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淹水地區應注意衛生 避免疾病上身

淹水地區應注意衛生 避免疾病上身#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泰利颱風即將來襲,這幾天南部地區、山區等均豪大雨不斷,可能導致低漥地區淹水災情,在水災期間容易接觸到污水、污泥,疾管局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才不會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及類鼻疽。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淤泥中。若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瀉等症狀,請儘快就醫。而當豪雨來襲時,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的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並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 而在災後整理家園上,疾管局請民眾同時注意清除室內外所有積水容器、垃圾及廢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降低登革熱等蟲媒傳染病發生的風險。臺南地區已有本土登革熱疫情發生,為避免疫情擴散,民眾更應主動落實各項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及防治工作。疾病管制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一定要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在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以避免災後傳染病發生。

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 家長不可輕忽

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 家長不可輕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4個月、2歲11個月女童及4歲男童,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1歲4個月女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個月男童。就醫後4例已康復出院,南部3個月男童仍住院治療中。本(2012)年截至6月18止,已累計70例重症個案,其中69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另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所致。疾管局指出,近期腸病毒疫情呈波動趨勢,重症病例發生情形稍有趨緩,但仍處於流行高峰期,民眾不可輕忽。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腸病毒繁殖與傳播,該局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應持續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定期以漂白水清理環境,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疾管局提醒家長,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應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傳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避免疫情蔓延。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宜縣抗腸毒策略 強化家長衛教觀念

宜縣抗腸毒策略 強化家長衛教觀念#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期,各地疫情有逐漸升溫的趨勢。為讓家長共同重視腸病毒問題,落實勤洗手運動及「生病不上學」,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特別印製4萬多張「戰勝腸病毒縣長給家長的一封信」,讓學(幼)同帶回家給家長,為達宣導的目的。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協同教育處與社會處自6月4日起展開查核幼稚園、托兒所及安親班洗手設備、環境清潔與消毒及學(幼)童健康監測等查核工作,衛生局再次呼籲家長及各級學校,須加強防範,確實做好居家及校園環境衛生清潔消毒工作,注意學童健康狀況,以減少腸病毒之發生與流行。 劉建廷局長提醒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家長也必須確實做好勤洗手習慣,並落實「生病不上學」的觀念,且生病請假或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夏季腸毒高峰趨緩 感染跡象勿輕忽

夏季腸毒高峰趨緩 感染跡象勿輕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正值腸病毒高峰期,不過,根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近兩週來腸病毒疫情有下降的趨勢,因為目前氣候炎熱潮濕,利於腸病毒繁殖與傳播,不過疾管局預估近期內各類腸病毒仍將持續活躍,疾管局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應持續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注意腸病毒感染跡象,避免感染而引發重症。 近期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4例為居住於北部的4個月、9個月男童、1歲女童及2歲5個月男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歲5個月男童。5人於5月下旬出現發燒、手足紅疹、口腔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就醫後均已康復出院。今年截至6月11日止,已累計65例重症個案,其中64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另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所致。疾管局提醒家長,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應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傳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免疫情蔓延。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夏季炎熱潮濕 腸病毒仍持續活躍

夏季炎熱潮濕 腸病毒仍持續活躍#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最近兩週腸病毒疫情雖略有下降,但夏季炎熱潮濕的氣候,有利於腸病毒繁殖與傳播,預期各類腸病毒近期內仍將持續活躍,該局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應持續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其中4例為居住於北部的4個月、9個月男童、1歲女童及2歲5個月男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歲5個月男童。5人於5月下旬出現發燒、手足紅疹、口腔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就醫後均已康復出院。今年截至6月11止,已累計65例重症個案,其中64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另1例為伊科病毒感染所致。疾管局提醒家長,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應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避免將病毒傳給家中其他嬰幼兒,生病請假或配合停課的學幼童,應在家好好休息,不要到補習班、安親班或其他擁擠的公共場所活動,以免疫情蔓延。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登革熱、腸病毒來襲 落實防疫12招

