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洗腎人口年年增 6招預防:勿亂服藥、不憋尿

洗腎人口年年增 6招預防:勿亂服藥、不憋尿#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根據近年調查,台灣的洗腎人口比率及每年新增人數的比率都是名列前茅,健保每年支出在洗腎的醫療費用更是高達330億元,在在顯示慢性腎臟病已成為國人健康之威脅。醫師表示,造成國人新增洗腎的三大原因分別為:糖尿病、腎絲球腎炎及高血壓。致洗腎原因:泌尿道重複感染、濫用藥物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李明彰醫師指出,除上述原因外,其他造成洗腎原因還包含:腎結石、泌尿道重複感染或阻塞、長期濫用藥物等。民眾可透過觀察自身尿液的顏色、尿量、血壓、是否有貧血、疲倦、水腫等症狀,了解腎臟是否出問題;此外,預防腎臟病,還需留意下列事項:1) 喉部、扁桃腺等發炎鏈球菌感染時,需立即治療,同時要依照醫師的指示將抗生素的療程做完,尤其是小孩更需留意,否則鏈球菌容易引發腎臟腎絲球發炎。2) 止痛劑等殘害腎臟之藥物,需經醫師處方,千萬不可自行使用,亦不可隨意服用來路不明之藥物。3) 切忌暴飲暴食,過量食物會衍生大量的尿酸及尿素氮等廢物,需由腎臟排出,反而增加其負擔。4) 適量喝水,不憋尿,不喝成分不明的井水或河水。5) 控制血壓、血糖。6) 每半年做一次腎功能檢查。低鉀、限水飲食 選擇動物性蛋白佳不少腎臟病患者覺得飲食控制非常困難,溫昭銘營養師建議只要把握足夠的熱量、低蛋白、低鈉、低鉀、低磷、限水的原則,就能輕鬆掌握飲食內容。除此之外,由於腎臟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因此必須有1/2~2/3以上來自於高生理價之蛋白質,例如:魚、肉、蛋、奶、海鮮等動物性蛋白質,才能幫助患者攝取足夠的熱量,避免因體重下降,造成腎功能降低而提早洗腎。由於多數患者常無自覺自己的腎臟損壞,等到身體不適時,很可能已到了腎臟病末期,必須面臨洗腎的痛苦,因此李明彰醫師提醒民眾,每半年記得做一次尿液篩檢、腎功能檢查及血壓檢測,才能了解自身腎臟之健康狀況。

天冷別顧著蓋被!12招預防嬰兒猝死

天冷別顧著蓋被!12招預防嬰兒猝死#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雖來到春天,天氣卻仍十分陰冷,照顧寶寶的同時,除了注意保暖外,也要特別留意給寶寶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以避免事故傷害發生造成遺憾。依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嬰兒主要死因,103年嬰兒猝死症候群死亡30人,占嬰兒死亡原因3.9%,為嬰兒死因第6位。仰睡不會嗆奶 不可與他人同睡嬰兒猝死症候群指的是,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每個孩子都是寶,為避免任何遺憾發生,呼籲爸媽、褓姆、祖父母及主要照顧者,注意提供寶寶安全的睡眠環境,特別在寒冷的季節裡,提供降低嬰兒猝死12招供參考:1) 每次睡眠都採仰睡。仰睡並不會增加嗆奶的機會,家長無須擔心;側睡及趴睡易導致嬰猝死。2) 勿讓嬰兒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3) 床鋪表面必須堅實,外表可以較薄且鬆緊適度之床單包覆。4) 嬰兒不與其他人同睡,建議與父母同室不同床。若大人喝酒、服用影響清醒能力的藥物,會增加嬰兒猝死風險。5) 勿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大人的床上。6) 睡眠區域不可有任何鬆軟物件,包括枕頭、玩具枕具、被褥、蓋被、羊毛製品、毛毯、床單、填充玩具等軟的物件。7) 確認無任何東西蓋住嬰兒頭部。8)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9) 哺餵母乳。10) 一個月之後,可考慮在睡眠時使用奶嘴。但奶嘴不可懸掛於嬰兒頸部或附著於嬰兒衣物上。11) 避免環境過熱,包括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12) 穿著睡衣睡覺,如一件式睡衣或穿著睡袋型的嬰兒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將手臂露出,以取代毯子。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

