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

「愛滋」握手、擁抱,安全嗎?!#傳染病

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藍志堅醫師表示人類(Human)免疫缺乏(Immunodeficiency)病毒(Virus),簡稱HIV,而這種對宿主高唱「毒」你千遍也不厭倦的病毒,正是引發愛滋病的禍首。藍志堅說明,在人類身體各免疫細胞中,防衛力最強勁就屬CD4細胞;專責於協助人體內各種淋巴細胞抵禦和殲滅敵軍的CD4,雖是悍衛人體健康的邊防大功臣,然而,一旦遭遇病毒HIV,慘遭摧殘。當人體自身製造出來新的CD4細胞數目遠不及遭破壞的CD4時,可怕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即俗稱之愛滋病)就將一發不可收拾。一旦CD4細胞數目降低至臨界點,除了HIV益加肆虐,潛伏於人體周遭的各式病菌也將伺機發威,隨機感染。當愛滋病患的身體免疫系統遭破壞之後,平日不敢作怪的病毒、原蟲、細菌、黴菌等,便可仗勢欺人,輕易入侵人體,並引發各種疾病、惡性腫瘤,至終使百病俱發,致人於死。談到愛滋肆虐,藍醫師歸納出幾點愛滋可怕的重要性:HIV的結構複雜與變化多端,仍是人類待解之難題。傳染源隱密,受感染者不敢表白或求助。空窗期(6~12週)及病毒潛伏期(半年~十年)。何謂空窗期?患者感染HIV初期,因血液中的抗體尚未產生,以致檢驗結果呈陰性反應。患者以為未受感染,繼續藉性行為或其他方式感染他人。何謂病毒潛伏期呢?經檢驗血液呈陽性反應的病患,雖遭HIV入侵,但暫無愛滋病之各種臨床症狀者,此刻可稱為HIV帶原者。帶原者之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十年,病毒潛伏期也是人類感染和防治愛滋的大缺口。此病好發於性慾旺盛之年輕族群,造成人口結構因年輕者死亡而改變,導致人類的經濟產能減少,醫療體系吃不消,孤兒增多,老人無所養及人類壽命銳減。藍志堅以非洲馬拉威為例,表示因愛滋病影響,馬拉威國民的平均壽命僅三十至四十歲。貧窮落後醫療匱乏的地區,愛滋病之傳播更迅速,加速惡性循環。藍志堅表示根據研究報導,HIV病毒起源於非洲,是黑猩猩身上的病毒和人類病毒結合演變之世紀新病毒。愛滋病首例發生在美國(1981年),這宗當年令群醫束手無策的怪病,直到1996年「雞尾酒療法」發明之後,才有效抑止HIV病毒在人體內的活動能力。然而,以目前的醫學發展,尚無任何藥物可在人體內有效殺死HIV病毒,唯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也有其侷限。雞尾酒療法能抑制病毒複製,防止免疫細胞CD4被擴大破壞,進而降低愛滋患者死亡率;然而,雞尾酒療法的副作用極大,除了損壞人體的腸胃和代謝功能而引發其他疾病外,治療費用也十分昂貴,不少患者因受不了藥物副作用或付不起治療費,而中途退出治療。藍志堅呼籲,舉凡懷疑自己已受感染,或是性工作者、嫖妓者、施打毒品者、性病患、同性戀等愛滋病高危險群,皆應定期進行病毒之抗體篩檢。篩檢可親赴各指定醫院(如:台大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及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基隆分院等醫療院所),也可匿名篩檢,詳細方式可洽詢疾病管制局、各市立醫療院所及地區衛生所。儘管HIV病毒的威力巨大,然而病毒只要暴露於空氣中就會很快死亡。藍志堅提醒民眾,愛滋病不會經由公共場所或日常接觸感染。和感染者共餐、一起游泳、握手、擁抱、工作、學習或社交吻禮,都不致受到感染。此外,HIV病毒並不會像登革熱般,藉由蚊蟲叮咬來傳播。針對愛滋病之預防,藍志堅建議如下:正確交友,忠於婚姻伴侶。不共用針頭、刮鬍刀、牙刷等器具。避免不必要之輸血。使用保險套。延伸閱讀「傳染途徑與病程演進」: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548

法定傳染病有63種疾病之多 如何避免被傳染?

