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兩童染腸病毒 竟侵犯神經險癱瘓

兩童染腸病毒 竟侵犯神經險癱瘓#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年秋季氣後異常高溫,各地都出現近十幾年來的歷史氣溫新高紀錄,也讓腸病毒持續發威,但家長對於腸病毒的認知,可能只是停留在上吐下瀉、發燒等症狀,然而,台中就出現兩名孩童,腸病毒入侵神經系統,即使治癒,也會留有四肢無力、行走顛頗的後遺症,醫師就呼籲,腸病毒症狀即便緩解,還是會持續停留在孩子身上長達一個月,若抵抗力低弱,可能會再度侵犯身體其他器官,可別掉以輕心!走路顛簸、手無力 腸病毒侵犯神經系統光田綜合醫院兒科江國樑醫師指出,這兩位個案都年僅2、3歲,第一位小弟因腸病毒引發肺炎住院2天即緩解出院,沒想到看似康復的孩子過沒兩天反而突然出現左手無力,雙腳走路顛簸等「急性肢體無力」的症狀,經核磁共振、電生理及肌電圖檢查,發現病童頸椎神經前角細胞有嚴重受損,應是遭受腸病毒侵襲所致,須經長時間的復健,才可能恢復正常。   另一位小弟則是家長發現走路有點搖晃不穩,尤其右腳無力相當明顯,所以前來醫院檢查,經過詳細問診,發現這位小弟一週前也感染腸病毒,因當時症狀不嚴重,在附近診所治療。腸病毒將滯留身體長達一個月之後,小弟安排相關檢查後,發現腰椎神經也有輕微損傷,研判應該也是腸病毒侵犯神經留下的後遺症,經治療後仍需接受復健療育。值得注意的是,腸病毒分為六十多種,而這兩名孩童所感染的病種,都是台灣較為常見的克沙奇A2病毒。 江國樑呼籲,即使病童燒退或相關典型症狀緩解後,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腸病毒會存在孩子體內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加上幼童的抵抗力較弱,殘存體內的病毒是否會有後續的發作或侵犯都需謹慎,若發現孩子之後出現肢體無力或麻痹的症狀發生時,請儘快就醫治療。

過敏寶寶出生塗低敏乳液 可降低35%異位皮膚炎風險

過敏寶寶出生塗低敏乳液 可降低35%異位皮膚炎風險#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高達兩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其中,嬰幼兒占了將近一大半,每十個小朋友,就有一位必須受搔癢之災,更有嬰兒一出生沒幾個月,手臂、手肘等處,便出現粗糙與紅疹搔癢的狀況,醫師就提醒,有過敏體質家庭,所生下來的小寶寶,建議可在出生後,即刻開始塗抹低敏性的保濕乳液,可大幅減少寶寶長大後,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達三成五。過敏家庭新生兒 容易罹異位性皮膚炎根據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調查發現,過敏家庭有約6成的寶寶會在1歲前發病,更有高達8成5的機率會在5歲前發病,居高不下的發病機率困擾著眾多台灣過敏家庭。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好發在嬰兒期或幼兒期,主要與先天性過敏體質有關,病患體內的聚絲蛋白基因(Filaggrin)產生突變,使角質層屏障功能缺損,皮膚的保濕度在出生時就會下降,並且增加表皮環境中過敏原的穿透性,導致嬰兒皮膚乾燥、進而發展為皮膚炎。過敏家庭的嬰幼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機率高,黃毓惠醫師建議越早開始肌膚護理,越能提早強化肌膚屏障,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機率。新生兒從保濕著手 罹皮膚炎風險降低家長可以選擇不要含有香精等致敏性成分的保濕與清潔用品,例如塗抹添加神經醯胺或聚絲蛋白等能幫助肌膚維持健康保護功能的成分。神經醯胺前質可促進皮膚屏障功能及保水度,而聚絲蛋白分解產物(天然保濕因子)則可快速改善肌膚乾燥,增強肌膚防禦力。此外,夏季寶寶容易流汗,護理師也提醒,盡量不要讓汗水長時間停留在肌膚上,家長應以清水或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沐浴用品溫和清潔,避免汗水讓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