溫差大釀流感高峰 中醫4招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時序已來到春天,正是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忽冷忽熱外加潮濕,容易引發過敏及氣喘,也是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中醫師指出,順應時節做好養生保健,仍可以樂享活力春天。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中醫科康鍾禧醫師說明,中醫養生講究時令季節,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養生要訣,例如立春以後,陽氣開始昇發,所以春季養生要順應春令,注意氣候多變,從四方面加強調養保健:1) 禦寒防風莫忽視/冬天人體新陳代謝相對變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別容易損陽氣。春季養生保健,別急著減衣服,稍受風寒,易引發宿疾,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來;此時,保健養生首重防風禦寒。春天適當保暖,可減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2) 飲食調養是關鍵/春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初春時節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等。選用甘辛、性溫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膩、生冷、酸澀、粘硬和大辛大熱之品,防止助熱生火。3) 鍛鍊運動很重要/運動鍛鍊是春季養生保健非常重要的部分,規律活動、適當運動,是古往今來長壽的秘訣。初春時節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跳繩等,以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獲得更多氧氣,使腦組織得到較多的血液和氧氣,從而使腦組織能適應季節性血液循環的變化。但運動切忌過分活動,以免大汗淋漓而傷陽氣。4) 精神調養很有益/春季養生保健精神調養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理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情緒抑鬱,心理上要豁達開朗,心胸寬闊,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發出來。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曬太陽,多接觸大自然,都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放假瘋3C 護眼3招預防近視上身

放假瘋3C 護眼3招預防近視上身#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至,許多大小朋友放假逮到機會就緊盯電腦、手機等3C產品,眼科醫師提醒,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容易影響視力、增加近視度數,建議落實「護眼333」習慣,每30分鐘遠眺3公尺外的距離,休息至少3分鐘,姿勢端正少低頭,可多安排戶外活動,減少小朋友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時間盯螢幕 致頸椎不適、眼眶高壓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樊文雄表示,引起兒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近距離、長時間用眼,尤其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等3C產品大行其道,因為字體較小,使用時便會越拿越近,除了使近視度數增加之外,習慣性的低頭動作,時間一長,不但會造成頸椎不適症狀,不自然的低頭姿勢,也會增加眼眶壓力,提高眼壓,而眼球內轉注視螢幕會使眼睛疲勞,引起不適。此外,眼睛長時間盯著螢幕不眨,淚水無法產生,會出現暫時性的乾眼症症狀,如眼睛乾澀、酸痛等不舒服的狀況,樊文雄醫師表示,診間常有這類病人前來求診,但因外出就醫正好可讓眼睛遠離螢幕,獲得休息,所以通常檢查不出任何問題,其實遇到類似狀況,只需讓眼睛多休息即可改善。螢幕藍光易傷黃斑部 用眼30分就休息樊文雄醫師建議,3C產品的LED螢幕藍光較多,已有研究證實會對黃斑部造成傷害,長久下來會產生黃斑部病變,影響視力,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時不妨安裝濾藍光的軟體,有助減少可見光中較高能量、傷視力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樊文雄醫師指出,要保護視力,除了均衡飲食外,最好的做法是儘量遠離3C產品,若是一定要使用,遵循護眼333的做法,用眼30分鐘便休息3分鐘,將視線移至3公尺外的遠處,可幫助眼睛放鬆休息,家長可以多鼓勵小朋友從事戶外活動,轉移小朋友注意力,且戶外光線明亮,也不適合玩手機,正好可以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

氣溫驟降心肌梗塞來敲門 3撇步預防

氣溫驟降心肌梗塞來敲門 3撇步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溫差變化大容易造成血管痙攣、斑塊剝落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52歲的江先生是個企業主,10年前做健康檢查時,發現有一條心臟血管70%已阻塞,醫師建議要做支架放置治療,但他堅持自己沒有任何症狀而拒絕,僅服用抗血小板凝結及降血脂藥物,且一個月的藥物吃了三個月還沒吃完,再次健康檢查,血管組塞已達90%,不得不接受支架治療,否則心肌梗塞恐隨時找上門。沒症狀不代表健康 胸悶、心悸要注意收治個案的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心臟血管科陳建志醫師表示,沒有症狀並不代表心臟沒有問題,有些人也以能爬高山來測試自己的心臟功能,這都是錯誤的觀念,其實許多人是亞健康族群,自認為很健康,殊不知冰山正悄悄崩解。陳建志醫師表示,三大族群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第一型為短暫發生如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等心肌梗塞症狀,但因症狀輕微而沒有太不在意;甚至有些患者把胸悶、心窩不舒服當作胃食道逆流,去看胃腸科,胃鏡顯示沒有胃潰瘍,還自覺很健康。第二型是有三高症狀,也有冠心病問題,但推託因為工作太忙、壓力大,而不重視、不治療,任三高問題脫序而危害健康。第三型是則是確定為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有做過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等冠心病侵入性的治療,但是不按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對此藥物有阻抗作用,就很容易產生血栓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定期健檢、培養運動習慣心肌梗塞常一瞬間就毀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每一個人都不可輕忽,更不要仗著自己年輕而忽略預防的重要性,陳建志醫師更提供3大心肌梗塞預防之道:1) 家族史/家中如有男性長輩55歲前,女性45歲之前就過世,不排除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自己就要提早接受診斷並追蹤。2) 定期健檢/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配合追蹤,抽血驗血糖、血脂、控制高血壓、控制腰圍(男生不超過90公分、女生不超過80 公分)。3) 生活習慣/保持規律的運動,健走比爬山來得適合。飲食嚴守少油少鹽少糖,堅果是不錯的零食,但要適量。另外,找到自己紓解壓力的方法,如聽音樂、散步等,對「護心」也有幫助。

