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腎臟的功能只剩下不到正常人得十分之一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份就無法被腎臟有效地排除,當這些廢物和水份累積到相當程度,患者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所謂的尿毒症狀,此時即應求醫,考慮接受透析治療。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方式。我國洗腎人口逐年攀升!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顯示,自2000年起,我國每百萬人口,約有314名腎臟病患者須透析治療,到2015年達到每百萬人口476人,成為國人健康隱憂,除了血液透析治療之外(俗稱洗腎),還有另一種選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或『洗腰子』,是應用體外循環的方式,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病患體內。進行血液透析需先在病患肢體上建立可讓血液方便流出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建造一條動靜脈廔管,術後4至6週廔管成熟後便可用於血液透析。透析時,在廔管處插入兩支針頭,血液由其中一支針頭流出體外,進入人工腎臟,淨化後的血液出人工腎臟再由另一支針頭流回體內。更方便的腹膜透析分2大類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利用人體內的天然半透膜──腹膜(為一層覆蓋在腹腔內壁及臟器上的薄膜)來代替腎臟排除身上產生的代謝廢物和水份。使用腹膜透析,需先藉由外科手術的方式,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壁植入腹腔之中,約經過一至二週後若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即可進行規則腹膜透析。相較於每週3次定點治療的血液透析方式,腹膜透析更方便,可在家使用並自行操作,目前我國核准的腹膜透析產品有2大類:(1) 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預先在腹部植入導管組後,經過1~2週的訓練後,患者即可自行操作,每次須先將廢液流出再重新導入2000 c.c.透析液,過程所需時間約30~40分,新的透析液滯留腹腔約4~5小時,便需再次更換,一天約需更換3~5次不等,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2) 全自動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 APD)同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須先植入腹腔導管組,患者在透析時僅須連接腹膜透析機,後續交由機器自動執行換液程序,療程時間約8~10小時,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因此可選擇夜間休息期間治療,而白天時間正常活動,維持原本的生活作息。腹膜透析的優點,就是在人體不斷新陳代謝產生代謝廢物的同時,腹膜透析同步不斷進行血液淨化,透析進行和緩而持續,血液中成分變動速率較緩,較不會產生透析引起的不適症狀。可以自我掌控與安排。由於病患可自行操作、換液場所沒有嚴格限制、且每次換液時間短,可以配合各自工作、上學等需要而彈性調整換液時間。飲食限制較血液透析少。不需要扎針、貧血情形較不嚴重。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很小。雖然腹膜透析較方便,但也有腹腔感染的高風險,如果操作不當或不良的衛生習慣,可能在每次導管組插拔時,造成致病菌侵入導致腹膜炎,故有污染細菌的機會,所以操作時的雙手清潔非常重要。若有長者接受腹膜透析,請務必諮詢醫師,注意搭配的零件與耗材是否相容,並留意操作時的環境清潔,如有任何不適,請儘速就醫。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常見病患不知道患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然而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可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慢性腎臟病除規律用藥 也要良好生活習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5期。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即將邁入第5期的患者們,應該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慢性腎衰竭 政府有福利補助管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謝秋琴衛教師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5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進步至第4期的狀態。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工師劉佳羽表示,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如有問題可撥打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詢問。

腎友易累少動更傷身!有氧運動緩發炎

腎友易累少動更傷身!有氧運動緩發炎#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因為尿毒影響,出現貧血及肌肉病變等症狀,導致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等身體狀況,降低運動意願。使用腹膜透析4年的陳麗香小姐由於換液治療時間的彈性,讓她可和先生經常安排假日運動行程,腹膜透析後仍可騎自行車,來回總40公里路程,連出國旅行也不成問題。生活品質不減反升,精神也更好了。腎友易疲憊不運動 反而更傷身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登錄系統2017年報告顯示,台灣2015年末期腎臟病盛行率與透析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且依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洗腎人口已突破8萬多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臟衰竭造成代謝不平衡、心肺功能降低,導致身體延展性、協調性以及肌肉強度逐漸下降,末期腎臟病腎友因為尿毒影響會出現貧血及肌肉病變等症狀,引發容易疲憊、體適能變差的身體狀況,降低運動意願。根據2015年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中指出,不運動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健康危害行為。如果因透析而減少運動量、甚至不運動,容易因血中脂肪累積、血液循環速度變慢,使得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直接或間接造成腎絲球過濾率下降,讓腎臟健康愈來愈差。日走30分鐘、每週至少5天 延緩腎臟功能惡化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經常適量運動可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美國腎臟疾病治療成果品質指南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透過規律運動,降低肌肉量損失及提升體能活動。每天只要走30分鐘,每星期至少5天、共150 分鐘,能顯著減少腎臟病及透析病人死亡率,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及蛋白尿也都有顯著改善效果,延緩腎臟功能惡化。一篇本土研究指出,透析的腎友透過有氧運動後,血液中內修護細胞增加、有效緩解發炎,並能改善營養、骨密度與運動耐受性。腹膜透析較不受時空侷限 毒素清除率高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唐德成醫師表示,腹膜透析治療較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給予腎友更大的生活彈性,鼓勵腎友在身體狀態允許下,可適當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與活動時間,對於身心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許多末期腎臟病患者而言,透析治療可能會佔據腎友大多數的生活作息時間。目前透析中的腹膜透析治療方式,在護理人員教導與練習後,腎友可自行在家中、辦公室或汽車等空間操作,較不受時空限制,過程中也較不會出現血壓不穩症狀,飲食方面限制也較少。長期看來,腹膜透析持續性過濾、排除體內水分與廢物,對於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率較血液透析高,且腎臟移植成功率較高。

