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脂肪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好處包括: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藥物用量,增加身體柔軟度、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等。運動前評估應檢查足部、眼睛、血糖是否穩定等。至於運動型式選擇,原則上取決於個人體能狀態、興趣與客觀資源條件,以增加可行性與趣味性,才有可能規律持續進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建議,採用大肌肉群高反覆低負重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如果關節有問題,可考慮低衝擊或非負重運動型式,如游泳、腳踏車等,以減少下肢關節負荷。適量進行肌耐力訓練,有助於改善體態、增進日常活動能力。孫丕昌還說,每天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至少每週運動3至4次,配合規律飲食及調整胰島素劑量來控制血糖。除了增加熱量消耗與提高基礎代謝之外,也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患運動強度與健康人相似,通常只要能夠維持50%至70%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即可有顯著健康促進效益。可針對使用到的關節作5-10分鐘伸展操及強度較低暖身運動,20-30分鐘主要運動以到達預設的最大運動強度,最後以5-10分鐘緩和運動結束。孫丕昌指出,一般在安全與娛樂考量下,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為目前糖尿病運動處方趨勢。運動時間較長時,運動強度稍低仍有相當效益,可以短時間較高強度運動並間隔穿插低強度運動。但對體能不佳,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可依上述間歇運動原則,每次運動時間較短,中間穿插休息,隨體能改善情況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減少休息時間。他提醒,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應補充點心後再運動,外出運動必需隨身攜帶可快速吸收的糖類食物,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脫水並留意運動造成併發症如低血糖、足部潰瘍、因運動時血壓上升或使視網膜破裂出血、心肌梗塞等等。他指出,運動前減少胰島素劑量並將胰島素注射在非主要運動肌肉(如腹部),或避免在注射完1小時內運動,以免加速藥物作用。選擇適當鞋子或保護性鞋墊,注意足部健康並避免進行高度負重、會導致憋氣運動(如舉重),以防止血壓過度上升。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脂肪

糖尿病飲食是以健康飲食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對自我飲食做調整。有如金字塔的均衡飲食,仍以五榖根莖類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另外才是肉、魚、豆、蛋類及奶等蛋白質,最後是量最少的油脂類,儘管如此,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 林子又還是鼓勵大家,以新鮮自然為食物來源,減少攝取肉、魚、蛋及奶類及提煉的精緻油、人工調味料與加工食品的攝取。營養師林子又從事糖尿病營養衛教多年,發現病友們害怕見營養師的原因,主要是怕飲食受到諸多限制,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沒有想像中可怕,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很重要。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上要「定食定量」,因為食物的種類和份量會影響血糖的高低,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使血糖值起伏太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加速併發症產生。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了,2000年糖尿病醫學會在營養的觀念上,重新作明確的證實修正,無論單醣、雙醣(指蔗糖)或是多醣(如澱粉),最後在身體內都會轉變為葡萄糖,所以醣類攝取的總量比種類還重要,因此病友如要吃甜食,可請營養師指導含糖的食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互換而運用在平日的飲食中。但仍不建議病友攝取只含糖分而無其他營養素的甜食,如: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或含有大量油脂的甜食,如乳酪蛋糕、中西式西點等,因對體重、血脂肪、動脈硬化等有不良的影響,最好避免。■ 含脂肪、熱量較高的食物應儘量避免林子又指出,大家把血糖控制的焦點都放在醣量,卻忽略了油脂和蛋白質的攝取。熟不知每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所產生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對於蛋白質類的食物中含的熱量應多加注意。另外,對於油脂份量,建議不超過總熱量的1/3,除了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盡量減少提煉的精緻油,如:豬油、牛油、豬雞皮類、肥肉。至於烹調用的植物油,不論是多元或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芥子油等),最好可採取蒸、煮、燙、滷、涼拌、燉、烤、燻的方式。此外,儘可能減少攝食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冠心病的危機。如:油炸加工、速食品、市售的植物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烘焙食品、糕餅類等,會增加血中膽固醇濃度,建議盡量不要攝取。■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增加2公克植物性固醇膽固醇的攝取每日少於200毫克,膽固醇食物只含在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蛋、魚卵、及動物內臟,而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膽固醇。營養師林子又建議病友,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可由黃豆及其製品、全穀類、堅果類取代動物性食物,可減少血糖及體重的增加。而且,植物性固醇會干擾膽固醇在小腸的吸引,也會減少膽汁的再吸引,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飲食不可太鹹,多選用新鮮食物避免使用過多調味料(醬油膏、豆辨醬、沙茶醬等)、罐頭、醃漬、加工及冷凍食品。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是不被腸道吸收的多醣類,不產生熱量、可增加飽足感及有助延緩血糖的上升。每日建議量為 20~35 公克,如:全榖類(糙米、全麥麵包)、豆類(紅豆、綠豆)、蔬菜、水果等。如果嗜甜食者,可選用甜味劑,代糖不含或只含極低的熱量,糖尿病患可利用它來替換糖調味,如:糖精、阿斯巴甜(對苯酮尿症者需禁用)、醋磺內酸鉀(對鉀排泄不良的腎臟病患禁用)。糖尿病控制不好時,禁忌喝酒。如果平均一星期必需外宴三次以上,請告訴營養師將飲酒量計劃於您每日的飲食內。千萬不可因酒的攝取而將食物減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則容易造成低血糖。營養師林子又認為,病友最好每天要有規律的運動,時間維持約40~60分鐘。對非胰島素依賴型肥胖者,運動可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血糖,也能減少藥物的需求量,所以運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食物,最好視個別身體狀況、年齡、生活型態,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

