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自然產還是剖腹好?準媽媽快來看!

自然產還是剖腹好?準媽媽快來看!#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迎接家中的新成員,究竟該選擇「自然生產」還是「剖腹生產」才好?離預產期越近,越讓不少新手媽媽煩惱到夜不成眠。二擇一,其實答案並沒這麼困難,國內婦產科醫師給了最重要的依據,那就是只要胎位正、媽媽及寶寶的健康良好,優先選擇自然生產。台灣剖腹產率超過3成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強調,根據統計,台灣剖腹產率高居世界排名前茅,比率超過3成,在部分院所,剖腹生產的比率甚至高過4成。若是胎位不正,前置胎盤、胎兒窘迫,產程遲滯,雙胞胎、前胎剖腹、媽媽天生的骨盆腔狹小,或是寶寶個頭屬於「巨嬰」等級的情形之下,由於相對的生產風險較高,此時採取剖腹生產則有其必要性;然而,一切都得視母嬰狀況予以抉擇。剖腹產最怕出現沾黏在台灣,由於剖腹產技術已十分純熟,產婦不見得需要術後禁食,且在傳統剖腹產同時,還可順道檢查卵巢、輸卵管等是否有腫瘤,或剖腹產合併作肌瘤切除術的好處。然而,蕭勝文指出,剖腹產最怕還是出現沾黏,由於剖腹下刀位置不同,出現的沾黏位置不同,則產後出現的症狀更是大不同。近年來,會遇到剖腹產多次的孕婦,無論是腸沾黏蓋滿子宮,導致此胎讓醫師無從下刀的情況;或者是與膀胱沾黏造成產婦夜夜頻尿等困擾,偶爾都會遇到,且容易影響到產婦產後的生活品質。防沾黏可降低7倍沾黏率蕭勝文強調,選擇在剖腹術中使用適合的防沾黏產品,可以降低沾黏機率,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種選擇,不管是貼片狀、薄膜狀等任何形式產品,目前健保不給付,都需要自費,使用美國FDA合格核准的防沾黏玻尿酸產品,通常7天內可由人體自然吸收,文獻上指出可達到降低7倍沾黏發生機率,目前台灣約有6成以上剖腹產婦選擇使用,以降低剖腹產沾黏的可能性。(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2人就1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4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4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恐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1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單側腹部悶痛 恐為子宮外孕

單側腹部悶痛 恐為子宮外孕#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外孕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嚴重時會有致死之虞!曾經有一位子宮外孕女子,因為腹痛去婦產科就醫,醫師卻沒有診斷出該女子為子宮外孕;這名女子返家後,竟昏倒被送醫後不治身亡。到底子宮外孕該如何確診?又該如何治療呢?超音波檢查胚胎是否在子宮內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沈國壽表示,子宮外孕的原因不明,主要是婦女懷孕時胚胎跑到輸卵管,沒有在子宮裡面,由於子宮外孕容易破裂引起大出血;所以,只要有懷孕都會照超音波檢查,如果胚胎沒有在子宮內,就會懷疑是子宮外孕,必須要進一步抽血檢驗來判斷。若子宮外孕 則驗尿的beta-hCG上升會低於66%通常婦女月經沒來,就會先驗尿確認是否懷孕。沈國壽主任指出,婦女懷孕時的乙型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beta-hCG)會大量上升,在尿液測試時是呈陽性反應;受精卵受精6週左右時,若是正常懷孕,beta-hCG在48小時內會上升66%以上,若低於66%,則要懷疑是流產或子宮外孕。還須抽血檢測懷孕荷爾蒙濃度beta-hCG而子宮外孕時除了驗尿可看出一些端倪之外;沈國壽主任強調,若是超音波檢查子宮內沒有胚胎,會再抽血檢測懷孕荷爾蒙濃度beta-hCG,並且要抽血檢驗兩次來確認,一般懷孕濃度會倍數增加,如果沒有上升,就要懷疑是子宮外孕。可用藥物終止妊娠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外孕還會有單側腹部悶痛,以及陰道出血症狀;沈國壽主任進一步指出,胚胎小於3公分的子宮外孕,可以用藥物胺基甲基葉酸(MethotrexateMTX)治療,是利用藥物停止妊娠組織的成長,並使其慢慢被身體吸收,且要持續追蹤;目前則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可用腹腔鏡從肚臍附近開2公分小洞,再將異常胚胎切除,由於輸卵管有兩條,切除一條,還有一條可再懷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產婦大出血 竟是子宮外翻害的

