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朱立倫宣導洗手五步驟 打擊腸病毒

朱立倫宣導洗手五步驟 打擊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腸病毒疫情頻傳,新北市長朱立倫今日到國泰國小,與麥當勞叔叔對學童示範「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五步驟,並與小朋友有獎問答,寓教於樂的方式,加深小朋友正確洗手印象。以行動劇方式,傳達出「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必須洗手5個重要時機,並示範「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教導學童們「一起洗手趣」打擊惡魔「腸病毒」。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表示,今年的腸病毒疫情跟往年很不一樣,截至四月底止全國就已經確認有30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新北市3例都是腸病毒71型,但去年同期卻是0個案,且因腸病毒症狀就醫的急診就醫千分比為去年同期的6倍,疫情實不容忽視。朱立倫強調,尤其是腸病毒71型自2008年後,即未再出現大規模流行疫情,在大多數小朋友缺乏抵抗力的情況下,國內疫情逐漸吃緊,再加上隨著氣溫上升,腸病毒更加活躍,學校、幼托教人口密集且學童間的互動頻繁,讓我們很擔心今年會爆發腸病毒大流行,學校及家長務必教導學童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提高警覺小心防範腸病毒。衛生局長林雪蓉指出,腸病毒71型是感染力極強的病毒,可透過接觸、口沬方式傳染,由於傳染力極強,教保(育)機構之人口較密集的場域,因學童間的互動頻繁,對於助長腸病毒傳播機率甚高。預估5月起,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民眾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指出,家長如發現幼童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要即刻送大醫院。

專家預測 今年恐爆腸病毒大流行

專家預測 今年恐爆腸病毒大流行#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一年四季都可能有腸病毒感染病例出現,但仍以夏季及秋季為主要流行季節。根據維基百科指出,腸病毒流行週期約3年1次大流行造成一些地區小規模流行或大地區、甚至全國大流行。每次的流行,會使一些人產生抗體,有抗體的人如越來越多,慢慢就不流行了。依疾病管制局推測國內3歲以下幼兒90%不具有腸病毒71型抗體,所以不具有保護力。因此,國內專家預測,今年可能會有腸病毒較大的流行。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傳染型式是由口對口及口對糞傳染。如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或接觸無症狀帶病毒感染者或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而傳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幼兒在人口密度高的場所,如學校、幼稚園、托兒所等都極容易發生傳染。依據衛生局統計,今年1~3月基隆地區腸病毒累計案例共428例,其中手足口病173例,泡疹性咽峽炎254例,1例疑似重症個案於2月24日排除。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感染腸病毒大多沒有症狀,有些是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有些特殊臨床症狀一般3~5天會出現,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如泡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及性心肌炎、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等。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便是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把握正確洗手五時機,並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肥皂搓手至少20秒,守護自己與他人健康。

腸病毒活躍季節 疫情高於往年

腸病毒活躍季節 疫情高於往年#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71型自去年秋冬開始活躍尚未停緩,今年截至4月23日止,已累計27例重症個案,疫情高於往年同期。疾管局提醒民眾,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除了腸病毒71型之外,其他型別的腸病毒也隨著天氣轉暖而開始活躍,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注意防範,落實「生病不上學」之防疫觀念,並適當區隔病人與其他孩童,降低傳播機會。疾管局本日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皆居住於南部,分別為1歲5個月及2歲2個月男童,及12歲小六女生。3名個案於4月上旬出現發燒、手足出現紅疹、口腔水泡潰瘍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肌抽躍、心跳過速、步態不穩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其中2人已康復出院,1歲5個月男童目前仍住院治療中。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醫訊/小兒腸病毒感染

醫訊/小兒腸病毒感染#腸病毒

根據衛生署資料表示,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臺灣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所以腸病毒感染症儼然已是台灣地區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因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而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請家長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為幫助民眾更深入了解「小兒腸病毒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部,辦理相關健康講座,歡迎民眾參加。活動時間:04/26(四) 08:30~09:00活動地點:醫療大樓二樓 東區門診大廳主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護理報名電話:2786-1288分機6688、6702

