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做好災後防疫 遠離傳染病威脅

做好災後防疫 遠離傳染病威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蘇拉颱風帶來豪雨,導致部分地區淹水,台中市衛生局呼籲淹水地區民眾務必注意個人防護、飲食及環境衛生,並強調民眾積水退後清理家更應落實個人防護,以避免災後傳染病發生。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濁度上升,影響用水安全,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也不要食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並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災後整理家園時,請同時注意清除室內外所有積水容器、垃圾及廢棄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 清理家園環境時,請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仍應以清水及肥皂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外傷者,應避免直接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曝露史,以利診斷。

午後驟雨造成淹水 做好清潔遠離疾病

午後驟雨造成淹水 做好清潔遠離疾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天氣不穩定,昨日傍晚降下驟雨造成彰化縣部份鄉鎮淹水災情,依據疾管局歷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風災水災過後是傳染病發生的高風險期,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傳染病。衛生局提醒民眾應特別加強以下預防工作:ㄧ、清理家園時,務必做好手部、腳部防護,避免鉤端螺旋體及類鼻疽感染水災期間易接觸到污水、污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及類鼻疽,該局提醒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暴露史,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二、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 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並依「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

旅行前做好防疫基本功 傳染病不上身

旅行前做好防疫基本功 傳染病不上身#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是旅遊旺季,但有民眾會詢問:「我近期要去菲律賓,是不是有什麼預防傳染病疫苗可以接種」,其實這樣的詢問已經不只一次了,許多民眾擔心出國會被傳染傳染病,但不是出國旅遊都需要接種疫苗的,應該要先評估旅遊的地點,每個地區停留日數、旅遊型態等,如果不清楚,可在行前一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施打疫苗或預防性投藥,而疫苗的施打或預防性投藥需自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旅遊疫苗可分為三類,包括例行性疫苗接種、必需性疫苗接種以及建議性疫苗接種。台灣目前例行性疫苗接種的建議包括B型肝炎、水痘、日本腦炎等疫苗。上述傳染病因為台灣例行性疫苗接種政策的實施,雖然很少出現在台灣或在台灣已獲得有效控制,但在世界上仍有許多地方造成流行疫情,故建議您在出國前需確認例行性疫苗是否依建議年齡完成注射,未完成的疫苗部份,應給予補注射。必需性疫苗接種包含黃熱病疫苗及腦膜炎球菌疫苗,但原則上前往撒哈拉以南之非洲地區和熱帶南美洲一些國家,要求必須注射黃熱病疫苗,有些國家會要求您出示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書,而至沙烏地阿拉伯則規定朝聖者必須接種腦膜炎球菌疫苗。建議性疫苗接種包括有A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除狂犬病疫苗需到指定醫院接種外,其他疫苗可就近各大醫院注射疫苗。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提醒民眾,暑假是旅遊的旺季,在出國旅遊前有「五項防疫基本功」可參考:(一)事先準備:出發前瞭解欲前往國家之疫情,並於出國前提早4至6週至「旅遊醫學門診」進行諮詢,由醫師評估後接種疫苗或服用防瘧疾藥物。(二)防範腹瀉:前往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應注意飲水及食物衛生,避免生飲生食,降低感染桿菌性痢疾、傷寒、阿米巴痢疾等腸道傳染病之機會。(三)趨吉避凶:採取適當防蚊措施,預防登革熱、瘧疾、屈公熱等蟲媒傳染病;避免接觸禽鳥及其排泄物;狂犬病流行地區(如印度、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越南)應避免接觸動物,若遭咬抓受傷應立即就醫。(四)保持個人衛生: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五)通報諮詢:旅途中或返國途中如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皮膚出疹、黃疸等症狀時,請於返國時向機場檢疫人員通報。由於傳染病是有潛伏期的,如回國後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作為診斷及治療之參考。

防範寵物傳染病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防範寵物傳染病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通報資料,今年截至6月15日基隆市貓抓病確定病例數為2例,高於前2年同期(2010及2011年同期貓抓病確定病例為0例),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提醒大家,貓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維持乾淨飼養環境,儘量減少接觸貓,防止被貓抓咬及舔舐,寵物飼養環境之蚤類控制等。如被貓抓咬傷,應迅速清創消毒並即就醫。許明倫局長表示貓抓病是一種亞急性疾病,通常為自癒性的細菌性疾病,致病原為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該菌會藉由貓蚤傳播給貓類動物,人類經由被貓抓傷或咬傷而感染,但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傳播,開業獸醫師楊孝柏指出,要特別小心剛出生的小貓,除了更容易存有病原外,剛出生的小貓,爪子很尖,而且小貓不太容易會控制爪子的力道,容易張開爪子,誤傷人,導致貓抓熱病症。許明倫局長說,通常患者在遭受到貓爪子抓過或舔或咬傷處出現紅色丘疹病灶,二週內將會侵患淋巴結節,可能造成膿庖。部份個案可能發生肉芽腫性結膜炎及神經併發症如腦部病變及眼神經炎。免疫系統較差的病人,特別是HIV感染者,已證實可發生菌血症、紫斑狀肝及血管瘤症等症狀。最後楊孝柏獸醫師提醒民眾不需過於害怕,因為我們正常人身上的免疫力可以抵抗這些病菌,且貓狗與人類間發生疾病傳染的機率非常低,只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衛生,有任何不適及早就醫,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民眾不必驚慌。