年節零食熱量大公開 吃多動多才健康#脂肪

農曆新年又將來臨,也是一家人團圓日子,在這歡樂氣氛當中,大吃大喝一定避免不了,對於許多慢性病人,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衰竭…等,常因為過年時,飲食過量而造成身體不適。一些較注意體態朋友,也會在放完年假後發現自己不但年歲增長,連體重也跟著增加。年關將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針對過年期間常見零食、飲料類做整理,提醒大家把握下列幾點原則才可以健康過好年。◎ 開心果、花生、瓜子…等:核果類皆屬於油脂類,例如:開心果30公克,約含2.5茶匙油脂,且市售一些核果類可能含有過多鹽份,進食過多可能造成油脂及鹽分攝取過多,加上核果類含磷離子、蛋白質較多,慢性腎衰竭患者需小心服用。◎ 魷魚絲、牛肉乾、鮪魚糖…等:一些加工肉製品,每一百公克約300大卡左右,且含較多蛋白質、鹽份,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飲食需要限制蛋白質患者需小心食用。◎ 牛軋糖、巧克力、南棗核桃糕…等:糖果類熱量高,且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每一百公克約300-600大卡左右,減重及糖尿病患者需小心食用。◎ 巧克力餅乾、洋芋片…等餅乾類熱量也不低,例如:巧克力餅乾一片約86大卡,相當於1/3碗飯,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精緻糖類、脂肪,減重及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過量。◎ 可樂、汽水、沙士…等汽水類每一瓶(350毫升)熱量約147大卡,含精緻糖類,屬於空熱量飲料,且含磷量高,減重患者需小心食用,糖尿病、腎臟病患不建議飲用。林詠霈指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除了要留意上述幾點注意事項外,更需按時服藥以利疾病控制。減重患者除飲食控制外,也希望搭配運動,動多少吃多少,吃多少動多少,才不會使減重計畫功虧一簣。另外,在選購年貨方面須注意是否為合格廠商、產品標示清楚完整、食品顏色及風味是否異常等,食品顏色過度鮮豔或白皙不宜購買,因有可能添加著色劑或漂白劑,希望大家掌握以上重點一起健康過好年。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

