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

夏季陰部搔樣受不了嗎? 中藥坐浴幫妳解決

夏季陰部搔樣受不了嗎? 中藥坐浴幫妳解決#夏季

夏季溫度上升約36℃,相對濕度超過50%,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引起婦女陰道細菌性及黴菌性感染,75%女性曾有陰道黴菌感染經驗,5%會一再復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婦科主任廖麗蘭表示,夏季門診中,常見許多反覆不癒的白帶、陰部搔癢疼痛患者前往求診。女性在經血來潮、荷爾蒙多變的懷孕期、吃太多甜點生冷食物、糖尿病、藥物、失眠等情境下,陰道PH值較易偏鹼,患者一旦遭到偏好鹼性的念珠球菌感染,陰部搔癢腫痛和種種不適,就會和患者如影隨形。廖麗蘭指出,陰道炎在中醫屬於帶下範疇,對帶下過多的辨治,臨床上主要責之於濕,帶下多色白中醫辨證屬於脾虛,天熱食用生冷及過甜食物,導致脾胃寒濕,受損脾胃運化水濕功能失調,體內過多水濕,下注於陰道,潮濕環境容易導致細菌、黴菌滋長,而產生陰道發炎。氣候悶熱、濕度增高,更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而加重陰道濕熱環境,因此夏季陰道炎罹患率會因此增高。此外,情緒壓力大也是加重濕的產生因子,因為壓力會讓肝經氣機不順暢,間接影響脾胃消化及代謝水濕功能,而加重體內濕的因子。廖麗蘭說,在中醫治療陰道炎並非使用消炎抗菌藥物,而是思考如何讓身體將體內過多的濕除去,使用治療方藥如完帶湯、愈帶丸、苓桂朮甘湯等,方中以白朮、山藥為主藥,這兩味藥能強化脾胃散運化功能,使消化及代謝水份能力正常。蒼朮、車前子利濕幫助體內過多水份由小便排出。荊芥能散濕散熱。黨參補氣增加免疫功能。柴胡、陳皮疏肝解鬱緩解情緒壓力,肝經調達,水份運化功能正常,如此脾胃功能健全,身體氣機順暢,免疫功能正常,自然可以治癒難纏的白帶、陰癢問題。她說,除了健脾袪濕的內服藥物外,臨床上使用中藥坐浴,能較快速緩解陰部搔癢困擾。坐浴法是用藥物煮湯置盆中,讓病人坐浴,使藥液直接浸入陰道,可使藥液較長時間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並借助熱力,促使皮膚粘膜吸收,從而發揮清熱除濕,殺菌止癢療效。廖麗蘭將陰癢坐浴藥方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燥濕止癢方,適用於白帶色白、陰癢、白帶量多,組成為蛇床子、荊芥、白蘚皮、苦參根。蛇床子性味辛苦溫,有袪濕殺蟲止癢功效,外治皮膚濕疹、陰道炎引起的陰部搔癢腫痛。苦參根性味苦寒,能燥濕清熱殺蟲,治療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疥癬。白蘚皮性味苦寒,能治女子外陰腫痛,風瘡疥癬。第二種為清熱止癢方,適用於白帶色黃或黃綠,陰癢、陰痛、有異味,發炎較重的陰道炎,組成為蛇床子、土茯苓、黃柏、連翹。黃柏苦寒,能清熱解毒抗菌殺蟲,治陰部腫痛、黃綠色帶下。土茯苓性味甘淡平,能清熱解毒除濕,治療濕熱帶下、濕瘡等皮膚搔癢。使用方法為將藥材放於棉袋中,放入鍋中並加水3,000cc煮15分鐘,放涼約40℃,於洗完澡後坐浴約15分鐘,坐浴後直接擦乾不用再沖洗,持續5天,如此內服外浴就能讓外陰在夏季保持舒適乾爽。※帶下產生原因:

中醫治療皮膚癢疹 內服藥、外用藥一起來

中醫治療皮膚癢疹 內服藥、外用藥一起來#夏季

夏天來臨,天氣逐漸變熱,流汗多及陽光照射等刺激皮膚的因素增加,加上下雨潮濕,「濕熱」交雜的結果,使皮膚癢疹、紅疹、搔癢、痤瘡等症狀較容易發生,嚴重的話甚至會抓到起水泡或癢到睡不著,影響美觀、生理以及心情,實在讓人非常困擾! 以中醫觀點而言,皮膚疾患與「風」、「濕」、「熱」等因素相關,體質「虛」、「實」及氣血循環也會影響到症狀的表現;另外,情緒波動、壓力、睡眠及環境變化等也都會影響症狀的起伏。衛生署台南醫院中醫科徐瑜璟醫師表示,有癢疹困擾的患者,常會配合西醫使用抗組織胺、低劑量類固醇藥膏,痤瘡患者則可能會使用外用的A酸藥膏、抗生素藥膏等藥物;至於中醫治療,依病患體質情況、皮膚濕熱瘀阻情形及氣血陰液虛損的程度,配合服用藥物以及外用藥劑,主要選以清熱解毒、益氣養陰、補血潤燥等藥物治療,清熱解毒如黃連、黃芩、黃柏、白花蛇舌草等;益氣養陰如黃耆、天門冬、麥門冬、玄參等;補血潤燥如生地、熟地、當歸等,再依症狀酌加活血通絡藥,如桃仁、紅花,或袪風止癢藥荊芥、防風、白蘚皮等。延伸閱讀「中醫治皮膚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07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

炎夏戲水樂! 家長該注意的事#夏季

夏天親子玩水真快樂,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美齡提醒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兩個重點。第一是安全,張美齡說,夏日戲水.安全第一,選擇有救生員的場所,遵守各項警告或禁止標誌。第二是在從事水上活動前,應先瞭解自己和小朋友身體狀況,這也是最基本要件。張美齡指出,夏天裡,小朋友健康維護要特別注意下列事項:小朋友皮膚較為細嫩,平日就要注意保濕保養。夏日陽光炙烈,尤其海水浴場紫外線更是強烈,更要注意遮陽帽和防曬品使用。流汗後與游泳後必須定時補擦防曬品,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的紫外線十分猛烈,應減少此時曝曬在太陽下的時間。另外,洗澡時應適度清潔皮膚,勿過份搓洗,並檢查是否有曬傷或割傷情形,給予適當保養或治療。若有皮膚紅腫現象,要注意是否有局部發熱或疼痛現象,甚至發燒,家長應視情況求醫。張美齡說,小朋友容易貪玩並且不懂得照顧自己身體,家長應注意兒童水分攝取,觀察小朋友尿量是否和平常差不多,尿液顏色一般是透明無色或淺黃色,若尿量減少或顏色加深,甚至皮膚泛紅、發熱,小心小朋友是發生脫水或中暑。張美齡指出,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敗,自行攜帶食物要注重容器保冰效果,避免細菌孳生。在外用餐多食用熱食或熟食,少吃生冷食物,以減少發生細菌性腸胃炎機會。張美齡提醒,最近是腺病毒肆虐季節,出入公共場所時,除了注重個人衛生外,應避免不要玩得太累。過度疲憊可能有利於病毒伺機侵襲,如何不要玩得太累,這要靠家長適度拿捏。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夏季

夏季一到,冰品店總是大排長龍,消暑解涼的同時,可要多多注意食品的衛生和新鮮度,因為高溫潮濕氣候易孳生細菌,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食物中毒!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98年統計資料顯示,5月、8月及11月為食品中毒高峰期,尤其夏天高溫潮濕,食品容易變質腐壞,要特別注意涼麵、涼拌菜、生魚片、生菜沙拉、冰品、冷飲等食品,以免把病毒吃進肚子。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民國80年以來,食物中毒個案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以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為導致中毒原因的前3名,品項又以複合式食品、餐盒、糕餅類居多。 醫師表示,以往送醫的食物中毒個案,多為吃生冷食物與冰品所致,路邊請客吃流水席出問題的也常有零星個案。衛生局呼籲大眾,要避免食物中毒,必須遵守「五要」原則,包括要洗手、要新鮮、要將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如此可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醫師提醒,若出現上吐下瀉、劇烈腹絞痛、發燒、虛脫等症狀,可能就是食物中毒徵兆,應盡速就醫。˙抗食物過敏五個小撇步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

