從性提高,進而使完治效果提升。肺結核的治療很複雜嗎?目前一線療法是Rifater(Rifampin 120mg, Isoniazid 80mg, Pyrazinamide 250mg)與Ethambutol(400mg/tab)先服用2個月後,再使用Rifinah(Rifampin 300mg, Isoniazid 150mg)與Ethambutol(400mg/tab)四個月;每日固定時間服藥一次。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肝指數上升、輕微皮膚搔癢、 腸胃不適、末梢神經麻木、尿酸濃度上升等。若出現上述副作用時,應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以免日後治療產生抗藥性。方喬玲提醒,國人應重視結核病的防治,新生兒應施打卡介苗、成人應定期做胸部X光片檢查。若不幸感染肺結核,飲食上建議多攝取富含蛋白質、鐵質、維他命C與B6的食物,使病人能維持理想的體重。另外因為治療過程漫長,所以更需要家人的關懷,如此病人才能更有力量戰勝疾病!
結核桿菌是肺結核的元兇,但您有所不知的是,結核菌也會在肋膜腔肆虐造成肺外結核,且跟肺結核的臨床症狀極度不同,往往會讓人誤以為是心臟方面的疾病而延誤就醫,千萬要小心。一位32歲的陳姓男廚師,身體狀況一向良好,但近一個星期以來,走路會喘,甚至連拿鍋鏟炒菜也覺得千斤萬擔而無法負荷,趕緊至臺北縣立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初步發覺這位廚師的生命徵象穩定,也沒有發燒及咳嗽,白血球的數值也在正常值範圍內,但胸部X光發現右側肋膜腔大量積水,且已經壓迫到心臟和左邊的肺部,情況頗為嚴重,立即安排住院做進一步診治。縣立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吳茲端醫師指出,這名廚師經肋膜腔穿刺術檢驗積液後,初步研判肋膜結核,進一步連續做吐痰檢查及結核痰液培養。但因為痰液培養通常需要2、3個月的時間,不僅曠日費時,對病人及其家屬也是一種煎熬,在患者同意後,吳醫師改弦易轍,進行肋膜切片術,在病理科醫師協助下,終於發現結核桿菌的蹤跡,順利揪出元兇。經2週的治療就順利出院,除了門診追蹤外,已恢復往日的正常生活。吳茲端醫師進一步說明,肺外結核的臨床表現跟肺結核的發燒、慢性咳嗽不一樣,往往只會有喘的現象,常讓病人忽視而懷疑是心臟的問題。且大部分的肺外結核,無法經由驗痰而發現結核菌,而細菌培養則緩不濟急。但在治療上,2者常是一樣的,同樣的藥物種類,時間、效果一樣好。
結核病是國內法定傳染病通報數最多的慢性傳染病,然而結核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些民眾出現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時以為是一般感冒而輕忽,卻延誤診療的黃金時機,使病情加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咳嗽三週未癒,盡快就醫進行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臺北市是臺灣人口最密集的城市,98年臺北市結核病通報新案數總計1,538人,其中開放性肺結核897人、非開放性肺結核595人及肺外結核46人;這些通報個案經由臨床診斷確定為結核病共計1,241人。近年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了呼應政府達到結核病10年減半的目標,將結核病防治重點著重於「有效阻絕結核菌的傳染機會」,除了「因症就診」發現個案外,也積極宣導民眾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及驗痰」篩檢,及早發現感染源,降低結核病傳染的可能性。由於結核病患治療期長達6個月以上,是一項艱苦的長期抗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結核病人直接觀察治療執行計畫」(DOTS,簡稱都治計畫),是最有效的結核防治策略。藉由經過專業訓練的關懷員,確實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到口、吃完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每日按時規則服藥,及早完成治療。因藉這群都治關懷天使的幫助,使得結核病友在漫長的治療歲月中,不但能早日重拾健康,也助於社會減少一個感染源的機會。因此鼓勵結核病患加入都治計畫,提高完治率,避免因服藥中斷,而演變成較難治癒的結核病抗藥性或慢性開放性問題。在醫藥發達的現今,結核病已是一種可以被治癒之疾病,最重要的是在痰液中尚驗出結核菌的可傳染期間,需要帶口罩、勤洗手,以避免傳染他人外,在整個治療期間遵照醫師囑咐服藥,定期複查,並積極參予都治計畫,除了維護自身之健康,亦減少身邊之親密家人、朋友暴露感染的機會。所以結核病不可怕、耐心服藥全都治。面對結核病個案,應該接納他們,鼓勵他們按時服藥,以期早日恢復健康。
結核病一直是國內法定傳染病第一位,每年約有14,000-15,000個案數,台北市結核病個案數占全國十分之一。在97年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結合社區志工進行結核病七分篩檢,一年來走遍士林、北投區每一角落,在篩檢了7,096位民眾後,發現到兩位疑似肺結核病患,經過進一步追蹤,確診為肺結核病患,兩位民眾目前均已就醫且穩定追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感染科主任顏永豐表示,該院一直致力於社區醫院經營,在臺北市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於社區推展公衛保健活動,期望能從疾病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點,為市民健康把關。顏永豐說,結核病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疾病,近幾年有增加趨勢,因此在社區中,如果有一人染病,約可造成十到十五位週遭的人受到傳染。自97年開始,陽明院區積極走入社區,將正確結核知識與七分篩檢法傳播至社區各個角落。他表示,該院區藉由志工走進社區居民參與的活動,不管是清晨公園元極舞、室內教成長課程、或是捷運站,都可看到社區志工努力進行篩檢的足跡,也因此讓兩位患病而不自知的民眾得以及早就醫,避免傳染給其他人,降低社會成本。顏永豐指出,七分篩檢法很簡單,每個人也都可以進行自我檢測或幫家人及身邊週遭朋友檢測,簡易自我篩檢法為︰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若受檢者有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檢查。如果社區每個人都有正確結核知識與自我七分篩檢觀念,就可減少許多潛在結核病個案,結核病永遠不會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