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東方女性下半身脂肪含量高 夏日紛紛尋求抽脂,美化身型

東方女性下半身脂肪含量高 夏日紛紛尋求抽脂,美化身型#脂肪

根據報導指出,大腿及臀部囤積脂肪的人可能活得比較久,因為這些地方的脂肪不但能吸收有害的脂肪微粒,同時主動分泌有益的化合物,這則報導讓不少下半身較寬大的女性認同自己的身形,但畢竟女為悅己者容,女性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自己的另一半欣賞,整形醫師蔡豐州表示,即便有這樣的新聞出現,仍然有許多女性前來尋求雕塑下半身的方法。科學研究表示,臀部和大腿似乎能儲存過多的脂肪酸,這些脂肪對身體具有保護作用,但卻也是典型的梨型身材,這樣的身形的確不能說十分的吸引人,因此愛美的女性,只能選擇運動或使用瘦身霜,但是效果都不怎麼理想,於是紛紛求助大腿及臀部抽脂,希望能雕塑出誘人的下半身。蔡豐州醫師表示,東方女性的大腿及臀部脂肪含量很高,不輸西方人,改善空間很大,但是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來雕塑下半身,才是關鍵,大腿3D環狀抽脂、或是全腿雕塑都是相當多女性爭相選擇的方式,與其用運動讓大腿越來越粗壯,直接將脂肪消去反倒是更輕鬆愜意。遠離梨型下半身,用抽脂的方法較快又有效率,跟減肥或瘦身SPA相比可以說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整形醫師蔡豐州強調細胞就像汽球一樣會忽大忽小,只要直接將它抽掉,所有的煩惱就能一次消除,省去相當多不必要的麻煩。即使研究證明了梨型下半身的人能活得比較久,但是女性們認希望能活得美麗活得漂亮,尋求醫師專業到位的幫助,才能快速雕塑出誘人的下半身曲線,想讓自己煥然一新,姐姐妹妹不用等,讓自己活出自信,讓美麗曲線跟隨著妳。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脂肪

清明節即將到來,民眾習慣在清明節裡吃「潤餅」過節,但油炸過的春捲熱量較高,臺中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潤餅內餡宜多選用蔬菜類食物,烹調時儘量減少油的用量,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應留意食用份量,因為兩張潤餅皮就等於四分之一碗飯,同時潤餅也應以未油炸過者為優先選擇,以免影響血糖及自身健康。同時亦呼籲民眾購買潤餅皮時,應避免選擇過白、過脆或製售之環境衛生是否良好,選購潤餅之食材亦應注意以天然色澤為宜。臺中市衛生局為讓消費大眾能食用安全之應景食品,如潤餅食材、掃墓拜拜用粿類製品等,共抽驗44件相關商品,其中1件豆干絲檢出過氧化氫陽性與規定不符,抽驗結果不合格率為2.27%。由於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具有漂白、殺菌及防腐效果,不可使用於豆製品。民眾食用多了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另外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長期食用有致癌的危險,台中市衛生局呼籲選購豆製品食品時,不要購買食物外觀異常白的加工製品,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脂肪

名列國人第四大死因的糖尿病治療有重大突破!即日起開始健保給付的第二型糖尿病口服治療用藥DPP-4抑制劑,根據國際糖尿病臨床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可顯著提升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達成率,不僅提供顯著降血糖效果,且大幅減少傳統口服治療用藥的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新藥的特性及健保的治療給付,可同時減輕病患面對治療時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為台灣超過百萬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中、近七成未達血糖控制治療目標、受低血糖困擾已久的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不僅國際研究,由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醫師針對111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進行的臨床治療研究,也同時證實DPP-4抑制劑能提供治療效益。這份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96名原先用藥控制不佳的第2型糖尿病患,在採用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達1.4%,另一組15名原先口服用藥無法耐受者,在替換成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2.0%。而且病患的飯前、飯後血糖皆有明顯的改善與穩定的控制,同時發現病患不會像傳統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顯示DPP-4抑制劑對於國內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能提供顯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優異的耐受性。簡銘男醫師強調:「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控制的指標數值,也是臨床醫師評估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反映2至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糖化血色素降低,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併發症的機率也會降低,因此糖尿病患除了固定追蹤血糖值之外,也不可忽視同步監測糖化血色素的重要性。」通過衛生署核准使用的DPP-4抑制劑,獲納入健保給付,在民眾緊守荷包之際,此舉不但為國內第2型糖尿病患減輕經濟負擔,更帶來治療新曙光,是國內超過百萬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提醒民眾飯前後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仍應並重。同時把握「血糖控制三步驟」,包括健康少糖飲食、規律運動與按時、正確用藥,即可輕鬆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罕見疾病 尼曼匹克症C型已可控制病情

