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李小姐在近日參加喜宴後3日開始發燒、咽乾,就診後確診新冠肺炎,檢測Ct值13,但服用西藥退燒後仍反覆輕微發燒,接著喉嚨痛、咳嗽、黃稠痰,並伴隨全身痠痛、頭重、倦怠乏力、吃不下等症狀,此外還出現了嗅覺喪失,令她更加擔心。
33歲李小姐在近日參加喜宴後3日開始發燒、咽乾,就診後確診新冠肺炎,檢測Ct值13,但服用西藥退燒後仍反覆輕微發燒,接著喉嚨痛、咳嗽、黃稠痰,並伴隨全身痠痛、頭重、倦怠乏力、吃不下等症狀,此外還出現了嗅覺喪失,令她更加擔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辦公室裡有同事正值更年期,每次都把冷氣溫度調到很低,因此秀珍只要一到夏天就特別煩躁,進出辦公室就像洗三溫暖般,多年下來,導致她外寒內熱,得了俗稱的「冷氣病」。體溫調節反應不及就會造成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夏天從戶外進入冷氣房中,在體內蓄熱還未完全散出時,又受到寒氣,使毛孔收斂而無法排汗散熱,就會出現「外寒內熱」的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陰暑」。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體溫調節需要時間運作,以因應環境變化,如果外在溫度變化過大,身體反應不及或反應過度,就可能造成傷害。典型症狀有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李敏醫師表示,陰暑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手腳緊繃、活動不順、肢體痠痛等,如果原來就有呼吸道方面的問題,可能被誘發或加重,出現頻頻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現象。此外,小朋友、老人家或慢性病患,因體溫調節機制較差,也容易好發冷氣病。4穴並用活血清熱李敏醫師建議,想提升抵抗力可從平日保健著手,每天利用零碎時間,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4穴並用,具有雙補氣血、通經活血、疏風清熱、驅邪散滯的功效。除了穴位按摩,預防冷氣病上身,每天要攝取足夠水分,從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最好穿上薄外套;在運動流汗後也不要立刻沖冷水澡或喝冰水。規律運動鍛練心肺、增強應變力此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很重要,可鍛練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應變力,並藉流汗排出體內暑熱,有氧運動、走路、八段錦、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輕微的冷氣病,可喝生薑茶解表散寒,幫助發汗解熱;蜂蜜水則有滋潤效果,緩解長期吹冷氣所帶來的乾燥感,但3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服用。若冷氣病症狀明顯,仍應就醫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身體會非常虛弱,若是不加以調養,往往會很難復原;除了多吃些營養的食物之外,中醫對於病後初癒就能幫上大忙。中醫師指出,病後調養會針對不同病況開給中藥內服,平常再加強穴位按摩,可使身體較快恢復元氣。五勞七傷六極 恐導致過勞死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積勞成疾的現象很常見,甚至偶有過勞死的病例發生。中醫師吳建東表示,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經常會有所謂五勞七傷六極的現象;門診中,就有人因為腸胃道手術後,經常腹痛腹瀉,腸胃消化不好,臉色蒼白沒有血色,就類似六極中的肉極。腸胃虛弱調體質 常用人參、西洋參、伏苓、白朮、甘草、黃耆吳建東醫師指出,對於腸胃道手術後的調養,中醫會加強脾胃功能,而且要少量多餐,盡量要吃好消化的食物,以及不要吃寒涼的食物,至於五臟虛損要調體質,並且是以內服藥為主,較少用到針灸,而會用艾草灸;而腸胃虛弱屬於偏脾勞證型,內服藥會開給人參、西洋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之類。