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天氣逐回暖 腸病毒疫情更升溫

天氣逐回暖 腸病毒疫情更升溫#腸病毒

隨著天氣逐漸回暖,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之升高,屆時疫情可能更加攀升。疾管局本日公布又新增3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居住於北部一名女童,及南部兩名男童,3名幼兒於3月上旬分別出現發燒、四肢及臀部出現紅疹、口腔水泡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均已康復出院。而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

北市腸病毒疫情升溫 防疫安全亮橘燈

北市腸病毒疫情升溫 防疫安全亮橘燈#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北市接獲通報,出現五起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台北市衛生局也顯示防疫安全警示亮起了橘燈。而這5例腸病毒個案中,包括1名高中生、2名國中生,顯示這波腸病毒有可能感染年齡層不再只是國小或學齡前的兒童。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副處長林國甯說,今年的腸病毒疫情,發現開學之後,通報病例呈現大幅成長,較去年同期成長快三倍,年紀較大學童或青少年感染腸病毒,一般症狀會發燒、嗜睡等前兆,部分也會有手足口症狀,不過一般年紀較大,引發重症的病例較少,但較擔心會傳染給家中年紀較小的幼童,因幼童感染腸病毒引發重症的機率較高,提醒五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而今年的腸病毒疫情,北市衛生局推估,目前疫情應該還在攀升當中,隨著天氣逐漸轉暖,疫情還有可能再升高。台北市衛生局也呼籲家長,當家中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及口腔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應請假在家休息至少1週,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其他孩童。若小孩彼此間不斷相互傳染,容易造成病毒毒性增強,對孩子的健康威脅就更大,請配合停班停課規定,可有效防範疫情擴散及保護寶貝們的健康。

趕走腸病毒 肥皂勤洗手

趕走腸病毒 肥皂勤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所以隨著天氣慢慢轉熱,台灣又將進入腸病毒的高峰期,每年都有感染個案發生,教育部長蔣偉寧昨日在參訪幼稚園時,教導小朋友正確的洗手步驟並宣導防疫教育,也希望小朋友,如果感冒或生病了,就在家休息或趕緊看醫生,秉持著「生病不上學」的原則,避免傳染給別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指出,本年截至3/12止共通報42例疑似腸病毒重症病例,14例確定病例,2011年共計58例確定病例,其中3例死亡,腸病毒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為2到10天,平均約3~5天,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多數感染者沒有明顯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衛生署也叮嚀民眾,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可從日常生活中著手;如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要經常清洗、消毒,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腸病毒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

氣溫漸升高 腸病毒疫情可能攀升

氣溫漸升高 腸病毒疫情可能攀升#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疾管局6日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均為腸病毒71型感染,分別為居住於南區的3歲5個月男童及3歲6個月女童,該兩名幼兒於2月下旬出現發燒、四肢出現水泡等腸病毒感染症狀,並出現肌抽躍、心跳過速及嘔吐等疑似重症病徵,經及時就醫後,已康復出院。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71型疫情尚未停緩,仍陸續出現輕症及重症個案,今年截至3月5日止,已有14例重症個案,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屆時疫情可能攀升。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

口中有紅疹、潰瘍 不一定是腸病毒

口中有紅疹、潰瘍 不一定是腸病毒#腸病毒

春天的腳步逐漸接近,又是許多病毒流行的季節到來,疾管局也預測三月份將會有一波腸病毒的大流行。幼稚園、學校的老師們也嚴陣以待,深怕小朋友感染後引發重症,每天早上常會要求小朋友嘴巴張開,用手電筒照喉嚨,看看有沒有腸病毒感染。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最近門診中也陸續出現一些口中有紅疹、潰瘍的小朋友,擔心是腸病毒而就醫。但看到口腔中有紅疹或潰瘍就一定是腸病毒嗎?其實不一定,另一種在學齡前幼兒常見到的「急性疱疹性口齦炎」也會有相似的症狀。什麼是「急性疱疹性口齦炎」?潘俊伸說,這是一種由單純性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多發生在六個月到五歲的嬰幼兒,但是也會在較大小孩身上出現。剛開始的症狀為口腔及舌頭部位疼痛、流口水、口臭、高燒不退、倦怠,因為疼痛幼童也會出現懼食的情形,之後口腔及舌頭出現紅疹,很快就呈現潰瘍變化,甚至牙齦浮腫血,症狀會持續約一周左右才逐漸趨緩。與腸病毒有何異同?潘俊伸指出,最大的不同點是口腔中紅疹或潰瘍的位置,腸病毒所引起的紅疹或潰瘍多發生在咽喉上方,急性疱疹性口齦炎則多分佈在齒齦、舌頭及嘴脣周邊。但兩者都會引發持續的高燒不退。潘俊伸提醒,春天病毒流行的季節,腸病毒及急性疱疹性口齦炎都是此一時期常見的疾病,在症狀上相當類似,但治療方式不盡相同,併發症也完全不同,因此若有高燒不退、口中有紅疹或潰瘍時,應及早就醫鑑別診斷,對症治療,以免造成嚴重之後遺症。

