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寶寶便秘、腹脹大 先天巨結腸症做怪

寶寶便秘、腹脹大 先天巨結腸症做怪#寶寶

嘉義一位1歲7個月大的男童,便秘長達半年、腹部異常脹大,家長帶到診所檢查也多是以腸胃炎,開立藥物並灌腸後症狀穩定後即返家。直到男童反覆高燒不退,轉而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求診後,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為其安排X光檢查後發現,在男童的結腸(下腹部)有一15公分*8公分的巨大糞石,緊急安排巨結腸造影後確診為先天性巨結腸症。經過三階段手術矯正後,目前男童復原狀況穩定,並持續追蹤。(圖:紅圈內為藏於小病患下腹部中的15公分*8公分的巨大糞石)  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外科醫師賈書悌指出,「巨結腸症」多發生在新生兒身上,尤其是加入副食品後,便秘症狀更加明顯。當孩童長期便祕問題即使用軟便劑仍無法緩解時,若X光檢查確定腸子裡有囤積大量糞便,將懷疑為巨結腸症,此時,須接受「巨結腸症造影」檢查。一般而言,若小朋友還能正常生長,且靠改變飲食與藥物改善狀況的話,通常不建議進行這樣的侵入性檢查。一旦做了巨結腸症造影,就必須進一步做切片檢驗。  賈書悌醫師提醒,先天性巨結腸症多以便祕症狀呈現,且男多於女。家長如果發現即使沒有糞便,孩童的尿布上仍有糞水的痕跡,一旦孩童長期便秘合併腹瀉及反覆高燒時,極可能為先天性巨結腸症合併腸炎,其死亡率為2%,以台灣的出生率計算,每年約有30~40名新生兒被先天性巨結腸症纏身。糞便長期囤積在體內,其細菌的數量與種類已開始變化,且穿過腸胃道散發至全身,此時很容易引發敗血症,其致命機率提高許多。此時,就必須先暫停原本的治療,改著手敗血症治療,以免孩童喪命。

跟媽媽睡能增強心臟功能 並且促使大腦發育較好

跟媽媽睡能增強心臟功能 並且促使大腦發育較好#寶寶

寶寶多大的時候可以一個人自己睡呢?這一直是新手爸媽的困擾,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報導,有一名兒科醫師認為,如果嬰兒提早自己一個人睡,會損害小孩的心臟功能,因此建議三歲以前的小寶寶都應該要跟媽媽一起睡。南非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的伯格曼(Nils Bergman)博士建議,新生兒應該要睡在媽媽的胸前,會讓小寶寶的發育更好。但是這個建議受到一般婦女的反對,因為這可能會壓到小孩,而導致小孩死亡。也有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嬰兒是睡在媽媽的胸部前,而不是睡在嬰兒床上,會讓小孩感覺到安全,至於睡在嬰兒床的小孩,會感受到莫名的壓力,然後影響寶寶的睡眠,導致大腦發育較慢,變得較安靜,也容易有不良的行為產生。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嬰兒猝死通常跟父母睡有很大的關連,所以有些婦女反對讓小孩跟自己睡,但是伯格曼博士認為,這通常小孩會受傷是因為父母有抽菸、酗酒等習慣,正常的人士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孫越竟有94歲的肺! 肺部保健、從戒菸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5&HN_Yr=0&HN_Mon=0網購母乳含「革蘭氏陰性菌」 恐致嬰兒敗血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4&HN_Yr=0&HN_Mon=0靠著運動與吃對食物 英男子狂瘦70公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3&HN_Yr=0&HN_Mon=0

寶寶脾氣壞有原因!

