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開學季 小心腸病毒流行的尾勁!

開學季 小心腸病毒流行的尾勁!#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新學期開始後的2-3星期左右,在兒科門診就會看到腸病毒的病童有增多現象,這是因為開學後使傳染病的群聚效應出現。醫師提醒,原來在暑假放假期間稍微減緩的疫情,可能再度升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大成表示,腸病毒在人類傳染模式和疾病過程大致相似,由口或呼吸道傳入後,在口咽部及部份腸胃道增生,經淋巴入血流傳至全身各器官。腸病毒感染症狀是口腔內出現紅斑,潰瘍的疱疹性咽峽炎,以及同時在手掌、腳底出現紅斑或水泡的手口足症,在眼睛方面有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另外較令人害怕的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和急性肢體無力症候群,更嚴重的也有心肺功能傷害。新生兒感染腸病毒 死亡率達3成陳大成說,病童儘量不要與他人接近,不去公共場所,須遵從學校規定請假休息1-2星期,多喝開水。家中若有第二個或第三個小孩被感染更要小心,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死亡率可達30%。陳醫師強調,如果有下列情形應儘快就醫:病童因口腔疼痛厲害無法吃喝、持續發高燒、嘔吐、頭痛意識不清、嗜睡、休息或沒發燒時心跳太快(>140次/分)、手腳有任何出現無力或走路不穩、睡覺時雙手像被嚇到不自主的抽動。 

開學勤洗手 拒絕將腸病毒帶回家

開學勤洗手 拒絕將腸病毒帶回家#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目前,正值腸病毒流行期,學童間的密切互動會造成傳播,也會將腸病毒傳播至家庭成員與社區,基隆市信義區張賢助醫師表示幼兒園與學生家長,請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不上學」的觀念,確保自身、同學及家人的健康。張醫師表示,今年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雖然腸病毒71型較不活躍,重症群聚的風險較低,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幼兒園內傳播,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開學腸病毒也報到 333症狀速就醫

開學腸病毒也報到 333症狀速就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已出現8例腸病毒重症確診個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邱志宇表示,腸病毒在台灣地區全年都有感染個案,尤以9月正逢開學,學童間接觸頻繁,增加了腸病毒感染與傳播機會。 邱志宇指出,開學之際,除感冒外就屬腸胃炎以及腸病毒最為流行,腸病毒傳播途徑以糞口傳播為主,或是與病人密切接觸時感染,一般潛伏期為2到10天,其中約50﹪至80﹪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只有少數會引起高燒、咽喉腫痛、倦怠、全身酸痛不適、以及口腔多處潰瘍、四肢出疹。邱醫師呼籲,腸病毒會引起多種併發症,且一開始症狀與感冒類似不易察覺,只要注意腸病毒高危險「333原則」:3歲以下、發燒3天、3大症狀:「抽搐、嘔吐、昏睡」,如有以上症狀就要立即就醫,並且平時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並建議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提高抵抗力。

快樂上學 健康回家 勤洗手防腸病毒

快樂上學 健康回家 勤洗手防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開學在即、又正逢腸病毒流行期間,為了讓小朋友都能健康開學,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特別呼籲大、小朋友都要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腸病毒帶回家,保護小孩和家人的健康。學童間容易相互傳染 衛生、洗手更加重要開學後,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可能會助長腸病毒的傳播,使得家庭和社區間群聚感染的機會增加,因此疾管署呼籲托育機構、學校和家長,務必教導學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並正確勤洗手,避免病從口入;家長們更要落實小朋友「生病不上學」的觀念,才能有效防疫,確保自身、同學和家人的健康。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學校和托育機構內傳播,因此家中若有5歲以下孩童,家長需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常洗手、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與消毒,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腸病毒重症恐致死 千萬不可輕忽今年截至8月26日止,一共出現8例腸病毒重症個案,且造成1名幼童死亡,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其中4例是腸病毒71型,3例為克沙奇A6型,1例伊科30型。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

