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

背痛、髖部疼痛 恐是腳底關節出問題

背痛、髖部疼痛 恐是腳底關節出問題#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身體的重量是經過全身的骨骼往下分布直達腳後跟。然而,身體各部位的排列,則是從腳板一路往上影響到頭部,順序剛好相反。如果我們平時的站姿習慣外八,會使腿骨扭曲,並沿著小腿一路向上影響,使膝關節、髖關節和脊椎也跟著扭曲。換句話說,只要腳板骨骼歪了,所有在它上面的骨骼排列都會受到影響,並出現問題。腳底板關節出問題 恐致髖部疼痛、背痛腳板有26 塊骨頭,每塊骨頭之間的關節都必須維持在正確位置上,身體排列才能維持理想狀態;只要任何關節位置不對,旁邊的關節和肌肉就會因不平衡而產生壓力。腳板關節位置不正確造成的影響,會沿著腿部向上,最終造成足底筋膜炎、腳踝痛、膝蓋痛、髖部疼痛或背痛。當身體排列維持在理想狀態,不管從大腦到肌肉,或從大腦到各器官,所有的神經迴路都可溝通順暢,且效率良好。這樣的迴路狀態,也是讓我們的免疫力良好、身體健康有活力的關鍵。此外,讓我們在活動時,關節能安全、順暢的滑動,不會有罹患關節炎的顧慮。即使進入老年,依然能擁有健康強壯的關節,完全不需擔心。長期穿著鞋子 疏忽踝關節、腳底板健康大部分的人(連運動員也不例外)都沒有意識到,腳底板(包含腳趾)和踝關節在全身活動力上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大多數的運動員一年365 天,天天都穿著跑鞋、靴子,甚至是溜冰鞋,從來沒有把鞋脫下來,好好訓練腳底的好幾百條肌肉。長期疏忽的結果,就是踝關節和腳底板會「鎖死」(提前衰弱無力)。許多頂尖運動員,或是到週末才瘋狂運動的人,他們的腳底板、小腿肚和脛骨內側肌肉都很疲弱,這可能導致脛痛症候群、骨盆與髖部肌肉發炎,或是背部痙攣。如果有人肩膀、背部或髖部疼痛,問題幾乎都可追溯到腳底和腳踝,往往是這兩處的活動力已先受限。很多時候,只要先解決腳底板的問題,其他部位的問題自然就消失了。腳趾頭不靈活 是腳底肌肉緊繃的表現如果你的腳趾頭不是很靈活,那幾乎可以確定,你從腳底板到手指頭的肌肉都會因連鎖反應而緊繃。連鎖反應影響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炎,每個人發作的部位不同。不過,背部痙攣和髖部疼痛,幾乎是所有腳踝無力、腳底板活動力差的人都無法倖免的。腳底板和腳踝疼痛可能造成全身的問題,加強腳底部位是一切的基礎。只要好好強化腳底肌力和柔軟度,就可有效紓解多種疼痛。(本文摘自/零痠痛益身操/天下文化)

久站工作小心!足底筋膜易發炎

久站工作小心!足底筋膜易發炎#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人早上腳一落地,腳後跟就像被針紮到般刺痛不已,忍痛多走幾步後,狀況似乎就能緩解。只是一整天工作或運動,舉步維艱的疼痛又出現,令人備感困擾。小心出現上述症狀,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足底筋膜炎常見於久站、久走或扁平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欣蓉表示,足底筋膜是腳底的筋膜組織,連接跟骨和5個腳趾骨。平常站立、走路或跑步時,足部承受全身體重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足底筋膜相當於避震器的角色。隨著年齡增加,足弓及足底的韌帶與肌腱退化,支撐更依賴足底筋膜,長期可能發炎。足底筋膜炎常見於需要長時間站立行走的人,或是足部結構異常,如扁平足、空凹足的族群。穿氣墊運動鞋、避免踩踏硬地 能改善症狀李欣蓉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的診斷除了病史詢問,觸診時可在足底發現壓痛點,疼痛感可能順著足底延伸。肌肉骨骼超音波也是診斷工具,可直接看到足底筋膜的厚度是否明顯增加、有無顏色變化或不連續情形,還可檢查附近構造,排除跟腱病變或其它病灶,而X光可用來排除骨頭及關節問題。足底筋膜炎容易反覆發作,急性期除了休息及使用口服消炎藥,還可配合復健儀器治療,像是超音波、經皮電刺激、雷射或震波都有不錯的效果。平常也要對足部進行訓練,建議每日執行足底筋膜按摩術、足底筋膜牽拉術、小腿肚伸展術,減少復發頻率。還可從生活調整下手,包括減重、穿治療性鞋墊及有氣墊的運動鞋,減少在硬地跑跳踩踏也能改善症狀。

