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別讓大腦「生鏽」 5點降低失智症風險

別讓大腦「生鏽」 5點降低失智症風險#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據研究發現,失智症是經過幾10年的演化而形成的,深受教育、生活習慣飲食、社交、精神狀況等多方面影響,因此若從每日的生活下手,將有助於減少老年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地中海飲食   從「吃」健腦而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就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指出,在現今預防失智症的研究中,多數以阿茲海默症為主,而隨著失智症研究不斷的進展,我們也越來越瞭解怎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發病的時間,而主要的預防策略是從以下幾項保護因子著手:●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多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維持每週2到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採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的風險,同時阿茲海默症發病率相對下降約7成。建議多攝取魚類、蔬果、豆類、堅果,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少食用飽和性脂肪。●多社會互動/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失智症風險4成;而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2倍以上,因為孤單的生活方式,其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比較快。建議努力保持社會參與、和人群接觸,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維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老年過瘦BMI ﹤18失智風險亦提高。 建議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中秋團圓忙烤肉 5原則預防吃進致癌因子

中秋團圓忙烤肉 5原則預防吃進致癌因子#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月圓人團圓,中秋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聚在一起賞月,除了吃月餅、柚子外,最讓大小朋友們期待的就是烤肉,但此時民眾若放縱口慾,常常會造成胃腸的負擔。營養師表示,選擇低脂肉品,並遵守5大原則,讓民眾吃的健康,且能避開烤肉產生的致癌因子。應選擇花枝、魚類 避免高膽固醇食材部立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想要享受健康烤肉,應選用低脂的肉品,如花枝、魚類、瘦肉等,捨棄像五花肉等飽和脂肪含量多的肉類,並且避免高膽固醇食材,如內臟類等。此外,火腿、香腸、培根、甜不辣、豬血糕等加工肉品,通常使用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但此成分容易在腸道形成致癌物,應減少食用。可多利用健康食材取代肉類,如蒟蒻、豆乾等。搭配蔬菜、自製烤肉醬好健康選擇食材盡量以新鮮、自然為主,並且搭配大量蔬菜,以增加纖維攝取量及飽足感,並可增加風味,口感上也較為鮮嫩多汁,如洋蔥、金珍菇、筊白筍、香菇、紅、黃椒等都是適合燒烤的蔬菜。蔡玉思營養師表示,市售烤肉醬含醣及鹽都過量,對於慢性疾病患者較不適合。因此,可以利用日式醬油加入蒜、蔥、薑末、糖、開水調勻即可。也可利用新鮮的檸檬汁、柳丁汁、水果醋、薑汁、蒜末、開水來稀釋,以避免攝取過多的鹽份。瘦肉+低溫火烤 防致癌因子產生提醒民眾在烤肉時生食與熟食要使用不同的餐具挾取,以避免交叉汙染引起腸胃的不適。美國癌症研究院也提出5大烤肉時注意原則,減少致癌因子產生。1) 肉類切成小片/如此可以縮短烹調的時間。2) 選擇瘦肉/可避免油脂滴落而使火苗產生火焰,進而導致致癌物質沉積於肉中。3) 使用醬汁/研究指出在火烤前先醃肉可降低96%致癌因子之產生。4) 常翻面/烤肉時經常翻面,可降低可能產生的致癌物質。5) 降低溫度/以低溫火烤可大量降低致癌因子之產生。

夏天生魚片、飲料易長菌 8大點預防食物中毒

夏天生魚片、飲料易長菌 8大點預防食物中毒#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炎炎夏日,來杯冰涼的手搖飲料真是清涼消暑,但要小心這些消暑品久放容易滋生細菌,引起食物中毒;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夏日罹患感染性腹瀉的患者有增多趨勢,提醒民眾應避免生食,並列舉8大點,幫助民眾有效預防食物中毒。 生食、受汙染水源 都是食物中毒主因基隆市衛生局指出,許多賣冰品的路邊攤、店家,會將烹煮好的配料放涼降溫,或是將水果先切塊備用,偶爾還會看到蒼蠅四處飛舞,然而如此一來,細菌容易生長、繁殖,也容易有大腸桿菌滋生,都是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因素,一旦吃下肚就會造成腸胃炎。另外,變質食品、受汙染的水源、不潔淨的手以及餐具,也都是食物中毒主要原因。所以夏日飲食中應減少生食,因為高溫會增加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滋生機會,包括現榨果汁、生菜沙拉、涼麵或生魚片等,都要注意販賣與儲存環境。多聞味道 生熟食分開處理及冷藏衛生局表示,要預防食物中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循以下8點,以減少食物中毒造成腸胃不適。1) 多聞味道/如果食物看起來或聞起來怪怪的,趕快扔掉,千萬不要去嘗嘗看,以免造成腸胃不適。2) 選購新鮮食物/注意檢查有效期限,不要買到過期品,如買盒裝豆腐較安全,若購買傳統豆腐若出現粘手與酸味則不可再食用。3) 破掉的蛋/破損的蛋也可能被細菌污染。4) 常洗手/做菜前後及用餐前要洗手,如果手上有傷口一定要包紮妥當並戴手套,才可以處理食物,避免傷口的細菌污染食物。5) 食物要冷藏/若當餐食物沒吃完要馬上密封裝妥,立刻冷藏或冷凍保存。6) 隔餐勿食/煮好未吃完或適當保存的菜餚,超過4小時就不可以再吃,否則食物中的細菌會快速增生。7) 生熟食分開處理/廚房應該準備兩套菜刀和砧板,分開處理生、熟食,以避免交互污染。8) 生食與熟食不宜同放/若不得已須存放同一地點或冰箱,熟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污染。