寶寶脾氣壞有原因!#寶寶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 攝影/彭鏡蓉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輔幼中心主任涂妙如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有些寶寶一餓就大聲哭鬧,給吃後還頻頻啜泣;有的寶寶則肚子餓、尿布濕,也表現不明顯。怎麼同樣是3、4個月大的孩子,個性卻差這麼多?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脾氣好不好  三因素造成家長們在帶孩子時常會有這樣的經驗,有的孩子睡眠與吃飯時間規律性高又不常吵鬧,且哭鬧的強度與頻率比較低,這種小孩多半家長會評價為很好帶養;但有的孩子可能一肚子餓或尿布濕,就會馬上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這時若碰到較急性子的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鬧,脾氣很壞、很難帶養。 事實上,寶寶的脾氣好不好是天生氣質、父母教養方式以及後天環境三者交互影響形塑而成,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天生的行為特質,才能給予適配性的教養方式。 如何了解孩子的先天氣質?寶寶從一出生就帶著自己天生的氣質與個性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即便是剛出生的孩子,就會顯現出自己特有的個性。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涂妙如指出,一般評估寶寶是屬於磨娘精型或是好帶型,會用下列9大氣質評估項目來觀察:規律性:有的寶寶吃飯睡覺都很定時;但有的則睡得少、活動量大。反應強度:有的寶寶肚子餓就馬上大哭;有的則是小小聲的哭。反應閾:這個項目主要是觀察寶寶受外界刺激時多大的強度會被影響,有的寶寶是稍有聲響就會驚醒,即屬於「反應閾」低的孩子;反之,有的寶寶怎麼吵都可以繼續安穩的睡覺,即為「反應閾」高的孩子。趨避性:這個項目主要是看孩子對於初次接觸的人事物,所產生的行為反應。趨避性接受的孩子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想去探索;反之,趨避性退縮的孩子,對於新的副食品可能拒絕進食,或者遇到陌生人會拒絕接觸或煩躁不安。適應度:「趨避性」主要是觀察孩子對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反應,而「適應度」則是觀察孩子第一次接觸之後的行為反應。適應度高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可能只要幾分鐘就能適應;適應度低的孩子,可能過了很久還是對新環境顯現出害怕的模樣。活動量:有的孩子睡得少、愛活動,對安靜的家長來說就會覺得難帶。堅持度:堅持度高的孩子可以玩一種玩具10分鐘以上;家長說不可以做的事,教導多次仍無效。反之,堅持度低的孩子,玩玩具不到1分鐘就另換別的玩。情緒本質:有的寶寶經常表現出正向情緒,如快樂、友善,就算略有受傷,也表現得安靜;而負向情緒多的孩子,正要入睡或睡醒時常會哭鬧,身體不舒服時更是煩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度:這個項目指標高表示寶寶容易分心;指標低則是個注意力集中的寶寶。每個寶寶在這9個項目中有的強、有的弱,綜合這些強弱就是寶寶顯現出的天生個性,如果多數項目是屬於強度較強的,比如說睡眠不規律、肚子一餓就大哭、稍有點外界刺激就鬧,大多會被成人貼上壞脾氣的標籤。《MamiHome媽咪窩》‧2011/7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沒有碩博士學位的教授 陳定信獲美國傑出臨床教育家獎

沒有碩博士學位的教授 陳定信獲美國傑出臨床教育家獎#寶寶

美國肝病學會宣布,台大醫學院教授陳定信培育無數肝病臨床醫師,曾被網友稱為「肝帝」,因此頒給他「傑出臨床教育家╱導師獎」(Distinguished Clinician Educator/Mentor Award)。(見圖/翻攝傑出臨床教育獎網站)陳定信教授是國內難得沒有碩博士學位,卻能在肝病研究上有傑出成就而成為學者,沒有高學歷學位但在臨床實驗上發揚光大,而成為能在大學中擔任教授的醫師。陳定信他早年跟隨宋瑞樓教授研究,發現了台灣肝病的元凶是B型肝炎病毒,是首位發現B型肝炎病毒能夠由母親垂直傳染給新生兒的學者,這些重大的研究成果促使了大規模的台灣肝炎防治計畫,讓台灣成為全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施打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治療、追蹤B肝 防肝癌、肝硬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7用對方法 B肝也能有好肝!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527B肝帶原、染C肝 不留意易致肝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6