足底筋膜炎不簡單!5大問題須考量

足底筋膜炎不簡單!5大問題須考量#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全身筋膜是相連的,受傷時並不能只處理引起疼痛的那個點。以足底筋膜炎為例,從前的觀念認為:足底筋膜是單純一個肌腱筋膜點發炎,以及足跟骨刺的問題。其實並非如此單純。足底筋膜炎除了發炎點的疼痛之外,更像是一種過度使用的退化性肌腱炎,並且與足底肌肉、小腿肌肉的筋膜之間拉扯的力量有關。足底筋膜炎 與體重過重、高足弓有關因此,體重過重、過度使用、小腿緊繃、扁平足、高足弓的因素皆要考慮進去。堡醫師在診間檢查足底筋膜炎患者時,除了發炎的肌腱點外,也會檢查是否有高低足弓、足部小肌肉、小腿後側及前側筋膜僵硬的問題。現代筋膜學說發展後,我們漸漸了解:腳底前後側的筋膜、小腿後的筋膜都是相連的。此筋膜甚至相連到內臟、頸部以及頭部!全身筋膜彼此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有時頭痛需醫腳,腳痛反而要看頭!許多人在下肢筋膜改善後,腸胃功能、骨盆、頸椎問題也一併好轉了。足底筋膜受損 需擴及小腿、大腿伸展治療足底筋膜炎成因,是累積性的筋膜使用過度造成緊繃問題,治療時除了針對肌腱附著點(著骨點)外,還需要放鬆鄰近筋膜張力,以及矯正身體力學的問題,也就是扁平足、高足弓要合併一起治療。每天日行萬步,若造成足底筋膜再次受傷,破壞大於重建速度,當然無法康復。足底長期承受全身的重量,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足部不健康的人,肩頸、背部遲早出現問題!足底筋膜炎其實不是只有單點的問題,還牽涉到:1) 肌腱炎單點治療/儀器治療、震波治療、增生療法。2) 周圍筋膜的治療3) 足底的伸展放鬆+小腿筋膜、大腿後側筋膜的伸展放鬆4) 生物力學的改善/是否一併處理扁平足、高足弓?5) 動作控制/臀肌是否短縮、睡著了?(本文摘自/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如何出版)

踏地像踩針 治療師教3招緩解!

踏地像踩針 治療師教3招緩解!#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5歲的運動用品店員工平時工作需要不停走動,導致走路時後腳跟及前腳趾都會很痛,某次睡醒一下床,腳底竟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平時走路甚至連小腿都會抽痛抽筋。本以為是單純肌肉疲勞抽筋,忍了3個多月才就醫,醫師才發現是常見的「足底筋膜炎」,建議平時可做小腿及足底伸展,加上訓練小腿後側肌群運動,利用3招運動緩解、避免刺痛上身。電療、熱敷放鬆肌肉 加上震波治療才緩解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君表示,這名患者症狀嚴重時整個腳掌都劇痛不已,醫師讓他接受電療、熱敷及雷射等物理治療1-2個療程,以止痛及放鬆肌肉,再加上自費震波治療3次,進行深層的治療,這才逐漸緩解他的疼痛。筋膜長期受力、小腿肌肉緊繃容易發炎陳美君治療師指出,足底有個扇形的結締纖維,就像是人體天然的避震器。當筋膜長期受力、小腿肌肉較緊時,就容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工作常需要久站、久走或運動過當的人要特別注意。陳美君治療師另外提供3招運動,以伸展小腿肌肉及足底筋膜,並訓練小腿後側肌肉群,不只在平日可以練習,足底筋膜炎發作時也可以緩解不適:1) 小腿肌肉伸展運動/採弓箭步姿勢,痛的腳放後側,雙腳腳跟著地,身體向前傾,感覺小腿後側肌肉拉緊,維持15秒,放鬆,伸展小腿後肌。重複15次,一天3回合。2) 足底筋膜伸展運動/採坐姿,一腿膝蓋彎曲置於另一腿上,手指握住腳指,另一手放在腳跟,將腳指往身體方向扳,感覺腳底有些微酸痛,緊繃感,維持15秒,放鬆,伸展足底筋膜。重複15次,一天三回合。3) 訓練小腿後肌群運動/雙腳墊腳尖約3秒,每天做20下,以訓練小腿後肌群。