罕見疾病 尼曼匹克症C型已可控制病情#脂肪

尼曼匹克症C型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遺傳疾病,過量的脂類累積於病人的肝臟、腎臟、脾臟、骨髓,以及腦部,將造成這些器官的病變。患者可能先出現肝脾腫大的現象,接著就是智能與運動功能的退化(如吞嚥困難、行動障礙等)。其發病年齡不一,有些病人出生不久就有症狀,也有到了成人才發病。台灣的患者大多於十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可能在症狀出現幾年之後就已經有嚴重的退化,甚至死亡。目前國內的患者不到十位。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的研究團隊,得知歐美著手進行原為高雪氏症的藥物(Zavesca,學名miglustat),來治療尼曼匹克症C型的臨床試驗。由於這是尼曼匹克症C型的唯一可能藥物,當時台灣患者病情都在惡化中,所以台大醫院團隊立即著手尋求治療台灣病人的可能性。因為健保尚未將尼曼匹克症C型納入此藥物的給付範圍,在健保尚未給付情形下,如要家長自費使用,每個月藥費每人會超過新台幣三十萬元,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在台大醫院、罕見疾病基金會、以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協助下,台大醫院於2005年9月開始為5位患者進行治療,並密切追蹤他們的治療成果。在這幾年的治療中,此藥物有效遏止病況的惡化,並且改善了患者吞嚥困難的情形,不僅降低肺部感染的機率,也讓患者的生活品質有所改善。此外患者在身體靈活度、語言能力等的回復上也小有成果。在這一段時間中,有幾次發生藥物青黃不接,患者在未服藥的狀況下,病情急速惡化,恢復服藥後惡化的狀況才又得到控制,可見治療之重要性。此項治療成果也多次發表於國際學會及期刊。   經過長期臨床治療經驗的累積,此藥物終於在今年1月底由歐盟通過為治療尼曼匹克症C型的藥物,國民健康局罕病委員會也已經同意此藥物可用以治療尼曼匹克症C型。

肥胖、血三高 當心視網膜動脈阻塞

肥胖、血三高 當心視網膜動脈阻塞#脂肪

一位34歲的年輕男性,突然左眼無痛性視力模糊,到眼科急診求診,當時左眼僅剩手指數,但右眼視力正常1.0,雙眼眼前段檢查正常。經散瞳後檢查視網膜,發現左眼黃斑部顯現出「櫻桃紅斑」,網膜血管周邊有火焰狀出血,有綿絮狀斑於視神經周邊,才發現是左眼的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經光學眼底斷層掃描左眼,發現左眼黃斑部水腫。仔細詢問病史,病人未有其他身體上的疾病。當時病人血壓非常高,達到200 mmHg,且未曾服用控制血壓藥物及追蹤血壓,病患對自己高血壓情況並不知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林孝政表示,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典型症狀為突發性、無痛性視力喪失,有的病人在發病前有陣發性黑曚,血管狹窄、硬化,於黃斑部顯現出「櫻桃紅點」,這屬於眼科急症。林孝政說,發生原因大部分為頸動脈粥狀硬塊引起血栓,或心臟瓣膜疾病產生血栓所閉塞到視網膜動脈。此外纖維蛋白及血小板血栓,巨細胞動脈炎、膠原性血管疾病和眼球受壓迫都有可能會造成網膜動脈閉塞。治療方式為儘快緩解血管收縮,擴大血管,使血栓得以流至周邊末梢小血管。例如:利用前房穿刺,直接、間歇性按摩眼球來降低眼壓;吸入95%氧氣、5%二氧化碳氣體,或靜脈注射降眼壓劑、口服降眼壓劑或是點降眼壓劑,並可試給予血管擴張劑,使血管擴張及將血栓沖離。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和全身性疾病有關,所以林孝政特別提醒,年齡50至60歲以上,且有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又例如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高血脂、糖尿病與自體免疫疾病病人也須注意。這位年輕人有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應與其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高血糖…)有高相關性,此為一少見特殊病例。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脂肪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1995~2025年間,第二型糖尿病在全球發病率將由4%升高至5.4%,糖尿病發生微小血管、大血管及早期死亡率皆較高。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2007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約佔30.9%,已超越癌症的死亡率(28.9%)。因此早起篩選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是很重要的。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 張永青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之診斷標準。可分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及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有人兩者會併存。糖尿病前期其致病機轉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及醣質新生作用增加有關,且此時的βcell 逐漸造受破壞使血糖值上升,上升的血糖值只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但不論是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兩者皆會增加得到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機會。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對於血糖異常的高危險群之篩檢建議為,年齡大於45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 kg/m2者,強烈建議要做檢查,若年齡小於45歲,BMI大於25 kg/m2且有其他危險因子(其危險因子與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沒有差別)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平常缺乏運動及妊娠糖尿病等也建議篩檢,對於亞洲人則建議BMI改以23 kg/m2為基準。篩檢的方法則建議檢驗空腹血糖或是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皆可,若有異常,則需於另外一天再確認一次。張永青醫師表示,糖尿病前期,是預防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時期。但糖尿病前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上述的高危險群早期接受篩檢,並及早接受適當及有效的介入與治療,將會對自己未來的健康給予更多的保障。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脂肪