開學後更要防範 腸病毒威脅仍在#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又快開學了!據疾病管制署監視資料顯示,臺北市近4週急診就診率為千分之10.13、7.83、8.05及6.07高於全國,開學後因學幼童密切互動,增加腸病毒感染與傳播風險,可能引發另一波流行高峰。今年主要流行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伊科病毒僅在零星輕症個案檢出,但仍不可輕忽。今年在其他縣市已出現8例腸病毒確診重症個案;其中有1例重症個案為成年男性感染腸病毒71型,所幸即時就醫治療,狀況穩定,不排除是被家中幼兒或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無症狀感染者所傳染。大人、小孩勤洗手 遠離腸病毒臺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不論是幼兒與大人都可能感染,所以不論家長或幼兒,都必須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家中如有5歲以下幼童或其中1名孩童感染腸病毒時,應加強孩子們的衛生習慣,並適度區隔家中孩童(如:勿擁抱、勿共玩玩具、勿共用餐具)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衛生局疾病管制處朱玉如處長表示,腸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及腸胃道傳播,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居家環境可以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水=1:100)後進行環境消毒,孩童的嘔吐物則可採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稀釋液(漂白水:水=2:100)進行消毒。

近3成民眾不知腸病毒重症前兆!

近3成民眾不知腸病毒重症前兆!#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開學將即,又是小朋友感染腸病毒的高峰期!據新北市衛生局問卷調查發現,近3成對腸病毒重症前兆的認知有誤;也有3成以上沒有經常清洗家中小孩的玩具;誤以為可以注射疫苗防治腸病毒的,也高達3成3。衛生局呼籲,腸病毒沒有疫苗、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正確勤洗手。此項問卷調查是在8月12日至8月16日間進行,共發出150份,而從回收的121份中發現,有29%不知道「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是腸病毒重症前兆;34%沒有經常性清洗小孩的玩具;25.6%不知道如何調配500ppm濃度的漂白水;下班回家後沒洗手前就接觸小孩的,也佔有8%以上;另超過33%誤以為腸病毒71型有疫苗可以預防。衛生局呼籲,暑假即將結束,小朋友聚集在學校或幼兒園,是每年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之一,而預防的最好方法就是正確勤洗手及做好環境消毒。 

腸病毒錯誤觀念 增感染風險

腸病毒錯誤觀念 增感染風險#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即將開學,此刻正是小朋友感染腸病毒的高峰期,許多民眾卻對腸病毒相關知識一知半解,更不清楚如何預防腸病毒的發生,而讓寶貝白白受苦,因此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相關調查,希望喚醒民眾注意。問卷調查自8月12-16日期間,共發出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1份,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3%以上的人認為腸病毒有疫苗可預防;將近3成(29%)的民眾不知道「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是腸病毒重症的前兆;34%沒有經常性清洗小孩玩具,衛生習慣不佳恐曾感染風險;25.6%的受訪者不知道如何調配500ppm濃度的漂白水,幫助環境和玩具消毒;更有8%以上的家長,回家未洗手就觸摸小孩,種種不注重清潔的行為,恐危害兒童健康。腸病毒預防方法 無疫苗施打、靠勤洗手對抗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李佳琪表示,腸病毒沒有疫苗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正確勤洗手,且若有發生重症前兆,如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應立即就醫,因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嚴重的話有致死的風險,因此掌握治療黃金期顯得非常重要。玩具、環境常用漂白水消毒 以免傳播快速平常民眾務必要落實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並培養正確勤洗手的習慣,才能保護小朋友的健康;可自行在家調配500ppm濃度的漂白水(利用特大號保特瓶空瓶、加入市售濃度5%~6%的漂白水20毫升,約一湯匙),用來擦拭小朋友常接觸的地板、玩具、桌椅等,就能有效防止腸病毒散播。

預防腸病毒 正確洗手五步驟

預防腸病毒 正確洗手五步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佩瑩/綜合報導)氣溫節節升高,為防止腸病毒在校園傳播,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於8月14日,於桃園市幼兒園辦理「暑期校園腸病毒防治宣導」活動,由衛生局專門委員李嘉慧化身為神力女超人,透過生動活潑互動劇表演及利用立體洗手宣導道具,教導小朋友學習正確洗手五步驟。 腸病毒為國內重要之季節性流行疾病,7-9月更是流行的高峰期。依據歷年資料顯示,開學後疫情上升率偏高,因此民眾不可掉以輕心。因應9月開學後,學童互動接觸頻繁,將提高感染機會,將再次針對全縣國小、幼兒園進行查核作業。同時,也要求學校務必落實本縣1127腸病毒停課標準,即小學一、二年級、幼兒園及課後托育中心機構,於1星期內同1班有2名以上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者,該班即應停課7天,以避免疫情擴大。 家中幼童感染腸病毒,應讓小朋友在家休息,觀察小朋友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或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病徵時,應迅速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