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花蓮慈院與麥當勞叔叔 一同打擊腸病毒

花蓮慈院與麥當勞叔叔 一同打擊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花蓮慈院邀約鄰近的明廉國小附設幼兒園一同參加打擊腸病毒活動,並邀請麥當勞叔叔示範「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五步驟,更與小朋友進行有獎問答,寓教於樂的方式,加深小朋友正確洗手的印象。麥當勞叔叔化身為衛教大使,以熱鬧的洗手歌將氣氛帶至高潮,更與「水龍頭先生」、「肥皂姊姊」、「衛生紙姊姊」等角色共同演出行動劇,傳達出「吃東西前、上廁所後、和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看病前後」必須洗手5個重要時機,並示範「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教導小朋友們「一起洗手趣」打擊「腸病毒」。花蓮慈院高瑞和院長表示,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還是洗手,不僅是小朋友,家長們也得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這樣才不會讓腸病毒成為危害民眾健康的最大殺手。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也提醒民眾,小朋友嘴巴或四肢出現紅疹、水泡,或是嗜睡等症狀,就得盡快就醫,以免延誤診斷。

腸病毒流行期 麥當勞叔叔陪你洗手趣

腸病毒流行期 麥當勞叔叔陪你洗手趣#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隨著開學後又進入流行期,因此,新竹市衛生局與「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舉辦洗手運動校園巡迴,透過麥當勞叔叔活潑的洗手歌及律動,向學童宣導洗手5時機以及正確洗手5步驟,以期達到有效遏止腸病毒傳染。 今年度洗手教育校園巡迴活動,麥當勞叔叔、新竹市市長許明財和衛生局局長洪士奇親自示範正確洗手五步驟,透過洗手5時機律動,具體傳遞出「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耍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必須洗手的5個重要時機點。並以麥當勞叔叔精采的洗手歌律動,帶領全場學童在寓教於樂的方式下,充分學習到正確洗手的時機及步驟,對抗腸病毒和各種病菌的傳染。 衛生局表示,腸病毒對幼童的傳染性極強,尤其感染的兒童多為五歲以下的幼兒,因此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便是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把握正確洗手五時機,並確實做到洗手五步驟,才能守護自己與他人健康。

麥當勞叔叔邀小朋友 合作打擊腸病毒

麥當勞叔叔邀小朋友 合作打擊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新北市政府衛生局23日與麥當勞叔叔一起到板橋區實踐國小,由小朋友最喜歡的麥當勞叔叔現場示範及宣導正確洗手五時機與正確洗手五步驟,透過活潑有趣的方式,以加深學童的正確洗手觀念。活動過程中麥當勞叔叔及工作人員以行動劇及有獎徵答方式,傳達「吃東西前、上完廁所後、和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必須洗手的五個時機點,同時示範「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五步驟,讓小朋友學習打擊腸病毒的最佳利器。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腸病毒可透過接觸、口沫方式傳染,且容易在學校、幼托教機構等人口密集及小朋友互動頻繁的場所傳播,提醒學校及家長務必教導小朋友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落實正確洗手五時機及正確洗手五步驟,便可降低小朋友感染腸病毒的風險。如果小朋友感染腸病毒後出現「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及「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儘速至大醫院就診,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開學季 小心腸病毒流行的尾勁!

開學季 小心腸病毒流行的尾勁!#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新學期開始後的2-3星期左右,在兒科門診就會看到腸病毒的病童有增多現象,這是因為開學後使傳染病的群聚效應出現。醫師提醒,原來在暑假放假期間稍微減緩的疫情,可能再度升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大成表示,腸病毒在人類傳染模式和疾病過程大致相似,由口或呼吸道傳入後,在口咽部及部份腸胃道增生,經淋巴入血流傳至全身各器官。腸病毒感染症狀是口腔內出現紅斑,潰瘍的疱疹性咽峽炎,以及同時在手掌、腳底出現紅斑或水泡的手口足症,在眼睛方面有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另外較令人害怕的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和急性肢體無力症候群,更嚴重的也有心肺功能傷害。新生兒感染腸病毒 死亡率達3成陳大成說,病童儘量不要與他人接近,不去公共場所,須遵從學校規定請假休息1-2星期,多喝開水。家中若有第二個或第三個小孩被感染更要小心,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死亡率可達30%。陳醫師強調,如果有下列情形應儘快就醫:病童因口腔疼痛厲害無法吃喝、持續發高燒、嘔吐、頭痛意識不清、嗜睡、休息或沒發燒時心跳太快(>140次/分)、手腳有任何出現無力或走路不穩、睡覺時雙手像被嚇到不自主的抽動。 