法定傳染病有63種疾病之多 如何避免被傳染?#傳染病

民國98年H1N1流行期間,入境人士多數會說:「我沒有怎樣呀!飛機上有些悶熱,所以體溫比較高。」;法定傳染病新通報個案會這樣說「會傳染嗎?我都好好的耶!」;家人或朋友通常是「我們住在一個屋簷下,會被他(她)傳染嗎?可不可以把他關到好了再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社區傳染病防治組護理長胡寶筠表示,傳染病即便是到了科技發達、生活水準大幅提昇的二十一世紀,仍然是一件讓染病者或是社會大眾會產生騷動事件。胡寶筠指出,其實傳染病的傳染途徑大概分成5種:透過糞/口傳遞、空氣或飛沫、血液或體液交換、蟲媒傳染,或是腸道。近年較廣為人知的有:腸病毒、結核病、紅眼症、H1N1、愛滋病、B或C型肝炎、登革熱、恙蟲病、阿米巴或桿菌性痢疾、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現有法定傳染病共有5類,63種疾病別,另外還有約11種較常見的非法定傳染疾病。這些疾病的傳染方式現多已能確定,只要有正確防護觀念,是可以避免傳染情形擴大。為杜絕傳染疾病,需要練就「防疫金鐘罩」的功夫。胡寶筠說明如下:第一式「洗手」,正確洗手五步驟(乾濕洗手要正確)再加上應洗手的5時機,可以有效阻絕大部份傳染疾病。第二式「戴口罩」,當自己體能狀況較差、處理大眾餐飲服務或有流鼻涕、咳嗽的症狀時,應正確配戴防護口罩。處理鼻涕或痰液時,應以衛生紙包裹妥適後再丟棄。第三式「環境處理」,善用漂白水(含氯成份)、75%的酒精或是日光曝晒方法,去除環境病原體。居家或辦公地點的積水容器,應該持續「巡,倒,清」守則。第四式「疫苗接種」,讓身體產生對抗能力,例如每年接受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疫苗注射;有了這樣的能力,疾病很難上身。另外還要避免與他人有體液或血液交換的機會,不要共用針具、稀釋液等物品,進行兩情相悅也要使用保險套,記得定期接受傳染疾病篩檢,尤其是懷孕婦女或婚前健康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影響伴侶或下一代健康。「99年全民驗愛滋活動」將於11月26日展開,至12月3日截止,提供年滿20歲民眾,愛滋病毒及梅毒檢測。臺北市的活動地點可以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索取,聯合醫院各院區及院外門診部皆可服務,歡迎所有市民關心自身健康情形共同參與!延伸閱讀「外科口罩穿戴步驟」: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43

注意!春冬流行的輪狀病毒在夏季出現

注意!春冬流行的輪狀病毒在夏季出現#傳染病

暑假來臨,又到了腸病毒與腸胃感染的高峰期,尤其抵抗力差的小朋友需要更加小心。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室與小兒科門診上周就接獲數例因腸病毒或消化道感染問題住院的小朋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原本於春天和冬天流行的輪狀病毒,竟然也在夏天出現,目前院內已有兩例個案,因此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小兒科江國樑醫師表示,輪狀病毒好發於每年的冬、春兩季,但是近期北部卻陸續發現數例感染個案,而光田醫院也已出現了兩例,需要大家提高警覺。醫師解釋,輪狀病毒好侵犯三個月至二歲的嬰幼兒,潛伏期約二至七天,發病初期幼童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發燒、睏倦,之後便有反覆的嘔吐,之後即逐漸因腸黏膜發炎而開始腹瀉,由於幼童年紀小,因此極易因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而使得病情惡化。因為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很高,因此家長需特別留意。此外,減少幼童出入公共場所及照顧幼童前多洗手,亦是杜絕病菌傳播給小孩的機會。另外也提醒民眾要力行「濕、搓、沖、捧、擦」的正確洗手方法,且家長自身也別忘了要勤洗手,尤其在外出返家後最好先洗手後再抱小孩,以免讓自己也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若發現家中小朋友出現上述輪狀病毒症狀或有持續性發燒、食慾不振、口腔潰瘍、嗜睡、抽搐、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或呼吸急促等腸病毒症狀時,即應儘早就醫。

