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沾濕就閃人 僅0.5%民眾正確洗手!

沾濕就閃人 僅0.5%民眾正確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局實地調查民眾如廁後洗手習慣發現,平均洗手時間僅3.5秒,幾乎手沾濕就閃人,且僅有0.5%落實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5步驟。衛生局長林雪蓉呼籲,夏天的腳步近了,切勿忽略洗手是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式。衛生局指出,此項調查是在4月3日及8日在公園以實地觀察方式,記錄190位民眾如廁後洗手習慣,其中發現有17%未洗手;且多數民眾未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顯見民眾的洗手觀念仍有待加強。時間過短、未用肥皂 病菌易殘留手上林雪蓉表示,正確的洗手5步驟依序為濕、搓、沖、捧、擦,時間約40秒至60秒,若時間過短或未用肥皂,則容易導致病菌殘留手上,成為腸病毒等疾病散播傳染的溫床,4月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未落實正確洗手時機與步驟,更容易讓雙手成為傳染的媒介,提高孩童感染腸病毒的風險。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指出,腸病毒每年疫情於4月開始上升,至6月到達高峰。今年截至4月13日止,全國雖無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然近4周新北市腸病毒疫情逐漸上升,家長務必提高警覺,加強防範。

天氣逐漸回暖 腸病毒疫情攀升

天氣逐漸回暖 腸病毒疫情攀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桃園縣衛生局監測發現,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比例有急遽上升趨勢,第14週(3月31日至4月5日)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率2.75‰,較第13週上升64.7%,衛生局呼籲教(托)育機構應加強腸病毒防疫措施,防範腸病毒疫情發生。 衛生局於3月份已完成全縣各國小、幼兒園共771家洗手設備查核,同時嚴格要求學校務必依桃園縣「1127腸病毒停課標準」,即1週內同1班級有2名以上學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該班應停課7天。勤洗手+定期消毒同時,環境亦應定期清洗消毒,如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及玩具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降低異味,以有效防治校園腸病流行疫情。 衛生局提醒家長,家中幼童生病應在家中充分休息,並觀察是否出現「高燒不退」、「嘔吐」、「肢體無力」、「睡夢中抽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如有這些病徵,應迅速送往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獲得妥適治療。

注意!腸病毒疫情升溫 進入流行季

注意!腸病毒疫情升溫 進入流行季#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上週開始上升,國內近2週急診腸病毒病例比率從1.67‰,上升到2.76‰,已進入2.6‰的警戒區。雖然今年迄今尚未有腸病毒感染重症之確定病例,但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目前活躍度尚處於低點,本年尚未檢出感染的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導致重症的風險,民眾及醫師不可掉以輕心,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疫情上升 勤洗手防範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並請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冬去春來 腸病毒日漸蠢動進入警戒期!

冬去春來 腸病毒日漸蠢動進入警戒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上週開始上升,國內近二週急診腸病毒病例比率從1.67‰,上升到2.76‰,已進入2.6‰的警戒區。雖然本(2014)年至今尚未有腸病毒感染重症之確定病例,但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呼籲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腸病毒傳染力強 嬰幼兒當心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目前活躍度尚處於低點,本年尚未檢出感染的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導致重症的風險,民眾及醫師不可掉以輕心,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疾管署提醒家長,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並請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越南腸病毒蔓延 今年爆7萬例

越南腸病毒蔓延 今年爆7萬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腸病毒疫情嚴峻、近期迅速蔓延,且受感染者以嬰兒和幼童居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往返越南的民眾、僑胞、台商或返鄉探親的新住民,尤其是隨行的幼童,應落實正確勤洗手,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以防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越南自今年1月起至11/17日止,共累計63省通報7萬1627例手足口病病例,其中19例死亡,受感染者主要為嬰兒及幼童;自12月來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包括Vinh Long、Hau Giang、Bac Lieu及An Giang等省份,接連出現逾百例個案住院治療,並造成1名3歲幼童死亡,疫情持續熱燒。5歲以下幼童最易受感染 正確勤洗手為預防之道疾管署表示,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或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感染,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少數會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其傳染力強,最易在人口密集的場所傳播,且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因此預防感染格外重要。疾管署提醒,年假即將到來,需往返越南及東南亞等腸病毒流行區域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和隨行幼童的健康狀況,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若嬰幼兒感染腸病毒時,應與其他幼兒隔離,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立即至醫院治療。

五歲以下幼童 須慎防腸病毒感染重症

五歲以下幼童 須慎防腸病毒感染重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新增1例克沙奇A5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居住於北部的1歲10個月女童,12月14日出現發燒,後續出現泡疹性咽峽炎,並有抽搐、眼球上吊等疑似腸病毒侵犯中樞神經之重症前兆症狀,緊急至大醫院就醫,經診斷為腸病毒感染併發腦炎,目前已康復出院。疾管署表示,此個案為今年第1例克沙奇A5型腸病毒重症,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及嬰幼兒的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腸病毒趁虛而入。今年共累計11起 幼童腸病毒重症疾管署表示,感染克沙奇A5型腸病毒後,絕大多數以輕症表現,過去僅在2006、2009及2010年曾出現該型別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都已順利康復。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該型別的病毒活躍度略有上升,提醒民眾,腸病毒在冬天並不會完全停止活動,目前雖然已過了流行期,但社區中仍有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型及71型的個案出現,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而今年截至12月26日止,共有1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6例感染腸病毒71型、3例感染克沙奇A6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均順利康復,另1例感染伊科30型的新生兒不幸往生。疾管署呼籲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5歲以下的嬰幼兒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由於腸病毒感染後,部分患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提醒民眾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保持正確勤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降低感染與傳播。另外,幼兒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天冷腸病毒威力不減 新生兒染重症往生

天冷腸病毒威力不減 新生兒染重症往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至甫過,天氣冷颼颼但是腸病毒疫情仍在流行中,依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截至12月23日止,共有10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6例為腸病毒71型、3例為克沙奇A6型,均順利康復;另1例感染伊科30型病毒之新生兒不幸往生。嘉義巿衛生局提醒民眾,為防止腸病毒的傳染,不論家人或是學童,皆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時時正確勤洗手,生病應儘速就醫,並落實「生病不上課」的防疫觀念。臺灣全年皆有腸病毒個案,以4月到9月為主要流行期,到了冬天,腸病毒並不會完全停止活動,依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雖然已過腸病毒流行期,但是社區中仍有腸病毒克沙奇A型及71型個案發生,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而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未必是感冒 幼兒慎防腸病毒重症

未必是感冒 幼兒慎防腸病毒重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近期公布,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個案為2歲女童,11月初開始有發燒、疱疹性咽峽炎等腸病毒感染症狀及嘔吐、肌抽躍、步態不穩等疑似腸病毒重症前兆,所幸即時赴醫院就醫,目前已康復出院。臺灣全年皆有腸病毒感染個案,今年主要流行為克沙奇A型。基隆市衛生局提醒,5歲以下幼童為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且腸病毒感染者有時症狀並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應特別注意及觀察幼童是否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出現。「保持手部衛生」是預防腸病毒之第一道防線,勤洗手可以有效降低許多腸胃道、接觸性及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機會,因此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正確勤洗手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腸病毒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