想降低血膽固醇 食用海帶芽、燕麥效果佳#脂肪

是不是食物愈粗糙就含有愈高的纖維質呢?竹筍、鳳梨是不是代表高纖維呢?其實並不是的。因為現在的營養學已不再狹隘的以粗糙無營養價值的物質來定義纖維質,乃是以具有實質腸道生理與營養效益來說明膳食纖維。凡是能不被人體小腸消化吸收,且在大腸中有部份或全部可被發酵的植物性成分或是相類似的物質,包括:非澱粉性多醣類、木質素、黏膠質,甚至看起來不像纖維質的寡醣和非植物性的幾丁質,均廣義的被包含在膳食纖維的範圍裡了。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張靜芬表示,不同的膳食纖維具有不同的功能,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的,例如:果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在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含有相當的量。非水溶性的,包括: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甲殼素),木質素與植物表皮質一般存在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張靜芬指出,因著不同的特性,水溶性的比非水溶性的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對腸內PH變化、與膽酸結合、發酵性、腸黏性物質影響較明顯,能進一步更有效的降低血膽固醇、緩和血糖上升。所以,對身體預防慢性疾病,水溶性纖維有較大的益處。大家常看到「XX大燕麥片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電視廣告,要宣稱醫療功能的健康食品是必須經過實驗的證明,衛生單位才能發給健康食品認證,許可其「療效」的訴求。因為燕麥比很多的全穀類含更高的水溶性纖維質,在腸道中水溶性纖維質可與膽酸結合,進而幫助膽酸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張靜芬進一步說明,膽酸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以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的排除增多,肝臟為了補足需要的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膽固醇。反之,腸道中未被排出的膽酸,就會經由「腸肝循環」被再吸收回到肝臟,再利用形成膽汁,如此一來膽固醇的代謝就會減慢了。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不但核准燕麥為有益心臟的健康聲明,更建議每日攝取三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β-glucan),就可達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三公克的燕麥葡聚醣β-glucan=一碗半燕麥粥)。另外,有一個本土的研究,是以海帶芽做試驗,證明海帶芽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海藻膠)也可降低血膽固醇。嘉義縣中埔鄉的家政推廣班,選定罹患高血脂的十二位農村婦女,每日食用海帶芽廿公克連續兩個月,或四十公克連續一個月後,他們的血脂肪均下降至正常值範圍內,效果顯著。糖尿病情很在乎血糖值,研究發現水溶性纖維質,在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效果上比非水溶性纖維質好。果膠、植物膠、黏質物使得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延長,降低醣類吸收及血糖上升的速度。富含果膠的水果對餐後血糖的影響甚至比吃白飯要來得低(升糖指數:以葡萄糖為標準=100,白米飯=84、蘋果=36),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與改善。張靜芬強調,膳食纖維就因為不被腸道分解消化才能發揮其保健功效。纖維質可刺激腸黏液分泌,黏液可提供緩充和保護腸壁細胞的作用,避免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益菌生也是膳食纖維的功能。水溶性纖維中的寡醣可以成為腸內乳酸菌大量繁殖的營養劑,有助於調整腸道細菌生態,抑制害菌的孳生。有健康的腸道,膳食纖維的存在功不可沒,其重要性應可與六大營養素並駕齊驅了。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

