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開學首週 衛生局籲落實生病不上學

開學首週 衛生局籲落實生病不上學#腸病毒

寒假即將結束,教托育機構陸續開學,但流感及腸病毒疫情尚未退燒。因此,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學童如有身體不適的情形,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並讓自己及早恢復健康。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疫情監測資料,去年7月迄今,流感併發症全國累計973例中,新北市有261例;而在全數54個死亡案例中,新北市佔了1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部分,今年1月迄今,全國已有10例,其中新北市2例,皆為腸病毒71型,且年齡都在9歲以下。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長,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是學幼童罹患流感的危險徵兆;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則是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都應即刻前往醫院診治,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由於流感、腸病毒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此外,教托育機構開學後應加強學童正確洗手、良好衛生習慣及各項衛教宣導,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以降低疾病的蔓延機率。

12分鐘驗出腸病毒 爭取黃金治療期

12分鐘驗出腸病毒 爭取黃金治療期#腸病毒

受到流感、腸病毒的小朋友,往往等到檢測出病毒的時候,都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台大醫學院光電醫學中心主任林世明跟小兒科團隊,一同研發了新的檢驗方法,只要12分鐘的時間,就可以驗出腸病毒71型、A、B型流感、和腺病毒等,可以加速檢驗的時間,把握黃金治療期。台大醫學院光電醫學中心教授林世明與台大兒科教授張鑾英等人,一同組成跨科別的研究團隊,最近公布最新的檢測方法,藉由奈米結構光學晶片技術,家長只要沾取發病病童的咽喉液,放入進晶片組後送入儀器,12分鐘就能夠辨識病毒資料,提供醫師參考。林世明教授表示,傳統腸病毒的檢測方法十分耗時,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得到結果,最長可能會拖到4、5天左右,有時候病情就是在這段等待的時間內,急速惡化,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患者不治死亡。這項新技術是結合奈米晶片、光學技術與智慧手機,只要12分鐘內就能知道檢驗,讓醫師及早做出正確的診斷,趕緊恢復健康。

開學腸病毒恐流行!3、4月達高峰?

開學腸病毒恐流行!3、4月達高峰?#腸病毒

新年連續假期結束後,小朋友緊接著也將收心在這兩天準備開學,而屏東縣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很可能在開學後慢慢進入高峰期,且估計3或4月會到達流行巔峰,呼籲父母隨時提醒孩子保持乾淨的衛生習慣,並注意小朋友是否有出現身體不適。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統計顯示,截至5日已有8例腸病毒71型重症的案例,與過去幾年比較之下相當罕見。由於小朋友將在8日開學,疾管局提醒預估3、4月的腸病毒疫情可能會有大規模流行的狀況,提醒家長與交托育機構務必執行「生病不上學」的觀念,以及教導小朋友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而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呼籲家長應盡量少帶嬰幼兒、孩童到人潮擁擠公共場所,並隨時注意小朋友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等現象,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立即送醫。腸病毒主要經過腸胃道、呼吸道(飛沫),抑或是病人皮膚水泡液體傳染,大多在感染後可在喉嚨或糞便能發現病毒,最強的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而腸病毒潛伏期約2至10天,平均來看約3至5天,大多病患會有發燒的現象,少部分則會出現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較嚴重的症狀。

開學流感恐流行 家長注意學童防護

開學流感恐流行 家長注意學童防護#腸病毒

元宵節將到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了給予住院病童關懷與支持,日前各綜合院區院長特別前往病房探視病童,並贈送造型可愛的金龍小提燈,希望每位住院病童,也能享有過節氣氛。北市聯醫提醒大家,近來氣溫變化大,各類病毒蠢蠢欲動,類流感疫情更於春節連續假期達到高峰,不少民眾紛紛前往醫院就診。近日疫情雖有逐漸降溫趨勢,但仍須提醒民眾,尤其家中有孩童的家長,下週開學後,恐又是一波小流行,包括流感及腸病毒等傳染病,請教導孩童做好自我保護措施,除注意個人衛生外,若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症狀時,應即時就醫,並務必戴口罩,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腸病毒疫情未減 三月後可能大流行

腸病毒疫情未減 三月後可能大流行#腸病毒

疾管局公布一例新增的腸病毒個案,顯示腸病毒疫情並為因天氣寒冷而停歇,而學童的寒假也即將結束,教托育機構下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恐怕會助長腸病毒傳播。因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應教導學童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讓自己身體儘快恢復健康。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本(3)日公布新增一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離島1歲男童,就醫後已康復出院。該名一歲男童於1月20日發病,出現發燒、口腔水泡、手腳紅疹等腸病毒感染症狀。此外,男童還出現肌抽躍合併心跳過速、血壓高等疑似重症病徵,及時赴大醫院就醫後已康復出院,經疫調發現,該名幼童發病前,家中有其他幼童曾感染腸病毒,研判是家人互動導致感染。疾管局指出,本年截至2月2日止,已有8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為歷年冬季少見的現象。目前除中南部外,北部地區亦陸續出現個案,顯示腸病毒71型已在全國各地形成威脅,由於該型病毒已3年多未曾大流行,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多未曾感染,預估本年3、4月後可能有一波大規模流行,家有嬰幼兒的家長應小心防範。 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因此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與腸病毒病人接觸。而教托育機構應落實加強學童正確洗手動作觀念及衛教宣導,並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及重點消毒,同時配合落實執行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疾管局指出,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此外,家長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北市首例腸病毒 疫情燈號升至橘燈

