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

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

長期腹瀉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作祟#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個人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急性發作恐脫水休克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李炯宏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轉目前尚不清楚,推測可能與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飲食、種族、藥物誘發等因素有關。據統計,潰瘍性結腸炎在已開發國家案例較多,台灣患者人數也逐年成長,據健保署資料顯示,潰瘍性結腸炎重大傷病卡發卡人數為3260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男女比例相近,好發於學生、年輕上班族等族群,但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仍有機會罹病。李炯宏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的急性發作症狀為發燒、大量血便,恐導致脫水、休克、腎功能變化、血紅素下降等。診斷會安排做內視鏡檢查,按壓肚子可能有類似腹膜炎的表現。患者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最後恐需要開刀。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表現較輕微,可能會出現無疼痛感的血便,因為是直腸出血,故血色會偏紅,血便的狀況會隨著出血量而加深顏色。盛行於已開發國家 好發年輕族群在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較高的國家,若年輕人反覆出現不會痛的血便,又無痔瘡徵兆,醫師們便會懷疑為潰瘍性腸炎。但在台灣因盛行率不高,通常會安排內視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抽血等來診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李炯宏醫師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很難單靠內視鏡影像就確診,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能有多種疾病會看到類似表現,故需透過病理切片排除一些特殊狀況。抽血檢驗也可幫助診斷,但沒有單憑哪個指標即可百分之百確診潰瘍性結腸炎。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拼湊各種線索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且往往要反覆發作數次後,才能正確診斷。低估病情停藥 結腸炎反覆發作急性潰瘍性結腸炎需要使用抗發炎藥物、高單位類固醇,甚至需住院以靜脈注射施打類固醇,搭配免疫調節劑,若仍無法改善,會建議改用生物製劑治療。若併發腹膜炎,可能要開刀把嚴重發炎的大腸切除。李炯宏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若能以藥物控制發炎,後續併發穿孔、廔管、甚至大腸癌的機會都會降低。生活上作息盡量避免熬夜,規律的生活有助於控制病情。李炯宏醫師指出,有些患者容易低估病情,自覺「我今天沒有症狀,為什麼還要乖乖地服藥?」一旦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忘記定時服藥,一段時間後症狀就逐漸復發,這樣反覆發作,對患者病情控制較不理想。(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少女吐膽汁 竟因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少女吐膽汁 竟因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身高157公分但體重僅36公斤的16歲陳姓女童,出現發燒、腹痛與拉肚子症狀,家長認為是遭罹患腸胃炎的妹妹所感染,3天後仍未改善且開始產生嘔吐症狀,還吐出疑似膽汁的墨綠色液體,父母親趕緊送女童就醫。經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女童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為了讓女童能儘早復原並外觀不要留下大疤,於是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週即出院返家休養。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恐爆瘦要人命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表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並不常見,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居多,但較少於成年前作出診斷;人體十二指腸會經過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的夾角處,當原本撐開夾角處的堆積脂肪消失或先天結構異常時,就會造成十二指腸遭兩動脈夾住而形成腸阻塞,所以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導致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症狀以肚痛、腹脹、嘔吐與食慾不佳等,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電解質異常或腸壁壞死等。郭敏勇主任指出,女童因為腸阻塞情形嚴重,並考量外在美觀,所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大傷口,僅在女童腹部留下三個小切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後段處切除,直接將其連接至空腸,使其食物能直接從胃部進入腸道使之營養正常吸收。達文西手術更細膩精準達文西手臂的強項是在狹窄的體腔內還可活動自如,完成手術,因此婦產科、泌尿外科、一般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以及大腸直腸外科廣泛應用。目前醫界公認最適合用達文西手臂的手術是攝護腺癌。透過達文西手術系統精細的仿真手腕器械及3D高解析度放大影像效果,能幫助外科醫師避免不必要的手部顫抖消除,以更細膩精準的動作執行切除、修補和縫合…等步驟。目前仍屬於自費手術。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少見,大約每1千人出現1到3名,女性比男性多,10到39歲的女性最頻繁。建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忽略有機會因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異常、胃出血甚至穿孔造成死亡。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以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

