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噴嚏

空污嚴重孩子噴嚏打整天?中醫來緩解

空污嚴重孩子噴嚏打整天?中醫來緩解#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一年市長選舉,兩方陣營都對台中市的空氣污染重視了起來,以「市長換人、空氣換新」為主軸的挑戰者贏得勝選。最近好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診,幾乎都是抱怨空氣污染,造成小孩鼻子過敏發作。有爸爸說,「去年入冬開始的空氣污染加上最近開始換季了,兒子鼻子過敏得很嚴重,一早起來就不斷地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晚上則是鼻塞嚴重。」媽媽說,「換了市長,空氣有沒有變好不知道,但是,過敏還是一樣嚴重,兒子吃抗組織胺會很累,上課很難專心。」台灣過敏性鼻炎盛行率 每4人就有1人根據統計,台灣的過敏性鼻炎盛行率大約25~35%左右,也就是每3~4人就有1人,是很常見的疾病,因為台灣天氣潮濕而且空氣污染嚴重,會加重鼻腔對於過敏原的刺激過敏反應,像是天氣變化、藥物、花粉、灰塵、蟑螂、塵蟎、貓毛狗毛、化學香料、香水、化妝品或是其他特定過敏原,在接觸或是吸入之後,呼吸道的黏膜免疫球蛋白IgE會引起肥大細胞放出組織胺,就開始一連串過敏反應。治療上,西醫常用的藥物像是抗組織胺、抗鼻充血劑、類固醇,其中以抗組織胺為治療第一線藥物。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在中醫是屬於「鼻鼽」的範疇,古醫書又依其症狀描述為「鼽嚏」、「鼻流清涕」等。是由內因加上外因兩方面而成的症狀,內因多為臟腑功能失調,外因多為感受風寒,異氣之邪而致,臟腑功能失調以肺、脾、腎之虛損為主,其病主要在肺,但與脾、腎關係密切。在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鼽者,鼻出清涕也。」即清楚描述了最常見的症狀。古人經過觀察之後,發現四季變化對人體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戰國時期的《禮記.月令》提到「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黃帝內經.素問.氣交大變論》也提到「歲木不及⋯赤氣後化,心氣晚治,上勝肺金,白氣乃屈,其穀不成,咳而鼽⋯」各種冷熱變化、或是氣候異常,都會造成鼽的產生。調理體質後再遇到過敏原 可以近乎和平相處中醫認為的內因,多與自身體質有相當密切的關聯,臨床上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多見。加上外因,就是各種環境變化及過敏原的接觸所造成,因此治療原則為固護正氣,調整恢復其各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全身達到協調統一的平衡狀態,培養足夠的免疫力以抵禦外邪入侵,並促進鼻黏膜的修復,進而緩解鼻部症狀。中醫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是依照其病因病機來加以調理,常見的證型有:風邪犯肺、寒飲痹阻風邪犯肺、熱飲痹阻,氣陰兩虛、風邪犯肺,脾肺虛損、衛陽不實,肺腎虛損、陽虛水氾。等急性期症狀緩解之後,就開始進入體質調理的階段,調整身體內不平衡的地方,讓身體對於過敏原不要做出過度反應;調理體質後,身體再遇到過敏原,可以近乎和平相處,不會再有過度排斥反應,也就不會出現惱人的過敏症狀。(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

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不過是感冒咳嗽、怎麼就漏尿了?」「用力打個噴嚏,竟然會尿失禁?」「是因為年紀大了嗎?怎麼連走路走著走著,也會漏尿?」即便是在診間,女病人們也一樣問得很不好意思。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尋求西醫治療。患尿失禁的婦女大部分選擇隱忍,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導致身心不適,嚴重甚至影響人際社交。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原因是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發生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可能發生尿失禁。尿失禁類型分3種: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應先了解致病因素再行治療。1)應力性尿失禁運動、咳嗽、笑、舉重物、跑步時,腹部壓力突然增高,尿液漏出。常發生在多產婦、停經後、肥胖及曾接受過骨盆腔腹部手術(如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主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2)急迫性尿失禁強烈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常見於腦中風患者或老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罹患急迫性尿失禁的機率愈高。3)滿溢性尿失禁通常是因為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或骨盆腔手術後)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導致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而繼續儲尿,而發生尿失禁。常發生在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子宮根除性切除手術的婦女身上。3招擺脫尿失禁、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1)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2)適當飲水及排尿習慣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3)凱格爾運動及專業治療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引起,可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強度,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幫助解決尿失禁困擾。透過踮腳夾毛巾的動作,就能鍛鍊內收肌群,並刺激骨盆周邊肌肉與下腹內側的腹橫肌,除了提高基礎代謝、幫助消耗熱量以外,也有助改善年紀或生產造成的骨盆底肌衰弱,避免漏尿、子宮脫垂。