女長期吃不明減肥藥 換來洗腎人生

女長期吃不明減肥藥 換來洗腎人生#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研究,女性慢性腎病平均發病率為14%,高於男性的12%。一名腹膜透析多年的女性腎友小時候很在意身材,高中開始吃來路不明、中藥的減肥藥,身材不但沒有變好,反倒更憂鬱。期間儘管出現泡泡尿與腰痛等腎臟病警訊,仍繼續服用藥物,直到某天頭痛掛急診,才知道自己得了尿毒症,踏上洗腎之路。腹膜透析自行決定時間地點 減少來往不便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任陳俊達表示,過去血液透析腎臟病友一個星期要跑3次醫院,每次4小時,不但要忍受扎針之苦,透析中與結束後常發生掉血壓、抽筋及頭暈等不適。腹膜透析除了可以讓腎友自己決定洗腎地點時間,減少來往醫院的支出,也解決腎友工作問題。根據羅東博愛醫院內腎友病人統計,病人選擇腹膜透析的前3大原因,工作與上學考量、家庭主婦接送小孩、方便照顧者不用來回奔波,可見腹膜透析時間與地點的優勢。泡泡尿、水腫、腰痛 恐是腎臟病徵兆羅東博愛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恩慈表示,腹膜透析是在腹腔植入一條永久性導管,經由導管將透析液灌入腹腔,以天然的腹膜作為透析,將體內毒素移除至腹腔內的透析液中,再引流出來。只要護理人員教導與重複練習,就可以讓病人執行腹膜透析治療。陳俊達主任提醒民眾腎臟病並不可怕,只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身體出現泡泡尿、水腫、腰痛,至腎臟科就診。腎臟治療的方式因人而異,建議與自己的主治醫師溝通,才能迎向腎利人生。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每週到醫院報到3次,對洗腎病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困擾,相對於腹膜透析,時間上比較彈性,且可以在家自行完成,比起每週進出洗腎中心來的方便許多,但醫師提醒民眾,雖然腹膜透析較為方便,但患者衛生習慣若不良的話,恐怕就容易增加換液過程中的感染機率。洗腎2大方式 術前皆需置入管路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表示,臨床上洗腎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血液透析,也就是經由動靜脈導管達到血液中廢物的處理,另一種是腹膜透析,藉由肚子上的管路,將腹膜中的廢物分離出來,以達到血液淨化的效果。兩者在開始洗腎前,都需要一段準備時間,備妥所需要的管路,選擇血液透析的病人,事前需要在手臂置入一動靜脈廔管,因為原本的靜脈壁很薄,是為了使靜脈壁變厚,待血管成熟,約8~12週左右方可以使用;使用腹膜透析的患者,則需要準備腹部的管路,連接腹腔,術後需要2個禮拜~1個月才能使用,兩者皆屬於永久管路。腹膜透析感染機率高 腸沾黏患者不能使用雖然腹膜透析可以由自己或照顧者執行,走到哪洗到哪,但其實它的管路接口外露,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細菌感染,患者本身也要有非常好的衛生觀念,否則感染的風險其實很高,醫師也表示,兩種洗腎方式比較起來,仍是腹膜透析的感染較常見,且嚴重時不只腹膜會硬化,就連交換廢物的作用,也會漸漸喪失功能,使腸子蠕動差,一段時間後,恐造成營養不良,最壞的情況就是拔管,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另外,若選擇腹膜透析,醫師會先以腹腔鏡檢視腹膜的狀況,若有些人因為腹部動過大手術,導致腸沾黏的狀況,也無法使用此方式。綜觀以上,雖然腹膜透析是一項非常方便的選擇,但也需要在患者願意配合,醫師整體評估過後才可以執行,目前臨床上所見的洗腎患者中,約只有一成使用此方式,醫師也表示,使用腹膜透析不代表患者的狀況比較好,感染機率仍是一大隱憂。