孩童開學接觸頻繁 腸病毒恐現高峰

孩童開學接觸頻繁 腸病毒恐現高峰#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暑假已漸漸進入尾聲,下周各級學校將陸續開學,對此疾管署表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開學後應多留意學童間的互動密切,以避免造成腸病毒的傳播,增加家庭及社區的感染機會。此外,也提醒各位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正確教導學童正確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生病不上學,保護自身、同學及家人健康。今年腸病毒主要流行克沙奇A型疾管署表示,本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腸病毒71型較不活躍,重症群聚的風險較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目前今年截至止,累計共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A5型、A16型、腸病毒71型及伊科11型,其中伊科11型造成1名嬰兒死亡,其餘4名個案均順利康復。注意衛生勤洗手 有助於降低感染機率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所以,家中若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消毒,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如果幼童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

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雖然,暑假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有許多夏天好發的疾病仍然不可輕忽,像是學童開學後,常常因為群聚接觸的機會增加,而提高了病體交互感染的風險,尤其是夏季好發於兒童的腸病毒。根據門諾醫院的資料顯示,今年截止至今0~15歲的兒童,約有十位病童因為病毒感染而住院,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每年的六到十月的夏季,為腸病毒的好發季節,所以,提醒家長與小朋友都不容忽視。除了手足會出現水泡外 口部也會出現病毒徵象門諾醫院黃小燕護理長表示,這季來到病房住院的小朋友,似乎不像典型的手口足症狀那般顯著,但就算手足部分沒有出現明顯的水泡,口部仍有明顯腸病毒的徵象,這也是家長們容易輕忽的地方,而腸病毒預防的方法,目前仍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同時也應避免接觸其他病童,這些都是最直接的措施。腸病毒好發每年夏、秋季 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腸病毒好發於每年的夏季跟初秋,傳染途徑為接觸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且多發生於10歲以下之小朋友,潛伏期約3~5天,大部份幾天後便會自然痊癒。此外,腸病毒的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7~10天。少數個案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胞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唯有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才能減少被傳染的機會。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可減少9成兒童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若可以透過肥皂以及適當的洗手方法,來養成洗手的習慣,其實可以減少約53%兒童罹患上肚瀉、腸病毒等病症達。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世界上約有1800萬兒童死亡,而當中90%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若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洗手的良好習慣,至少可以拯救達一半的兒童。對此,門諾醫院護理師表示,洗手的正確方式應為「濕、搓、沖、捧、擦」五字訣,且應在5個時機前一定要洗手,以避免受到病毒感染,罹患腸病毒:1)吃東西前/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藉由手將病菌帶入口中,因此,不論是使用餐具或用餐前,都要洗手。2)照顧小孩前/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受到病菌感染而生病,因此大人或孩童返家後應先更衣洗手,而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也應先洗手。3)看(探)病前後/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而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4)如廁後/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5)擤鼻涕後/當手接觸到口鼻分泌物,特別是有呼吸道症狀時,口鼻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所以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洗手乾溼之分 可依情況而定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民眾,就是洗手有分濕洗手(用肥皂和水)及乾洗手(含酒精成分殺菌液的洗手液),若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是手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沾到、照顧及患有腸病毒或諾羅病毒的親人朋友等,必須要使用濕洗手,整個濕洗手的過程大約需要40~60秒;其他情況,乾洗手或溼洗手一樣好,若是您使用的是含有酒精成份的溶液進行乾洗手,則要搓揉20~30秒直到完全揮發為止即可。 

夫妻照顧腸病毒兒子 竟也雙雙遭感染肚子狂拉

夫妻照顧腸病毒兒子 竟也雙雙遭感染肚子狂拉#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炎炎夏季腸病毒蠢動,也讓許多小孩遭到感染,但大人可別以為腸病毒僅限定於小朋友,因為就連成年人在抵抗力低弱時,也會慘遭傳染!台中就有一對張姓夫妻,在家輪流照顧因腸病毒而休息的大班兒子,四天後小孩的病情雖好轉,但夫妻倆卻輪番上演跑廁所拉肚子的窘境,經醫師診斷後,確診為感染腸病毒,而夫妻倆也很驚訝原來大人也會染上腸病毒。腸病毒威力強 恐兩個月才會痊癒這對夫妻因手不了肚子狂拉,經胃腸肝膽科李彥樟醫師檢查後,認為張姓夫妻是被兒子感染到了腸病毒,給予支持性藥物治療後才逐漸康復;這次患病讓張姓夫妻也相當驚訝,才瞭解到大人也會得到腸病毒。李彥樟醫師表示,腸病毒的傳染性強,傳染途徑主要由腸胃道(糞、唾液、食物污染)及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也會因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小朋友的玩具相當容易成為腸病毒傳染的媒介。一般流行高峰是夏季與秋初時期,潛伏期約2到10天,通常是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且患者還會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長達8到12週。大人染腸病毒 症狀通常輕微表現很多大人都誤以為腸病毒是小朋友才會罹患的疾病,因此照顧病童時過於掉以輕心,尤其當自身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招致病毒上身;大多數成人罹患腸病毒後症狀並不明顯,或者僅出現輕微症狀(如感冒、腸胃不適、喉嚨疼痛等) ,少部份人則會出現手足口病或咽峽炎症狀。 李彥樟醫師呼籲,照顧病童時要勤洗手,避免親密接觸,並戴上口罩做好防護,尤其在幫幼兒換尿布時更要做好洗手與清潔工作,保持室內通風,並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進行居家或玩具擦拭,徹底隔絕並消滅病毒,才能防止疾病找上身。