夏天飲料不離手 這3類易拉肚子

夏天飲料不離手 這3類易拉肚子#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明明沒有生病,但卻經常拉肚子,令人不勝其擾,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食物或是飲料所導致。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旦吃了太辣、太油的食物,或者是暴飲暴食等等,很容易引發腹瀉。吃了平常不太接觸的食物,就容易搞壞肚子,大便也變得像稀泥一般,有過這種經驗的人想必也不少吧。不過,我們日常隨手可得的食物之中,其實有些也會造成腹瀉。1)牛奶 :乳糖不耐症所造成的腹瀉會讓人腹瀉的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牛奶了。想必有很多人一想到牛奶就會聯想到肚子不舒服,基本上喝了牛奶肚子就會作怪的人,很可能就是有「乳糖不耐症」的問題。牛奶裡頭有一種糖類稱為「乳糖」,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主要是因為用來分解乳糖的消化酵素不足,一旦一口氣喝下太多牛奶,肚子就會開始變得怪怪的。乳糖不耐症屬於體質問題,無法治癒,但是沒有人可以完全不喝牛奶,所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不要一次喝太多牛奶,就可以避免腹瀉的問題。2)酒精 :酒類是強力的瀉藥日常生活中,會引發腹瀉的食物相當多,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酒精類飲料了。由於酒精類飲料會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在喝了太多酒精類飲料之後,很容易產生腹瀉。在我服務的久里濱醫療中心裡,設有專門治療酒精依存症患者的門診,而為此住院治療的患者,幾乎百分之百都有腹瀉的症狀,而一旦開始執行戒酒治療之後,他們就全都轉為便秘了,真的令人感到非常驚訝。由此可知,酒精真的是強力的瀉藥啊。3)咖啡 :咖啡攝取過量的問題應該有很多人喜歡藉著喝杯咖啡的機會稍微喘口氣吧。不過因為喝咖啡有可能會導致腹瀉,反而會讓自己沒辦法好好休息,但似乎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做了本末倒置的事情。有很多人在餐後會習慣來杯咖啡,因為覺得喝咖啡可以「幫助消化」。的確,咖啡會刺激腸道的蠕動,所以具有促進排便的效果,很多人在喝了咖啡之後會感到舒暢許多。冰咖啡喝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如果是餐後開開心心地喝一杯,以喝的量來講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不過,若是選擇喝冰咖啡,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冰涼的咖啡比起溫熱的咖啡更容易入喉,所以很容易不知不覺喝過頭,最後導致腹瀉。在美國及歐洲等地,人們很早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不過長久以來一般人並不喝冰咖啡,iced coffee這個英文名詞,可是近期才流行起來的。大家可能都認為歐美人在日常生活中喝很多咖啡,但其實他們只是藉著喝點義式濃縮咖啡、卡布奇諾或是拿鐵等,轉換一下心情罷了,實際上所喝的量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多。然而,日本人就是真的很愛喝咖啡了,一天要喝下好幾杯冰咖啡的人恐怕為數眾多。況且,跟熱咖啡比起來,冰咖啡可以毫無困難地大口大口暢飲,很多人一天甚至當作冷飲喝好幾杯。喝那麼多冰咖啡,而且又是冰涼的飲料,造成腹瀉也就不令人意外了。一般說來,若造成腹瀉的原因是食物,除了極端的乳糖不耐症或過敏症狀之外,只要攝取的量能夠控制在「適量」的程度,就可以好好享受美食所帶來的樂趣,並且不會損及健康。(本文摘自/過敏的腸子/世茂出版)

講座/腸胃保健用藥

講座/腸胃保健用藥#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外出旅遊最常碰到「水土不服」,例如拉肚子、便祕、腸胃絞痛、消化不良、及脹氣。親朋好友相聚也免不了大魚大肉,腸胃容易出問題。建議準備一些腸胃用藥,對於輕微的便秘或是腹瀉都有幫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4/3(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藥師王昱文主講「腸胃保健(拉肚子/便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經常受腸胃問題困擾的民眾或病友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胃保健(拉肚子/便秘)時間:107年4月3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腹瀉大不乾淨 當心恐為大腸急躁症