登革熱、腸病毒來襲 落實防疫12招#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正值炎熱的夏天,也是登革熱、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101)年5月29日公佈新增八例腸病毒七十一型重症病例,相較於去年七月後才出現重症個案,今年提早進入腸病毒流行期。而對抗傳染病最有效方法除注重個人衛生外,將「防疫12招」方法,如勤洗手、清理積水容器,將環境衛生落實日常生活中,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勤洗手是防範疾病最好的方法,並應正確完成濕、搓、沖、捧、擦五步驟。咳嗽時帶口罩。可以避免傳染結核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給其他人,亦可保護自己免受傳染病侵襲。每道傳染病流行季節,應按時打疫苗。除了嬰幼兒應按時程完成各項常規疫苗接種,家中如有長輩亦鼓勵於每年10月接種流感疫苗,以預防流感侵襲。若不慎感染流行病,最好生病在家休息,不上班不上課,並避免出入公眾場所。流行病傳染季節需清除病媒孳生源,預防登革熱,最好的方法並非環境消毒,而是每週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避免蚊蟲滋生才是根本之道。出門在外正確使用防蚊液、穿長袖衣褲,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蟲媒傳染病最好的方法。夏天生鮮食品未妥善處理容易感染病菌,建議吃熟食、喝開水,是預防A肝、痢疾等腸胃道疾病最好的方法。若連續咳三週、快驗痰。長期咳嗽,是結核病主要症狀之一,咳三週就應該驗痰,可早診斷、早治療,並能避免傳染給其他人;不共用針具、餐具、牙刷。養成「每人一套」的良好衛生習慣,是預防腸胃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最佳方式;確保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免性傳染病上身。若疑似任何傳染病的徵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活動史,保護自己也尊重他人。

中市成立腸毒防疫小組 避免疫情爆發

中市成立腸毒防疫小組 避免疫情爆發#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六月份是腸病毒高峰期,為有效控制疫情不蔓延,臺中市政府6日下午召開今年度第二次腸病毒會議,除了趕在暑假前全面要求學生加強洗手,以及暑假中各文化場館加強消毒外,也將強化對老師及醫師的衛教宣導。此外,市府也將成立「腸病毒防治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市長胡志強擔任召集人,以因應疫情隨時可能爆發。 目前全國腸病毒重症通報案例共60人,其中臺中市有9人,因六月份是腸病毒好發的高峰期,為落實法令,日前更針對一家未依規定停課的幼兒園開出臺中市第一張罰單,處以新台幣三千元罰鍰。而趕在暑假來臨前,市府6日下午邀請多位防疫專家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代表來到新市政中心,與市府各相關局處舉行會議討論如何讓防疫措施進一步強化。 擔任市政顧問的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王任賢也提醒,除了小小孩的保護外,如何避免年紀較大的「大小孩」將腸病毒從學校帶回家中,再傳染給小小孩,衛生局表示,王醫師建議很寶貴,其實臺中市自今年2月份起已開始要求幼兒園應每日播放洗手操歌曲,也就是在「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與小朋友玩前」等關鍵「洗手五時機」,應落實洗手,才能有效打擊腸病毒。 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也提出「不要把腸病毒帶回家!」的防疫口號,他也認為,要做好學校防疫工作,老師是重點對象,因此他請教育局研議利用全市各級學校的   校務會議,請校護對學校老師加強衛教宣導,進而落實在每一個學生身上。擔任臺中市腸病毒防治諮詢召集人的臺中榮總醫師遲景上也建議,建立門診時完整的防疫網相當重要,衛生局應加強輔導各醫療院所對腸病毒重症之轉診時機。為了倡導防範腸病毒,胡市長也特別錄製一段防疫「貼心叮嚀」,屆時利用民眾倒垃圾時播放。蔡副市長說「這是最直接有效的宣傳方法!」必要時,他可協助錄製「台語版」,讓更多民眾接收到防疫訊息。胡市長並擔任「臺中市腸病毒防治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若發生常毒重症或死亡,臺中市指揮中心會自行啟動,發揮迅速因應疫情的功效。

腸病毒高峰來襲 一起洗手趣

腸病毒高峰來襲 一起洗手趣#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截至6月7日止,腸病毒已進入流行高峰期,全國已累計有62例腸病毒重症,本月苗栗縣增加3重症,去年同期的為零個案,顯示疫情將持續升溫。苗栗縣政府為預防腸病毒的發生,衛生局特別與「麥當勞兒童慈善基金會」舉辦「一起洗手趣」腸病毒校園巡迴親善表演,6月11日及6月12日將在苗栗市文華國小、大湖國小等國小開始辦理。現場將邀請苗栗縣副縣長林久翔與衛生局副局長葉雲城扮演洗手大使和「麥當勞叔叔」以活潑逗趣的遊戲方式,教導小朋友正確洗手五步驟及洗手的五個時機,並配合精采的洗手歌律動,和全場的小朋友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充分學習到正確洗手的步驟,加強學童對洗手預防腸病毒之認知,以達到守護學童健康之目標。衛生署衛教文章表示,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即緩慢降低,而後於10月再度出現一波流行。疾管局呼籲家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孩童的手部清潔,若是疏忽很容易讓病毒或細菌侵入人體,以及教保育機構,應隨時注意個人、嬰幼兒及學童衛生,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