1成2老人膝無力 3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1成2老人膝無力 3招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東西用久會壞,身體器官也會隨著年紀增加開始退化!70歲的林姓婦人近日常感膝蓋無力,坐著要站起來時相當吃力,並且會有疼痛感,就醫發現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醫師指出,60歲以上的人,膝關節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比率達12.1%。減肥、避免過度運動 保護膝關節收治各案的南投醫院王證琪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很常見的疾病,尤其是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60歲以上的人,膝關節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比率達12.1%。嚴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會造成走樓梯、上下車、站立、走遠路時,出現膝蓋疼痛的現象,造成生活上諸多的不方便。王證琪醫師說,從日常生活便妥善保養膝關節,再搭配適度的運動,並且避免傷害膝關節的因子,可以保養膝關節,減緩關節老化、退化的速度。並舉出3項避免傷害膝關節的因子:1) 避免肥胖/肥胖造成關節負荷增加,若能減輕體重,關節的負荷則能降低,改善關節疼痛。2) 避免持續蹲、跪/長時間的蹲、跪造成關節內應力過大,韌帶容易受損,進而造成關節退化。家庭主婦應避免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3) 避免過度的運動/過度的運動或是未經熱身的運動,容易造成韌帶肌腱受傷,而導致關節退化提早發生。運動應了解自己的極限,量力而為。有氧運動 可促進新組織再生王證琪醫師說,快走、水中走路、游泳等有氧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靠牆半蹲、直抬腿則是訓練股四頭肌很好的方式,藉由加強大腿股四頭肌的耐力與肌力,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度。如果已經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耐力,以保護關節。

逾6成學童未上國中就近視 六招預防加深

逾6成學童未上國中就近視 六招預防加深#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預防近視無需花大錢,多到戶外跑跑即可!依據國健署針對學齡前兒童近視盛行率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為7.1%;國小一年級為17.9%,六年級近視盛行率更高達62%,還沒上國中即有2/3學童近視,顯示我國學童近視問題日趨嚴重。研究指出,每週增加11小時戶外活動,可有效減少近視發生機會。國小近視若無控制 每年增100度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指出,國小學童一旦近視,若不加以控制,約每年增加100度,即小一近視,到了小六度數即大於600度成為高度近視者,恐增加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研究顯示,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平均1年可減少55%的近視發生機會;每週日照時間超過200分鐘,即每日課間皆有戶外活動,則可減少49%罹患近視的機率。下課就離開教室 延緩近視惡化邱淑媞署長指出,國民健康署針對分布於臺灣的北、中、南、東區,計 1千多位的國小7至8歲學童進行長達1年追蹤,進行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計畫,週末每日2~3小時戶外活動,使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結果發現,已近視者有較多戶外活動的學童,1年平均可減少近視度數之增加約12度,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邱淑媞表示,預防近視、防止近視惡化無需花大錢,增加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日照就是最好方法,因為陽光能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此外,戶外遠距離視野,也能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她同時呼籲家長及小朋友,多到戶外走走,每天至少2~3小時,避免黏著螢幕,可以減少近視的發生和惡化,也能提升體能、學習力及減少肥胖。預防近視,或防止近視度數加深,可執行護眼6招,包括:1)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2) 未滿2歲幼兒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0公分距離。4)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5)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天冷別讓中風來找碴 保暖6要訣預防

天冷別讓中風來找碴 保暖6要訣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各地氣溫逐漸下降,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呼籲民眾清晨5~6時,以及晚上8~9時避免外出,尤其是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曾中風、心絞痛等民眾,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帽子、圍巾不可少,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也要記得穿戴。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規律服藥來控制病情,同時提供「護心、保暖」6要訣,幫助民眾遠離低溫的威脅:1) 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面臨氣溫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2) 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帽子和圍巾也不可少。3) 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外出運動時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同行。4) 泡湯注意事項/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溫度勿超過40℃,並且避免泡太長時間,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5)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除了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更應多喝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6) 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應立即就醫/心臟病徵兆包括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另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4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