恐懼透析拒絕就醫 糖尿病老翁險死

恐懼透析拒絕就醫 糖尿病老翁險死#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人常有錯誤觀念,擔心一旦洗腎後必要終身透析,因而拖延就醫,就有一位70多歲的糖尿病老翁差點因此送命。老翁明知腎臟功能不好, 卻因為恐懼透析而拒絕就醫求診,甚至嘗試自行用針戳破兩腿上因為水腫而產生的水泡;結果造成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加重病況。好在朋友及時幫他叫救護車送醫才撿回一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表示,個案病況危急,剛至急診時非常喘,尿毒指數是一般正常人的10倍以上,腎臟功能極差。也因為毒素太高、食慾不振、血糖非常低,同時伴隨高血鉀、低血鈣、高血鈉,還合併肺水腫及酸血症。 加上雙腿有多處水泡和傷口,命在旦夕。當日緊急進行血液透析,同時輸血矯正貧血和凝血功能異常,經過洗腎室護理同仁及醫師合力搶救後,病況才逐漸穩定。 慢性腎衰竭  才需長期洗腎 希望能扭轉國人對透析一次就要透析一輩子的錯誤認知。劉文勝醫師表示,急性的腎傷害與慢性腎衰竭有所不同,急性的腎傷害即使是暫時性的透析卻有回復機會,慢性腎衰竭往往是10多年累積性的傷害,才會需要長期洗腎。 但許多偏方、民間錯誤觀念以及內心的恐懼,往往延遲部分危及病患就診的意願,但這樣卻使原本得以治療甚至只需短暫透析的患者,反而小病養成大病,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狂加班透析時間不夠 竟使他雙膝骨折

狂加班透析時間不夠 竟使他雙膝骨折#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透析時間不夠,又對高磷食物不忌口,尿毒症病人當心骨折上身。一位30歲的男子為洗腎病患,但因工廠老闆要求他加班,常常透析時間不足,本來一週洗腎3次,每次應該透析4小時,常常只透析2小時,加上高磷飲食不節制,也不正常服用鈣片,導致血磷堆積過高,產生纖維性骨炎,造成膝蓋骨骨折及肌腱斷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陳達隆醫師表示,此病患最後因骨折住院開刀,才得以有時間正常透析,飲食也恢復正常,加上正常服食鈣片,注射維他命D3後,副甲狀腺漸漸恢復正常,之後又換腎成功,也順利結婚生子。 防腎性骨病變   足量透析+控制高磷飲食 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會合併許多骨頭的病變,一般統稱為「腎性骨病變」。形成原因包括:活性維生素D減少、高血磷、低血鈣和骨組織對副甲狀腺素產生抗性增加等因素。嚴重的骨病變會產生纖維囊狀骨炎和骨折。而症狀常有皮膚癢、骨骼酸痛、肌肉無力、骨折和異位性軟組織鈣化等。 陳達隆醫師也提醒,控制血磷值的方法包括:足量透析、減少攝取高磷飲食、如:堅果類、豬肉乾、炸醬麻醬類、肉鬆、奶蛋類等食物,並適時含鈣的磷結合劑、才能避免低鈣高磷的狀況,因而導致骨折。

洗腎患者不受限!腹膜透析帶著走

洗腎患者不受限!腹膜透析帶著走#腹膜透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調查指出,目前國內約有230萬人為慢性腎臟病所苦,且對末期腎臟病人而言,換腎來源尋求難,所以,多數患者只好走上洗腎一路,但因選擇腹膜透析的病人,經常換液環境不佳導致感染,所以,經過大林慈濟醫院不斷的精進改良,研發出適合腹膜透析病人的「醫療用防感染箱」,讓病人可隨處進行換液,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質。為降低腹膜炎發生率 醫院研發出防感染箱臺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11%,許多民眾每週都得要花上2~3天的時間,到醫院接受幾小時的血液透析,相較之下,可在居家自行進行的腹膜透析,為洗腎病友提升生活便利性與生活品質。對此,大林慈濟醫院血液透析室吳雅芳護理長表示,腹膜透析病友在換液過程中,容易因手部清潔不完全、未在密閉空間換液等,而感染腹膜炎,因此,為協助腹膜透析病人,避免發生腹膜炎而危及生命,研發出讓病友可隨身攜帶的醫療用防感染箱。醫療用防感染箱可將雙手伸入透明的壓克力盒子內,進行換液操作,且加上箱子本身是密閉空間,所以,腎友換液時可不必關冷氣、電扇、戴口罩,也方便攜帶外出,而目前此發明,已獲得2013年的國際品管圈大賽優秀大獎,並受到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肯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