北市首例腸病毒 疫情燈號升至橘燈#腸病毒

臺北市衛生局於今年1月16日接獲某醫院通報北投區1名9歲女童疑似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衛生局疫調發現女童於1月11日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經診所診斷為感冒,12日皮膚出現紅疹,再度至診所就醫診斷為手足口症,1月15日出現右眼斜視、活動力差、右手僵硬、意識模糊等症狀,家長急送醫院治療,1月16日醫院通報腸病毒併發重症,女童經治療已於1月20日出院,健康恢復良好。該女童一位就讀高中的哥哥,曾於1月10日就醫被診斷為手足口症,衛生局判斷女童可能遭哥哥傳染,兄妹二人就讀學校的同班同學則皆無出現腸病毒相關症狀,衛生局已請學校完成環境消毒工作。因該案例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1月30日研判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個案,為北市首例,衛生局已將腸病毒疫情警訊燈號由「黃燈」提升至「橘燈」。依疾管局疫情監測資料顯示,101年度統計至1月30日止,全國已有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病例,北市計有1例。衛生局提醒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各年齡層皆可能感染腸病毒,家中有嬰幼兒者更應小心防範,如家中幼童有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肌躍型抽搐、持續發燒、嘔吐),務必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衛生局呼籲民眾應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落實「生病不上課」原則。

春節公共場所人潮多 慎防腸病毒傳染

春節公共場所人潮多 慎防腸病毒傳染#腸病毒

新春假期大人小孩群聚同樂,疾病管制局提醒家長應特別防範幼童感染腸病毒。依據監測資料,民國100年總計有5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造成3名幼兒不幸死亡,雖然冬季並非腸病毒流行期,惟目前腸病毒71型的流行程度尚未趨緩,預期今年天氣回暖後,將對幼兒健康帶來威脅。疾管局呼籲,不管大人小孩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正確勤洗手,就算天氣冷,確實洗手20秒的動作千萬不可馬虎。春節假期間,民眾拜年、探訪親友及出外遊玩的機會增加,如果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儘速就醫,並在家好好休息,儘量減少前述交誼活動,以降低傳播及感染的機會,並使身體儘快恢復健康。為因應今年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流行疫情,疾管局透過跨部會局處合作機制,持續加強教托育機構、公共場所的防治整備情形查核作業。此外,因應農曆春節假期醫療院所可能面臨流感、腸病毒等傳染病防治及緊急醫療需求,已要求縣市隨時掌握轄區各醫院之小兒加護病房床數變動狀況,並確保聯繫窗口暢通。疾管局提醒民眾,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在家庭及人口密集之場所最容易傳播,春節期間,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自外面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症狀恐怖 甚至會讓指甲脫落

腸病毒症狀恐怖 甚至會讓指甲脫落#腸病毒

一般來說腸病毒好發於季節交替之際,溫差的變化導致人體的防禦力下降,給了腸病毒很好的機會侵犯人體,是每年必報到的感染性疾病。阮綜合醫院小兒科徐樹本醫師說,腸病毒(Enterovirus)是一大族群,其中包含克沙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groups A and B)、A型(甲型)23種、B型(乙型) 6 種、Echovirus伊科病毒31種,和小兒麻痺症的Poliovirus 3 種,以及不分類的腸病毒68~71型。傳染方式包括飛沫、接觸水泡液、糞口。(圖:勤洗手也可預防腸病毒)徐樹本醫師表示,發燒、口腔痛、流口水和身體多處出現小水泡是腸病毒最常見的症狀。水泡主要分布於:1.手:肘部、手掌、手臂。2.足:膝蓋、腳掌、手指及腳趾。3.口:口腔黏膜、舌頭、軟顎。三個部位都出現水泡是「手足口病」僅口腔出現水泡是「疹性咽峽炎」,然而水泡也可分佈至其它的部位如屁股也很常見。有時散佈至背部甚至全身,甚至引起眼睛的結膜炎、心臟的心肌炎、腦部的腦炎和肺炎等。徐樹本醫師指出,在民國99年全國見到數起指甲脫落的個案,是自腸病毒發生以來較少見的症狀,在我的門診就發現了五位病例,其中兩位是十多歲一對姊妹花,甚至出現全身20個指甲全部脫落的恐怖景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