深深法令紋 「線刀美容」整平無痕#脂肪

法令紋在面相學裏是權與壽的象徵,是臉上最長也最明顯的紋路,而且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深加長,甚至一直延伸到下巴,可以算是臉部老化的指標之一。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整型外科魏經岳主任表示,在生理結構上,法令紋位置的皮膚與肌膜的緊密結合,一旦兩頰的脂肪墊下垂到了這個位置上方,便造成明顯的法令紋了。對愛美人士而言,早期並沒有直接的方式改善深陷的法令紋,過去最常使用的方式是中臉拉皮,但手術風險及費用較高,傷口雖隱藏在耳朵附近,但疤痕還是明顯易見。魏經岳主任指出,現在則有「法令紋刀」,又稱做「線刀美容」,鋼絲線刀雖號稱為「刀」,卻只有針與線,操作方式是以針引線的方式將針頭推入皮膚,並引導細小鋸齒的鋼線平行滑過皮層,最後拉出針線就完成了,手術採局部麻醉即可,手術時間約20分鐘,術後除了局部紅腫並無其他不適,約5-7天就可消腫定型。鋼絲線刀的運用,原本是用於凹陷疤痕的治療,能讓明顯的疤痕顯得自然,運用於深刻法令紋及皺眉紋的成果也十分卓越,魏經岳主任說,不論是配合懸吊拉皮手術改善臉頰下垂問題的法令紋,或單獨執行都可以輕輕鬆鬆讓深刻法令紋展現平整,是項十分值得嘗試的手術。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醫學美容盛行,愛美的人應該多方諮詢,選擇值得信賴的專科整型醫師,是美容的最佳保障。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脂肪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巨星瘦身法 美麗苗條有秘訣

巨星瘦身法 美麗苗條有秘訣#脂肪

娛樂圈美女如雲,身材穠纖合度,她們如何在緊張的演藝生活中保持苗條?原來每位女明星各有其獨到方法,這裡將為你揭曉其中的奧秘...★ 蔡依林的半斷食瘦身法天后歌手蔡依林雖然身材偏瘦,但擁有一張圓圓的臉,上鏡頭較吃虧。由於工作忙碌到沒有太多時間運動,因此她採取近乎「半斷食」的方法保持身材,常以餅乾、水果為主食,長期下來確實瘦了幾公斤,但腸胃功能也因此受損,且嚴重營養不良,常常胃痛得無法工作。後來在營養師建議下,蔡依林改吃燙青菜配白飯,即使瘦身成功後,為了維持身材,她還是只吃這兩樣食物。★蕭亞軒的不節食瘦身法蕭亞軒的減肥方式,不同於一般女孩常採用的節食減肥法,這是因為她沒辦法硬撐著不吃飯。對她而言,為了減肥必須餓到頭昏眼花這種事簡直不可思議,她不但一天多餐,也愛吃熱量超高的速食食物,甚至水果、甜點都不忌口。蕭亞軒坦承自己是很貪吃的人,甚至半夜常常熬不住餓,還會吃宵夜。所以她一直認為,減肥並不代表不能吃東西,而是要吃對東西。蕭亞軒表示:「除了一般的蔬菜、水果,我推薦大家多喝牛奶。」從小她的媽媽就規定起床後一定要先喝兩大杯水,喝完水後再喝一大杯牛奶,有時甚至牛奶拌著燕窩喝。小時候的她原本覺得很煩,長大後才了解媽媽的用意,因為喝牛奶和燕窩讓她皮膚白皙,而每天早上那兩杯水也讓她如廁順暢,不會在體內積毒,造成身體虛胖水腫。蕭亞軒還認為,常吃蔬菜、水果、花生、紅棗、核桃仁、瓜子、葵花子等食物,可增強頭髮色澤,使頭髮更加烏黑柔亮。