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

口腔生態失調 嘴破恐為身體警訊!

口腔生態失調 嘴破恐為身體警訊!#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10天左右才會恢復。1個成年人口腔中至少有30多類菌屬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1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1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30多類菌屬,300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診,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泡疹,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10天到14天即可痊癒。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這些有不同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神經性血管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了解是否藥物過敏也是預防口腔潰瘍的方法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1、2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當病人接受化療時也可能會有口腔潰瘍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的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等。(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於無法獨立做好個人衛生的病友,口腔不健康就可能「病從口入」,嚴重更會影響到全身健康,因此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才能有效抵禦疾病。預防勝於治療,有研究指出,給予病友正確口腔清潔就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清醒時有50%以上活動限制患者可申請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特殊需求者牙科示範中心主任許修銘醫師表示,讓病友有一口好牙避免病從口入,才能增進生活品質。繼民國105年到宅牙醫服務之後,成大醫院也從今(106)年5月起,開始提供居家護理個案到宅牙醫服務。針對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的患者,若有牙科醫療需求,可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申請。儘量採坐姿 無法久坐就將床升起30度角許修銘醫師提醒照護者,至於日常照護上,為避免因口水聚積在喉嚨而引起病友嗆咳,應儘量讓病友採坐姿;若病友無法久坐,則需將床背升起至少呈30度角,並讓病友側臥。而照護者在餐後及睡前使用牙刷、牙線與牙間刷清潔完牙齒之後,可再用口腔海綿棒依序沾漱口水與口腔保濕凝膠,清潔病友口腔黏膜及舌頭等軟組織。許修銘醫師表示,每天至少1次使用手電筒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如有牙齒動搖、潰瘍、牙齦出血或腫脹等異常狀況,就應尋求醫護人員進一步檢查,甚至到宅牙醫服務。要注意的是,臥床者不論是否經口進食,都要做好居家口腔照護,以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因而減少病友及家屬外出就醫的不便。 

臉型不對襯?10項警訊揪出口腔癌

臉型不對襯?10項警訊揪出口腔癌#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抽菸是阿凱交際應酬的萬靈丹,某天他發現口腔內出現白色斑點,嘗試用牙刷卻怎麼也刷不掉,就醫後醫師發現阿凱有口腔黏膜白斑症,轉介由耳鼻喉科確認為早期口腔癌前期病變。所幸透過雷射治療,加上定期回診追蹤,阿凱也戒掉抽菸習慣,目前已恢復健康。口腔癌不是只好發在嚼檳榔族群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主任李怡祥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告,口腔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男性癌症死因第4位。台灣嚼檳榔人口高達240萬人以上,男性罹患口腔率的比率較女性高出10.9位,李怡祥主任提醒,罹患口腔癌的人有88%有嚼檳榔習慣,避免嚼食檳榔是杜絕口腔癌的關鍵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癌卻不是只好發在有嚼檳榔族群,也不是只有男性會罹患口腔癌,若有抽菸、嚼檳榔、飲酒習慣的民眾,都應該要隨時留意口腔健康狀態。定期篩檢有效提升罹癌存活率而罹患口腔癌的存活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明顯優於晚期,李怡祥主任建議符合國健署提供免費四大癌篩條件的民眾應定期篩檢,18歲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者可至牙科或耳鼻喉科,透過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癌篩檢,定期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高治癒機會。若您發現口腔有下列10項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1) 逾2星期未癒合的口腔潰瘍。2) 口腔或是頸部有硬塊出現,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3) 味覺遲鈍。4) 口腔內有不明白斑或紅斑或是突起物出現。5) 時常有不明原因的出血,通常不會疼痛。6) 張口困難。7) 舌頭運動受限,說話吞嚥咀嚼都有問題。8) 下唇麻木。9) 牙齒浮動易位。10) 臉形左右兩邊不對稱。 

寶寶看牙時機 醫:1歲前最佳

寶寶看牙時機 醫:1歲前最佳#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何時該帶嬰幼兒去檢查牙齒,是許多新手爸媽的共同疑問,根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提倡的「兒童家庭牙醫」觀念,嬰兒長出第1顆乳牙後,最慢在1歲前,家長就應該帶嬰幼兒接受口腔檢查,切勿等到孩子口腔問題浮現時才治療,如此容易讓牙痛與牙醫聯結,形成不良的看牙經驗。正確潔牙、飲食習慣、合宜補充氟化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鄧伊婷指出,透過兒童家庭牙醫讓嬰幼兒從小開始熟悉牙科環境,與兒童牙科醫師建立互信基礎,3歲以下嬰幼兒看牙前應注意,就診前至少1小時不要喝奶或進食,避免看牙時發生嘔吐反射時異物嗆入。兒童預防齲齒可由3大方向著手,包括確實清潔牙齒、建立正確飲食習慣、以及合宜使用補充氟化物。幼兒塗氟時程已與疫苗接種時程一起列入兒童健康手冊當中,目前國健局補助6歲以下兒童每半年補助1次塗氟,未滿12歲之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設籍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及離島地區兒童,每3個月補助1次塗氟,提醒新手家長應留意。塗氟不能取代日常刷牙及牙線氟化物可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抑制齲齒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能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率。鄧伊婷醫師提醒,塗氟不能取代日常刷牙及牙線。健康的乳齒能提供有效率的咀嚼,讓小朋友均衡攝取營養,並可幫助建立正確發音,誘導恆齒正確萌出,減低日後可能的矯正需求。鄧伊婷醫師建議,家長應定期帶小朋友檢查牙齒並接受塗氟預防齲齒,一旦發現初期齲齒也能夠及時地進行治療,如此可避免兒童遭受牙齒腫痛之苦,保障健康口腔。