腹瀉大不乾淨 當心恐為大腸急躁症#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中的壓力恐導致生理狀態大改變。一位50歲左右的女性受腸躁症困擾,下腹絞痛問題時常困擾她,每天最少會拉肚子5到6次,有時候甚至超過10次,甚至有時還嚴重到需要請假休息。其實在現在快速生活步調的社會中,大腸急躁症也許不致命,但卻會在社交、人際關係上令人大感困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 台灣發生率約 17%~22%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昱勳表示,許多人都有腸胃道功能方面的問題,像上述這位婦女有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的表現,就是典型大腸急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最常見的症狀。北美調查指出,約有10~15%的人患有大腸急躁症,其中以年輕女性的發生機會最高。台灣的發生率約17~22%,不過男女之間的發生率並沒有差異。腹瀉又便祕 排便不乾淨的感覺民眾注意,出現這些警訊要當心!大腸急躁症主要表現的徵狀為慢性腹痛與排便習慣改變,其中慢性腹痛主要以絞痛感為主,腹痛的發生可能與情緒或飲食有關,在排便之後症狀則會改善。排便習慣改變則是可能會有腹瀉、便秘或是兩者交替出現的情況,也會有排便不乾淨的感覺。若民眾有每週至少1天反覆性的腹痛,持續超過3個月並有排便次數改變、排便型態的改變就很有可能為大腸急躁症的警報,此外,體重減輕或抽血結果異常(貧血、發炎或電解質異常)的民眾也要有所警覺。少吃容易產氣類的豆類、洋蔥、胡蘿蔔飲食上的控制非常重要,多產氣類的食物如豆類、洋蔥、胡蘿蔔、香蕉等,可能會惡化腹痛的症狀,酒類與咖啡也應儘量避免食用,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也應減少乳糖攝取。如果症狀無法改善或是已經影響到生活,則可以使用藥物治療,而藥物的種類根據便秘或是腹瀉的症狀來做調整。此外,改變生活型態與壓力調適,多多從事運動也會對症狀改善與減緩症狀惡化有所幫助。吳昱勳醫師表示,這位婦女改變飲食習慣與接受藥物治療,大便的次數已經有明顯地減少,雖然每天仍有2到3次的排便,但已不至於影響生活而且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因此,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建議可以先到腸胃科門診與醫師討論後,接受相關檢查與配合治療,學習如何與自己的腸胃道相處,重新找回健康與自信的生活態度。

2招助放鬆 橫膈膜內臟伸展操必學

2招助放鬆 橫膈膜內臟伸展操必學#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像這樣諸如「心律不整」、「上氣不接下氣」、「便秘」、「腰痛、腰閃傷」、「拉肚子」等,乍見似乎沒有任何關連的症狀,卻全都與橫隔膜的動作有關連,很不可思議吧?當然,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還是請醫師診療。但是如果醫師檢查不出個所以然,卻出現心律不整的情況、不是貧血卻常氣喘吁吁、想不出什麼相關原因卻持續便秘或拉肚子時,就很可能是橫隔膜不動所造成的。此時,請嘗試看看接下來要說明的「橫隔膜的內臟伸展操」。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1 垂直水平、手肘直角法1) 坐在椅子上。2) 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手掌向後。3) 讓上半身前傾約10度。4) 保持此姿勢,緩緩做深呼吸3次。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橫膈膜的內臟伸展操2 45度前屈法1) 與桌子距離約30公分,坐在椅子上。2) 撐起骨盆,手臂水平伸直,手肘彎成直角。3) 以該姿勢,順勢讓上半身前傾45度,手掌撐住桌面。4) 保持該姿勢,緩緩深呼吸3次。此時,請意識到肋骨後側的擴張。5) 後方肋骨位置不動,以橫隔膜後側得以伸展的狀態,慢慢挺起上半身。(本文摘自/3分鐘解決身體的問題/平安文化)