隨著人口的老化,過量及精緻化飲食和缺少運動的生活型態的盛行,近年來糖尿病的盛行率不斷地攀升,為現代人重大文明病之一。目前糖尿病人估計佔全台人口5%,即全台灣約有100萬人罹患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並不僅是尿中帶糖而已,它會造成全身血管和神經病變,嚴重威脅個人、家庭健康和幸福,也對健保財務造成雪上加霜效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家庭醫學科 - 許維邦主任指出,糖尿病的診斷絶不是靠驗尿,而是必須抽血檢驗。若空腹血糖≧126毫克/百毫升,或任何時間血糖≧200毫克/百毫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順便提醒大家,尿酸的檢驗也是抽血而不是驗尿。以下幾個是糖尿病友常見問題,許主任也藉此提出解答!Q1.糖尿病最好不要吃西藥或注射胰島素,否則容易需要洗腎﹖許維邦主任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糖尿病本身會造成腎病變,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更是尿毒症元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檢驗尿蛋白,以儘早發現腎病變並提早因應。台灣洗腎病患高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患就佔了其中1/3。Q2.山藥是藥,糖尿病患無妨多多食用﹖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許維邦主任說,山藥、玉米、馬鈴薯、蕃薯和芋頭其主要成分皆為澱粉,並非藥物,因此不鼔勵毫無節制,大量食用。但仍可按照營養師建議,參考食物代換表,適量食用。Q3.糖尿病治療以藥物為主,飲食、運動應付應付即可﹖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飲食控制學習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和衛教營養師真誠溝通虛心請益,結合理論和實務,並獲得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一定有辦法理出客制化的個人飲食模式,而且幾乎可以按照份量合理進食大多數水果,更可參加宴席。Q4.有偏方可治癒糖尿病嗎?除了少數因為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所誘發糖尿病,有可能因為減重和適當運動而回歸不須使用藥物治療之外,許維邦主任指出,目前絶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癒糖尿病。糖尿病是21世紀的文明病,嚴重地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雖然無法痊癒,但只要我們能夠早期診斷、勇於面對,並接受專業的現代醫療照護和家人的協助,則你的人生依然是彩色的。

體脂肪越多,罹癌機率越高

體脂肪越多,罹癌機率越高#脂肪

新研究將癌症的元兇,指向了肥胖問題,即使只是輕微的超重,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這很可能是因為體內的脂肪會刺激人體多種荷爾蒙的增生,進而增加罹癌的機率!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去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與世界癌症基金會合作,發布了一項報告,結論中就明確指出:肥胖與幾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食道惡性腺瘤,胰臟癌,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及腎臟癌等。研究顯示,當男人的BMI超過健康標準後,食道惡性腺瘤的風險會增加52%,甲狀腺癌增加33%,大腸癌及腎臟癌增加24%。相同情況下,女人的子宮內膜癌與膽囊癌會增加59%,食道惡性腺瘤增加51%,腎臟癌則增加34%。想要遠離癌症,研究中建議,要儘量讓身材保持苗條,像是身體的BMI指數,最好是控制在22左右,同時,容易讓體脂肪增加的紅肉像是牛肉以及豬肉等加工肉品,最好是少吃一點,還有會增加致癌風險的酒精,也是少碰為妙。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天均衡攝取各類蔬菜水果,堅持蔬果五七九及彩虹原則更能為防癌加分。 何謂BMI?簡單定義,它是身體質量指數又稱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是醫學界建議民眾計算理想體重的方法最理想的狀態現今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在22 。■ 理想體重計算BMI = 體重(公斤) ÷身高的平方 (公尺)( BMI = Kg/㎡ )體脂肪率是指身體成份中,脂肪組織所佔的比率。過高的體脂肪率則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主要導火線。■ 我國肥胖指數BMI值小於18.5......低危險群BMI值18.5-24......正常BMI值24.0-27.0......低危險群BMI值27.0-30.0......輕度肥胖,中危險群BMI值30.0-35.0......中度肥胖,重危險群BMI值大於35......病態肥胖前往焦點企劃 》別怕癌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