天冷更常打噴嚏 竟是空汙惹的禍

天冷更常打噴嚏 竟是空汙惹的禍#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季空污拉警報,台灣敏感族群將陷重度過敏危機。長期處於空氣污染中,會加重日後過敏發作的嚴重性和頻率。雖然政府已經有不少針對空氣品質管制策略,但仍沒有立即解決方案,民眾更需注意空污對過敏造成的危害。空汙加重過敏反應 易誤認為著涼氣象學家彭啟明提醒,每年10月到隔年3月空氣品質較差。根據環保署統計數據,中南部一年每2天就有1天處於「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空氣污染中。北部每年12月到隔年5月,每10天也有2天以上是敏感警戒,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下,對過敏民眾的健康是一大傷害。空污引發的敏感反應雖然是人體防禦機制,讓原本對人體無害的冷刺激、塵蟎、黴菌過敏症狀加重,身體免疫走向反應趨於劇烈,產生更頻繁、更持久的打噴嚏、流鼻水等發炎症狀。此時常誤以為過敏加重是因為氣溫變化,只選擇加強保暖或放任不管,延誤病情,近期冬季過敏就診人數增加2至3成。攝取蔬果、維生素 調整過敏體質多數敏感族群在空氣品質不佳時,會選擇不出門或出門戴口罩。然而一般人不可能永遠待在家裡,也不可能永遠戴著口罩。要做到全面防護,必須積極穩定身體免疫平衡,避免免疫系統走向劇烈,產生重度過敏反應。兒科醫師巫漢盟建議,可以多吃深色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C、D,運用天然食材預防過敏。適時運用益生菌,讓好菌定殖於腸道,阻止過敏原從腸道入侵。可抑制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活性,提升制衡的免疫細胞活性,藉此來平衡原本對過敏原過度反應的體質,降低發作時的強度。

打噴嚏背痛?椎間盤突出!

打噴嚏背痛?椎間盤突出!#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盧姓男消防員,因工作需要時常爬高爬低,不時出現脊椎疼痛情形,實施物理治療一年後,疼痛狀況改善,沒想到半年前脊椎疼痛情形又開始出現,而且問題更嚴重,連打噴嚏、蹲下、起床或睡覺時都感覺到脊椎的疼痛,整個人坐立難安無法久坐,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作息。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醫師表示,患者的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安排進行脊椎精準微創融合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並放進人工椎間盤支架將移位部位復位並固定,術後恢復良好,住院5天即出院返家休養,生活品質沒有受到影響。減少造成癱瘓機會 安全性也高徐少克醫師指出,脊椎精準微創融合手術相較傳統手術來說,因為術中不須干擾神經幹所以對神經幹損傷機會小,減少造成癱瘓機會,安全性也高。手術時減少破壞正常的組織結構並且不破壞脊椎整體支撐結構,術後不需要穿笨重的鐵衣未來也不易發生臨近脊椎受力過大而提早壞損,相對傳統手術後遺症也相對減少很多。出現背、腰、腿疼痛 微創手術恢復快手術對於老人家的心臟負荷不是問題,近5年已經有超過250位80歲以上的老人家接受微創手術,術後體能狀況變化不大恢復較傳統手術快的很多,大多5天內即可出院,使患者能提早返回工作崗位與恢復正常生活。徐少克副院長呼籲,民眾若出現背、腰、腿等相關脊椎疼痛問題時,應儘速就醫檢查,可選擇經由微創方式進行手術,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季節交替 抗過敏「藥」注意

季節交替 抗過敏「藥」注意#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將迎接春天,在季節交替之際,惱人的過敏又悄悄報到!最典型的過敏症狀如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眼睛及喉部搔癢等,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若因過敏症狀惱人,自行購買非處方藥品時應先諮詢藥事人員,如果症狀未改善,應就醫治療。 這些疾病患者勿自行購買藥品食藥署提醒民眾,有青光眼、嚴重代謝性肝腎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及呼吸疾病者,勿自行購買藥品,應先洽醫師診治。如為孕婦、可能懷孕婦女及哺乳婦女、65歲以上、服用鎮靜藥、安眠藥或其他藥品者,使用抗過敏藥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事人員。一般來說,藥品應避免陽光直射、要妥善保存防止兒童誤食,不得與酒精性飲料並用,勿超過建議使用量,如果服用液劑使用前須搖均勻並依據所附量器量取藥量,以免過量。抗過敏藥品可能引起嗜睡,服藥後勿駕車或操作危險性機械,尤其清明期間,許多人需開車南來北往掃墓,應注意開車駕駛是否有服用抗過敏藥,以免發生危險。服用含咖啡因成分的抗敏藥 就避免再服含咖啡因飲料另外,因部分抗過敏藥品含咖啡因成分,如果選用該類藥品,避免再服用含咖啡因的藥品及飲料,造成過多咖啡因引起神經緊張、興奮與失眠,且常引起心跳加速。食藥署再次提醒,如果服藥抗過敏藥品有身體不適情況發生或連續服藥數日後,若症狀沒有改善,請立即停止使用,並接受醫師診治。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