產婦大出血 竟是子宮外翻害的#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林姓婦女產下重達3480公克的男嬰後,突然劇烈疼痛且大量出血,隨後緊急送到急診室,經婦產科檢查後發現,婦人因產程導致「子宮外翻」。過度擠壓、拉扯胎盤或先天組織脆弱豐原醫院產科主任張崑敏表示,「子宮外翻」在生產後發生機率為1/2000,一年至少會有一、兩例,死亡率達15%。主要原因是生產時過度擠壓、拉扯胎盤,或產婦先天組織脆弱,生第二胎以上,或做過多次人工流產手術者會導致子宮組織脆弱,有可能提高子宮外翻的機率。生產完子宮沒有收縮就要進行徒手復位通常生完產後子宮需要收縮,如果子宮沒有收縮回去就會掉出來造成大量出血,此時需要緊急進行徒手復位,順著子宮的構造,用手或器械把她推回骨盆腔,通常需要整手臂伸入產婦身體內近40公分,才能順利將外翻的子宮「推」進產道內、「喬」回原本的位置。推回後手還不能馬上伸出來,不然子宮可能會再掉出來,需要像揉麵團方式邊揉邊推,如果徒手復位還是不行就必須要進行開刀,甚至切除子宮與結紮動脈才能防止大量出血,所幸這位產婦在半個鐘頭裡順利完成徒手復位。張崑敏主任表示:不論是哪個年齡層或生產過幾次的產婦,生產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危險,須正確認知及快速處理,才能確保母嬰安全。

別傻了 1/4體外射精仍會懷孕

別傻了 1/4體外射精仍會懷孕#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嵐是20歲的大學生,近2個月的月經都沒有來,一開始以為是面臨期末考壓力太大影響月經,後來開始有噁心嘔吐,到婦產科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經懷孕10週。醫師詢問後發現,小嵐犯了不少人都會犯的錯,認為體外射精不會懷孕,其實正確避孕應該要「男帶套,女吃藥」,才能雙重防護。非預期懷孕 恐致女性憂鬱、增流產率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像小嵐這樣非預期懷孕,常常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包括懷孕女性憂鬱、胎兒低出生體重、未來能力發展差、增加流產比率等等。民眾應改正避孕觀念,因為不正當的避孕措施,導致非預期的懷孕,實在非婦產科醫師所樂見。避孕方式有十分多種,針對個別的需求選擇適合的防護措施,但首先須了解各種避孕方式的效果。最有效的方式當然是男性或女性結紮手術,幾乎可以百分之百避免懷孕,但是這項不可逆的避孕方式,一旦選擇未來可能失去再懷孕的能力。保險套避孕失敗 多源自不正確使用方式子宮內避孕器和結紮手術有相近的效果,它可以移除後恢復生育功能,堪稱暫時性的結紮。效果再次一等的是賀爾蒙類的避孕方式,如長期服用的口服避孕藥、事後丸、避孕貼片、避孕環等。保險套等物理性的防護措施,避孕失敗多是源自不正確的使用方式,不過仍比安全期推算法、體外射精、殺精藥等這些方式有效。後三者避孕方式,有著高達25%左右的失敗率,實在不值得信賴。若不想在魚水之歡後,煩惱著非預期懷孕的發生,建議不要使用效果差的避孕措施。避孕還可調經、降卵巢癌風險徐英倫醫師表示,保險套除了避孕以外,尚可預防性病的傳播,且方便購得,是最容易的避孕方式,可說是重要的一項措施,。然而有些人士感覺行房時保險套會減低快感,不喜使用。那便可以考慮賀爾蒙類的口服藥、貼片、甚至子宮內避孕器。口服避孕藥及子宮內避孕器額外還有調經、降低未來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好處,建議大家可以和婦產科醫師諮詢利弊,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

減痛分娩該打嗎?婦產科醫師來分析

減痛分娩該打嗎?婦產科醫師來分析#婦產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產痛是婦女在生產後難以忘懷的痛,到底有多痛?有人形容那感覺就像是「被高鐵撞上」、「被機關槍掃射」,尚未生產的婦女也對產痛感到焦慮、害怕,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於上週末辦理團體活動,由麻醉科管思齊主任授課,讓民眾認識減痛分娩!管思齊表示,痛是一種感覺,是相對的、抽象的概念,每個人對痛的定義、程度不一,而分娩的過程由於時間的長短不同,加上痛苦指數難以預測,太長時間的疼痛以及充滿壓力的分娩過程,對母體以及胎兒都有不良的影響。減痛分娩是指産婦背後腰椎附近,插入一只注射針至一定深度,然後經由此針頭,將一條精細的導管置入産婦的硬膜外腔,之後讓止痛藥物滲透到離開脊椎管的痛神經,整個注射過程約需十多分鍾完成,而藥物注射後約需要十至十五分鍾後才會産生作用;接下來則是采用持續性滴注的方式,直至生産結束,等生産後一切穩定,再移除導管。降低疼痛感 但這3類孕婦不適合據研究顯示有85%的産婦在施打無痛分娩以後較不痛,12%的産婦有適當程度的緩解疼痛,但仍然有3%的失敗率,管思齊表示,有些狀況是不適合接受無痛分娩,例如,産婦有血液凝固不良疾病、産婦有急性腦神經病變、背部施打處的皮膚有嚴重感染。他也提醒,無痛分娩並非完全不痛,而是透過精確定量的止痛藥物,幫助産婦減痛。保留輕微的子宮收縮感覺,是最好的無痛分娩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