保肝工作從小做起 施打疫苗助預防

保肝工作從小做起 施打疫苗助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肝臟是體內重要的排毒器官,但往往因為沉默,使得出現異狀時早已是晚期!雖然酒精、藥物等都會誘發肝炎,進而增加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但B型肝炎卻是所有因素中容易演化成肝癌的原因,其發生原因的傳染途徑是垂直傳染,孕婦在懷孕生產過程中傳染給寶寶。母親B肝病毒量越多 寶寶感染風險越高隨著近年研究發現,若在出生24小時內接受B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按時施打3劑B型肝炎疫苗後,這些母親是B肝帶原者的孩子,成為慢性帶原者的機率已下降至10%左右,只不過,B肝病毒量越高的母親,傳染給幼兒的機率仍越高。由此可見,全民B肝預防注射後的時代,母嬰感染是造成兒童B型肝炎病毒突破性慢性感染的最重要因素。拒當甘苦人!治療建議3點你不可不知為了進一步阻斷B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傳染,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張美惠教授研究團隊特別針對高危險孕媽咪使用抗病毒治療提出3點建議,進而提升阻斷母嬰傳染率:1)孕婦應在第一孕期(小於12週前)產檢時,檢測B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並建議表面抗原及e抗原雙陽性的B肝孕婦,應於懷孕期與醫師討論預防母嬰感染措施,包含寶寶預防注射,與母親第三孕期抗病毒治療。2)嬰兒應準時在0、1、6個月接受B肝預防注射,尤其e抗原陽性之B肝帶原母親的早產兒及嬰兒,應於24小時內盡速接受B肝免疫球蛋白、第一劑B肝疫苗。3)e抗原陽性母親產下的嬰孩應於滿12個月大時,接受B肝標記血液篩檢,了解嬰兒是否已感染或未產生抗體,如經檢測未產生B肝表面抗體,也未成為B肝帶原者,則可免費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基金會舉辦媽媽教室 宣導家長正確B肝訊息最後,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為讓家長更加了解B型肝炎,將從8月起開始舉辦七場免費媽媽教室,期望藉由正確訊息的宣導,降低B型肝炎帶原的母嬰傳染率,為全國兒童的健康把關。

守護孩童生存權 3行動預防兒虐再發生

守護孩童生存權 3行動預防兒虐再發生#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內近日重大兒虐事件頻傳,帶走四名未超過2歲的幼兒,在無力抵抗、無法對外求助的幼童身上,卻發生如此令人痛徹心扉的悲劇,家扶基金會沉痛呼籲,孩子的生命及生存權,需要大家一起來守護。受虐案件層出不窮 2萬家庭列高風險台灣雖然面臨少子化、家庭育兒數減少,但兒童疏忽、受虐甚至死亡的案件卻仍然層出不窮,從政府統計數據來看,兒童虐待的通報量持續成長,以最近五年來說,平均每年都有1萬6千多位受不當對待的孩子被轉介、及2萬多戶高風險關懷家庭。然而,在列入優先關懷家庭的孩子,正進行兒童保護及預防關懷的相關處遇與服務,卻也有些孩子在不被通報、轉介和幫助的情形下,就慘遭生命的危害、被剝奪了生存的權益。同居人、新手照顧者是高風險家扶基金會分析近3年因殺子後自殺、疏忽及施虐致死的死亡案件原因後,歸納3大因素,包含受害兒童年齡層下降,未滿兩歲受虐及疏忽致死的嬰幼兒,比過去更高出近2倍;此外,照顧者情緒失控、新手親職育兒知能不足與疏忽,以及不知求援或錯失通報良機,也是造成兒童受虐致死的原因;非典型家庭照顧者,如同居人、朋友成為施虐者的比例近年也逐漸攀升。虐童致死案件震驚全國,也讓相關團體痛心不已,家扶基金會何素秋執行長呼籲,請各界共同落實「守護兒童123行動」:1) 主動關懷/6歲以下弱勢兒童主動關懷之轉介機制與追蹤流程,需全面篩檢和追蹤輔導,即早評估家庭是否具高風險問題,確保幼童的安全照顧品質。2) 通報轉介/發現有疑似兒童疏忽或受虐情事,或遇到符合「高風險家庭評估指標」的家庭時,盡速向113專線或縣市政府社會局通報。3) 網絡合作/社政、戶政、司法警政、心理衛生、醫療及教育保育等,跨專業分工與合作,讓援助與修復的工作更具整合、更加流暢。何素秋執行長再次強調,每一個孩子都是國家的產業,孩子的生命及生存不該輕易被剝奪,逝去的小小生命追不回,期盼兒童保護不僅只是口號,而是由社會各界共同付諸行動,營造孩子生存權益零忽略的安全網絡。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