驚!男嬰出生3天染腸病毒重症

驚!男嬰出生3天染腸病毒重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嘉義市近日發生1例新生兒罹患伊科11型腸病毒重症個案,個案男嬰,母親因發燒不適至醫院待產,經醫師評估後以剖腹產方式產出。該男嬰於出生第3天出現發燒、呼吸喘等嚴重症狀,確認感染腸病毒,目前於加護病房繼續治療中。嘉義市衛生局表示,目前這名男嬰還在加護病房持續治療中,提醒準媽媽、家中有嬰幼兒及孕婦者,應注意健康狀況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恐透過自然產或產後接觸感染依據監視資料顯示,今年截至目前共累計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今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另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並不明顯,伊科病毒僅有零星輕症個案。過去國內新生兒重症個案以感染克沙奇B型較常見,但伊科4、6、11、30型也曾造成重症死亡個案;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者,可能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多發性器官衰竭,嚴重威脅生命。伊科病毒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給新生兒,衛生局特別提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腸病毒群聚未即時停課 衛生局再開罰

腸病毒群聚未即時停課 衛生局再開罰#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資料,今年全國已有4例腸病毒重症病例。桃園縣衛生局於6月13日針對桃園縣八德市某幼兒園進行腸病毒防疫稽查,發現該園有一班級於一週內有2名幼童診斷為腸病毒,但未依規定辦理停課,已違反桃園縣政府公告之腸病毒防疫措施,將對該園處分罰鍰新臺幣1萬5千元,累計今年已有2家幼兒園因未辦理停課遭衛生局處分。 已有2家幼兒園受罰衛生局重申幼兒園及課後照顧服務中心,暑假期間仍應遵守腸病毒1127停班原則,如於1週內同1班級有2名以上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該班應辦理停課7天,如經查核發現未依規定辦理停課之機構,將依法處以最高罰鍰新臺幣1萬5千元,並將該機構名稱公布於衛生局網站。除注意停課外亦應持續加強環境消毒及清潔,例如常接觸的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及玩具等,每日以500PPM稀釋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以有效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群聚感染未停課 幼兒園遭罰

腸病毒群聚感染未停課 幼兒園遭罰#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桃園縣大溪某幼兒園疑有未依規定辦理腸病毒停課作業,衛生局進行實地稽查,發現該幼兒園於一週內有兩名學童感染腸病毒卻未辦理停課,已違反桃園縣政府公告之腸病毒防疫措施,將對該園進行處分罰鍰新臺幣1萬5千元,為桃園縣今年第一例因幼童發生腸病毒群聚事件未停課受裁罰的案件。 公布機構名稱  挨罰1萬5千元桃園縣衛生局分析統計資料,顯示本年第25週(6月15日至21日)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人次為1,655人次。衛生局提醒學校及教(托)育機構屬較易發生腸病毒傳染的場所,小學一、二年級、幼兒園及課後托育中心機構等,應遵守腸病毒1127停班原則,如於1週內同1班級有2名以上幼(學)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該班應辦理停課7天,如經查核發現未依規定辦理停課之機構,將依法處以最高罰鍰新臺幣1萬5千元,並將該機構名稱公布於衛生局網站。而學校及機構除應落實停課作業外,於腸病毒流行期間應加強環境之消毒及清潔,例如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及玩具等,每日以500PPM稀釋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以有效殺死腸病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