勤洗手防腸病毒 別忘加強環境消毒

勤洗手防腸病毒 別忘加強環境消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病毒流行期為每年4至10月,根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急診就診比例連續三週呈上升趨勢,桃園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不管大人小孩都要勤洗手,且除了加強個人衛生外,環境消毒也很重要,不管是公共區域的遊戲間、教托育機構、或是在家中,都應針對幼童常接觸的地方,如門把、桌椅、玩具等,定期以500PPM稀釋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以有效殺死腸病毒,並靜置10分鍾後再用清水擦拭降低異味。為保障學童健康,桃園縣衛生局已完成全縣790所教托育機構洗手設備及環境清潔消毒查核,並印製20,000份腸病毒居家照護要訣,發送國小、幼兒園及醫療院所參考。由於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是飛沫及接觸傳染,校園中幼童間互動頻繁,容易傳染外,也可能經由無症狀的大人將病毒帶回家,而感染家中幼童,因此不論家長及幼童,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之正確洗手步驟,大人回到家裡,亦應先更換乾淨的衣服及洗手,再摟抱或親近幼童,以降低腸病毒感染的風險。衛生局提醒,凡是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就應該注意是否出現「高燒不退」、「嘔吐」、「肢體無力」、「睡夢中抽搐」的危險病徵,如果有這些病徵,應迅速送往大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獲得妥適治療。

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 須注意前兆病徵

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 須注意前兆病徵#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71型自去年秋冬開始活躍尚未停緩,目前輕症及重症個案仍持續出現,今年截至上週止,已累計24例重症個案,疫情高於往年同期。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天氣逐漸變暖,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注意防範,適當區隔病人與孩童,降低傳播機會。  南投縣衛生局呼籲,預防腸病毒最佳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例如正確採取「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並注意居家環境衛生及通風、儘量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或與疑似病患接觸、兒童玩具要常清洗消毒,並避免幼童將玩具放入口中咬弄、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可有效降低感染及傳染腸病毒的機會。 因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而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請家長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說唱表演防腸病毒 讓學童更注重衛生

說唱表演防腸病毒 讓學童更注重衛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據中央疾病管制局腸病毒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全國腸病毒疫情處於流行期,本市第15週腸病毒急診就診率3.16千分比高於去年同期。為有效提升幼童腸病毒認知,防範校園腸病毒的疫情,高雄市衛生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辦理「擊退腸病毒故事擂台秀 我的健康宣言卡DIY」活動,預計辦理81場次,藉著洗手歌、說故事的方式,讓學童更加認識腸病毒、防範腸病毒。昨日(4月18日)上午首場粉墨登場,可愛的水精靈娃娃人偶帶領大家一起「洗洗動動」,藉由洗手歌帶動唱揭開序幕,接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教導學童認識腸病毒、宣導洗手五時機-「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後」、「與小朋友玩前」,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利用說演俱佳的表演能力,讓在場的小朋友們每個都認真聆聽。隨著小朋友們踴躍的舉手回答問題,進而深化學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勤洗手,並將腸病毒防治認知帶入家庭。高雄市衛生局也特別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若家中或嬰幼童成員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須小心處理病人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並注意觀察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轉送大型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預防腸病毒 唱唱跳跳「洗手趣」

預防腸病毒 唱唱跳跳「洗手趣」#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日基隆市衛生局與麥當勞叔叔合作,分別於七堵國小與中興國小共同辦理二場洗手教育校園巡迴活動。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因腸病毒71型自去年秋冬開始活躍至今尚未停緩,目前全國輕症及重症個案仍持續出現,提醒民眾天氣逐漸變暖,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教托育機構及嬰幼兒家長應注意防範,適當區隔病人與孩童,降低腸病毒感染傳播機會。為提醒家長對腸病毒防治的重視,保護幼兒童健康,今日活動麥當勞叔叔帶領現場小朋友一起示範正確洗手五步驟,透過「洗手5時機行動劇」,具體傳遞出「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必須洗手的5個重要時機點。並配合精采的洗手歌律動,和全場的小朋友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充分學習到正確洗手的步驟,加強學童對洗手預防腸病毒之認知。今年截至今日,基隆市各醫療院所腸病毒通報計457例,其中疱疹性咽峽炎通報個案185例、手足口病通報27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