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講座/血液疾病治療與照護

講座/血液疾病治療與照護#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髓移植被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對於民眾而言,都有「骨髓移植」代表有可能隨時都有癱瘓的風險,因此這種手術方式總是民眾的最後一種選擇。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講座,由血腫科醫師吳嘉芸、余垣斌與台大醫院血腫科醫師陳尹愷共同主講,說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治療,又什麼是骨髓移植?另外,戴奧辛被視為「世紀之毒」,戴奧辛會造成身體什麼樣的傷害呢?戴奧辛與淋巴瘤有什麼關係呢?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02)89667000轉分機1709。(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血液疾病治療與照護時間:106年11月11日 (六)08:50-12:2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十樓第二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709

6成肺癌患者腦轉移 新標靶成功突破

6成肺癌患者腦轉移 新標靶成功突破#治療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肺癌屢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大多因初期症狀不明顯且診斷不易,導致發現時已為中晚期,而且腫瘤容易轉移至腦部,亦使治療更加艱困。根據臨床數據顯示,約三成病人在確診時已合併有腦轉移,甚至經一線標靶治療,仍有六成的患者發生腦轉移,面對棘手的轉移問題,藥物能否進入腦部治療病灶,遂成為治療上的重要考量。精準基因檢測 揭開治療新里程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指出,近十年來醫學不斷進步,肺癌的治療突飛猛進,透過精準基因檢測,找到適合的標靶如EGFR、ALK等,使用相對應的藥物,可使治療成效提升,延長患者存活期。目前針對ALK基因突變患者,已有新款標靶治療核准上市,不僅治療成效卓越,對於延緩腦轉移、消除腦部病灶的功效也十分顯著。新款ALK標靶 腦轉移與否療效皆高蔡俊明主任進一步補充,在今年ASCO大會上,發表新款標靶作為第一線治療成果,患者的無疾病存活期可高達26個月,而9月剛結束的ESMO大會上,再度發表其為期一年的治療數據,治療前未合併腦轉移之患者,累積腦部疾病惡化的發生率,舊標靶約為30%,新標靶則僅4.6%;若治療前已合併腦轉移之患者,舊標靶有近60%患者有腦部疾病惡化,新標靶則僅16%,可顯示其對腦部轉移的治療成效高。臨床重大突破! 六成患者腦腫瘤消失除此之外,新標靶藥物進入腦部的比例相當高,蔡俊明主任說,相較於舊標靶藥物治療,僅一成患者達到腦腫瘤消失,且維持時間少於四個月;新標靶卻有高達六成患者達到腦腫瘤消失,且可維持13個月以上,是一臨床重大突破,種種數據皆顯示,新款標靶未來可望晉升第一線治療。篩檢不分年紀 定期追蹤提升成效蔡俊明主任也提醒,EGFR或ALK基因的突變,最容易出現在肺腺癌的病人身上,其中ALK基因突變之患者,大多無抽菸習慣且年紀較輕,民眾應定期篩檢以期能及早發現,才能即時治療;另外,肺癌患者應每3到6個月在健保給付下追蹤腦部影像,不管有無腦轉移,務必聽從醫囑積極治療,以提升治療成效,保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

講座/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B型肝炎經由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也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可用的B型肝炎抗病毒藥包括長效型干擾素及5種口服藥,健保給付B型肝炎抗病毒藥至今已10餘年,因B型肝炎發作而死亡或導致肝硬化或肝癌的人數已大幅降低。你曾經使用這些藥嗎?用藥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健保給付到期時將何去何從?台大醫院特舉辦講座,並邀請曾岱宗醫師主講「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認識B型肝炎:治療方式面面觀時間:106年10月20日(五)14:00​~15:00地點:台大兒童醫院大樓B1視聽講堂 