豪災後小心類鼻疽 掃積水預防傳染病

豪災後小心類鼻疽 掃積水預防傳染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豪大雨襲台,造成部份地區淹水災情,疾管局依歷年資料顯示,風災水災過後易發生傳染病,例如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及經由病媒蚊傳播的登革熱等疾病。往年大型風災後,更曾出現類鼻疽疫情,原因與接觸污水污泥或吸入帶有病原體的塵土有關。而98年莫拉克風災過後,屏東縣萬丹鄉發生鉤端螺旋體病群聚疫情。疾病管制局呼籲受災地區民眾應避免接觸污水及污泥,做好防護措施,如穿著長靴和手套等。依據疾管局歷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風災水災過後是傳染病發生的高風險期,而台南市及高雄市亦分別於4月及5月出現本土登革熱疫情。降雨造成的容器積水而導致病媒蚊孳生,呼籲民眾雨後應加強清除住家戶內外積水容器,以防範登革熱的傳播。如有出現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亦應主動就醫治療。類鼻疽的症狀表現差異大,從無症狀、肺炎、慢性內臟器官或局部皮下化膿,到嚴重的敗血性休克都可能發生,在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易導致死亡。急性期常以不明原因敗血症或肺炎為臨床表現,老年人或具有慢性病史者需特別注意,應將類鼻疽列入診斷之考量。鉤端螺旋體病的臨床症狀因個案而異,也可能產生各種症狀,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未即時給予妥適治療,則有致死的可能。疾管局提醒臨床醫師,如有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減少傳染病散播的風險。

豪雨水災後 注意衛生慎防傳染病

豪雨水災後 注意衛生慎防傳染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日豪雨侵襲,造成本市部份地區水患成災,衛生局表示目前在本市桃源、鳳山、燕巢區共有4處安置臨時收容處所,共計收容919人,所內設有醫療站並有醫護防疫人員進駐,照顧住民健康,目前受災區、臨時收容所並無重大疫情發生,高雄衛生局於各區衛生所調度消毒藥水,提供受災民眾家戶環境消毒使用,由於大雨過後積水處易孳生蚊蟲,呼籲市民應做好防蚊措施,避免日本腦炎、登革熱發生,高雄衛生局也會針對雨後病媒蚊孳生源列管重點地區進行清查與防治並持續監視災後傳染病作業。高雄衛生局提醒水災或民眾於災後清理期間,病原體可能經由吸入或皮膚及黏膜傷口接觸等途徑侵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等細菌,如傷口接觸到受汙染的土壤或水,細菌便可進入人體,導致肺部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尤其類鼻疽桿菌容易侵犯老人、免疫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者及皮膚傷口者,民眾清理家園時,應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也應以肥皂洗手,若有身體不適如發燒、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等症狀,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或污水曝露史,以利醫師之診斷。另外,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並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

杜絕傳染病 外勞衛生習慣也要做好

杜絕傳染病 外勞衛生習慣也要做好#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基隆市的外籍工作者分佈以外籍看護工及幫傭為主,依據100年度外籍勞工健康檢查統計資料結果顯示,基隆市以腸內寄生蟲檢查項目不合格人數為最多。若外籍勞工罹患傳染性疾病,尤其是腸道蠕蟲如蛔蟲、鉤蟲、蟯蟲或其他原蟲類如痢疾阿米巴原蟲之寄生蟲感染,將容易傳染給雇主全家人。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腸內寄生蟲疾病發生的原因與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及國內外籍勞工大多數來自東南亞地區,外勞健檢不合格,多數與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關。雇主務必主動指導,並且要求養成健康習慣,調理食物前及便後,應該要確實用肥皂洗手,避免寄生蟲卵經由不潔的雙手傳染。外籍勞工於受聘僱期間除罹患肺結核、結核性肋膜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或漢生病,將遭受廢止聘僱許可外,罹患其他傳染病,如配合接受治療,仍可留在臺灣工作。外籍勞工入國後3日內健檢發現阿米巴性痢疾個案,視為健檢不合格,無法取得聘僱許可;但入國工作滿6、18及30個月健檢發現阿米巴性痢疾個案,得於75日內自費治療及複查。在「受聘僱外國人健康管理辦法」規定,其他健康檢查不合格者則45日內取得再檢查合格證明,15日內向衛生局核備。許明倫局長說因目前許多外籍看護工多與雇主或受看護者同住,對於腸道傳染病病患,需加強個人衛生,而在符合各項腸道傳染病解除列管規範前,患者不得從事食品業、照顧病人及兒童工作。為杜絕傳染病由境外移入,國人與外籍勞工應共同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雇主應照顧外籍勞工定期為他們安排健康檢查並適時提供治療,依規定核備,做好外籍勞工的健康管理。

淹水地區做好預防 當心災後傳染病

淹水地區做好預防 當心災後傳染病#傳染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豪雨造成南部部分地區水患,疾病管制局呼籲淹水地區的民眾務必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積水退後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以避免感染傳染病。疾管局與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已緊急調度消毒藥水10,000瓶提供受災民眾災後家戶環境消毒使用。水災期間易接觸到污水、污泥,可能因此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及類鼻疽,民眾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就醫時務必告訴醫師居住地區及污水淤泥暴露史,以利醫師提供妥適的診療服務。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也不要食用;並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災後整理家園時,應澈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垃圾及廢物,以防止病媒蚊孳生而導致登革熱發生。疾管局也另請臨床醫師這段期間特別注意病患是否可能感染上述傳染病,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通報衛生機關,並給予病患妥適治療。民眾若有災後防疫相關疑問,亦可聯絡各縣市衛生局,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與關懷專線1922洽詢。

Menu