下床踩地就像踩到針 足底筋膜炎害的

下床踩地就像踩到針 足底筋膜炎害的#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63歲的王姓婦人出國旅遊後返家一覺醒來,左腳一下床就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只要走路足跟就會劇痛,有時連前腳掌都痛,患者只好跛著腳去做腳底按摩來放鬆,經醫院診斷後才確定腳踩的就痛的症狀是因為得到足底筋膜炎,經過震波及物理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腳跟內側踩地、足底局部按壓有刺痛感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蔡欣容指出,當足底筋膜受到過度的牽拉與傷害時,在筋膜連接跟骨的位置產生退化性甚至發炎而引起疼痛,便形成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有時還會延伸到小腿產生緊繃與痠痛。足底筋膜炎典型的症狀是即使在休息過後再開始行走的前幾步也會特別感到疼痛感。運動過後疼痛感雖然會減緩,但久了之後,症狀又會明顯起來。對足底局部按壓有刺痛點,疼痛的位置在跟骨前緣往足底內側延伸。台東馬偕醫院骨科醫師簡愷廷表示,足底筋膜炎不是退化症狀,而是腳底反覆受傷,是一種慢性發炎症狀,痛的特點為起床後腳跟內側踩地會感到刺痛,建議起床前先在床上熱身,伸展過後可得到舒緩。接受體外震波治療 9成患者不再復發簡愷庭醫師表示,高足弓、扁平足及足底畸形的民眾為足底筋膜炎的好發族群,另外,長跑的跑者、需要常跳的運動選手、農夫、老師及搬運工人都容易好發足底筋膜炎都要當心因反覆受傷增加足底筋膜炎發生的機會。蔡欣容治療師表示,臨床上統計,接受體外震波治療足底筋膜炎的病患,有9成以上的治癒率,也有9成的人不再復發。在治療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休息或冰敷。或先接受徒手物理治療以增加踝關節、小腿的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並視情況搭配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此外,蔡欣容組長並示範平時可以做的兩招居家足底牽拉運動,藉由放鬆腳底的肌肉與筋膜,有效防止復發。:‧    第一招「靠牆弓箭步」:面向牆站立,雙手按在牆上,以弓箭步站立,切記腳尖向前,腳跟不可離地,身體向前傾,維持十秒,重複動作十次。‧    第二招「踩滾筒運動」:坐著時,利用患側腳踏在鐵罐上,滾動鐵罐(或高爾夫球、網球),時間約5-10分鐘,藉以放鬆足底筋膜。 

步步痛苦! 擾人的足底筋膜炎

步步痛苦! 擾人的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45歲的男性,和家人一同出遊爬山之後,右足感到疼痛無法行走約兩週,經醫師診斷後確定為足底筋膜炎,服用藥物及復健治療後逐漸改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醫師符民意表示,足底筋膜位置連接跟骨和趾骨,是足部吸收震動能量的主要結構,如果足底筋膜承受過度的牽拉或傷害時,會產生退化甚至發炎疼痛。足跟會發生劇痛 好發於扁平足足底筋膜炎症狀是長時間休息後,開始踩踏行走時,足跟會發生劇痛,例如早上下床的第一步,多走動幾步後會較為緩解,但走多走久後,疼痛又會再次加重,且部位大多在足跟偏內側,好發於足底受力不平均,如扁平足或高弓足,足底承重負擔較大,例如體重過重或久站久走的臨床上,可運用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來確認足底筋膜是否有厚度改變協助確定診斷,而足部X光檢查是否有跟骨骨刺,則不見得和疼痛有關。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 例:跑步或行走符民意醫師指出,大部分病患可以藉由治療得到改善,首先,要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例如跑步或長時間行走),並且在活動完立即冰敷痛處,也可到復健科接受物理治療,例如超音波、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病況嚴重時,可用局部注射改善,符民意醫師也提供民眾3招簡單的足底運動:1) 弓箭步或用浴巾牽拉前腳掌,來伸展阿基里斯肌腱,每次維持20秒,反覆10次為一組,每天做3組。2) 腳掌往外往內翻轉,以伸展足底筋膜。3) 腳底滾球按摩,以坐姿用腳底來回滾動高爾夫球或圓棍,每次3到5分鐘,每日2至3次。此外,如有高足弓或扁平足,可以用矯正鞋墊加強支撐,或減重以達到減輕足部負擔效果,足底筋膜炎很擾人,但只要適當改變運動型態,並且及時接受治療,確實復健並堅持自我足部照顧伸展運動,一段時間後又可以健步如飛。