姿勢不正確 小心打噴嚏也會受傷#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就像傳統帳篷,由肌肉、骨頭、肌腱、神經等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其中,肌肉擔負支撐力量,如果肌力逐漸流失,退化也會跟著產生,所以要有柔軟健康的腰,肌力必須強,骨科醫師游敬倫不斷強調,肌肉訓練以及腰部的柔軟度鍛鍊能預防腰椎退化。因此,平常的站、走、睡等姿勢就變得很重要,隨時保持正確姿勢並養成習慣,就可遠離腰背痛。振興醫院骨病科主任周溫祥提供以下建議:1) 走路時挺胸縮小腹,不要拖著腳底板/站或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肌肉容易疲勞,踏出步伐時要把腳的重心放在腳跟,然後沿著腳的外緣到腳趾,邊走邊留意讓身體的重心保持在骨盆的位置,挺胸、微縮下巴。2) 維持良好坐姿/坐著辦公或打電腦時儘量把椅子拉近桌面,讓電腦螢幕靠近自己一些,避免讓身體太往前傾,增加脊椎負擔。臀部要把椅子坐滿,讓腰背完全緊貼椅背,如果椅子深度太深,臀部無法坐滿椅背,就放個靠墊在椅子上,讓腰能完全緊貼著靠墊,並且兩腳平放地上。如果身材較矮小,腳很難平放在地上,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切記不要雙腿交疊翹腳,這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變得緊縮,大腿內側肌肉緊縮,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造成彎腰駝背,增加腰椎壓力,游敬倫提醒。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坐超過半小時,設個鬧鈴,提醒自己起來動動。3) 不要彎腰提重物/搬任何東西,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不要騰空彎腰(也就是背與大腿呈九十度),以免增加腰椎負擔,「彎腰提起一公斤的物品,腰椎就會承受五倍的力量,」周溫祥說。「搬舉物品時,記得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林伯威提供保護腰背的祕訣。4) 揹包包要平衡負重/很多人外出時喜歡揹大包包,周溫祥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三公斤,揹包包時仍要保持身體筆直,如果包包過重最好左右手輪流拎。背帶比較長的斜背包,揹的時候最好把包包放在腹部,不要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每天都必須揹很重的東西出門,最好能使用雙肩背包,讓背包重量緊貼著脊椎,平衡受力。5)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稍微往前彎/姿勢不正確,即使用力打個噴嚏也會受傷。建議打噴嚏或咳嗽時要讓身體往前彎,兩個膝蓋稍微彎曲,可減輕腹部和背部承受的壓力。(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忽視久咳未癒 小心恐致氣喘

忽視久咳未癒 小心恐致氣喘#打噴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秋冬交替季節,氣溫漸漸轉涼、日夜溫差大,據統計,每年到了這時節,因氣喘求診的患者就會增加到4成,流感疫情悄悄升溫,不少未按時服藥的氣喘患者也開始出現嚴重症狀,鼻水流不停、狂打噴嚏、有時還會咳嗽咳到喘不過氣來。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成功大學過敏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堯表示,氣喘患者的氣管很敏感,一旦得了流感,常會誘發氣喘,使病情加重,建議氣喘患者在流感好發季節,做好預防或施打疫苗,減少感染機率。平滑肌痙孿、黏膜水腫、黏液分泌過多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說明,氣喘患者的氣管容易因溫度變化劇烈而收縮失調,使得平滑肌發生痙孿、黏膜水腫、黏液分泌過多,進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的症狀,因此,每當天氣從熱轉涼時,患者只要吸入冷空氣,呼吸道就開始狀況百出。一咳就是1個星期、半夜咳醒忽冷忽熱的天氣,不只是流感病毒,感冒同樣不可輕忽,門診醫師觀察,這波感冒以咳嗽症狀最為嚴重,不少患者一咳就是1個星期以上,甚至半夜咳醒、白天上班上課無精打采,也讓許多氣喘的患者出現誤解,以為自己久咳不癒是感冒引起。對此,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分析,氣喘引起的咳嗽好發在清晨或半夜睡覺時,感冒則沒有時間上的規律性,且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在2到3周就能痊癒,當感冒症狀拖了超過1個月都不見好轉,就應進一步找出原因,臨床上,平均每10位久咳者中,有1~2位確診為氣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