冬日防感冒 舌苔記得清乾淨

冬日防感冒 舌苔記得清乾淨#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飲食教育,更重要的是口腔健康。清潔舌苔,也是希望各位務必養成的習慣之一。清潔舌苔就是打掃舌頭,去除舌頭上面的舌苔。舌頭上會附著一種稱為舌苔的汙垢,之所以形成舌苔是附著了食物的殘渣,為口臭的原因之一。身體一乾燥 受到病毒感染風險高福岡縣大林牙科醫院的大林京子醫師會指導病患進行口腔保健,透過口腔保健的實行,比較不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冬天時往往空氣乾燥,在這個影響之下,人體也變得容易乾燥。身體一旦乾燥,粘膜表面也變得乾燥,受到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就變高。口腔或鼻腔的黏膜若乾燥,就會因此受到感染,引發感冒或是流行性感冒。只要口腔及鼻腔內部能夠充分獲得滋潤,免疫細胞的白血球就能確實運作,得以預防罹患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喉嚨的黏膜細胞,其表面包覆著醣蛋白構成的防護壁而受到保護,即便流行性感冒病毒侵入,也不會感染。適當口腔保健可減少細菌數量但是,根據大林醫師的說法,一旦存在某一種桿菌釋出的酵素,病毒就會取得附著在黏膜上的「鑰匙」,防護壁遭到破壞,進而侵入細胞,在細胞之間開始增殖,於是出現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也就是說,若是進行適當的口腔保健,減少細菌數量,感染的風險就會降低。特別是舌頭上聚集了許多的細菌,因此大林醫師建議大家要清潔舌頭。(本文摘自/正確呼吸讓你不生病/商周出版)

醫訊/牙周病面面觀

醫訊/牙周病面面觀#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刷牙時容易流血嗎?已知超過90%的病人都有罹患牙周病,因為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的細菌感染,因此大部分的病人因為沒出現痛感而沒有警覺。長期的細菌堆積造成牙齦發炎,就有可能形成嚴重的牙周炎!保護健康,鞏固牙齒,維持高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牙周清潔不可少,此次講座將會由牙周病科臨床講師王振穎主講,進行口腔衛教宣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牙周病面面觀時間:106年2月09日 星期(四) 下午14:00~15:00地點:兒童醫療大樓B1視聽講堂(台北市中山南路8號)洽詢:(02)23218403、23562114 

遠離一口爛牙!每日最少刷5次

遠離一口爛牙!每日最少刷5次#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牙科門診常會有一群坐著輪椅,由家屬或看護推來求診的特殊需求病患,包括中風、失智症或其他特殊系統性疾病等,需長期照護的中老年患者,也有先天智能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或腦性麻痺等身心障礙患者,另一類是對牙科治療有嚴重恐懼,而沒有辦法依常規程序治療的病人,這類特殊需求者的口腔清潔問題常是家屬的一大困擾。不做口腔清潔 小心全口蛀光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張訓誠表示,特殊需求者病患的認知及行為,跟一般民眾不太相同,無法理解口腔清潔重要而抗拒刷牙,由於身體上的不便,大多數病患需由家人或看護協助清潔口腔。患者常因配合度不佳,完全沒做口腔清潔,加上到醫院或診所看診嫌麻煩等因素,就醫時,往往全口牙齒都已蛀光,或是牙齦紅腫,且經常伴隨著口臭,也因缺牙及假牙的配戴,造成口腔功能失能,咀嚼機能障礙,不僅危害口腔的健康,更影響整體健康及生活品質。按摩減少心理恐懼 刷毛呈45度角張訓誠醫師指出,特殊需求者病患除了需定期到牙科門診追蹤治療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平時把口腔照護好,對於家屬及看護,首先需要耐心誘導病患適應潔牙工具,可給予按摩,使用固定的潔牙方法,減少心理恐懼,容許病患潔牙時拿著熟悉的物品或聽音樂,張醫師呼籲,家屬千萬不可忽略他們的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及餐後刷牙共5次,使用小頭軟毛牙刷,沾一點含氟牙膏或使用漱口水,並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潔牙,不建議使用海綿棒潔牙,按照一定順序,輕輕地短距離前後刷,刷頰舌側時,刷毛呈45度角朝向齒頸部輕刷,如此可降低牙齦發炎的狀況。

一口爛牙非成人專有 幼童近8成蛀牙

一口爛牙非成人專有 幼童近8成蛀牙#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100年台灣兒童口腔及衛生狀況調查顯示,兒童齲齒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5歲齲齒率高達79.3%,與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訂定「5歲兒童齲齒率50%以下」的目標相比,我們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也顯示,未滿12歲兒童「昨日有喝一杯(240 cc)含糖飲料或甜湯」者,高達7成以上,且沒有落實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其「每日平均潔牙次數」1.48-1.97次,與「每天刷牙至少兩次」目標有差距;連最重要的「睡前刷牙」比率也只有75-84.9%,近2成兒童未刷牙就睡覺,我國幼童齲齒率也因而居高不下。塗氟是牙齒的防彈衣 可有效降低齲齒率口腔衛生習慣未能建立、且兒童牙齒保養的步驟也被省略,101年3-5歲兒童至少接受一次牙齒塗氟的利用率為47.4%,仍有半數以上家長未帶小孩至牙科接受牙齒塗氟,顯示兒童口腔健康常被忽視。實證研究指出,有效預防兒童齲齒的措施,包括減少含糖飲食次數與用量,每天用含氟牙膏至少刷牙2次,其中1次須在睡前,以及每半年牙齒塗氟來保護牙齒。「氟化物」是WHO目前公認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齲齒防治措施,除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外,幼童牙齒塗氟,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以降低乳齒齲齒率達33%、恆齒齲齒率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