常按摩穴位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大病初癒也可以按摩穴位來保養;吳建東醫師建議,由於平常工作太忙、太勞累,也容易老化比較快,或是大病之後都可能發生五勞七傷六極的問題,民眾應該要注意養生保健,平常可按摩穴位,常用穴位有肚臍附近的關元、氣海,以及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與三陰交(足內踝尖上三寸)。(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的反應、行動開始變慢,聽力變差,可能都是因為腦部退化造成的疾病,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藉由團體衛教講座,教民眾如何提升長者認知能力及延緩退化。本次的團體衛教活動,將由針灸科醫師張家綺主講「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歡迎家中有失智長輩或有興趣的民眾參加交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腦退化疾病的中醫保健與穴位按摩時間:106年2月16日 星期(四) 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臺瘋玩寶可夢,近期因眼睛酸澀、紅腫、疲勞不適來求診中醫希望輔助治療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玩寶可夢因長期保持低頭姿勢、加上遊戲本身具有在戶外環境下緊盯手機螢幕的特性,白天在戶外易增加被陽光紫外線傷害的機會,而晚上在黑暗環境下近距離看螢幕導致手機的強光直射眼睛,對眼睛的負擔更是雪上加霜。酸澀、容易累 眼睛肌肉無法放鬆長久下來除了容易肩頸酸痛,眼睛過度使用造成酸澀、容易疲累、眼睛肌肉無法放鬆、視物不清,更甚者可能會變成乾眼症、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高度近視等問題,要緩解症狀的方法基本上要養成正確的玩遊戲習慣,可以從以下4點做起:1) 每盯螢幕達20分鐘就要看較遠的地方或閉目養神讓眼睛的肌肉可以放鬆。2) 白天在戶外遊玩時要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等以減輕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3) 晚上在戶外使用手機時,應將手機螢幕亮度調低。4) 玩遊戲時將手機拿高,避免長期低頭的姿勢。疏緩眼睛不適 中藥加針或穴位按摩除了以上手機使用習慣的調整外,還可以搭配中醫的保養方法來達到減輕眼不適的目標,針對近年來龐大的低頭族群,更可以對於眼睛不適和肩頸酸痛的問題,著重進行疏緩,中醫緩解眼睛各種不適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為中藥加針灸或穴位按摩。指腹輕壓6~8次 避免直接按壓眼球使活絡眼周的氣血循環達到更好的效果,包括,肩頸區的風池、天柱、肩井等,手腳可按摩合谷、太衝穴等,穴位按摩前要注意,把手搓熱並洗乾淨,以指腹輕壓,每次按壓6~8次,只要按摩眼睛周圍穴道輕輕按壓,避免直接按壓眼球,穴位經專業中醫師施以實體針刺,或雷射針灸治療或運用肩頸區刮痧的刺激效果更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大學指考正邁入最後的關鍵時刻,因此,考生們各個戰戰兢兢,不分日夜的讀書,但這樣長時間的坐著看書,每當要起身時就會覺得肩頸痠痛、上半身肌肉僵硬及眼睛酸澀等,對此,臺北慈濟醫院提供穴位按摩及運動方式給民眾,幫助大家能是時的放鬆肌肉、舒緩疲勞。黃莉雯中醫師表示,民眾可運用唸書或考試的空檔花5分鐘的時間,利用食指指腹,依序按壓眼睛四周穴位,及後頸部的風池穴、肩頸、手部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達到聰耳明目、放鬆肩頸肌肉的效果。舒緩運動幫助民眾活絡經骨、釋放壓力另外,復健科邱佳儀醫師表示,長時間讀書不只造成眼睛疲勞、頭頸,更會使肩胛部位緊繃,所以,念書之餘也要活絡一下筋骨,放鬆身體將壓力排出體外,才更能專注,因此,醫師提供6招舒緩運動搭配口訣,拉拉轉轉拉拉,幫助大家在座位上也能放鬆肌肉,提升效率。