腳底痛別錯當足底筋膜炎 4招助舒緩

腳底痛別錯當足底筋膜炎 4招助舒緩#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5歲的王小姐足底疼痛多年,還不時有灼熱脹痛感,且越來越頻繁,影響生活上班作息。她曾嘗試中西醫治療及其它敷草藥等傳統療法,都被告知是足底筋膜炎,治療效果卻不盡理想。後來找到脊椎外科楊椒喬醫師,經診斷她是椎間盤突出造成腰椎神經壓迫,這才是導致她足底疼痛的真正原因。腰椎神經壓迫 下背一路痛到足部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林禮立表示,像王小姐這樣長期為足部疼痛所困擾,像這樣患部有長期持續性疼痛、痠麻脹或灼熱感,甚至是疼痛點的變換,多數都跟神經有很大的關連,當受壓迫神經所反射影響的部位剛好與足底筋膜炎疼痛部位相近時,就很容易被誤判為足底筋膜炎。林禮立表示,通常腰椎神經壓迫時,疼痛特別容易沿著下背到臀部和大小腿的後側部份。麻痺或肌肉無力會沿著坐骨神經的路徑往下到腿或腳部。而腰椎神經壓迫時可採用物理治療來對神經作放鬆、減壓與延展,林禮立指出,主要針對因壓迫造成緊繃的肌肉放鬆,使用熱療、電療、牽引的方式來增進肌肉彈性與延展度,再配合徒手治療,對神經做減壓與延展,增加神經本身的延展,釋放受到擠壓的空間。同時他建議可輔以居家運動來維持治療的效果,包括有4大保健動作:●動作一/腰椎活動,雙側轉動:仰臥,屈起兩膝,往左右慢慢擺動,來回進行10-20次。●動作二/腰椎活動,單邊轉動:仰臥,屈起右膝,緩緩將右腳放於左膝旁,從左手右膝慢慢拉往後方,停留10秒後放鬆,重複進行5次。●動作三/仰臥抱膝:仰臥,屈起兩膝,兩手抱膝,往胸口方向壓,停著約10秒號放鬆,重複進行5-10次。此動作僅適合在坐骨神經線發炎受到控制後,由物理治療師確認後方能進行。●動作四/舒展大腿後肌肉與坐骨神經線:坐床邊,一腳在床上伸直、一腳踩地,慢慢伸直膝關節到後腿肌肉感到微微拉緊,停留10秒後放鬆,重複進行5-8次。此動作僅適合在坐骨神經線發炎受到控制後,由物理治療師確認後方能進行。

忙生意久站 婦足底筋膜炎下不了床

忙生意久站 婦足底筋膜炎下不了床#足底筋膜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九天連假剛過,大部份的人忙著享受歡樂時光,但是從事服務業者卻是最忙碌的時候,脊椎外科觀察發現,服務業者常因久站、久走,引起急性足底筋膜炎或是肩部肌腱炎等,醫師呼籲,從事相關工作前別忘做伸展運動,過程中,需定時舒緩身體,若身體已出現劇烈疼痛現象,請及早就醫。職業傷害 肌肉發炎疼痛不堪一名57歲的婦人,過年期間因忙著做生意,久站、久走的結果,一天早上醒來,右腳竟然痛得沒法站立,無法下床。原來她過度忙碌奔走的結果,引起了右腳跟腱炎及足底筋膜炎。另一名從事物流業的48歲男子,在過年期間忙著打包貨物出貨,趕工的結果,引起他的右肩劇烈疼痛,右手無法抬高或施力,就醫檢查發現自己罹患了急性肩部肌腱炎。服藥休息 幫助肌肉放鬆收治個案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阮威勝院長強調,足底筋膜炎是一種扇形的筋膜組織,長期承接身體的重量,經年累月下來,一旦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容易引起發炎,好發於久站者、扁平足或運動選手。當出現足底筋膜炎時,要盡量的休息,不要走動或是施以冰敷,從事可增加足底柔軟度及伸展跟腱的運動。至於肩膀肌腱炎,阮威勝醫師建議,可施以熱敷來延緩周圍肌腱及筋膜的疼痛,或使用醫師所開立的止痛藥,此外,施打體外震波將比較緊繃的肌肉打鬆,也可以幫助降低患部在活動中的不適感。服務業者常需要長時間站立,長久累積下來容易造成職業傷害,阮威勝醫師表示,工作前應有充分的伸展操,工作過程中也應適時紓緩放鬆,一旦出現疼痛等不適症狀,就應及早就醫,以及時獲得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