水解奶粉減少寶寶腹瀉?醫:加益生菌有助緩解

水解奶粉減少寶寶腹瀉?醫:加益生菌有助緩解#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生兒對牛奶過敏加上腹瀉,造成新手爸媽十分困擾,使用完全水解奶粉雖然可以有所幫助,但仍然有部分新生兒會持續一段時間有糞便性狀偏稀的現象。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合併益生菌與完全水解奶粉可改善新生兒對牛奶過敏耐受性(Tolerance acquisition)。完全水解奶粉搭配益生菌株LGG 緩解牛奶過敏寶寶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安琪醫師表示,完全水解奶粉對於牛奶過敏的新生兒來說是首要選擇,但是在臨床上仍有一部份的新生兒仍持續有糞便性狀偏稀的現象,常讓新生兒父母手足無措。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國際細菌生態」期刊的文獻指出,一種常用的益生菌菌株「LGG」可影響腸道菌叢組成的結構,促進丁酸生成,利於調節腸道黏膜表皮細胞之天然屏障功能。另外在「過敏臨床免疫」期刊,刊載該研究挑選對牛奶過敏的新生兒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完全水解奶粉,一組再額外加上LGG益生菌株,經過半年時間的觀察,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加入益生菌株LGG之新生兒對牛奶過敏耐受性(Tolerance acquisition)比未加入的高出1倍之多,證實益生菌株LGG會正向影響牛奶過敏寶寶腸道中相關之腸道特定菌叢的比例及分佈。  益生菌株LGG影響腸道功能 丁酸是關鍵陳安琪醫師補充說明:「丁酸是一種短鏈脂肪酸,從過去的研究得知,主要是供給腸道中有益菌的營養來源,針對牛奶過敏的新生兒給予完全水解奶粉,再額外加上益生菌株LGG,可以促進特定腸內菌,這是和製造丁酸有關。LGG為一種很好的益菌,有助健全腸道功能,對於孩童腸胃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由於完全水解奶粉屬於特殊配方奶粉,所以欲讓寶寶嘗試前,務必請教專家意見。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餘悸猶存,陳安琪醫師提到,看診時如果有家長詢問,通常會強調確認益生菌株來源、劑量、製造廠,以及有無臨床實證來做為選擇考量,除能更符合期待,在食用上也能更為安心。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

狂瀉不止!原來是神經內分泌瘤作祟#拉肚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大明(化名)連續腹瀉一個月,嚴重到一吃東西就跑廁所,看了多家腸胃科診所,大腸鏡、胃鏡檢查都顯示正常,卻仍天天狂瀉超過五、六次,影響平日工作與生活甚鉅。最近一次送醫,是因多日未進食,造成體重下降、暈眩後緊急送入急診室施打營養針。身體虛弱不宜手術治療 注射長效型體抑素減緩症狀嘉義長庚副院長兼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冠德描述:「該患者從腸胃科轉來血液腫瘤科,經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一公分左右的腫瘤,切片後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但因患者症狀嚴重,且體重過輕、體力很差,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施予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接受治療後,患者腹瀉狀況明顯減緩,且恢復正常進食,一個月後身體狀況改善,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整體治療結果良好。」神經內分泌瘤難確診 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為治療重點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賈伯斯而逐漸被大眾認識,李冠德醫師指出,但因患者的症狀如腹瀉、腹痛、咳嗽、盜汗及熱潮紅等,與一般腸胃疾病或更年期症狀類似,容易遭忽略或混淆,「這類患者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診,且有超過一半的患者確診時腫瘤已經轉移。」診斷神經內分泌腫瘤必須靠醫師的臨床經驗,而民眾自身也要有所警覺,如今診斷工具進步,「生物標記平台」能幫助早期診斷、監測治療的成效,但要確診及確認惡性度仍需採病理切片。李冠德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最根本且能根治的方法,對於無法切除或已經轉移者,治療重點則以症狀治療及延長壽命為主。「化學治療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普遍反應不佳,近年診療上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或口服mTOR抑制劑,可有助緩解功能性症狀、延緩腫瘤惡化速度、延長存活期。」研究證實,使用長效型體抑素類似物,除可有效紓緩功能性症狀外,對於原發部位於間腸(mid-gut)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可延緩腫瘤惡化時間達15.6個月,目前已是國際治療的標準方針。李冠德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是需要長期抗戰的慢性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因此,若有類似更年期症狀、長期失眠、腹瀉、腹痛等情形,且持續一年以上者,要有所警覺,儘早確診接受治療,才是防治的關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