1)拉/用右手將頭向右前方壓15~30秒鐘,再換左手將頭向左前方壓,左右兩側3~5次,以舒緩上斜方肌及提肩胛。2)拉/坐在椅子三分之一處,身體保持挺直,同時雙手向後拉住椅,維持15~30秒,重複3~5次,利用這個動作,可以拉開胸大肌、胸小肌以及肱二頭肌,使原本彎曲的脊椎與肩膀放鬆。3)轉/雙手搭肩成放鬆狀,兩手的手肘向前方中間靠近(越近越好)從胸前向上、向外畫8~10圈,重複此動作,雙手反方向地向前畫8~10圈,讓長期低頭人,利用雙手轉動,鬆開緊繃的肩頸。4)轉/坐三分之一的椅子,右手拉住右後方的椅背,左手則輕放在右側大腿外,背部挺直後,向右後方轉動,維持15~30秒鐘,約3~5次,幫助長期久坐不常更換姿勢的人,拉闊背肌與腹外斜肌。5)拉/坐三分之一的椅子,將右腳放在左膝上,身體向前傾呈現45度角後,向前向上拉引上半身,此時會感覺到大腿後方有痠痛感,維持15~30秒,若無法承受痠痛感,可縮短為10~15秒,次數為3~5次,可以改善因長時間坐太低或太硬的椅子所導致的臀部悶痛或痠麻。6)拉/背部緊靠椅子,雙手拉住椅背,輕抬大腿,停留3~5秒之後雙腳向下放鬆,雙腳不可著地,上下來回3~5,讓腹部核心肌群也運動一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節期間放假熬夜看電視、打麻將、玩遊戲,容易用眼過度、眼睛因而疲勞、乾澀!中醫師表示,引起乾眼症的原因,大多與肝腎不足及肝火上炎有關,因此提供一道滋養肝腎、滋陰養血的藥膳甜品和一套穴位按摩法,幫助民眾擺脫乾眼困擾、眼睛不疲勞,詳細食譜與穴位按摩法如下:● 「枸杞銀耳湯」/準備白木耳30g、枸杞5錢、紅棗10顆、桂圓5錢,接著將枸杞、紅棗、桂圓洗淨備用,需先將白木耳泡水30分鐘,再把白木耳剪成小塊後放入電鍋內鍋,內鍋加入適量水,外鍋則加1杯水進行悶煮,待電鍋跳起後再悶20分鐘;接著再加入紅棗、枸杞及桂圓,外鍋再加1杯水悶煮,待電鍋跳起後再悶20分鐘,即可食用。廖婉絨中醫師說,過年習俗會熬夜守歲,或是長時間看電視節目、熬夜通宵打麻將、玩遊戲,靈魂之窗備受損傷。對此,呼籲大家要適當休息,並傳授一套護眼的穴位按摩法,透過簡單動作,舒筋養目、消除眼睛疲勞。● 「護眼穴位按摩法」/先將雙手搓熱,按住雙眼、閉起眼睛休息1分鐘,接著手指按壓眼眶周圍穴位,包含精明穴、瞳子顟穴、承泣穴等,順著穴位的方向,每個穴位按壓6秒、反覆10次,即可達到行氣通絡、舒筋養目的效果,建議大家當眼睛痠澀疲勞時,可每隔1小時就抽空按摩一次。精明穴:在眼內角上方凹陷處。承泣穴: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下緣之間。瞳子髎穴:眼眶外側緣處,橫對瞳孔。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到農曆過年,家家戶戶免不了準備大魚大肉,一個年節下來,不僅體重往上飆高,也把腸胃累壞了。其實,想要在年節享受美食又要兼顧健康,中醫師建議,可以透過身體上的一些穴位按摩、緩和症狀外,再搭配爽口的洛神烏梅湯,促進腸胃消化吸收,去除肚子裡的肥油,也能健康快樂過好年。連續春節假期大吃大喝除了會發胖外,也可能因消化不良造成腹脹、胃酸過多、拉肚子、便秘等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王健豪醫師表示,想減輕胃不適症狀,可按摩掌管脾胃的穴位,來促進消化緩解飽脹的不適感。像是位於手肘處的曲池穴,按壓此穴位可促進腸胃蠕動;有便祕的人,按此穴位可以更順暢、腹瀉者多按也具有止瀉效果。而位於食指與拇指相交虎口處的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吃太飽出現噁心想吐,尤其伴隨頭痛時,按壓合谷穴可緩解,也有助腸胃收縮消化。穴位按摩+茶飲 過年不卡油此外,脹氣也是過年常見問題,吃太快,未細嚼慢嚥,或是邊說話邊吃東西,腸胃道充滿空氣,都容易發生脹氣,王健豪醫師建議民眾可按壓肚臍周圍的天樞穴,讓腸胃道血液循環變好,幫助腸胃道蠕動外;還有手腕的內關穴,位於距橫紋三指幅的距離,左右兩條筋的中間,也是助消化的穴道。另外,位於小腿前側的豐隆穴、足三里等胃經穴位,也是舒緩胃不適常用的穴位。除了穴位按摩外,花蓮慈院中醫部顏慶仁醫師也建議民眾,飯後可以來杯烏梅汁、洛神花茶去油解膩,但若是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的民眾,則不建議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