怕打針、副作用 5成C肝患者拒治療

怕打針、副作用 5成C肝患者拒治療#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婦人3年前在高血壓門診追蹤時,發現肝指數異常,進而轉至肝膽胃腸科就醫,檢驗後確診罹患C型肝炎,由於傳統治療需每週回診打針,加上可能引起如感冒症狀之副作用,因此抗拒治療,改以定期追蹤觀察。桃新醫院腸胃肝膽科吳式強醫師表示,我國C肝患者約有55萬人,過去治療方式以施打干擾素為主,臨床上近半數患者會因為怕打針及副作用多而拒絕治療。前述案例的婦人就是因為害怕打針不願治療,直到口服新藥上市加上健保納入給付,才開始積極治療,接受二合一的口服新藥,24周療程結束後病毒完全清除,已成功治癒,喜獲重生。口服新藥納健保且治癒率高 C肝不再成威脅吳式強醫師進一步補充,C肝患者若延遲就醫,肝臟會不斷反覆發炎,恐導致病情進入肝硬化代償不全或肝癌,治療就會變得非常棘手,甚至無法完全根治。所幸,衛福部於今年1月有條件給付C肝口服新藥,C肝患者若為基因型第一型,無肝代償不全且肝纖維化程度3級以上,只要及早篩檢並治療,C肝將不再威脅健康!根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C肝口服新藥療程僅需12-24周,治癒率可達9成以上,且副作用小,患者治療不用艱辛漫長,但新藥的使用須注意藥物的交互作用。吳式強醫師提醒,C肝患者在治療前務必與醫師充分溝通,若有服用高血壓、降血糖及降血脂之藥物等的三高用藥,須將目前使用的藥物清單提供給醫師,以避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桃新醫院與您一同守護肝臟健康吳式強醫師提醒,慢性肝炎若置之不理,會造成肝纖維化、肝硬化,約20-30年間有30%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之後每年更有5%患者會惡化成肝癌或末期肝病變。要遠離肝炎三部曲,呼籲肝炎患者應早期診斷、定期追蹤並積極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子宮肌瘤易復發 治療方式怎麼選?

子宮肌瘤易復發 治療方式怎麼選?#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若有子宮肌瘤,嚴重可能引起貧血、腹痛,造成日常生活困擾,許多女性會選擇接受手術治療,但卻可能會一再復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子宮肌瘤呢?醫師建議,越年輕的女性,子宮肌瘤越容易復發,而肌瘤復發與體質有關,後續治療方式要根據肌瘤的生長速度、大小、位置進行評估,若沒有明顯症狀,觀察即可。生育年齡女性 肌瘤發生率高達40%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顯微內視鏡科主任吳珮如表示,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生育年齡女性的發生率高達30至40%,成因與先天遺傳體質及後天飲食習慣有關,大部分沒有症狀,嚴重會有經血量過多、痛經、嚴重貧血、腹脹、腹痛、便秘、頻尿,甚至造成不孕。越年輕的患者越容易復發子宮肌瘤容易復發嗎?吳珮如主任強調,子宮肌瘤生長與女性荷爾蒙供應相關,尤其年輕女性分泌荷爾蒙旺盛,越容易促進子宮肌瘤生長,也越容易再復發,建議日常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食用豆類、四物、蜂王乳、山藥、秋葵、帶殼海鮮,以及油炸食物。治療子宮肌瘤使用藥物優先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藥物及手術兩種方式。吳珮如主任說明,針對年輕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通常會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抑制荷爾蒙藥物及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藥物,前者雖可讓肌瘤縮小,但停藥後會再復發;後者則可維持肌瘤縮小狀態,達到有效改善症狀目的,最多可使用4個療程,一個療程為3個月。沒有生育需求 切除子宮可根治至於手術部分有保留子宮及切除子宮的選擇,吳珮如主任指出,海扶刀、子宮動脈栓塞通常用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但手術困難度較高,且需要等待肌瘤慢慢縮小;而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會伴隨嚴重貧血、腹痛,若沒有生育需求,則會建議選擇切除子宮的根治性方式。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藥物治療 肌瘤明顯縮小對於尚有生育計畫的患者,要如何選擇治療方式呢?吳珮如主任舉例,曾收治一名19歲年輕女子,經常臉色蒼白、掉頭髮,每次月經來時都過量,血紅素掉到6 g/dl,引起嚴重貧血,需要到醫院輸血治療,檢查發現,子宮內有一顆6公分肌瘤,導致子宮腔扭曲,引起不正常收縮,造成經血量過多;考量病患較年輕,建議使用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藥物治療3個月,肌瘤縮小至4公分,經血量恢復正常,血紅素也回到正常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頭頸癌治療再突破免疫療法助延命