常換奶粉致寶寶腸胃不適? 針對體質選擇才正確

常換奶粉致寶寶腸胃不適? 針對體質選擇才正確#寶寶

對新生兒來說,母乳是經濟又營養的最佳選擇,如果媽媽不能哺餵母乳或無法持續餵母奶的時候,配方奶就成了嬰兒最重要的營養來源。有大陸報導指出,如果不斷更換嬰兒奶粉,會造成寶寶腸胃不適應。對此,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方旭彬表示,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需要常常更換不同廠商的奶粉。方旭彬醫師解釋,嬰兒配方奶粉是專給一歲以下的嬰兒,用牛奶或羊奶當材料,並添加一些營養素,讓整體的營養價值跟母奶更接近,供給嬰兒生長與發育所需要的一種人工食品,也就是俗稱的嬰兒奶粉。父母在選購前除了認明衛生署的合格標章,若嬰兒有特殊需求,像是乳糖不耐症的寶寶,可以先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選用特別配方的奶粉來給嬰兒食用。如果採用特殊配方奶粉的寶寶,需要觀察一天到一週的時間,只要沒有出現拉肚子、脹氣或是突然不吃等症狀,就可以繼續使用。方旭彬醫師強調,滿6個月的寶寶不一定要換成第二階段性奶粉,因為六個月後的主要營養來源不是牛奶而是添加的副食品,即使食用第一段性奶粉,營養成分也能由副食品補足。方旭彬醫師解釋,這個階段是寶寶養成飲食的重要時期,不僅能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也能決定體質的好壞,像是不容易便秘或有慢性病等等,所以父母應該要好好把握這段時間,為小孩的身體打下好基礎。父母教養態度影響小孩人格 正面積極才能培育快樂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09想小朋友健康長大 切勿只照著年齡喝奶粉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7127厭奶期的營養補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266

中醫藥性溫和 治寶寶感冒、腹瀉效果佳

中醫藥性溫和 治寶寶感冒、腹瀉效果佳#寶寶

寶寶生病要看醫生,想要到小兒科看診,卻又擔心西藥藥性太強會有副作用,對小孩的身體產生影響,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帶寶寶看中醫,認為中藥藥性溫和,較不傷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的確有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帶寶寶看中醫,因為中醫對於治療感冒、腸胃消化問題或腹瀉都有不錯的效果。黃建榮中醫師認為,由於寶寶腸胃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應該要減少強烈的刺激,因為中藥藥性溫和、低刺激,所以很適合用來治療寶寶感冒、腸胃不適或腹瀉等。另外網路有文章建議,寶寶便秘的時候,可以喝一些桑葚汁促進排便,對此黃建榮醫師表示,中醫上遇到寶寶便秘時,較少使用桑葚汁,而是選擇較溫和的麻子仁、潤腸丸來做改善,若是因為食慾不振的問題,可以食用四神湯來改善問題。黃建榮中醫師表示,寶寶看診在用藥上必須特別小心,尤其是劑量的調配,更需針對兒童年齡做調整,通常兩歲以後的寶寶就可開始吃藥粉;而兩歲前的寶寶通常會磨成泥並且加入糖漿、甘草、紅棗來增添甜味,提高寶寶的接受度。中醫為寶寶看診又稱啞科,因為寶寶不會表達,所以要從把脈、面診來斷定病情,困難度比較高,所以一定要讓合格中醫師看診才有保障。黃建榮中醫師提醒,市面上中藥房常會賣一種稱為「八寶散」的中藥材,八寶散強調是以名貴藥材調配而成,因此老一輩的人將「八寶散」當作是治療許多小兒症狀的秘藥。中醫師強調,「八寶散」成分中恐含有重金屬,近年來也有許多寶寶因為食用八寶散造成金屬中毒,因此呼籲民眾,寶寶有任何問題時,一定要去看醫生,不要隨便到中藥房買成藥。●如何面對寶寶厭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59●厭奶期的營養補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266●如何照顧慢性腹瀉的寶寶?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14

寶寶走路像跳舞? 醫生:平衡感不佳所致!

