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升溫 彰縣加強遊樂設施消毒

腸病毒升溫 彰縣加強遊樂設施消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彰化縣自即日起由衛生局稽查人員加強查核縣內設有兒童遊樂設施的大賣場、速食餐廳等處的設施與環境消毒,提供幼童乾淨設施及環境,避免腸病毒等傳染病,並在遊戲區明顯處張貼「使用遊樂設施應注意事項」標示,提醒家長洗手、幼童洗手,才不會將腸病毒帶回家。衛生局表示,希望藉由查核,再次提醒縣內大賣場、速食餐廳落實遊戲設施每日定期消毒與紀錄,共同為腸病毒防治把關,期望能降低彰化縣內腸病毒的發生率。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衛生局再次呼籲,提醒民眾落實正確洗手時機(吃東西前、遊戲後、上廁所後、回家後、看病後、抱小孩前)及洗手,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另外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7天內,尤其前3天,要特別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掌握黃金72小時,一旦出現上述病徵,立即轉送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可避免幼兒病情惡化。

腸病毒就醫人數攀升 學童應勤洗手

腸病毒就醫人數攀升 學童應勤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截至5月8日止,全國已出現3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其中新竹市佔1例,所幸目前已轉普通病房觀察治療,但相較去年同期0病例之狀況,今年腸病毒疫情實不容忽視。新竹市衛生局強調,於去年1月1日至5月8日止幼托只有4班停課,但相較於今年同期就有國小13班、幼托60班、托嬰中心2家停課,本市到目前為止仍有9班幼托及3班國小停課中,本年度出現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皆為腸病毒71型造成,由於該型別自97年後即未再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多數小朋友未具抗體,加上腸病毒傳染力極高,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等場所最容易造成傳播,提醒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 衛生局局長姚克武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今年來勢洶洶 各縣市停課增

腸病毒今年來勢洶洶 各縣市停課增#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已進入流行期,雲林縣衛生局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舉辦「2012洗手衛生教育活動」,即日起至5月16日在教托育機構國小、幼稚園、托兒所辦理洗手衛生教育宣導。以雲林縣為例雖然今年目前至今無重症個案,但社區腸病病監測檢出18件EV71型陽性,教保育機構總共停課班次33班次。而新北市今年已累計已有233班停課,感染腸病毒急診的人數增加了七倍。腸病毒71型較會併發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請提高警覺加強各項防治措施,防範群聚發生。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雲林縣衛生局提醒民眾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時,需注意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一有懷疑即應立刻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腸病毒就醫人數增 彰縣啟動防疫措施

腸病毒就醫人數增 彰縣啟動防疫措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不論是幼兒與大人都可能感染,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彰化縣昨日(9日)召開跨局處「傳染病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議」,由楊副縣長主持,會中訂定下週為本縣腸病毒防治清潔週,本縣幼托園所將於下週辦理全園所大清潔與消毒,另亦發動全縣腸病毒衛教總動員,縣內各國小及幼托園所全面加強腸病毒洗手衛教。為加強教托育機構洗手衛教宣導成效,衛生局已於本(101)年2月29日前完成教托育機構查核。為提升本縣醫院腸病毒照護品質,於4月23日召開腸病毒重症諮詢委員小組會議,並請本縣3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腸病毒小組成員隨時待命。4月底國小(一、二年級)及幼托園所全面發放腸病毒衛教單張與香皂,並請學童帶回,也可提醒家長預防腸病毒惟有加強勤洗手與消毒。為加強幼托園所疫情通報與處置流程之熟稔度,自5月2日起分8區辦理幼托園所腸病毒聚集事件演習。啟動本縣大賣場及速食餐廳設有遊戲設施加強消毒查核,另外,本縣腸病毒停課預警機制亦啟動,今(101)年幼托園所累計停課共4班,衛生局持續加強監控是否有疫情擴散之虞。目前本縣未出現腸病毒重症病例,但衛生局仍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疫情不容小覷

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疫情不容小覷#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截至5月8日止,全國已出現3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其中新北市佔4例,所幸皆已痊癒出院,但相較去年同期0病例之狀況,今年腸病毒疫情實不容忽視。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本年度出現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皆為腸病毒71型造成,由於該型別自97年後即未再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多數小朋友未具抗體,加上腸病毒傳染力極高,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等場所最容易造成傳播,提醒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也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進入高峰期 新增4例腸病毒重症

進入高峰期 新增4例腸病毒重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氣溫逐漸攀升,腸病毒疫情似乎也節節升高,依據疾管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就醫人次近兩週快速上升,疫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本年度至5月7日止,共累計了3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疾病管制局本日公布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歲11個月女童及2歲9個月男童,中部的2歲3個月男童,及南部的9個月男童,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疾管局呼籲大朋友、小朋友一定要確實做好個人衛生習慣。疾管局表示,這4名個案於4月下旬出現發燒、手足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嗜睡、活動力差、肌抽躍、心跳過速、肢體無力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就醫後3名已康復出院,另1歲11個月女童則仍住院治療中,腸病毒容易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傳播,尤其是學齡前嬰幼兒易受到家中就學兒童感染而產生重症,疾管局提醒民眾,家長應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個人衛生,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感染與擴散的機會。最後疾管局也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醫訊/正確洗手 預防腸病毒

醫訊/正確洗手 預防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衛生署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可經由糞口、飛沫或接觸等多種途徑傳染,且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日常生活中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習慣,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時正確洗手-溼、搓、沖、捧、擦」,就可以大幅降低感染的機率。更多預防腸病毒方式,歡迎參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健康講座。活動時間:05/10 08:40~09:10活動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門診候診區活動連繫:27263141分機1138

克沙奇B3型再現 新生兒為高危險群

克沙奇B3型再現 新生兒為高危險群#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氣溫上升,腸病毒疫情也持續升溫,疾管局昨日(5月1日)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1歲小六男童,中部的2歲3個月女童,及南部的1歲1個月男童,但值得注意的是,疾管局由監視資料顯示,社區零星檢出好發於新生兒感染,且曾於2005年大流行的「克沙奇B3型病毒」,當年造成26名新生兒重症個案,其中2名不幸死亡,因此疾管局也呼籲準媽媽應多注意新生兒的健康狀況。疾管局指出,克沙奇B3型病毒多感染3個月以下的嬰兒,可透過生產過程或產後之母嬰接觸傳染,其臨床症狀與一般腸病毒不同,主要出現發燒、腦膜炎、肝炎、敗血症、心肌炎等。該局提醒準媽媽們在產前14天起至分娩前後應注意媽媽及其他家中幼童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腹瀉、肋肌痛等疑似腸病毒感染情形,應告知醫師;而臨床醫師則應注意新生兒健康狀況及加強嬰兒室之感控措施。疾管局最後也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