夏季出國旅遊 需注意傳染病

夏季出國旅遊 需注意傳染病#傳染病

地球村的形成,世界公民的往來變得更為密切,每年都有大批國民來往世界各地,因此全球人口流動頻繁,許多旅遊或交流相關的疾病值得大家共同來關心,尤其是門診也常有出國民眾要求提供旅遊相關資訊、如何照顧、增加知識,如何緊急轉介、疾病的預防注射以及返國後一些旅遊相關疾病的病徵等,在此予以粗略的介紹。出國參加大型活動,如:奧運、世博會、朝聖、世足會、演唱會等,動輒超越萬人以上的聚會,短期大家聚在一起,使得飛沫傳染的機會大增,加上不同的文化與地域,不同的風俗習慣,使其有快速傳導疾病的可能,如何保護本身及做好預防注射的準備值得大家注意。各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都不同,歐美澳日等先進國家較不成問題,開發中國家就要小心了,傳染途徑追蹤困難,加上語言上溝通不易、各國的急救系統、醫療設施、應變能力快慢不一,法律及公共衛生也不同,所以出國的預備也應多變。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網站有提供最新資訊可供民眾查詢。疫苗的使用,除了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預防接種,如:H1N1、流感、定期的預防接種之外,衛生署也在各大署立醫院提供比較普通的傳染病疫苗與有需要者的接種。以下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許多出國留學生都需要接種這種疫苗,在美洲、非洲及中亞都有流行。主要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秋冬季是流行期,人類是雙球菌的天然宿主,有些人感染後不會發病而成為無症狀的帶菌者,並以飛沫傳染別人。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在麥加每年有二百多萬人聚集朝聖,很容易傳播開來,潛伏期二至十天,症狀為發燒、噁心嘔吐、肌肉疼痛、點狀紅斑、紫斑、頭痛,嚴重的會意識不清、抽筋等症狀。民眾可在出國前七天接種一劑疫苗,免疫力可維持三年。黃熱病(yellow fever)是一種急性出血性病毒感染,埃及斑蚊為傳播媒介,人類被蚊子叮咬後,潛伏期約三至七天後,有些人會發病,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嘔吐、黃疸,嚴重者為肝出血、腎衰竭而死亡。流行於南美洲及非洲,國人出國前十天可接受活性病毒疫苗注射,接種一劑有效期為十年。霍亂(Cholera)是一種由霍亂弧菌經糞口途徑傳染,引起急性的細菌性腸道疾病,主要分布流行於亞洲、非洲及中南美洲,潛伏期為一至四天後發病,症狀為發燒、大量腹瀉、脫水及呼吸循環衰竭,嚴重者在數小時後死亡,當即時大量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國人出國二個星期以前先接受一劑,一個星期以前再接受一劑死菌疫苗,免疫力可維持半年,但其副作用高,現已改為高度危險群才預以注射,如胃部部分切除病患、胃酸過少、長期使用制酸劑病患,以及長期居住在疫區者才考慮接種。狂犬病(Rabies)是一種病菌傳染的急性腦脊炎,由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貓、蝙蝠等溫體動物咬傷後而致病,潛伏期約三至八週,發病後約一週後死亡,死亡率非常高。前往印巴地區或中亞地區有需要者可注射不活化疫苗,共需要五劑。在0、3、7、14、28天時施打。在先前已接受過全程注射者,被動物咬傷後立即徹底清潔消毒傷口,盡量不縫合或遮蔽傷口,再補追加二劑即可,在0、3天時施打。瘧疾(Malaria)是一種虐原蟲經瘧蚊傳播而染病,可分為間日虐原蟲(Plasmodium vivax)、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熱帶瘧原蟲(P. falciparum)、卵性瘧原蟲(P. ovale)混合感染亦常見,潛伏期從一週至數年,大都是從疫區回國後才發病,症狀為發抖、發燒、全身不適,可先服用預防藥物來預防,在縣市衛生局均有免費提供氯奎寧(Chloroquine)、美爾奎寧(Mefloquine)等。一般可使用Doxycycline來治療。更多參考資料請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 國際旅遊諮詢查詢。

面對結核病菌莫恐慌 自我檢測保健康

面對結核病菌莫恐慌 自我檢測保健康#傳染病

「結核病」是種難纏的慢性傳染病,在臺灣一直未能根絕,如今抗藥菌株逐漸擴散,全球流行蓄勢待發,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結核病防治組護理長施秀珍說,結核病是由結核菌感染人體所引發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結核菌侵犯肺部時可引起「肺結核」;少部份的人會發生肺部以外器官感染,包括淋巴結、腦膜、胸膜、腎臟、骨骼、皮膚、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這些統稱為「肺外結核」。施秀珍解釋,罹患有「開放性肺結核」的病人才有傳染力。當一個具傳染性肺結核病患在吐痰、咳嗽、打噴嚏或高聲談話時,可能將含結核菌的細小飛沫散佈在空氣中,而被另一人吸入。她還說,95%的人具有充分免疫力,可以抵抗吸入的少量結核菌,但抵抗力稍差的人,若吸進足夠含菌飛沫,卻可能致病。接觸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時間愈長,得到傳染機會愈高。結核病不會經由衣服或食器傳染。施秀珍表示,受結核菌感染之後,有90~95%的人不會發病,也就是說:「受感染者,大部分不會發病」;少數免疫力較差的人才會發病。一般感染後第一年發病比率較高(6~12個月是危險期)。一年以後若沒有發病,再發病機率就很低。如果民眾發覺自己有不舒服,可以用「七分篩檢法」自我檢測:咳嗽2週以上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及體重減輕1分,若超過5分應立即就醫。若發現左鄰右舍有人自我檢測「七分篩檢法」超過5分沒有就醫治療,請立即撥打防疫專線1922通報,該院區將盡速介入調查處理。施秀珍提醒民眾,不需過度緊張害怕,只要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即能避免疾病纏身,對孩童最有保護力即是接種卡介苗,保持均衡飲食、攝取充分營養及補充足夠水分、充分睡眠及規律運動,提高個人免疫力。另外,生活環境也應保持空氣流通,如非必要,盡量避免出入密閉公共場所。民眾如有任何問題需諮詢結核病防治措施,可於上班時間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昆明院區2370-3739轉1821~1840結核病防治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