寶寶走路像跳舞? 醫生:平衡感不佳所致!#寶寶

家裡的小寶寶剛開始學走路,卻總讓你覺得像是左搖右擺的在「跳舞」嗎?那很可能是平衡能力不好所致。6到8個月大的寶寶逐漸發展平衡能力,是身體對抗地心引力開始學習坐立和爬行的階段,若學習不佳將導致姿勢控制不良、動作發展遲緩,嚴重可能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醫生表示,許多已會獨立行走卻常跌倒或是不穩健的寶寶,幾乎都是平衡能力不佳所致,而影響平衡行走的主要因素有視覺、前庭覺和本體感覺,另外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注意力、認知、經驗和心理因素(如不安全感)等,皆可能影響平衡能力的表現。據醫學統計,約3%的寶寶在九個月大就會走路,但97%得等到將近十八個月大才會走路,如果寶寶這時還不會走路,建議去看醫生。醫生表示,寶寶走路遲鮮少和髖部有關係(例如先天性髖關節脫臼〔CDH〕,又稱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大部分有CDH的嬰兒會在預期的時間走路,但可能造成跛行。CDH的症狀包括爬行困難、拖著一條腿走路、走路時會痛、倒向一側、走路時會發出摩擦聲或卡答聲、一條腿看起來較短等。醫生建議,家長可在家裡讓剛學習走路的寶寶練習一些簡易的運動,以加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包括讓孩子坐在大人的大腿上,扶住孩子的骨盆,並將大人的腳左右旋轉,可訓練孩子身體左右平衡。讓孩子左右兩邊輪流側坐,可訓練孩子身體重心的移動,及姿勢轉換能力(由坐到爬出去、由趴到坐起)。讓孩子練習蹲著玩玩具、蹲下撿拾地上的玩具再站起,可訓練孩子身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能力。

寶寶想什麼?破解新生兒的肢體語言

寶寶想什麼?破解新生兒的肢體語言#寶寶

媽咪窩雜誌採訪/陳逸馨諮詢/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傅仁煇             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 黃資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護理督導長 黃鶯滿小寶貝甫到人世,雖然還沒有表達能力,但已懂得用肢體語言和照顧者溝通囉!本篇專題將告訴爸比媽咪,寶寶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究竟代表什麼意思,讓新手爸媽在遇到寶寶各種狀況時,不致於慌了手腳,進而幫助家長們更加瞭解您的寶寶。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傅仁煇表示,寶寶一出生就會有一些固定的反射動作,像是哭泣、抓握、尋乳、打噴嚏、輕微的咳嗽…等,不過有些反射動作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舉例說明,剛出生的寶寶,媽咪拉他的手時,寶寶的頭會朝向拉他的方向轉過去,而當媽咪放開手時,寶寶會縮回來原來的姿勢,但是這些反射動作會在寶寶幾週或幾個月大時消失不見,這是因為寶寶活動量變大後,就不需要這些本能的保護性動作了。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黃資裡補充說明,當小寶寶鼻子癢或有異物時,就會自己打噴嚏來緩解不適;而當媽咪把寶寶放在胸前時,寶寶也會展現本能的尋乳反射,並自己吸吮與吞嚥奶水,不僅如此,寶寶還會運用他們的爬行反射在媽咪的胸前上下、左右的挪動,以求正確找到乳房的位置;另外,當媽咪把寶寶放在游泳圈上,不需要教他,他就會踢動雙腳打水,這些都是小寶貝與生俱來的能力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護理督導長黃鶯滿表示,讓媽咪與寶寶母嬰同室,就是最容易建立親子關係的方式,藉由密集的相處,媽咪很容易在2、3天內瞭解自己寶寶的哭聲、肢體動作所要表達的含意;而住嬰兒室的寶寶,建立關係的對象是「護理人員」,因此在媽咪出院後,往往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觀察寶寶的需求。所以如果狀況許可,很鼓勵媽咪選擇母嬰同室,來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