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容易出現「聽力退化」的現象,例如電視聲音、家人說話聽不清楚。根據WHO報告指出,75歲以上則是每2人幾乎有1人聽損,85歲以上更是接近一半的人有聽損,然而聽力損失竟與失智風險有關?醫師表示,若家有老年族群若出現失智、重聽相關症狀,一定要多加注意。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容易出現「聽力退化」的現象,例如電視聲音、家人說話聽不清楚。根據WHO報告指出,75歲以上則是每2人幾乎有1人聽損,85歲以上更是接近一半的人有聽損,然而聽力損失竟與失智風險有關?醫師表示,若家有老年族群若出現失智、重聽相關症狀,一定要多加注意。
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口述個人生命歷程,可喚起長者的正面情緒,進而重拾昔日的光榮與自信。回憶自己一生中曾經創造過的美好經驗與價值,不論是對失智症者或是一般高齡長者,都是好處多多。失智症目前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藥物的幫助也相當有限,還需要搭配運動、社交、認知訓練等非藥物治療來協助減緩退化。
秋冬換季皮膚易乾癢、流失水分,更需勤勞保濕!醫師指出,想選用有保濕功效的保養品,可選擇含有「神經醯胺」成分的產品,相較A酸、A醇、玻尿酸等明星成分,到底神經醯胺是什麼?建議哪些人使用?口服神經醯胺會造成失智症風險又是真的嗎?《優活健康網》針對神經醯胺正確保養觀念,整理6大QA一篇看懂。
要接長輩過來同住,還是讓他自己住在熟悉的老家?這一直是許多子女煩惱的照護問題,尤其隨著長輩年紀大,逐漸出現記憶力、認知功能衰退等失智症狀,到底該怎麼做才最好,同時又不造成父母與子女雙方的負擔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4面向可作為衡量標準,幫助子女依照自身情況,做出最適切的決定。
台灣電影名導侯孝賢被證實罹患失智症,已從電影界退休,但失智症有許多前兆,包含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退化、健忘等,許多人常把健忘和失智症狀混淆,到底兩者該如何辨別?《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1表列出失智症10大警訊,提供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失智症,有助維持高齡長輩的生活品質。
許多長輩忘記事情,總會擔心是否為失智症的前兆?事實上,突然「忘了」可能只是心不在焉。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失智症醫學權威劉秀枝於《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一書中,分享老年所需的醫療知識,包括獨老心態的建立、保健與預防,幫助民眾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近日電影圈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曾被《紐約時報》盛讚為「台灣最偉大電影人」國際名導侯孝賢因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失智,不得已宣告退休,《刺客聶隱娘》恐成最後執導作品。很多民眾常會以為人老了就會失智,而錯過早期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優活健康網》特整理以下10個警訊,教您如何分辨正常老化與失智症的不同。
隨著家中高齡長輩退化、失智情形逐漸明顯,咀嚼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該如何幫助吞嚥困難的失智長者進食、準備食物?介護食品又該如何選擇才能兼顧營養?《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供吞嚥困難的「飲食照護7招」,幫助防止嗆咳及吸入性肺炎,讓長輩吃得有食慾,也能有尊嚴,並建議介護食品在選擇上應注意「3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