頭頸癌治療再突破免疫療法助延命#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約有8千多人罹患頭頸癌,其中口腔癌已是2016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的第5位,頭頸癌復發率高是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之一。一位54歲的男性患者4年前罹患下咽癌,今年再度復發,使用一線化療藥物後成效不彰,決定改採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治療,治療期間不僅控制腫瘤發展,副作用亦控管得宜。新型藥物利用活化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治療後3至5年內會再復發,近期TFDA核准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有別於傳統放射線、化學藥物和標靶藥物利用外力阻斷癌細胞訊息,新型免疫療法藥物則是活化患者自己身體免疫細胞,用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10年來頭頸癌因復發率高、治療效果差2016年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成功證實新型免疫療法藥物與其他任一傳統治療比較,可顯著增加頭頸癌患者的存活期,且有部份患者有長期存活的趨勢。楊慕華主任強調,過去10年頭頸癌治療一直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因為高復發率、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一直無法獲得更好的存活率。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說明,傳統頭頸癌治療會發生疲倦、皮膚反應、掉髮、食慾不佳等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但新型免疫療法是加強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與傳統治療大不相同,副作用可能是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張義芳主任表示,使用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患者將有機會得到比過去傳統治療更好的效果並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癌症標靶用藥檢測上線 治療更精準

癌症標靶用藥檢測上線 治療更精準#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廣大癌友的福音!北榮宣布,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正式上線,並成功研發大腸癌、肺癌,以及全面性癌症標靶藥物,可望大幅提升癌友的存活率。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上線癌症是國人死因之首。根據衛褔部105年死因統計,共有4萬7760人死於癌症,其中肺癌、肝癌位居前二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表示,2012年成立「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以次世代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做為個人化癌症基因伴隨式診斷的平台,提供癌症患者精準醫療服務;如今,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正式上線。選擇最適合藥物台北榮民總醫院病理檢驗部主任周德盈表示,透過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各類癌症患者及臨床醫師,都可了解當前最適合的用藥,增加癌症治療方案的選擇,減少醫師及病人在治療選擇上困擾。提升癌友存活率此次上線的3項基因檢測服務,分別針對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以及全面性癌症標靶藥物,可望大幅提升癌症病患的5年存活率。預後復發風險參考周德盈主任強調,透過基因檢測可在治療前,取得病患癌細胞特有的「生物標記」,協助醫師選擇最適當的標靶用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避免使用無效的治療方式,且能提供未來換藥需求完整資訊,甚至可做為預後復發風險的參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乳癌骨轉移 積極治療勿輕忽!

乳癌骨轉移 積極治療勿輕忽!#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骼是乳癌患者最容易發生遠端轉移的部位之一!統計指出,晚期乳癌患者經過治療,發生骨轉移的機率為65至75%。醫師提醒,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骨轉移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並可提升生活品質,無論患者或家屬,都不要輕言放棄!每年約1000名乳癌患者骨轉移成大醫院乳房及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郭耀隆副教授表示,目前台灣每年約有1000名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對照過去每年約600至800名新病例,推估應是國內乳癌患者的上升趨勢所致。一旦發生骨轉移,雖不會有立即性的性命威脅,但初期患者會出現骨頭疼痛,等到病況嚴重時,轉移部位只要增加或受力點常出力時,就會導致病理性骨折;若轉移位置於脊椎,也會壓迫到神經。病況嚴重會骨折 甚至危及生命「這些是初、中期患者會出現的症狀,假使骨轉移的症狀持續,患者也容易高血鈣,再繼續放任的話,最終會導致腎衰竭危及生命。」郭耀隆醫師指出,乳癌先期的骨骼疼痛已足以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更遑論骨折後長期臥床可能導致的併發症,後續照顧也更趨困難。目前骨轉移的治療藥物有2種,單株抗體治療與傳統雙磷酸鹽類藥物,兩者作用機轉不同,皆為每月施打一次;郭耀隆醫師說,從文獻上來看,兩者皆有預防骨骼併發症的效果,「但單株抗體治療為皮下注射給藥,不用找血管,多了便利性,且可抑制腫瘤造成骨質惡性流失的循環,阻斷骨骼壞死的進展。」用藥會發生齒槽不良反應 治療前應會診口腔科醫師郭耀隆醫師提醒,單株抗體藥物與雙磷酸鹽藥物,都有發生齒槽不良反應的可能,在治療前應先會診口腔科醫師,提早處理口腔病灶;治療期間更要注重口腔衛生,如果要進行齒顎相關治療如拔牙、植牙等手術前,務必事先諮詢治療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能延後骨轉移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威脅性高;不過,郭耀隆醫師強調,若能及早發現,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倘若不幸罹癌,只要積極治療、持續追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就能延後骨轉移對患者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