開學勤洗手 拒絕將腸病毒帶回家

開學勤洗手 拒絕將腸病毒帶回家#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正值腸病毒流行期,學童間的密切互動會造成傳播,也會將腸病毒傳播至家庭成員與社區,基隆市信義區張賢助醫師表示幼兒園與學生家長,請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不上學」的觀念,確保自身、同學及家人的健康。張醫師表示,今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腸病毒71型較不活躍,重症群聚的風險較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幼兒園內傳播,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開學腸病毒也報到 333症狀速就醫

開學腸病毒也報到 333症狀速就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已出現8例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邱志宇表示,腸病毒在台灣地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尤以9月正逢開學,學童間接觸頻繁,增加了腸病毒感染與傳播機會。 邱志宇指出,開學之際,除感冒外就屬腸胃炎以及腸病毒最為流行,腸病毒傳播途徑以糞口傳播為主,或是與病人密切接觸時感染,一般潛伏期為2到10天,其中約50﹪至80﹪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只有少數會引起高燒、咽喉腫痛、倦怠、全身酸痛不適、以及口腔多處潰瘍、四肢出疹。邱醫師呼籲,腸病毒會引起多種併發症,且一開始症狀與感冒類似不易察覺,只要注意腸病毒高危險「333原則」:3歲以下、發燒3天、3大症狀:「抽搐、嘔吐、昏睡」,如有以上症狀就要立即就醫,並且平時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並建議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提高抵抗力。

快樂上學 健康回家 勤洗手防腸病毒

快樂上學 健康回家 勤洗手防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開學在即、又正逢腸病毒流行期間,為了讓小朋友都能健康開學,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特別呼籲大、小朋友都要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腸病毒帶回家,保護小孩和家人的健康。學童間容易相互傳染 衛生、洗手更加重要開學後,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可能會助長腸病毒的傳播,使得家庭和社區間群聚感染的機會增加,因此疾管署呼籲托育機構、學校和家長,務必教導學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正確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家長們更要落實小朋友「生病不上學」的觀念,才能有效防疫,確保自身、同學和家人的健康。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學校和托育機構內傳播,因此家中若有5歲以下孩童,家長需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常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與消毒,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腸病毒重症恐致死 千萬不可輕忽今年截至8月26日止,一共出現8例腸病毒重症個案,且造成1名幼童死亡,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其中4例是腸病毒71型,3例為克沙奇A6型,1例伊科30型。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又快開學了!據疾病管制署監視資料顯示,臺北市近4週急診就診率為千分之10.13、7.83、8.05及6.07高於全國,開學後因學幼童密切互動,增加腸病毒感染與傳播風險,可能引發另一波流行高峰。今年主要流行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伊科病毒僅在零星輕症個案檢出,但仍不可輕忽。今年在其他縣市已出現8例腸病毒確診重症個案;其中有1例重症個案為成年男性感染腸病毒71型,所幸即時就醫治療,狀況穩定,不排除是被家中幼兒或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無症狀感染者所傳染。大人、小孩勤洗手 遠離腸病毒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不論是幼兒與大人都可能感染,所以不論家長或幼兒,都必須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家中如有5歲以下幼童或其中1名孩童感染腸病毒時,應加強孩子們的衛生習慣,並適度區隔家中孩童(如:勿擁抱、勿共玩玩具、勿共用餐具)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朱玉如處長表示,腸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及腸胃道傳播,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居家環境可以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水=1:100)後進行環境消毒,孩童的嘔吐物則可採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稀釋液(漂白水:水=2:100)進行消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