此外,她不吃肥肉,認為多吃肥肉會造成體內脂肪代謝障礙,以及影響頭髮毛囊,增加脫髮機率。★ 金喜善的蜂密瘦身法韓國美女明星金喜善採用「蜂蜜瘦身法」保持身材,雖然蜂蜜的糖分不少,但是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具有補中、緩急、解毒、滑腸通便的作用,對於肥胖、身體不好的人而言,適合以蜂蜜代替正餐。「蜂蜜瘦身法」很簡單,只要將30公克蜂蜜加入1升水混合均勻,也可加兩大匙蘋果醋來調味,連續喝幾天,平均就瘦了3~4公斤。 ★ 吳佩慈的瘦腿祕訣長腿美女吳佩慈保養一雙玉腿的祕訣是每天必塗抹薰衣草乳液,以鬆弛小腿肌肉。她的按摩方法是:乳液先在手中搓揉,產生溫度更易吸收;按摩小腿方向一定要由下往上,並在幾個穴道重點按摩(小腿脛骨一線、排水的穴道、足三里穴、膝蓋下方的淋巴等),這樣按摩後可使淋巴不阻塞,就不易造成小腿浮腫。如果是按摩大腿,則由中間向外往兩側按。按摩膝蓋則是抹上腿部專用的按摩霜,以由左右向中間擠的手法按摩。如果腿部有受傷疤痕或瘀青,可選用偏黃的遮瑕膏,以按壓方式將遮瑕膏大範圍塗上局部,再選擇顏色深一點的蜜粉餅,以按壓方式塗上,讓顏色均勻即可。★ 凱特‧溫斯蕾的觀察面容飲食療法英國女星凱特‧溫斯蕾也是屬於易胖一族,她經由實踐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瘦身法─觀察面容飲食療法(Face-Reading-Diet)。她先將面部細分為面容、輪廓、線條、皮膚質地(包括膚色、光澤度、潔淨度、細嫩度),然後逐一加以分析。這有助於她了解應如何飲食,進餐幾次,以及補充何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她的瘦身菜譜為:早餐是無鹽淡黃油燕麥糕點,午餐吃生蔬菜,晚餐食用帶皮的熟馬鈴薯和清蒸蔬菜、烤魚。小麥和糖則忌口。★ 張曼玉美麗瘦身之道國際巨星張曼玉所以能常保美麗苗條,是因為她日復一日堅持著自己歸納出的一套實用而健康的保養方法。在飲食方面,張曼玉贊成可少吃,但絕不可什麼都不吃。飲食應以清淡為宜,然而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量都要達到標準,不能過少。比如1天3杯純牛奶必不可少。牛奶既能補充人體必需的養分,還能為女性補充鈣質,是非常好的瘦身和滋養佳品。張曼玉的擇食原則是對各種油炸食物及厚味食物(過於酸、甜、苦、辣、鹹的食物)都敬謝不敏,儘量選擇清淡、新鮮的口味。她認為:「用餐對一位職業演員而言通常是小量的,『水』對我們遠比『用餐』來得重要。」因此她的晚餐盡可能簡單化,烤麵包、蘋果等都可以。至於午餐則常選擇果汁、水果或一小塊三明治。她對腸胃保養也非常注意,每天晨起後飲鹽開水來清理腸胃。許多女明星最常藉由吃瘦身藥維持身材,張曼玉卻極力否定這種做法。她認為在瘦身過程中,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最好的瘦身方法則是少吃多運動。為了一生都能健康美麗,旁門左道少用為妙。(本文文案取自『5分鐘減肥』一書,由世茂出版有限公司發行)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