愛吃糖!6成5學童有蛀牙 快塗氟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甜食是小朋友的最愛,也因此,蛀牙成了學齡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醫師指出,除了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學童定期每半年塗氟,更能有效預防蛀牙。 童愛吃甜食又不刷牙 蛀牙比例逾6成臺北巿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一般牙醫科馬魁醫師表示,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刷牙的技巧,蛀牙率更高達95%。尤其是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攝取過多甜食,此時若疏於口腔照護,更易罹患蛀牙。醫師提到,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四大類因素,都是形成蛀牙的原因。醫師強調,正確的刷牙及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是最重要的口腔保健觀念。而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一樣,可以減少發生蛀牙的機會。牙齒表面塗氟 刷牙過後執行最有效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都是使用氟化物的方式,而在牙齒的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最有效、經濟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的產生。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馬魁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燒燙傷所留下的痕跡雖然難以抹滅,但若能即早開始進行復健,不僅可降低未來疤痕攣縮的程度以及痛苦外,還能使生活機能快速回到正常的狀態、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因此醫師建議患者,應把握復健的黃金期,一旦生命跡象穩後,就要開始進行復健。復健把握黃金期 3件事你非做不可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張益維醫師表示,肢體擺位、製作護木、床邊復健3件事,為減低患者疤痕攣縮程度、產生水腫及疤痕的增生等後遺症的重要事情,因為傷害程度超過2度以上,不論有無植皮,都可能會有疤痕,且大面積的燒燙傷,經常會造成疤痕攣縮,進而造成肢體功能發生障礙,失去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1)肢體擺位/皮膚傷口癒合時,疤痕會繼續攣縮,愈舒服的姿勢往往是愈容易產生攣縮的姿勢,所以,擺位的基本原則,就是將肢體位置和角度放在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並預防畸形的產生,這不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出院後仍需保持良好的擺位姿勢,直到疤痕成熟穩定為止。2)製作護木/將手腳關節固定在抗攣縮的姿勢,例如:足踝護木,將腳維持在正持姿勢,以免造成日後其他問題。3)床邊復健/復健運動可幫助受傷部位消腫,並維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硬化,而影響癒後功能,如果等傷口癒合再做復健,所需花費的力氣與承受的痛苦將會高出2~3倍。即早接受復健有益無害 以免肢體功能受到影響最後,張益維醫師提醒民眾,雖然在進行復健時,傷口會感到非常疼痛,但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攣縮上身,每天至少要復健一次,每次半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遏制疤痕的攣縮程度,以免影響到未來的肢體功能。

飲食均衡多動腦 預防失智找上門

飲食均衡多動腦 預防失智找上門#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紀大了,記憶力越來越差,該不會罹患失智?」「媽媽最近常把東西亂擺,這是失智的徵兆嗎?」隨著失智觀念逐漸普及,只要家中長輩一有異狀,就會擔心是不是罹患了失智症。臺南市衛生局表示,其實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透過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等方式,就可減緩失智症發生率。平時多動腦 失智症狀可避免出現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在臺灣發生率約5%,平均每20位老年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有些人以為老年人得失智很正常,卻不知道透過預防手段,即使無法阻止腦部病變,長者仍有可能不產生失智症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國外《修女研究》。該研究中的修女由於長期從事教職並時常動腦,年老過世後研究人員解剖其大腦發現,有些修女雖腦部已有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但直到過世前都仍過著正常生活,顯示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吸菸、頭部外傷 皆是危險因子之一既然如此,失智症究竟該怎麼預防?衛生局表示,首先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均衡飲食等,當家中長輩閒暇時,可鼓勵他們下棋、打麻將等刺激腦部活動,或散步、打太極拳、從事簡單農務工作等;在飲食方面,則建議依照國民健康署的飲食指南,每日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避免體重過重或過輕。此外,也要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包括預防三高、不抽菸、避免頭部外傷及遠離憂鬱,若長者為三高患者,應即早治療及控制,癮君子應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危害,在室內或戶外活動時都需特別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撞到頭部,並且學會排解憂鬱,保持心情愉快。改變生活習慣 降低風險防慢性病上述方法其實都很簡單,只要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養成良好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不僅可預防失智症,也可預防其他慢性疾病,一舉數得,從現在起改變生活習慣,即可享受繽紛老年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