預防腸病毒升溫 新北市政府籲勤洗手

預防腸病毒升溫 新北市政府籲勤洗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截至今年2月24日止,國內有12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皆為腸病毒71型感染,其中新北市共有2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腸病毒71型已3年未曾大流行,且相較去年同期全國0病例,現在看來,不僅疫情有上升趨勢,且已在全國形成威脅,預估3、4月後,腸病毒的活躍度將隨著氣溫上升而提高,家有嬰幼兒的家長務必小心防範,避免攜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並落實勤洗手的衛生習慣。疾病管制科長李佳琪指出,今年腸病毒重症高危險區有中和、鶯歌、蘆洲及樹林等四區,在高危險區內的教托育機構,若一週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時,則全班得停課一週,同時應加強環境衛生消毒,以期達到防治效果。李佳琪科長強調,腸病毒71型已3年未大流行,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多未曾感染,而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容易傳播,教托育機構應加強宣導學童確實做好正確洗手動作及衛教觀念,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另外若家長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即刻送醫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症狀似腸病毒 病情卻大不同

「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症狀似腸病毒 病情卻大不同#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天氣漸暖,腸病毒升溫,甚至3、4月後恐掀起一波流行,令家長們十分擔心,根據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最近門診中發現許多家長帶著口中出現紅疹、潰瘍的小朋友就診,但經過檢查後發現,是染上學齡前幼兒常見的「急性皰疹性口齦炎」,由於症狀、好發期間都與腸病毒相似,因此經常被混淆。腸病毒與急性皰疹性口齦炎,好發於冬末春初,皆會高燒不退,且兩者症狀也都會出現口腔紅疹、潰瘍等症狀,容易被搞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解釋,其實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腸病毒引起的紅疹及潰瘍,集中在咽喉上方及兩側,牙齦不會浮腫,病程較短,一般4至5天可痊癒,而急性疱疹性口齦炎則多分布在牙齦、舌頭及嘴脣周邊,病程較長,症狀恐會持續2周,且會出現牙齦浮腫現象。潘俊伸主任說,急性疱疹性口齦炎係由第1型單純性疱疹病毒引起,初期症狀包含口腔、舌頭疼痛、流口水、高燒不退等,後出現舌頭紅疹、潰瘍變化,甚至牙齦浮腫,且不僅好發在6個月到5歲嬰幼兒,但大小孩、大人也會發生,此外醫師也提醒,由於在感染期間,唾液含有大量病毒,若是不慎將沾有口水的手指搓揉眼睛,病毒跑進眼睛,容易引起角膜潰瘍,甚至影響視力,提醒家長不得不當心。

連假助病毒傳播 出國返鄉注意衛生

連假助病毒傳播 出國返鄉注意衛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台北報導)二二八連續假期將近,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先至疾病管制局網站查詢國際旅遊資訊,以瞭解該國流感及腸病毒或登革熱等傳染病及注意事項,返國後如發生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此外,國內旅遊或返鄉民眾,也要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個人保護措施。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國際旅遊資訊顯示,鄰近國家日本、香港、澳門,流感持續升溫。此外,新加坡及澳門亦出現腸病毒疫情,而尼泊爾、香港、越南及斯里蘭卡等地有禽流感疫情,馬來西亞則有登革熱疫情。連假期間民眾南來北往有助於疾病的散佈,應慎防腸病毒及流感。衛生局呼籲民眾應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及自我保護,外出記得戴上口罩,注意咳嗽禮節。衛生局提醒,出門在外宜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勤洗手,勿接觸禽鳥;到有登革熱疫情發生的國家應穿著長袖衣褲,避免蚊蟲叮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