冬季週週吃火鍋不怕胖?!#脂肪

東北季風冷颼颼地吹,將人們都吹進暖呼呼的火鍋店裡,阿誠和小怡(暱名)這對情侶,幾乎每週都到火鍋店來個晚餐約會,奇怪的是,兩人的食量差不了多少,小怡怎麼吃都不會胖,小陳的體重卻不斷往上飆。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資深營養師林佳靜表示,吃火鍋其實是一門大學問,食材挑選和進食順序足以影響熱量攝取。小怡就是個懂得門道的火鍋族,選擇日式鍋底搭配清淡的蘿蔔泥醬料,先吃菜,再吃肉,並挑選油脂量低的火鍋料,當然可以吃出美味又健康的火鍋餐,不用擔心冬天過後吃掉健康和好身材。林佳靜指出,如果想要滿足吃火鍋的慾望又不影響健康,就要先認清火鍋界的好朋友與壞朋友,多與好朋友為伍,自然健康無虞。【鍋底】好朋友:日式涮涮鍋;壞朋友:麻辣鍋、重口味風味鍋火鍋店林立,舉凡麻辣鍋、養生鍋、藥膳鍋、牛奶鍋、咖哩鍋或日式火鍋應有盡有,究竟吃哪一種好?聯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首推的是日式涮涮鍋!主因日式涮涮鍋講求食物原汁、原味與新鮮,湯頭清甜沒有過多的油脂,較少添加調味料,在寒冷的季節,忙碌的工作後,是放鬆、暖胃的好選擇,飽餐一頓後一樣好消化,不會對腸胃消化造成太大的負擔。林佳靜進一步指出,大部分的民眾偏好重口味的麻辣火鍋,或是以大量辛香料等做為鍋底的異國風味鍋,但對現代都會上班族而言,卻是一道腸胃毒藥。因為快速的生活步調,壓力與緊張的情緒往往影響腸胃道的健康,發炎、消化不良、潰瘍和疼痛等問題困擾著許多人,而辛辣食物很容易造成對腸胃道黏膜的過度刺激與傷害,而且過重的鍋底風味,無法品嚐出食材本身的新鮮與美味,若是加上吃到飽的消費方式,容易攝食過量,造成腸胃很大的負擔,甚至發生腸胃炎。【沾醬】好朋友:蘿蔔泥醬料;壞朋友:沙茶醬選對鍋底,再來就是調配火鍋沾醬,搭配品嚐美味又健康的火鍋料。一般民眾喜愛重口味的沙茶醬,但一大匙就有100多卡的熱量,林佳靜建議選擇清淡的日式蘿蔔泥醬料。而進食的順序關係到脂肪的吸收,最好先吃完清脆可口的青菜,再接著品嚐其他的火鍋料。趁著湯頭最清爽的時候,將蔬菜一葉葉燙得恰到好處,佐著日式蘿蔔泥醬料,十分爽口又香甜,而且先吃進高纖維的蔬菜,好比加上一層保護膜,可以減緩腸胃吸油脂與醣份的速度。【主食】好朋友:瘦肉片、魚片;壞朋友:蝦貝海鮮林佳靜表示,吃日式火鍋,就是要慢慢的品嚐,肉片要一片片地燙,過老或太生都不恰當,不建議大家一次把所有的火鍋料全部倒進鍋中,因為不同種類的火鍋料需要烹煮的時間皆不相同,煮得太老太久,便把食材本身的美味都流失到湯裡,這可是享受美味火鍋的藝術!除了選擇瘦豬、牛、羊肉片當作主菜外,魚片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魚的油脂與膽固醇比其他蝦貝海鮮來得少,健康更有保障。【火鍋料】好朋友:蟹味棒、豆腐、蒟蒻;壞朋友:魚餃、燕餃、貢丸等資深營養師林佳靜指出,火鍋料中的加工製品要少吃,真的想品嚐時可以慎選種類,例如同樣的份量,花枝餃的熱量與油脂約魚餃、燕餃、蛋餃的一半;鱈魚丸的熱量與脂肪也遠低於貢丸、福州丸、花枝丸等。至於想要吃得飽的大胃王,林佳靜建議,蟹味棒是零膽固醇、低熱量的好選擇,也可以加點豆腐、蒟蒻、魚板等。在細嚼慢嚥享受這樣一餐日本風味鍋後,必定是暨滿足了口腹之慾又兼顧了健康窈窕,更不會造成腸胃的負擔。最後林佳靜分享另一個享受火鍋的藝術給所有火鍋族!若是「兩人同行」,可以將一鍋用來燙肉片、餃子、丸子等油脂較高的食材,另一鍋用來燙青菜、海鮮類食材,如此就不會因為火鍋的湯頭變得過於油膩而很難入口,品嚐燙過青菜與海鮮的湯頭,也格外清爽鱻美。重要的是,找對火鍋界的好朋友、用對方法聰明吃火鍋,即使週週吃也不用煩惱冬季過後的減重難題。延伸閱讀:http://www.lianan.com.tw/09_knowledg_01_detail.asp?sn=5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