夏天海灘戲水小心病菌! 恐急性外耳炎上身

夏天海灘戲水小心病菌! 恐急性外耳炎上身#夏季

夏日炎炎,不少人選擇到游泳池或海邊消暑清涼,但海灘及泳池暗藏不少傳染病菌,如果沒注意衛生安全,容易造成感染,最常見的就是感染急性外耳炎,就是俗稱的「游泳耳」。醫師表示,急性外耳炎容易發生在濕熱的夏季,是在耳膜以外到耳殼之間發炎,因戲水或洗澡的時候容易弄濕耳朵,若外耳道積存污水或處於悶濕環境,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造成發炎;而像是洗頭、洗澡、挖耳朵不當,也可能造成外耳發炎。醫師指出,急性外耳炎初期時,耳朵有些微搔癢腫脹感,若症狀沒有繼續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但若因發炎範圍持續擴大,可能會感到耳朵灼熱腫痛、甚至流膿。 醫師建議,如果要避免感染「游泳耳」,應讓耳朵常保持清潔、乾爽及暢通,游泳前可戴上耳塞,或淋浴、洗澡時戴浴帽,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裏面,造成感染,若不慎有水進入外耳,可以側彎輕拍,讓水自然流出即可。

熱昏頭!吃深綠色蔬菜、瓜類消暑 刮痧緩解不適

熱昏頭!吃深綠色蔬菜、瓜類消暑 刮痧緩解不適#夏季

夏天被陽光曬得頭昏腦脹,感覺昏昏沉沉的很不舒服,像這樣「熱病」的病患,求診中醫的人數爆增三成。中醫師指出,夏天濕氣重會影響身體代謝及脾胃調和,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心悸、倦怠無力、身體痠痛及口乾舌燥、噁心等症狀,就算吃西醫止痛藥也只能暫時緩解。醫師建議要改善這樣的情形,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及冬瓜、苦瓜等退火消暑的食物,並喝添加薄荷、石斛、蘆根等藥材的茶飲,或是藉由刮痧、沖冷水澡減緩不適的症狀。醫師解釋,多吃空心菜、莧菜、苦瓜、冬瓜及小黃瓜等瓜類,可以幫助排尿,有助於清熱解毒。而油炸、過甜或過鹹的食物不宜多吃,否則容易上火、增加體內濕氣;冷飲及冰品吃多了則是會阻礙腸胃機能運作及代謝,並不是吃冰涼的東西就能消暑,反而會增加身體負擔。此外,沖冷水澡可以幫助讓身體的熱氣散去,醫師建議先以蓮蓬頭沖四肢手腳,適應水溫後再依頭部、頸部、軀幹等順序沖洗,每次沖5到10分鐘,可早晚各一次。常頭暈的人也可以藉由刮痧的方式改善,刮痧時可先用精油或推拿膏潤滑皮膚,以刮痧板或圓滑的湯匙,順著頸肩肌肉由上往下、由內往外刮,每次約20下,但不能來回刮,且每周最多只能2次。 除了食補及一些外在的物理方法可以讓身體消暑之外,中醫師提醒炎炎夏日還是要多補充足夠的水分,每天約需要喝2500至3000c.c的開水,幫助身體代謝,可改善頭暈、昏沉等症狀。但如果還是很不舒服,就得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夏季常見的腸胃疾病 ˙天氣炎熱話中暑 ˙不可輕忽中暑 嚴重小心腎衰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